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章 小鬼缠身?

    十岁,是一个很尴尬的年纪,也是一个很无奈的年纪。

    现在的柳鹤,小胳膊小腿就算了。

    最主要的是说出去的话。

    没人信!

    没人听!

    晚饭后,柳鹤跟父母说自己想到了一个发财之道,做茶叶。

    柳本良夫妇听后,二人根本就不信。

    只当是儿子在说胡话。

    柳本良一本正经的问道:“你会做茶叶?谁教你的?”

    柳本良虽然只读了两年书,但是被生活磨练了四十多年,拥有的见识还是有一些的,虽然没见过茶叶,但是他知道儿子在说什么?

    这小子说他会一门手艺!

    十岁的小孩子会手艺?

    这怎么可能!

    要在知道,学一门手艺有多难。

    柳本良二十年前就想去学一门手艺,但是师傅要求的学费就是一大笔钱,没钱的他只好放弃了学艺这条道路。

    儿子此刻说的话打死他也不相信。

    自己的儿子几斤几两,他知道的很清楚,从小就在他眼皮底下转悠,没上过学,也没拜过师傅,更没有去学过什么制茶!

    父母不相信,柳鹤耸耸肩,非常的无奈,只能再一次祭出,梦里遇到神仙了这面大旗!

    “爹,娘,你们听我说,事情是这样的,昨晚我在梦里,有个白胡子仙翁老头教我的,不仅仅教了我制作茶叶,还告诉我,哪里有茶叶,不然我今天上午怎么能找到一大片茶树呢,这些都是那个老头托梦告诉我的。”

    柳鹤一本正经的对着柳本良夫妇胡说八道。

    柳本良是不信的,他甚至怀疑儿子说的那一大片茶树都是假的。

    自己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四十多年了,从没见过儿子口中说的那一大片茶树。

    根本不可能存在!

    可能是他上次受伤了,还没完全好。

    也可能是他平时太无聊了,骗一下父母,找点乐子罢了。

    看到儿子讲的眉飞色舞,他不想扫了儿子的兴致。

    柳本良想了想耐心的说道:“儿啊,这样吧,你明天带我们去看看,如果真有一大片的茶树,那老爹就帮你!”

    “行,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那我明天就带你们去看看!”

    柳鹤高兴的回答道。

    父母二人不看到那片茶叶,肯定是不会相信他的。

    不怕你们去看,就怕你们不愿去看。

    ……

    隔天一大早,柳鹤牛也没去放,一家三口就出发了。

    三人直奔那片山谷的茶树,看到这片山谷的位置,柳本良其实以前来过,每到端午节村子里的人都会来摘粽叶,至于粽叶上面是什么植物,按照一般人思维的惯性,那肯定也是粽叶了。

    一直以来很少有人爬上山坡去看看上面有什么?

    大家都是挑大一点的粽叶,摘完直接回去,没有人会往这方面去想。

    也不排除曾经确实有人爬到过这上面,但是对这些茶树又不认识,没人会当一回事,矮小的茶树,拿回去当柴烧,大家都嫌弃,以为只是普通的植物罢了。

    柳鹤走在前面带路,廖氏走在中间,柳本良走在最后。

    三人爬上这片小山谷的时候,太阳刚好照射了过来,茶树的叶子上泛起了一阵阵金黄色,看上去就像一片片黄金叶子。

    柳本良和廖氏看着这片泛着太阳金光的茶树,二人都惊呆了。

    没想到这里真的有大一片茶树。

    二人过了半晌才回过神来。

    儿子没有撒谎。

    柳鹤看着目瞪口呆的二人,说道:“爹娘,怎么样?没骗你们吧?说了你们还不信!”

    廖氏神色激动,走到一株茶树旁,蹲了下来,摘下两片茶树叶看了看,还放在鼻子上闻了闻,确实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味,让人闻之沁人心脾。

    她望向儿子,内心有些激动:“鹤儿,这就是茶树?”

    柳鹤微笑着说道:“对呀,娘是不是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柳本良也摘下了一片茶叶,用鼻子仔细闻了闻,抢话道:“嗯,确实有清香味,但鹤儿你是怎么认识这茶树的?”

    柳鹤听后心里一惊。

    忘记这茬了,连忙挠了挠头,嘿嘿笑道:“我在梦中看见的!”

    “你这孩子,怎么最近老是天天做梦,是不是没吃饱,明儿让你爹去孙老家里把咱们家的米给拿回来。”

    廖氏对儿子老是做梦,有些担忧。

    ……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柳本良看到茶树后也相信了儿子的话。

    但他对儿子也有些担忧。

    这孩子老是梦见这,梦见那的,该不会是小鬼缠身了吧?

    看来改天要带他去镇上的观音庙里面好好拜一拜,驱除一下他身上的邪气。

    柳本良按照儿子说的,在山上砍了三棵大松树回来,抬回家后锯成小段,放在家门口的空地上,让这些木头接受太阳的暴晒。

    柳鹤则和老娘两个人,各自背了一个草篓,开始去山谷上采摘茶叶。

    如今正值清明前后,正是采摘茶叶的最佳时节。

    三人前后花了五天时间,才将山谷上的嫩茶叶采摘完。

    放在家门口晒的板古藤,已经完全晒干了,拿起来底下便是一大片金黄色的粉末,柳鹤用一块布把这些粉末包了起来。

    家里太穷了,没有瓷器瓶子,装粉末很不方便。

    其实如今大部分的宋朝农户人家里,要是有个陶器的瓶子就已经算是富裕之家了。

    柳鹤门前屋后都摆满了茶叶,只要是能装的,不会接触地面的东西,上面都摆了茶叶。

    制作红茶其实并不难。

    红茶和绿茶最大的特点就是发酵,红茶有发酵,所以茶水呈现红色,绿茶不经过发酵所以颜色清澈。

    柳鹤一开始是想做宋朝人喜欢喝的团茶,团茶制作更简单,只要把茶叶煮一下,然后晒干,磨成粉,压成团,就可以了。

    团茶虽然制作方便,但是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市场上太多了。

    虽然柳鹤在这个小乡村里,还没出去看过外面的世界,但是熟悉历史的他很清楚,宋人最喜欢喝的,便是这团茶,如今市面上肯定到处都是。

    他去做的话毫无竞争优势。

    如果做绿茶的话那也不行。

    因为绿茶从唐代就开始兴盛了,发展到宋朝已经几百年的历史。

    市场上的竞争者数不胜数。

    甚至出现了很多有名气的茶商,比如福建路建州的凤凰山北苑贡茶,是宋朝的皇家御茶。

    自己一无资本,二无人脉。

    他只能另辟蹊径,开发大宋没有的红茶。

    红茶汤色呈现红色,而华夏读书人自古便喜欢红色。

    很符合那些文人士子们的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