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3章 百味大食堂

    这铺子边上有两家杂货铺一家面馆一家茶馆,还有一家馄饨铺子,一家羊肉汤馆子,看门面和陈设都是较为平价的铺子,整条街上都没什么高级豪华的酒楼和铺子,一看就是适合普通老百姓日常消费的。

    此时已经是晌午了,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不少,边上几家吃食铺子从外面看生意也都还不错,基本上都快坐满了。

    老刘边走边往右边指了指,“喏,这边拐个弯前头就是码头了!”远远的就能听见嘈杂喧闹的声音。

    果然,一拐过弯视野立马开阔起来了,宽阔的码头上有许多光着膀子的汉子正卖力的搬着货物,迎面还走来数十个汉子下工准备去吃午饭。

    经过的时候还打量了几眼她们两人,陶青枣下意识的想要把晴晴往后拉,毕竟她现在是个千金小姐嘛。

    结果一扭头就看到这丫头手拿着帕子捂着嘴装作羞涩的模样,眼睛却滴溜溜的在人家还流着汗的肌肉上瞟来瞟去……

    边上那个小丫鬟那胳膊护着她,脸上却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

    和小说里写的不一样,这边的码头上并没有摆摊卖猪下水和卤味的人,估计是码头不允许吧,不然那些卖吃食茶水的摊贩早就把这边占领了。

    看了一圈之后,陶青枣那是相当的满意,感觉就像是老天爷特地为她们准备的~

    回去的路上两人默契的交换了下眼神,决定都不再继续看了,就这家铺子了。

    然后进铺子之后,陶青枣就率先开口了,“刘叔,这铺子倒是还不错不晓得这铺子租金是多少?若是太贵的话我们可能承担不起。”

    刘叔倒也不来虚的,直接就报了底价道,“二位姑娘我也不瞒你们,这铺子是半年起租的,租金是十八两最低十七两,若是租一年则是三十六两银子最低是三十四两,桌椅板凳后院的锅碗瓢盆包括院子里的柴都随便用,但若是退租是有损坏是需要补上的。”

    说着还走到柜台那一把将抽屉拉开,拿出了里面的一个大算盘和一个新的账本,以及一套有些使用痕迹的毛笔和砚台放在柜台上,然后道,“这些也都是能随便用的!”

    陶青枣默默在心里算着账,一个月是二两多银子,不算贵了。

    然后回头看了眼晴晴,晴晴立时掏出口袋里的荷包,“刘叔,这铺子我们租了,先租一年!”

    于是,两人就这么火速的租下了一家大铺子。

    刘叔和东家一块签好契书就走了,剩下陶青枣和晴晴站在铺子里大眼瞪小眼,这就要开铺子了?

    “我一会回去就跟我叔婶他们准备菜单,准备好了我去书铺子留信儿给你来试菜。

    另外铺子里还得招募几个跑堂伙计,后厨也得有个负责洗碗筷的,啊对还得有个账房!掌柜的话咱这应该就不需要了~”陶青枣想了想然后道。

    晴晴点点头,“伙计和帮厨的要不就从你们村招吧?你之前不是老说村里人好嘛,熟人总比外边招的要靠谱些!”

    陶青枣这哪有不同意的,忙拉着晴晴的手点头,“行!那这铺子门头招牌就交给你啦,大堂的桌椅板凳都是现成的,到时候打扫一番就行!

    “行,那咱食堂的名字叫啥啊?不如就用你之前小推车的名字?百味大食堂!还挺好听~”晴晴提议道。

    陶青枣闻言想了想才道,“也行~门口再竖个木牌子吧,写上咱的宣传语,平价又味美,老百姓自己的大食堂!”

    两人叽叽咕咕商量半天才锁上门出去,然后各自回家了。

    陶青枣赶着驴车在路上边走边想,账房她打算请俞爷爷,现在狗蛋和阿舟都去上学堂了,俞爷爷也就闲下来了,他家里的地也都是租给刚子家种的。

    狗蛋现在还小,以后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俞爷爷应当也很愿意多一份收入的。

    倒是跑堂的伙计和洗碗筷的帮厨,她还得问问翠花婶的意见,她跟村里人更熟悉些。

    一路想着事情,很快就到家了。

    将驴哥牵到棚子里,给它舔了把大山哥拿来的干草。

    出来就看见翠花婶正和青山叔他们从地里回来,阿萝被小月姐牵着,还蹦蹦跳跳的,见她回来忙跑过来牵她。

    “大姐,你回来啦~”

    陶青枣摸了摸小妹红扑扑的小脸蛋,从荷包里拿出在书铺子里带回来的点心,给边上眼巴巴的狗蛋也分了一块。

    狗蛋这孩子怎么越晒越黑了,小脸就跟那卤蛋一样。

    分完点心,陶青枣对翠花婶说道,“婶子,晌午在我家吃饭吧?”吃完饭正好商量事。

    翠花婶听着以为她是想吃自己做的饭了,忙不迭的点了头,然后一块进了陶青枣家的厨房。

    “婶子,咱晌午吃番茄鸡蛋打卤面吧?好久没吃了~”陶青枣舀了两碗黑面到盆里。

    翠花婶手脚麻利撸起袖子就接过了木盆,“行!我这就揉面去~”

    几人一块忙活,咸香酸甜的番茄鸡蛋打卤面很快就端上了桌,手擀面弹滑劲道,一筷子下去还裹着许多的葱花末~香的不得了!

    吃完饭后,小月姐抢着去洗碗了,翠花婶和青山叔一刻闲不住的帮陶青枣料理起了小菜园。

    陶青枣跟在后边,酝酿了一下道,“叔,婶儿,咱有铺子了!”

    翠花婶正弯腰将地上的南瓜藤往篱笆上挂,闻言手一顿,差点没将篱笆薅起来。

    “啥?铺子?什么铺子?”

    青山叔则淡定许多,停下手上的活,站起身等着陶青枣继续说话。

    陶青枣将开铺子的起因经过快速的讲了一遍,着重讲了下最后的结果,“铺子里有十几张桌子能坐下百来人,位置就在平安街接口,离咱镇上的码头很近,以后客流应当不成问题。

    铺子的租金晴晴出了七成,我出了三成,她占六成的股,我占二成的股,婶子和青山叔是技术入股,也是两成,另外婶子是主厨会更加辛苦,还能再额外得一份工钱,赚的钱去掉人工租金等所有成本后每旬会分一次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