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次日清晨,十天一次的大朝会如期举行。参与朝会的文武百官除了李斯、蒙恬、蒙毅、冯去疾、冯劫、王贲、尉撩、淳于越、叔孙通还有一些生面孔,萧何、曹参、韩信、王陵等人。

    扶苏高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的文武百官,开始讨论如何推广曲辕犁的问题。

    扶苏首先对昨日的试验表示了高度的赞赏,认为曲辕犁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能够大大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增加粮食的产量,有利于国家的富强和百姓的安居。

    “曲辕犁的优点,我想诸位都已经看到了,不必多说。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让全国的农民都能使用曲辕犁,从而使我大秦的农业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扶苏说道。

    “陛下,臣有一言。”李斯站了起来,恭敬地说道。

    “李丞相请说。”扶苏点头示意。

    “陛下,曲辕犁虽然好,但是制作不易,成本不低,普通的农民恐怕难以负担。而且,曲辕犁的使用方法也有一定的技巧,需要培训和指导,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臣认为,推广曲辕犁的最好方法是,由国家出资,统一制造和发放曲辕犁,同时派遣专人到各地进行示范和教授,让农民免费或者低价领取和使用曲辕犁,从而达到普及的目的。”李斯说道。

    “丞相的意见很有道理,但是这样一来,国家的开支岂不是很大?”治粟内史(掌国家财政税收)提出自己的意见。

    “陛下,曲辕犁虽然一时投入较多,但是长远来看,却是一笔巨大的收益。曲辕犁能够使农民的劳动效率提高一倍以上,粮食的产量增加一半以上,这样一来,国家的税收也会随之增加,而且,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会提高,社会的稳定也会增强,这对国家的发展是有利无弊的。”李斯解释道。

    “好,那么,其他人呢,你们有什么建议吗?”扶苏问道。

    “陛下,臣有一言。”蒙恬站了起来,说道。

    蒙将军请说。”扶苏说道。

    “陛下,曲辕犁虽然是为农业而发明的,但是臣认为,它也可以用于军事上。曲辕犁轻便灵活,可以快速地在地面上划出沟壑,作为防御工事,也可以用来破坏敌人的阵地,造成混乱,这对于作战有很大的帮助。”蒙恬说道。

    “古人的脑洞真是大,曲辕犁还能怎么用”扶苏心理这样吐槽着,嘴上却这样问蒙恬,“哦,这倒是一个新颖的想法,蒙将军有没有实际的演示或者例证呢?”

    “陛下,臣已经让手下的士兵进行了一些试验,效果还不错,如果陛下有兴趣,臣可以带陛下去现场观看。”蒙恬说道。

    “好,那就这样吧,我很想亲眼看看曲辕犁的威力。蒙将军,你就负责组织一次演示吧,时间地点由你定,我一定会到场的。”扶苏说道。

    “谢陛下恩典,臣一定不辱使命。”蒙恬拜谢道。

    “还有其他人吗?”

    扶苏见众人没有言语,看来上朝之前已经达成统一了。一个代表武将的推广方案,一个是文臣基于农业给出的推广方案。

    就扶苏而言,他是比较看好李斯的方案,于是就对百官说到:“李丞相说得有理,朕也是这样想的。那么,制造和发放曲辕犁的具体事宜,就由李先生负责吧,你可以动用国库的资金,也可以征收一些有钱有势的富豪的捐献,只要能够尽快完成这项工作。”扶苏说道。

    “谢陛下信任,臣一定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望。”李斯拜谢道。

    “曲辕犁的事就按丞相和蒙将军的去办,你们还有什么事要奏报的吗?”

    “臣,有事要奏报与陛下!”

    “淳于老师,请说。”

    “臣,请陛下废天下郡县制,重开分封。”淳于越高声奏请陛下!

    扶苏没有想到自己的老师会在这个时候重提分封,虽然自己早有预料,但未免有点措手不及,只好看向李斯。

    李斯加扶苏看向自己,郡县制又是自己所要坚持,于是就站了出来。

    “郡县、分封,先皇早有定论,岂容你等狂言!”

    “陛下,臣坚持郡县制!”

    “既然两位先生都坚持自己的观点,那你们就自己辩一辩吧,事不辩不明。”

    “是,陛下!”

    “是,陛下!”

    淳于越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他的胡须花白,眼神慈祥,他是儒家的大儒,也是秦国的重臣,他曾经是扶苏的老师。

    他微微躬身,对扶苏说道:“陛下,我等儒者,崇尚礼乐,推崇仁义,我们认为,分封制是周公所创,是天子所尊,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是国家的命脉。分封制的优点,有三:一是顺应天道,二是符合人情,三是利于和平。”

    淳于越接着说道:“顺应天道者,分封制是按照天子的血缘,将天下分为诸侯国,每个诸侯都是天子的儿子或兄弟,都是周室的一员,都有共同的祖先和祭祀,都受到天子的恩泽和庇佑,这是天命所归,是天意所向,是顺天应人的制度。

    郡县制则是违背天道,是破坏血缘,是割裂亲情,是逆天而行的制度。郡县制是将天下划分为郡县,每个郡县都是由皇帝任命的官吏管理,官吏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祭祀关系,只有上下级的关系,这是人为的划分,是强权的作为,是违天害人的制度。”

    淳于越又说道:“符合人情者,分封制是以亲为本,以德为尊,以礼为约,以义为行的制度。分封制下的诸侯,虽然各自治理封地,但是都要对天子尽忠孝之道,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进贡,听从天子的命令,参与天子的巡狩,这是亲情的体现,是德性的彰显,是礼仪的遵守,是义理的践行。

    郡县制则是以法为本,以权为尊,以刑为约,以利为行的制度。郡县制下的官吏,虽然都要对皇帝效忠,但是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地位,为了自己的富贵,他们不顾百姓的疾苦,不顾民族的荣辱,不顾天下的安危,只顾自己的私欲,这是法术的运用,是权谋的施展,是刑罚的威胁,是利欲的驱使。”

    淳于越最后说道:“利于和平者,分封制是以和为贵,以让为美,以和为本,以和为尚的制度。

    分封制下的诸侯,虽然有时会发生战争,但是都是为了正义,为了礼义,为了和睦,为了和谐,他们不会无故侵略,不会恣意屠杀,不会贪图土地,不会争夺人口,他们会遵守战争的规则,会尊重对方的尊严,会节制自己的欲望,会追求共同的利益,这是和平的保障,是美德的展现,是和谐的根源,是和睦的目标。

    郡县制则是以战为贵,以夺为美,以战为本,以战为尚的制度。郡县制下的秦国,虽然一统天下,但是却是以暴力,以欺诈,以屠杀,以掠夺为手段,他们不顾他国的生存,不顾百姓的死活,不顾天道的惩罚,不顾后世的评价,他们只知道扩张自己的领土,只知道增加自己的人口,只知道满足自己的野心,只知道实现自己的霸业,这是战争的根源,是暴行的表现,是祸乱的开始,是灭亡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