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章 第十章 观赏老北京全景,参观北京潭柘寺

    一周紧张的学习,让五明感觉有些疲惫,课余时间想四处看看散散心,五明想找一个能看北京全景的地方,五明问老胡:“哪里可以看见北京城的全景呢?”

    老胡给五明推荐了去北京景山,说那里可以看老北京全景,于是课余时间,五明约上老胡,去景山看看,

    北京景山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前街,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西临北海,南与紫金城神武门隔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的御苑。景山中心为堆土而成,是老北京全城的制高点。

    五明和老胡乘车来到这里,开始登景山,老胡说:“景山上还有当年明朝崇祯皇帝上吊的那棵歪脖子树,看看现在还在不在。”

    五明看见一个路口写了几个字叫做“上山路口”。五明和老胡沿着这条路往前走,大概走了400米左右,就能够到登山的入口了。老胡说:“据说,当年明朝崇祯皇帝上吊的那棵歪国之树,就在前面的那个位置。”老胡说:“景山它以前还有个名字叫做煤山,后来清军入关之后,觉得煤山这个名字还真不好听,跟倒霉同音,清朝顺治皇帝就把他改成了景山,意思就是高大的山。”

    其实这座山一点都不高,大概只有四、五十米的高度。五明和老胡上去那是轻而易举。五明看见了那棵歪脖子树,人道是明崇祯皇帝殉国处,老胡指着那棵树说:“这里呢,据说就是当年明朝的崇祯皇帝上吊自缢的地方,你看看这棵树,像不像他当年上吊的那棵歪脖子槐树?明朝是中国由汉人统治的王朝。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宁愿战死也不投降,所以当年崇祯皇帝在这里上吊之前,在他的龙袍上留下了一句特别感人的话,宁愿把我五马分尸,请不要伤害城里的任何一个百姓,你说这样的皇帝能不值得人们去敬重他吗?但是崇祯皇帝生不逢时,他生在了那个比较动荡的明朝,这棵歪脖子树呢,其实是后来移植过来的,真正的歪脖子树到底去了哪里,现在也没人知道,据说已经不复存在了。”

    五明和老胡沿着前面的这条路,继续往上攀登,就能够达到景山公园的顶峰。就能看见整个北京城的全景,看看究竟是什么样。

    来到景山,五明发现有几个亭子,老胡说:“这几个亭子,据说是清朝为了压制明朝的龙脉,就在景山上建了五座风格不同的亭子,“五明和老胡沿着身后的石梯再往上走一小段,就能够登顶了。老胡指着一块石头上刻的字说:“看到没有?石头上刻有‘京华揽胜第一处’,这不是我说的,而是很多人都说这里是看北京风景最佳的地方,最后一段石梯了,马上就到了,五明和老胡已经上来了,

    登上景山就能看老北京中轴线和主要建筑。五明和老胡登上景山的最高处,果然北京中轴线上的很多建筑都能够全部看到,能看到整个紫禁城的全景。老北京城的好多着名建筑都尽收眼底。老胡说“这里就是北京城的中心点,站在景山上面,就等于站在了整个北京的正中心,并且还可以俯瞰整个紫禁城以及北京的全景,老胡指着前面说:“看到没有?那里面就是故宫紫禁城的全景,然后从这里往故宫博物院那几个字往前看就是北京的中轴线了,一直往前就到前门的天安门。前面最远处那个位置就是人民大会堂。那边横着的一条大街就是十里长安街。在这里还可以看见北海公园等。五明站在山上,感觉到了厚重的历史痕迹。

    五明和老胡参观完景山后,就下山回到了住处。

    这个星期天,上级机关为了让参加学习的学员们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放松,培训班组织者专门组织全体学员去潭柘寺参观,星期天一大早,五明和学员们乘坐几辆大巴车,去潭柘寺参观,向导向学员们介绍说:“潭柘寺在北京市门头沟,它是一座比故宫紫禁城还要古老的佛教寺院,也是久负盛名的皇家寺庙,潭柘寺是佛教传入北京后修建的第一座寺庙,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这句名谚在北京早已是家喻户晓。”

    有位学员问:“为什么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呢?”向导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话是怎么来的呢?这潭柘寺最早建于西晋时期,算到今天有1600多年了,而北京呢,作为首都是辽金时期才开始的。元朝定都大都,北京元朝时叫大都,到了大明王朝的时候,朱棣迁都北京,明成祖朱棣器重的大臣姚广孝曾在潭柘寺内隐藏修行,据传说当年修建北京皇城时,姚广孝从潭柘寺获得了不少灵感,北京城许多地方都是依照这寺的样子修建的,姚广孝很多的灵感都来自于潭柘寺的建筑,你们看面前这大雄宝殿的重檐无殿顶,紫禁城的太和殿就是仿造它建的。据说紫禁城里的建筑好多都是向潭柘寺这儿学的。潭柘寺在鼎盛时期共有房屋999间半,而故宫是9999间半,所以才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句民间的谚语。”

