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4章 吃饭问题

    菲德尔得知桑蒂诺率部转战荒野后极为重视。

    但当他用两天赶到西甘村与桑蒂诺谈话后不久,在维蒂马拉的华夏情报员就传回了国民警备队准备南下扫荡的消息。

    五千多号人行走后留下的痕迹还是很明显的,加上哥伦比亚支援给国民警备队的多旋翼侦察无人机,在大平原上,显然没有什么能阻止的了它们。

    菲德尔和桑蒂诺做出决定,部队立刻往更南边走,走到雨林中去,并且带着群众们一起转移。

    西甘村合作社的根据地就这么没了,到了热带雨林想开垦耕地基本上相当于从头再来。

    但哥瓦拉德此时却提出了一个想法——在维蒂马拉周围地区打游击。

    这个周围地区包括维蒂马拉的航道和停留点。

    但菲德尔否决了哥瓦拉德的这个提议,桑蒂诺也说“农村包围城市也是要结合实际的,你忘了吗?不要言必称红书,要结合玻利瓦尔的实际情况来看,运用他的思想观点看问题,而不是机械的,盲目的跟着书本做,这是本本主义。”

    最终在哥瓦拉德的建议下,经过多方讨论,商定分出一支队伍在敌后农村进行地下工作,他们也将会与桑蒂诺在维蒂马拉留下的工作队和华夏的同志们一起工作。

    城市和农村的工作还是要分开的,维蒂马拉城内的玻解阵成员与华谊商会合作创办报刊,而农村的成员们则主要负责政治动员群众。毕竟舆论这个高地你不去占,敌人就会去占。

    哥瓦拉德是第一个举手要参加维蒂马拉周边农村地区的地下工作的,但菲德尔和桑蒂诺以其“思想不够成熟”,让他去南边的玻利瓦尔与瓦伊凡联盟边境雨林地区考察和教书,以希望未来的土地政策能顺利实施。

    简单的说就是菲德尔和桑蒂诺把哥瓦拉德留在身边工作,现在的哥瓦拉德对革命有一种盲目乐观的态度,这对他未来的工作不利。

    而在玻解阵根据地北边,追他们而来的是最高议会十五位议员之一的巴蒂斯塔的手下,并不是迪亚斯总统派去接管维蒂马拉城的派斯科德一行。

    巴蒂斯塔作为一名真正的大军阀,他可不像桑蒂诺那样,首先他从不自称自己为军阀,而是给其他人扣帽子,前文提到桑蒂诺被冠以军阀之名就是因为巴蒂斯塔给他扣的。

    桑蒂诺的“新民主主义”改革对于巴蒂斯塔来说无异于是打着灯笼上厕所——找屎。如果是在以前,巴蒂斯塔对待这种人一般都是先扣个“军阀”的帽子,然后说他怎么怎么残酷剥削百姓,在我们民主的玻利瓦尔联合政府中倒行逆施,然后再派兵剿灭这些个所谓的“军阀”。

    但一年多前,西边翻山越岭来了一伙人,这伙人背后的国家很快和拉特兰搞了个什么CTU,说要联合泰拉所有人。

    今年年初又和哥伦比亚搞了合作,本来和联合果业一起颠覆桑蒂诺的计划前期工作都已经准备完毕了,但华夏的访问改变了哥伦比亚的态度,至少是访问期间改了态度。

    华夏访问完哥伦比亚和莱塔尼亚后,于1097年4月分别访问了玻利瓦尔联合政府和辛嘉斯王朝。(蔡晓华等人也是在这时才来到了维蒂马拉。)

    作为联合政府少有的清明且高效的地方政府,维蒂马拉它的创文创卫工作是做的最好(仅限访问期间内),这使它成为华夏访问玻利瓦尔期间联合政府唯一能拿的出手招待外宾的非首都城市。

    听上去有些绕,其实说到底就是打肿脸充胖子,不让联合政府在外人面前太丢人罢了。

    你偌大一个国家,总不能只有首都拉乌尼达能看吧?第二个好一点的都找不出来?

    华夏这个千年未有之大变数打乱了巴蒂斯塔刺杀桑蒂诺,控制维蒂马拉的完美计划,这使他一直等到桑蒂诺自己说造反才赶来围剿。

    对外的宣称是:“桑蒂诺勾结土匪鱼肉百姓,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军阀了,必须出重拳!”

