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前注有错,已经更正】

    郗棠去见祖父,大帐一侧,郗韶守着一个小小吊炉,小心将风送入炉膛。见郗棠抱着头盔站在帐外,踌躇不决,郗韶放下编扇,“十二妹妹。”

    “三姊。”郗棠微微垂首。

    郗韶一直跟在郗太傅左右,侍奉汤药,人在中军,消息灵通,反观郗棠,一直驻守甘县,离军情甚远。

    她需要郗韶的帮助,放低姿态道:“我来探望大父,三姊照料大父辛苦,不知大父如今身体如何,风寒可痊愈。”

    郗韶四望,请战的将领用过午饭,又陆陆续续聚集在营帐附近,见郗棠也在帐外,将领们的目光当即集中在她身上。

    “你来应该还有别的事吧。”

    郗棠实话实说,“想见大父,请大父允我出兵。请三姊为我通传。”

    郗韶走近郗棠,用两个人能听见的声音问道:“王俭大败,气势早不如当初起兵,请战的将士从中军排到了辕门,其中不乏沙场宿将,有郗氏故交、大父从前的下属,人人都想争一份军功,你现在请求出兵,要大父怎么办呢?让你去,还是不让你去?让你去了,那些将军会怎么想?你胜了,他们会说你?你若败了,又会如何?这些,你想过吗?”

    “想过。”郗棠回答的干脆,“但我还是要出兵。”

    郗韶一愣,被郗棠这简短的一句话噎住了,半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见她坚持己见,郗韶也不好再劝,叫来一个亲兵,命他照看药罐,自己入帐,不多时,郗韶从帐中走出,“大父让你进去。”

    “多谢三姊。”郗棠向郗韶道谢。

    一进帐,阵强烈的炭火气息迎面袭来,闷得人头晕脑胀,战时物资紧缺,没有昂贵的金丝炭供太傅取暖,只有大军砍伐附近山林临时烧成的黑木炭可以使用。黑木炭烟重,不多时,就熏得郗棠眼眶发酸。

    太傅靠在榻上,脚边放着盆烧得正旺的火盆,见郗棠来了,郗鸣端上胡凳,郗太傅伸手,招郗棠过去,她在榻边坐下,轻声问道:“大父,大父可觉得好些了?”郗太傅满脸病容,憔悴不堪,一呼一吸,喉咙便发出呼噜呼噜的喘声。

    与北方的朔风凛冽不同,淮下湿冷,太傅年事已高,南下奔波,军务繁重,桩桩件件,无一不在熬榨这位古稀老人的生机。郗太傅咳嗽阵,稳下呼吸,“你三姊说,你是来请战的?”

    “是,大父。”

    郗太傅长叹一声,“元元,你还太年轻。你可知,王俭为何会反?明知士卒家眷在朝廷,还是要起兵,必败之战,他怎么会打。你不知淮下境况,王俭主力,是依附于淮下的民屯百姓。那些竹简,并不足以动摇王俭根基,我收到消息,他已经开始联络胤国国主,而渝国丞相见我国内乱,也集大军十万,将出芒山。我军之所以止步不前,正是因为胤、渝。”

    “大父,不除王俭,后患无穷,朝臣一直在观望,若是我们不能稳定局势,人心或将思变。当下,只有命青州都督率军防守渝军,我军与郗都督分两路,直取淮下。夺下淮下,以此为据,则不惧胤国。”

    郗太傅看向郗棠,见她脸颊皮肤粗糙,一双手冷如寒冰,手背裂开口子,往外渗出丝丝血迹。军旅不如帝都,在帝都,她是养尊处优的女郎,锦衣华服,烧着匠人精心制作的金丝炭,咏雪会友。在军中,她只是诸多将领中寻常一名,无人照料,许多事,都要身体力行。

    “想念帝都吗?”太傅语气一时柔和。

    郗棠想了想,摇头道:“有母亲在,并不担忧家人。”

    太傅摸了摸郗棠的头,听手下将领说,郗棠在甘县,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她严明军纪,使士卒不敢扰民,百姓与大军相处融洽,彼此帮助,其乐融融。她严明军纪之举,如一阵清风,业军许多将领效仿,短期内,军纪为之一新。

    在治军这方面,郗棠的长处明显,运用权术纯熟,仿佛与生俱来,多谋善断。可在军事上,她还是有所欠缺,又受限女子身份,无法拉拢那些将士,虽然她很快想到补救措施,以军纪来提升自身威信,但在那些战功赫赫的将领眼中,她还是个初出茅庐的黄口小儿。

    军功,在军中至关重要。

    郗棠想要战功,她需要战功,郗太傅明白。

    “你方才所说,都是你自己的想法吗?”郗太傅问道,方才那一番见地,前半句或许出自郗棠之口,但后半句,绝对非她所说。郗棠久在帝都,对边事知之甚少,这是她第一次来到灵州,怎会如此准确说出淮下要塞作用。

    郗棠想肯定,又怕郗太傅看出端倪,前世,淮下多次叛乱,先是大将军心腹令狐温,再是王俭,最后是楚王。令狐温还未起兵,便被云郡刺史书信检举,太尉率昌都之军十万,沿湛水而下,短短三月,令狐温兵败自杀。

    王俭举兵,中书令平叛而死,嘉玄仓促中接替父亲成为大将军,他年轻,根基不深,太常傅栎便与一干老臣密谋以郗郴代嘉玄为大将军,他们联络楚王,事情败露,傅栎、郗郴仰药死。楚王见事情败露,不得已起兵。

    嘉玄平定楚王,借此大肆屠戮宣氏诸王,帝室暗弱,嘉氏代业,已成定局。隆康翁主与宣氏诸王不甘心业室天下被窃,奋起一击。

    淮下三次反叛,朝廷屡禁不止,正是因为错役法虽在甬、灵实行,但两地还有大量民屯,本为收纳流民、供给军队,屯田招附流民,一旦有变,这些屯田民就会变为士兵。

    郗棠历经过淮下三次反叛,对淮下情况知之甚深,尤其是淮下城,胤国对淮下势在必得,得淮下,则得灵州大半之地。

    她摇摇头,“确非我所言,我与嘉玄在甘县,时常关注前线,湛水虽结冰,但冰面并不深,故而我与他猜想,大军停止前进,另有缘由。大业与胤、渝共分天下,若我是两帝,也断不会放过如此天赐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