    向导说:“而潭柘寺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潭柘寺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之后建造的最早的一座寺庙,当时呢叫做加福寺,现在呢,叫潭柘寺的原因是,寺后有一龙潭,山上的有几棵柘树,而这几棵柘树在北方是非常珍贵的,因为呢,它原本生长在南方,木质呢,非常的坚硬,纹理非常的细腻。可以用来制造一些高级的家具,而且它的树枝倍有弹性,古人拿它做弓背,而现在潭柘寺的山门前,目前呢就剩这么几棵柘树了,就这仅有的几颗了。”

    五明和学员们一行下车来到了潭柘寺,潭柘寺位于北京市西郊,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五明来到潭柘寺时,首先被周围的环境所吸引。寺庙周围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非常适合修行。

    五明一行人进入潭柘寺,看见潭柘寺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根据山势逐渐升高。

    五明和学员们跟随向导进入山门后,看见潭柘寺就是分为东中西三路的主体建筑群,中路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毗卢阁等建筑为代表,而东路则以白塔,财神殿,延清阁,行宫苑和万寿宫等建筑,西路则有楞严坛、界台殿和观音殿等景观。潭柘寺还有两宝,宝锅和石鱼,宝锅位于天王殿前,铜锅直径1.85米,深度是1.1米,

    石鱼是在观音殿西侧的龙王殿前,长1.7米,重150公斤。向导说:“传说石鱼是当年南海龙宫里面的镇海之宝。来这的人都想手摸石鱼,据说双手摸石鱼可以保佑平安。”

    五明看到了一座庄严肃穆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潭柘寺的核心建筑,内部供奉着佛像和经文。五明在大雄宝殿内感受到了浓厚的佛教氛围,也深刻地了解到了佛教信仰的精髓。

    在潭柘寺的参观中,五明还了解到了佛教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历史渊源。他了解到了佛教的起源和传播,还了解到了佛教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这些知识让他对佛教文化产生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潭柘寺不仅是北京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也是北京最大的寺院。游览潭柘寺需要半天左右的时间。”

    向导说:“潭柘寺建于西晋永嘉元年,也就是公元307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后修建的最早寺院之一,初建时规模不大,到了唐代,华严宗高僧来到潭柘寺,并在此开宗立派,从此这里成为北方幽洲地区第一座确立宗派的寺院,并逐渐兴盛起来,可惜唐末武宗灭佛寺院,因此荒废,直到五代后唐时,禅宗高僧来到潭柘寺,让它重新焕发生机,到了这时先后出现过数位佛教禅修大师,成为了皇帝们敬香的地方,金熙宗是第一位到潭柘寺敬香的皇帝,由此提高了潭柘寺的地位,香火更加旺盛。”

    向导说:“元朝时,有个公主在这里出家,今天我带你们去看看,相信应该能找到她诵经的地方。元代忽必烈时,他的女儿妙严公主来到潭柘寺出家并终老于寺中,当时忽必烈在元帝国初期的时候杀伐无数,而公主心地善良,觉得十分惭愧。于是呢就到潭柘寺出家,替父亲赎罪,她每日在殿内跪拜诵经,时间一长啊,砖上就跪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她和寺内很多佛像一样,成为了潭柘寺珍贵的宝物,她的拜砖至今仍供奉在观音殿内。”

    向导说:“到了清代,几位皇帝都曾来到潭柘寺,康熙皇帝还亲自命名云禅寺。至此,潭柘寺成为了北京最大的皇家寺院,尽管它历经上千年,名字也多次更迭,甚至被赐予过皇帝的名称,但在民间人们仍称其为潭柘寺。”

    除了大雄宝殿,潭柘寺还有很多其他的建筑。五明游览了藏经楼、天王殿、罗汉堂等等。这些建筑都是古老而精美的,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向导说:“潭柘寺虽然没有白马寺、少林寺、普陀寺等有名,但寺内保存了非常珍贵的佛舍利子。潭柘寺里面还有两棵千年的帝王树,是迄今为止皇帝对于树木御封的最高封号,极其壮观,据说看到它的人都能好运连连,这两棵帝王树在大雄宝殿的后面,气势如虹,向导说:“虽说已是千年的古树,但是潭柘寺的这两棵银杏树就从没有褪色过,在每年的秋天更是吸引大批的游人前来一睹它们的风采。今天呢就跟着我们走进这帝王树。向导指着旁边的树说:“你是不是以为这帝王树就是这棵树呢?那还肯定不是,走,带你们看看去帝王树。”五明一行人走了一段路,向导说:“这才是帝王树,是一棵银杏树,树龄超过1400岁,是唐代的银杏树。高度有40多米,直径4米多,得六、七个人才能合抱得了,它是潭柘寺标志的景观之一。而帝王树是迄今为止,皇帝对于树木御封的最高封号,无论是在泰山的五大夫松,还是北京的北海团城的遮阴侯白袍将军。都没有这棵树的封号高,那为什么叫帝王树呢?相传在清代,每一个新皇帝登基都会从这树根儿这儿啊长出一根新的枝干,逐渐的呢和这主干合成一体。有一次呢,乾隆来这儿游玩儿,就给它封了帝王树的名号,而本世纪60年代,当时呢作为新公民的溥仪皇帝到这儿呢,末代老溥仪指着东北方向的树枝说,我就是这棵小树枝,他说这小根儿的是我,因为我不成才,它才长成了歪脖树。”

    五明看着帝王树,心中默默祈祷祝大家都能好运连连、健康长寿!