    ——————

    南部雨林,卡特佩特山根据地

    这里是争议地区,玻利瓦尔联合政府与瓦伊凡联盟围绕着这片地区拉扯了许久。

    前文特地标出玻解阵与真正玻利瓦尔人的原因在于两者并不相同,真正玻利瓦尔人解放运动(以下简称真正玻利瓦尔人)是一个由十几支不同军队组成的松散集团,不同派系行事作风相差极大,所以有些人称真正玻利瓦尔人为土匪也有一定道理,因为他们确实有过抢掠联合政府或辛嘉斯王朝境内种植园、商队等的行为。

    应该说,真正玻利瓦尔人虽然派系众多,但都是以推翻联合政府和辛嘉斯王朝以实现玻利瓦尔的真正独立为终极目标,就单这点上来说,他们无疑是具有进步性的。

    但现实却是真正玻利瓦尔人各组织大多管理混乱,各方仅仅认可彼此的目标,没有统一的思想指导,也没有实现真正的联合,大多数时都各自为战。

    而随着一些派系的将军或者可以称为最高统帅的势力逐渐扩大,腐败与分化也出现了。

    (哥伦比亚:看我干什么?)

    大致可以将他们分为三派:主张通过党派竞选或者调和实现自己目的的妥协派;摇摆不定的中间派;主张通过武装夺权的主战派。

    而玻解阵与真正玻利瓦尔人主战派的主要区别在于为了谁的问题。

    主战派多数人想建立的是军政府,他们代表的是玻利瓦尔军阀或者是大地主的利益;另外少数人主张建立所谓的民主政府其实是联合政府的翻版——一个不受哥伦比亚控制的资产阶级政府,代表了玻利瓦尔大资本家的利益。

    这也是分别受辛嘉斯王朝和联合政府的影响。

    而玻解阵设想的人民民主专政显得多么的亲切啊!

    玻解阵的群众路线决定了他们动员群众的能力,而玻利瓦尔多数的人民群众都在从事与种植业相关的事情。

    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了:

    “多了五千多张嘴,吃饭问题一下子严峻起来了。”菲德尔说。

    加伊尔,根据地经济负责人之一,他说“我们目前的粮食储量并不容乐观,如果靠华夏的援助……不,华夏人不可能保证这么多人的粮食,他们运不进来的。”

    华夏并不是没有能力养活卡特佩特山根据地这近万号人,但是无法在不暴露他们的情况下把物资全部送到。卡特佩特山根据地的秘密运输线大都用来运输武器弹药和各类药物了,剩下的运力也用来运输一些必需的物资,所以不可能再空出多余的运力运粮多养活这五千多号人了。

    而菲德尔原来的三千多号人靠得是自力更生和群众支援,但这显然养不起比原来多一倍多的人。

    “只能开垦雨林了。”菲德尔说。

    只能伐林造田了,提高耕地面积是目前提高产量最有效的方法。

    “还保守吗?”加伊尔问。

    保守的意思是指人力伐林造田,而不放火烧林。

    菲德尔点了点头,说“木头可以拿去当建材,现在桑蒂诺将军他们的队伍吃住都是问题,放火还是太引人注目了。”

    “好。”加伊尔没有多说什么。

    其实就雨林这湿度能不能点的着火都是问题,不过放火烧林这种行为可不要在任何地区模仿,是真的牢底坐穿。

    ……

    菲德尔出去打游击牵制巴蒂斯塔的部队了,临走前把也想跟着去的哥瓦拉德留了下来,让他做卫生工作(他是名医生)。

    雨林内的各种蚊虫叮咬即使是泰拉超人也扛不住,人们每天不是擦花露水,就是按土方制作驱蚊药水,不然一些通过蚊虫为途径传播的疾病会让新来的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的五千多号人出现非战斗减员。

    哥瓦拉德在日记中写道:

    「人的粮食是不够吃的了,但母蚊子捕食却容易了许多,有的人提议用花露水冲洗全身,我想他们很快就会明白什么叫“凉爽”了。我们困住了许多羽兽养活自己,而巴蒂斯塔也困住了我们来养活雨林里的蚊虫。」

