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六章 迎回国宝

    “我早就说过,抢来的东西应该归还他们!”高个子女人出现了。

    “这是东方的印染工艺,东方丝绸神奇的东西,是他们的智慧,我们英国人侵略了他们,抢来了,就成了我们东西了吗?”

    她的话语在寂静的房间里回荡,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在场的英国人面面相觑,有的面露尴尬,有的则愤愤不平。然而,她的话却像一股清流,洗涤着他们内心的污浊。高个子女人挺直胸膛,目光坚定,仿佛在说:“真理,永远不会被掩盖。”

    这时,一位老者缓缓站起,他深吸了一口气,沉声说:“你说得对,我们确实不能贪图一时的利益而忘记道义。这些丝绸不仅是他们的工艺,更是他们的骄傲。我们抢来的,终究不是我们的。我们应该归还他们,以示我们的诚意和尊重。”

    房间里的气氛逐渐变得凝重。一位年轻的英国军官站起身,他紧握双拳,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他深吸一口气,声音略显颤抖地说:“我会亲自将这些丝绸工艺归还给他们,并向他们道歉。我希望,我们的行为能给他们带来一丝宽慰,也为我们挽回一些尊严。”

    谢慧如和邵地生听了很受感动。决定促成此事,让古老的工艺回归到他的发源地

    谢慧如忙着其他的项目,没办法脱身,就委托邵地生陪同威廉先生,到杭州去,寻找工艺接收方。

    谢慧如联系了谢老师,让他协助接待工作。

    飞机降落在杭州机场,谢老师和丝绸协会的同志已经恭候在这里了。

    邵地生刚踏出机场的玻璃门,一阵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夹带着杭州特有的湿润气息。他一眼便看到了谢老师,他微笑着向他挥手,身边站着几位身着正装、精神抖擞的丝绸协会成员。一行人热情地迎上前来,让谢慧如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情谊。

    邵地生与谢老师握手寒暄后,介绍了威廉先生给大家,一行人便乘车前往预定的酒店。车窗外的杭州景色如诗如画,西湖的波光粼粼,杨柳依依,仿佛都在欢迎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到达酒店后,谢老师详细安排了接下来的活动,包括参观丝绸博物馆、品尝杭州特色美食等,让邵地生充满期待。

    夜幕降临,邵地生和丝绸协会的同仁们齐聚一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晚宴。晚宴上,灯光璀璨,气氛热烈。一道道精美的杭州佳肴陆续上桌,香气四溢。大家举杯畅饮,谈笑风生,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经历。邵地生深深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魅力,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喜悦。

    晚宴过后,邵地生独自漫步在酒店的庭院中,月光洒在青石板上,显得格外宁静。他回想起这一天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感激。他感谢杭州的热情接待,感谢丝绸协会同仁们的陪伴,更感谢家乡杭州给予他的美好回忆。

    他们穿梭在街巷之间,寻找着那能够承载古老工艺的接收方。

    然而,古老的工艺,没有人问津。

    拜访了几个丝绸厂,大家都没人采用这种古老的工艺,都是采用现代工艺。效率高,质量好。

    正当两人失望之际,一个老者的身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老者身穿长袍,手持一把破旧的丝绸扇,扇面上绣着精美的图案。

    他们走上前去,与老者交谈。

    原来,老者是镇上唯一一位坚守古老工艺的丝绸工匠,他的工艺虽然古老,但独具匠心,让人赞叹不已。

    老者领着邵地生和威廉先生来到他的工作室,屋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丝绸制品,色彩斑斓,美轮美奂。老者轻轻抚摸着丝绸,眼中满是深情。

    他解释道,这些丝绸都是他亲手制作,虽耗时耗力,但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着他的心血与热爱。

    威廉先生与老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详细地介绍了古老工艺的历史和技艺,还亲自示范了一些关键的步骤。

    老人听得津津有味,连连点头说。

    “知道这个工艺,失传很久了,我的爷爷把口诀告诉了我的爸爸,我的爸爸,又把口诀告诉了我”

    老人背诵的口诀和古书上记录一字不差。

    威廉先生大为震惊!

    他激动地握住老人的手不放。

    “总算找到了传承人了!”

    老人推开了威廉先生的手,冷冷地说。

    “我没有钱,买不起你的书!”

    威廉电话联系了他的爷爷,告诉了爷爷,找到了传承人的消息。

    “东方人有自己的传承方式,心口相传,不是靠书啊!”

    “你这本书送给这位老人吧,算是物归原主,让上帝原谅我们的过去吧!”

    威廉取出那本,珍藏了几辈人的古书,双手递给老人。

    老人站起身来,颤颤巍巍地接过古书,激动地老泪纵横。

    “爷爷,你的宝贝回来了!”

    他把古书放在神仙柜上,点上三炷香,拜了三拜。

    起身后,进到里屋,捧出了一个帆布包,颤颤巍巍地打开,里面是红布包,打开红布包,里面是丝绸包,打开丝绸包,是一个缎面卷,老人将缎面卷,放在桌子慢慢摊开,金光闪闪的,绚丽夺目。

    邵地生不由得想起了西游记里,观音禅院里的长老,见到唐僧的袈裟一样。大开眼界。

    威廉惊的目瞪口呆。

    “这是我多年熬灯守夜,一针一线做的十字绣,我把《清明上河图》,绣完了,送给你吧,你可以看看,古老的中国是多么繁华,有多少工艺,多少文化。”

    威廉先生感动得无以言表,他也学着老人的样子,来到神仙柜前,点上三炷香,拜了三拜。

    双手接过这幅价值连城十字绣作品。

    他知道,不但绣品本身可以卖出很高的价钱。

    《清明上河图》更是无价之宝。

    他感受东方人的纯朴。

    敬我一尺,还你一仗!

    人和人之间,不是以拥有什么宝贝而骄傲,互相尊重。互相关爱,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老人把那本古书,包起来,送给了丝绸协会的同志,要他将这份宝贵的遗产发扬光大。

    协会的同志,翻印后,原本上交给了国家文物局,他们最懂得如何珍藏。

    不久后,威廉先生和邵地生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展览,展示这些由古老工艺制作出的精美工艺品。

    展览的消息传开后,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媒体前来参观报道。古老的工艺在世人面前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了杭州的一张新名片。

    同时,杭州还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工匠前来交流学习。邵地生和威廉先生带着工坊的工艺品参加了活动,他们的作品受到了广泛关注。

    谢老师拉住邵地生的手说。

    “谢谢你,迎回了一件国宝!后面,我们还得进一步努力,迎回更贵重的一件国宝!”

    邵地生望着谢老师,在想。

    到底是什么国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