    向导说:“每年的10月底到11月中旬,这帝王树和边上同样1300余岁的配王树就进入到了最佳的观赏期,在阳光的照射之下,这金黄色的银杏叶就显得格外的耀眼。而大家来的时候千万别搞错了,左手边这棵叫帝王树,右手边这边这棵叫配王树。”

    由于北京潭柘寺为有1600多百年历史的寺庙,这里每年接待国内外游人无数。”

    同行的老胡告诉五明,“很多朋友来潭柘寺都想祈求,求姻缘、求学业、求事业、求消灾免祸。那么在哪里,求什么比较灵验呢?求姻缘,栽种于毗卢阁的柏树和柿子树相伴而生,称为“柏柿如意”。相传在树下求姻缘非常灵验,东观音洞有月老庙可求子洞,西观音洞外的抱厦上写“慈灵默佑”四个金字,据说求因缘也是有求必应。求事业,从古至今潭柘寺一直是王公大臣常去的地方,所以潭柘寺求事业学业也有说法,进寺直走即是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供奉弥勒佛和释迦牟尼,据说求事业十分灵验。寺中两颗巨大的银杏树,为帝王树和配王树,相传为朝代更迭的象征,在树下求事业,求学业,求平安。龙王殿殿廊上有一石鱼,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双手摸鱼可保平安,也可在殿前祈福,求平安,求学业,华严三圣之本书殿。是历代学子求学业的风水宝地,可以许愿,金榜题名。 ”

    老胡说:“北京潭柘寺有七个传说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一、传说有只黑龙在寺后潭中为非作歹,祸害当地百姓,华严祖师在寺中念经,感动天地,玉皇大帝派出天兵天将将黑龙驯服。一夜之间出现潭柘寺,将其镇在大雄宝殿守护寺院;二、寺中银杏树,清乾隆御赐帝王树之名,相传每次新帝登基,就有一枝树干长出之后逐渐和老干合为一体,其寓意为子孙延绵,福寿合一;三、传说乾隆帝送给方丈一包茶叶,方丈没喝上一口,不小心被大风吹到了龙潭里,从此泉水香甜可口;四、相传因亮法师住进潭柘寺东面的山洞中修习佛法,还感化了后山的恶虎,老虎和他一起吃斋相伴,法师圆寂后,老虎感动落泪而死,寺庙为了缅怀他,将他的遗体包上泥。做成肉身佛,身边还塑着一只殉主而死的猛虎;五、传说有两条青蛇一直守护着潭柘寺,能行云布雨免去灾难,蛇死后僧众便在寺院东侧建立龙塔将其埋葬。继续守护着一方百姓;六、传说石鱼是南海龙王的宝物,赐给了潭柘寺,石鱼每个部位代表一个区,敲一下相应的鱼身便可祈福降雨,据说用手摸一下可去除伤病,而寺内铜锅在历史的变迁中多次救济百姓,造福一方;七,传说康熙来到寺中大雄宝殿,遇到殿顶上两只琉璃鸱吻跃跃一试,康熙是真龙,琉璃鸱吻是神农。神龙不敢见真龙想躲避,康熙担心因为自己影响寺中风水,就赠送寺院鎏金剑光吻带四条,系于大雄宝殿上把神龙缚住,这样它们就会一直守护寺院了。”

    老胡说:“朋友来到潭柘寺礼佛的时候会发现呢,在大雄宝殿前面这个围栏上有一块不一样,它中间是拱起的,农历的15日,上面还专门给它系了一块绸布”。

    五明问老胡:“这块石头是怎么回事呢?是当年修的时候修错了吗?”

    老胡说:“还真不是,话说在1936年的时候,四月初八潭柘寺举行盛大的浴佛节活动,当时的主持呢纯悦大师就在这大雄宝殿里面。宣传佛教的经法,来了好多好多的香客。大家呢就在前面的月台和下面那来听听,结果呢,因为游客多拥挤,不小心就把这个石栏杆儿给它挤掉了,然后上面有游客掉下来,把下面的人也砸到了,结果大家着急抢救的过程中,发现不管是掉下来的人,还是被砸到的人,竟然那都毫发无伤,可以众人呢,纷纷感叹说佛法无边,功德无量啊!到这来游览的时候,你也看一看这块石板吧,还专门做了记录呢,就在这个大雄宝殿院落的东南墙,墙角那儿有青砖刻字为证。”

    在游览结束后,五明深深地感受到了潭柘寺的宁静与祥和,也领略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潭柘寺的参观让五明受益匪浅,也让五明更加珍视和尊重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