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章 带队巡山

    密林深处,张墨带着五个村民,缓缓行进,狗蛋也在其中。

    “狗蛋,会下套吗?”张墨低声询问。

    “先生想吃肉了?”一个村民悄声反问。

    “套活人的套!”张墨瞪大双眼说:“要能套着外人,还得让村里人能避开的那种。”

    “套过山猪和野兔,套人,难!”狗蛋不解地说,那意思是,正常人谁会往套里钻呢?除非是碰到瞎子或者笨蛋。

    “回头我教你。”张墨一脸鄙夷地说。

    “哦!”狗蛋一脸茫然。

    “套人可是犯忌讳的啊,只有强盗、山贼才套人呢。”一位年长的村民有点紧张地说。那意思很明显——你可别把村里的孩子们给带坏了。

    “要是套那些攻打咱们村的蛮人呢?”张墨反问了一句。

    “那倒没事。就算是挖个坑布上陷阱弄死都是活该。”另一个村民兴奋地回答。

    这种回答让张墨十分无语,毕竟蛮族人也是人,华族人也是人。那么,为什么套普通华族人就犯忌讳,套蛮族人就没问题了呢?

    要知道,这个时代所有的人的后代,在未来的两千多年里,将经历多次的民族融融合,最终都是要汇入到同一个中华文明的大家庭里面的各个民族。

    当然,这些东西是不能跟眼前的这些人说明白的,否则自己就解释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来的,要做什么,然后再往哪里去了。

    所以,张墨只能默默的嗤之以鼻。

    ……

    边聊边走,一行人来到了另一个村庄附近。远远地从山上望下去有蛮人堵在村口叫嚣,张墨抬手示意停下,隐藏起来。然后自己一个人靠了上去。

    离那群蛮人三百多步的距离的密林边缘,这里已经足够能清楚听到双方对话,所以他才停下来,静静地倾听了好一阵子。

    显然,这个村要比乌石村大很多,底气也很足。蛮人来了不过十数人,只在村口叫嚣并不敢往村子里深入。同时,他感觉这村子里的人并不把蛮人的叫嚣当成一回事,甚至偶尔还敢出言调戏、谩骂几声。

    由于人数处于劣势,蛮人竟一时间无可奈何,甚至有些进退两难的处境。显然暂时不会有大事发生。

    于是张墨原路退回,到了众人附近,打个手势,让大家跟他悄悄离开。渐行渐远,离开了是非之地。

    一行人又开始边走边聊,只是时不时左顾右盼地观察周围。那样子既像是猎人在探寻猎物,又像是采药人在寻找某种草药。只是这次聊的是山精、野怪、奇药、名花,不再涉及任何村庄和任何人。

    显然这一切都是在张墨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展开的。如果有人碰到,很容易把他们当成猎户或药农。

    就这样,一天去往一两个村庄,他们经观察了周围四五个村庄的情况,有蛮人到访的并不多只有两三个,而且都是比较大,人口比较多,并且比较富庶的村庄。

    显然,蛮族目前选择的目标是既要有油水,又能够制造威慑力的对象。

    所以张墨估计,他们最近肯定要选择其中之一来个杀鸡儆猴。最强的他们也不会轻易去碰,因为搞不好自己要吃亏。

    只能选择相对强势,又能够拿捏得住的对手。所以,类似乌石村这种贫穷且没油水,又不能带来威胁的小村子,短期内应该是不会有危险的。

    但是,只要第一步做了,下面的村子就会逐个遭殃。

    对张墨的说法,莫三山有些不以为然。

    因为在他的记忆里,蛮人不会想这么多,基本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赢了就端起来,输了就缩回去。但是,既然已经定下来由张墨来主事。他倒也极为配合,并没有过多干预。

    就这样,白天张墨带人巡山,晚上组织人训练,训练的效果让张墨十分满意。因为,村民们就算没有基础,也是常年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的好手,自然不缺几分蛮力。

    张墨就从五形拳开始入手,开始带着大家练习拳法。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组织双人对练,赢了的奖励站三体式和混元桩。输了的罚体能三项——俯卧撑两组,每组二十个仰卧起坐,两组每组二十个,然后绕着村子跑五圈。

    张墨自己也经常绕着村子跑圈,村子不在,一圈跑下来估计也就相当于三千米,五圈的运动量算是适中。因为,从小学开始就有群众性全民健身运动。而其中的重头戏都是象征性长跑。小时候的张墨——应该是张天铎,每年都是累计长跑公里数最长的前百分之十。

    来到当下,要跟古人拼体力,拼长途行军——巡山也不是件容易事,动辄就是几十上百公里,还要穿山越岭。他当然要重新把体能给提升上来才行。

    大家在张墨既定规则的督促下,也是乐此不疲,体能技巧都获得大幅度提升的同时更是学到了不少实用对战技巧,日常也增加了不少趣味和欢笑。

    这也算是张墨计划的一部分。

    因为,较早之前,张墨就发现村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各个姓氏、家族之间的互相限制。这也是乌石村的特点造成的,毕竟不是同一姓氏组成的村落,所以他们之间互相都有提防之心,不容许任何一家做大。

    据说乌石村最早是由罗家的祖先开辟的,但是人丁一直比较薄弱,所以开始逐渐吸收其他的姓氏、家族合进来意图扩大村庄规模。但是相应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最大的问题就是先后家族、姓氏互相之间都有所提防。

    一个姓氏的壮大,除了能力和人口数量之外,更多的是经济实力和对抗能力的提升。所以他们之间的利益划分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往往一个家族的兴起,会联合其他家族来抗衡势力较为强大的家族。

