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3章 四时百味

    再过一天,黄泥炉就晒得差不多了,青山叔为了这炉子烟少一些,还找刚子一块烧了不少木炭,虽然也有烟但是比直接烧木柴好多了。

    陶青枣烧了试试发现还不错,只放两根木炭就能保温许久,虽然炉子不大,但是上边架三五层蒸笼完全够用了。

    为了这,翠花婶还特地去妞妞家找她爷爷买了个全新的五层大蒸笼,一层约莫能放三十块发糕了,五层就是一百五十块,足够卖了。

    再多她们三个人做起来也吃不消,而且也怕卖不掉,所以三人商量下来就是每天卖一百五十块就够了。

    凌晨起来做,做好把蒸笼直接放在黄泥炉上保温,这样大家都能买到新鲜出炉热气腾腾,口味最好的发糕了。

    陶青枣边将木炭放进旧筐里边跟旁边的翠华婶他们说道,“我昨天晚上想了想,咱的小推车不如取个名字叫百味小食,这样买啥吃食都合适,也不局限于糕点什么的,等咱以后有自己的铺面了也能用继续这个名字~”

    翠花婶和小月姐都连连点头,“我看行!百味,四时百味,这名字取得好!”

    “那我一会等阿舟写完功课,让他将名字写在板子上,挂在咱小推车的棚子上面~”陶青枣见两人都同意,就将事情定了下来。

    青山叔怕下雨将炉子浇熄,还在小推车搭了个挡雨的棚子顶,木牌挂在棚子前面正正好。

    阿舟写完功课出来准备帮忙的,结果得知需要自己写招牌,虽然紧张但也没怯场,这几个字俞爷爷都教过的,他已经会写了,虽然写的还不好,但是面对着大姐期待的目光,他也只能上了!

    转身回去拿了笔墨,稍微比划了下,就提笔写了。

    陶青枣站在一边背着手笑眯眯的,虽然她知道请俞爷爷写肯定会比弟弟写的好看,但是她觉得弟弟写的才更有意义~

    阿舟第一回干这事,虽然面上绷着不紧张,但实则背上都出汗了,一笔一划写的极为认真缓慢。

    落下最后一笔之后,他颇有些紧张的看着自家大姐。

    陶青枣上前打量了几眼,摸了摸弟弟的头,“阿舟写的真好,才学了短短时日,字就能写的如此工整好看了!”本来以为弟弟只能写出顶多算工整的字,却没想到这小家伙的字居然还挺好看,不仅方正工整,而且撇捺之间还挺有韵味。

    上回俞爷爷也是没口子的夸,说什么弟弟聪明一点就通,看着也不像恭维话,该不会这孩子真的有天赋吧!

    而且虽然她因为忙没怎么注意弟弟的功课,但是这孩子每天不管俞爷爷布置多少功课,他都是双倍完成这事她是知道的。

    这么努力的孩子,若是再有些天赋,以后的成就必然不会低。

    翠花婶和青山叔他们在边上一个劲的夸,陶青枣站在原地却觉得压力倍增,看来自己还得更加努力赚钱才行,可不能因为银钱的问题就埋没弟弟的天赋。

    那些名家字帖,名典古籍都得花大钱的!

    更别说以后去更大的书院,赶考,结交友人什么的了。

    这天晚上,陶青枣吃完饭就和小月姐一块,将泡开煮熟的红豆加了些糖腌上了,之前买来得白米已经被青山叔拿到村里的石磨那里磨成了米粉,山楂也提前洗净了,明天一早就能直接做了。

    翠花婶则在在边上拿个不知道从弄儿来的小石杵和一个凹下去的石头小钵子,先把红色的花瓣捣碎弄了些花汁,然后又了洗一把看着叫紫苏的紫色植物,弄了一些紫色的汁水。

    材料都准备好之后,明天早上就能直接开始做了,能节省不少时间呢。

    第二天一大早陶青枣就起来了,先快速将昨儿晚上泡好的糙米倒进锅里,切了两个红薯扔了两个鸡蛋进去,生了火之后塞了一大根木柴进去,这样能烧许久,中间都不用添柴了,等弟弟妹妹醒了就有红薯糙米粥和鸡蛋做早饭了。

    然后就摸黑往隔壁翠花婶家去了,刚推开门,一股凉风就吹过来了。

    将陶青枣吹得打了个寒颤,清凉的空气硬生生将困意拨逼了回去。

    看来今天又降温了,虽说也就十几度,但还是有些冷的,得穿个厚些的外套才行了。

    回去拿外套的时候顺便给小妹将被子拉好,又去看了眼弟弟,检查了下窗户是否关严实了,这才重新出了门。

    陶青枣关好门后,将衣裳的袖子卷了两道,这衣裳还是陈兰娘那伙人的,颜色倒是很鲜亮,丁香色的,估计是那个年轻媳妇的,上面还绣了朵小花。

    就是穿着有些大了,得把袖子卷起来才行,弟弟妹妹穿的还是之前村长送来的几件旧衣裳,说是他家孙子孙女穿不下的。

    弟弟妹妹乖巧又懂事,旧衣裳也穿的高高兴兴极其爱惜,倒是陶青枣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等忙完这阵手里钱再多一些了,过年的时候就能给弟弟妹妹买新的衣裳了。

    此时月亮还悬挂在天际,耳边一阵一阵的虫鸣鸟叫,星子点点闪烁在深蓝色的夜空。

    月光像一层柔和的轻纱笼罩在这山边的小村子上,静谧却又令人心安。

    陶青枣深吸了一口带着青草香味的清新空气,然后才拢了拢衣领子快步往翠花婶家厨房走去。

    那边地方大东西摆的开,锅的大小也正适合大蒸笼,所以以后都会在那边干活了~

    一进厨房,翠花婶她们已经将南瓜发糕的面和白米发糕的面隔着温水发酵了。

    陶青枣凑上前掀开湿布巾看了眼,发现白米发糕翠花婶给调了两个颜色,一个浅浅的粉桃色,一个淡淡的紫色。

    再加上白米本伸到白色和南瓜发糕的黄色,就是四个颜色了。

    她边洗手边问道,“婶子,白米发糕咱是放红豆还是放山楂呢?”

    翠花婶麻利的削着南瓜皮回答道,“白米的还是放红豆更好看些,粉色的放山楂,淡紫色的也放葡萄干,你看可行?”

    埋头切南瓜的小月姐却接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