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9章 莫名其妙的青史留名(谢谢困籽的完结666)

    张天虽然说得不快,但大殿内的几十个农夫,听得满头大汗。

    要他们下地耕作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但现在要动脑子,好多人感觉脑袋像是长了石头一般,转不过来。

    何况张天说的东西很多。

    许多内容闻所未闻,没有以往的耕作经验作参考,更是听得一头雾水。

    想记也记不住。

    好在皇帝早有安排,大殿内有三个文官在疾笔如飞。

    事后好相互参照,查缺补漏。

    张天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个时辰,听得那几十个农夫欲哭无泪。

    开头讲的种植之法还记得大半,后面张天讲的什么氮肥、钾肥,基因知识,他们仿佛在听天书。

    心里又是懊悔又是害怕。

    懊悔的是,自己记忆力不好,有仙人当面传法,十成只记得一二成,回去不得悔死?

    害怕的是,记不住内容,后面耽误仙种播种,被上仙和朝廷责罚。

    张天讲到最后,道:“暂时就这些了”

    “大家结合实际情况,应用刚才讲到的知识即可。”

    看到几十个农夫的脸色拉垮,张天道:“记不住也没关系。”

    “稍后会有文官抄录,你们各自带一份回去,让识字的人讲解给你们听。”

    农夫们这才松了一口气,齐齐道:“谢上仙。”

    “嗯。”张天又道,“你们是第一批农科童生,所以,许多人不识字朝廷也破格录取。”

    “但想要在农科一道走得远,始终得会写字才行。”

    “会写字,才能将自己的经验知识写下来,才能将农科一道发扬光大。”

    安佑帝见状,对农夫们道:“上仙既然鼓励尔等识字,朕稍后会安排文人前去教习。”

    “能学会的自然最好,朕会优先考虑录取为农科秀才。”

    “若是年老者精力不济,学不会也没关系,可允许带族中之人来旁听。”

    此话一出,农夫们大喜。

    他们之中许多人不识字,有天赋原因,也有经济原因。

    一些壮年农夫,自然想弥补少年时的遗憾,也有一些雄心想在农科一道走得更远。

    至于一些老农,自己学不会,能带族中后辈过来,也是一件大好事。

    自己这辈子不指望能晋升多高的地位,把希望传给后辈亦是宽慰。

    “谢皇上恩赐!谢上仙传法!”

    那边负责记录的三个文官,快速对比了一下。

    大部分内容都没有问题,但一些涉及到后世的名词,他们各有分歧。

    一名记录官员带着本子上前,施礼道:“禀皇上、上仙,微臣愚钝,那‘只因’是何字?”

    张天道:“基石的基,因果的因。”

    此言一出,马上有官员出来拍马屁道:“上仙,此词大妙。”

    “万物生长之基石,种子繁育之因果,基因一词取得贴切。”

    张天无奈一笑。

    自己下半辈子估计都得享受这种“拍马屁”的待遇了。

    一次两次还经受得住,天天被人奉迎,心志不坚之人,恐怕会迷得不能自拔。

    正如后世初来羊城之人,在一声声“靓仔”之中迷失自我,走不出广东。

    怪不得有一种算计人的手段叫做“捧杀”。

    见重要事情基本完成。

    一位没什么存在感,一直呆在角落的文官上前,朝皇上和张天施礼。

    然后对那个帮苏儿扶了一下袋子的农夫道:“请问你叫什么姓名,籍贯在哪里?”

    农夫惶恐道:“草民……草民有罪,愿一力承担。恳求大人不要累及草民的家人……”

    文官语气淡然,道:“不用怕,我是史官,只负责记录,将来后人修史,可能需要查阅。”

    “啊?!”

    农夫又惊又喜,只搭了一把手,就进史书了?

    在他们的观念里,能够写入史书的人,那都是不得了的大人物。

    平时他们视为天一般的县官、知府,连边都挨不上。

    周围的百官,不少人心情复杂。

    青史留名,是一个文人最大的精神追求。

    刚才在外面,他们愤怒。

    一方面有做给皇上、上仙看的成分。

    另一方面,这份可望而不可及的荣耀,被一个农夫得了去,他们本能的羡慕嫉妒恨。

    老子做了一辈子的官,位列朝堂,都未必能够载入史册。

    你一个农夫倒好,就这么一搭手,就在史书上添上一笔了。

    将来说到“仙人向天借仙种,苏儿将之献于帝”一事,想必绝大部分人都会顺便谈论一下这件轶事。

    谁不眼红呀?

    农夫道:“草民王台,绍兴府余姚县人。”

    “嗯,知道了。”

    史官刚退回去。

    卓平突然道:“朱大人,献仙种一事,泽被万世,应记录重点,不必节外生枝。”

    朱史官不回卓平,却面向皇帝施礼,语气坚定道:“皇上,若要篡改、隐瞒史实。”

    “请先罢免微臣起居郎一职,烧掉微臣所记的起居注。”

    说完,施施然地回到角落里,将刚才问的话写了上去。

    安佑帝脸色铁青,竟然被怼得说不出话来。

    只得略带歉意地望张天。

    张天道:“无妨,皇上有心了。”

    起居注是记录皇帝日常活动、言行,以及朝廷大事的史料。

    负责记录的官员叫起居舍人,起居郎,或者起居史令,各朝各代略有不同。

    但职责都差不多。

    在皇帝公开的各种活动中,随侍在旁,事无巨细记录在内。

    但不是每个皇帝都会设立起居郎,记录起居注的。

    主要是看各朝各代皇帝的偏好。

    有些皇帝开始时设立起居郎,但用到中途,嫌他们烦,就废除了。

    因此,有些皇帝的起居注只记录了十几年,其他的年份都是空白。

    有些皇帝干脆不设立,眼不见心不烦。

    卓平见朱史官“刷刷”地写个不停,顿感不妙,过去一瞅。

    只见上面除了记录那个农夫的信息,后面还写着:

    “帝授意大内侍卫卓平,意欲令臣抹除王台之名。”

    “你你你……”卓平大气。

    朱史官拿着笔,看着卓平,一副你说一句,我就记一句的架势。

    卓平吓得不敢再说话。

    生怕在气头之下说出不得体的话,遗臭万年。

    只好悻悻回到安佑帝身边告罪。

    张天见安佑帝的反应,怕不是第一次被史官气到了。

    后世流传的二十四史,虽然内容不能尽信,但也保存着很多重要史实。

    尤其是正史之外的起居注,更是为后世考据提供了重要资料。

    这些一方面得益于很多皇帝的宽容,另一方面也是史官的气节坚持。

    华夏才有了远超其他古文明更为详尽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