    卫生工作不单是治病救人,也要去向根据地内的人民群众们宣传卫生知识,比如最基础的:水要过滤后再烧开才能喝,不然会腹泻;建立公共厕所(旱厕),不要露天排泄大小便等。

    根据地附近的几座村庄都设有开水房、互助会等组织或设施,这也是菲德尔一行人长久努力的成果。

    其中互助会中的挑粪队多由孩童组成,他们将人畜的粪便通过发酵的方法制成农家肥,是根据地内耕地保持肥力的重要保障。

    而代耕队则主要由卡特佩特山附近村庄原来地主和乡绅组成,他们是不能通过政审入伍的,于是被安排替那些因家中壮劳力参军而无法耕种的人家耕田。

    这样,一片片新的农田被开垦出来,在精耕细作的模式下进行耕种。

    但这还不够,一个月后的一次会议上,桑蒂诺提出扩大根据地的提议,这个扩大不单指面积,更重要的是人。

    现在的玻解阵无疑是缺人的,虽然近万人在约一千六百万总人口的玻利瓦尔也不算特别少了,但要想推翻辛嘉斯王朝和联合政府,扩军运动是一定做的,拉拢群众就是基础。

    于是,待菲德尔打完游击回来后与桑蒂诺等人在分析局势后,决定向西扩张到辛嘉斯王朝的势力范围——格拉玛地区。

    而盘踞在格拉玛地区的地头蛇是真正玻利瓦尔人的瑞德尔·金将军,就叫他瑞德尔将军吧,用另外一个称呼民众就要欠恩情了。

    瑞德尔将军拥兵自重,属于妥协派军阀,谁有好处跟谁走,他虽然在名义上接受了辛嘉斯王朝的统治,但又和联合政府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这种人才是属于巴蒂斯塔说的那种不民主的、压榨百姓的军阀,他麾下单是部队就有五万人之众,其治下民众可达近百万。

    相比之下卡特佩特山根据地的群众人数才二十几万。

    菲德尔是最了解他的人之一,因为双方的势力范围隔山相望,他评价瑞德尔将军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不敢对外扩张,只会对内残酷剥削百姓。”

    这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性主要体现在格拉玛地区的经济上,首先格拉玛地区以制糖业为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具体到土地上,以瑞德尔本人为首的大地主和大资本家掌控了格拉玛地区全部土地的所有权。

    随着农业机械的引入,大量农业工人失去了工作,他们大多数人之前是自耕农或佃农,在失去了土地或无法负担起地租才成为的农业工人。

    这时,一些种植园又开始重新招工,但工资极低,农业工人们的收入甚至不能果腹,名为工人,实为农奴,合同就是卖身契;而佃农们则需要每年向地主上缴二分之一的收成当作地租,如此繁重的地租也让佃农人数越来越少,他们只能被迫签署他们自己都看不懂的合同,成为一名农业工人。

    “那就让我们打响解放全玻利瓦尔人的第一枪吧!”桑蒂诺放出了豪言壮语,而在众人面前的是一份华夏人绘制的详细的地形图,这也是在玻解阵的要求下绘制军事地图。

    此时,已经是1097年11月份了,眨眼间又是三个月过去,而哥瓦拉德却还没有参加过一次战斗。

    富有冒险精神的哥瓦拉德显然不满足于在后方工作,他想到前线去,他说“我不能目送着我的战友和同志们一个个踏上前线,而我只是坐在卫生所内无所事事。”

    诚然,哥瓦拉德的各项能力都非常优秀,教官巴内加斯都称赞他是一名意志坚定的战士。

    菲德尔知道把这个精力旺盛的大男孩一直“关”在后方对他来说确实不公平,菲德尔自然有许多理由可以驳回哥瓦拉德的申请,但这次他没有。

    这次的任务需要他。

    哥瓦拉德是如此地渴望投身革命,以致于他时常忘记自己早就已经开始了革命,就像他时常会忘记自己的哮喘一样。

    菲德尔同意了哥瓦拉德的申请,而最早提出扩张建议的桑蒂诺却留了下来,继续与巴蒂斯塔的军队打游击和建设根据地。

    于是菲德尔一行人组建并带领着一支仅有八十二人的远征先锋队,决定身先士卒,跨过埃斯特恩山前往格拉玛地区,为后续部队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