    而这种对抗无疑阻碍了乌石村综合势力的发展。

    张墨想做的事情就是,打破这种姓氏和家族的利益纠葛,把大家绑在同一艘战船之上。让大家为共同的利益去发展壮大,要发展就要向外走,而不是在村庄之内互相倾轧、内耗。

    而缓解乃至杜绝这种倾轧、内耗的关键,就是让大家充分融合,变成一个和谐的守纪律有强制力约束的大家庭,大家劲往一处使,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尽心尽力向外发展。

    这个模型,类似于东汉末年曹魏的屯田制。处于同一个集体之中就要做到,不问出处,不论家事。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共同抵抗外来入侵。

    现在看来,一切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至少大家,目前都是遵循同样的规则,同样的训练模式,同样的作息方法来发展的。互相之间的较劲变成了训练场上的比拼,而比拼带来的是相互理解和共同进步。

    这样在面对外部事件时,大家也会开始想着如何去为共同的集体——乌石村这个村庄来做贡献。

    但是这一切都不可能操之过急,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最好的的理想化的效果是,日拱一卒,做到润物细无悄无声息的变革。

    但是,当前情况所不能允许啊!

    毕竟蛮族的入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张墨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去让大家磨合。所以,军营化乡村是张墨所能想到的最佳路径。毕竟在外部强敌的压力下,人们想到的最多的还是合作和共同保障。

    当然,张墨也不是就这样埋着头练兵发展的。

    之所以要带队巡山,一方面是为了防范随时可能发生的蛮族入侵,提早布防,提早获得消,提前研判局势走向。

    另一方面就是借巡山之机,顺便搜集各种有用的材料,打造趁手的武器,发展相应的制造能力,至少是手工业作坊等级的手工工厂。

    为了促进手工业的发展,张墨也是殚精竭虑。

    首先,是根据自己的反曲手弩画出图形,安排人照样仿制。受材料和工艺限制,张墨自己首先考虑了一些方案,制定了研发目标。

    意想中,这种弩主打中距离稳定狙杀,所以不能太大,必须方便携行和单人操作。射程要在八十至一百五十步之间,通过短时间练习要在五十步内有稳定的精确度,和足够的穿透力。

    多人配合能够造成足够致命的战场效果。

    面杀伤能力是必须的,只有面杀伤才能阻止大规模的冲锋。也就是,以十人或者数十人组成的弩阵,能够梯次配置,形成一定时间内不停歇的群体杀伤力。

    单体精准狙击也是必须的。一击毙命是弩箭实现精准狙杀的关键,既可以在战场中完成斩首敌猷的目的,也可在必要时执行特殊的单杀任务。

    这个不难做到,无非是三点一线的瞄准模式,高速度、高穿透力的箭矢设计,再训练一批眼光强大,心理素质强大,环境适力能力强大,具有冒险精神,敢于直面生死的射手。

    有了好的装备才是第一要务。有了装备才能训练人。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弓箭,儒家六艺中的射也是其中之一,据说孔老夫子就是射艺高手。

    而且,秦弩也是秦军征讨六国的利器。只是,现在张墨还不知道的世界格局,穿越过来还没离开过乌石村。更不知道天下如今是什么模样。更不可能知道远在西北的秦国目前是哪位当政,正处在哪个阶段了。

    所以,一切只能靠自己。

    这倒不是坏事,因为张墨看过村里猎户用的弓箭,基本还处于相当原始的状态。是那种类似日本和弓的单臂长弓。

    当然,张墨是知道历史进程和工艺进步节点的,复合材料制作的反曲弓要到汉唐时期才会有。而到了蒙古人手里才有了牛角做枢机,竹木结构复合度较高的反曲弓。而弓弦就算是到了清朝仍然是牛皮铰接的而成的状态。

    所以,张墨打算照猫画虎。依蒙古弓的样式制造反曲弓,再加动物皮铰结的弓弦。加装弩托——扣弦和装置箭矢和瞄具的装置。完整的复合弩结构也就完成了。只等找木匠帮忙制作出来。

    当然,只要有了装备,再加足够时间和强度的训练条件的情况下,百步左右造成有效杀伤,还不算难度太大的事情。

    因为弩的特质,射程和穿透力远大于弓箭,所以,张墨将此弩定名为“神臂弩”。

    呵呵,不得不说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手拈来,把历史上成名的东西拿来就用——堪称“拿来主义”的典范了。

    其实真正的“神臂弩”要到宋朝才会有名确的历史记载。

    而那东西就是着名的床子弩,射程可达八九百步,可连射,而其箭矢赫然竟是一支支长枪样的巨物。

    这乃是大宋朝众多先进科技之一,在积弱的两宋时代屡建奇功。也是两宋能力扛契丹、西夏、女真、蒙古等诸国围殴的不二神器。南宋钓鱼城守军曾用此物射杀了蒙古大汗蒙哥。而此战也导致了蒙古各部的分裂。

    不管怎么说,远程主武器既然已经有了设计,张墨就命人尽快赶制了一批以备不时之需。

    正好村里的木匠和皮匠都是经验丰富的匠人,又给出了一些加固弓身弓臂,增强弓弦拉力,制作复合弓弦的意见,修改了数次设计,就开始赶制样品了。

    而最关键的是村子里的猎户们,也给出了他们的意见,给箭簇喂药,当然是他们猎杀大型动物的毒药,村里人称之为猎药,是某种树汁和蛇毒的混合物。

    不用想张墨也知道效果不俗,因为村里猎户经常能猎获野猪、野牛这种大型野兽。

    如果靠人力和简单的长矛、刀剑是很难的,肯定要借助这些毒药。并且,据张墨判断,这是一种蛋白质毒素,起效非常快,中招的猎物跑不出百米就倒地昏迷,任人宰杀了。

    但是,猎物经过充分加热后基本没有吃坏人的事情发生,说明是遇热就被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