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5章 水多的女人

    阮思瑶就是那个水真多的小娘们儿。说实话,这女人除了奶子大点儿,真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或许只是谢玉看顺眼了吧。

    我和于红到她店里时,她正在打扫卫生,刚拖过的地面还是湿的,我们就站在店门口没往里面走。

    “你们先在外面坐一下,我马上就好!”

    阮思瑶抬起头来对我们说了一句,又弯着腰继续拖地。

    她除了经营着宠物店,还在外面摆了冰柜卖冷饮。一把遮阳伞下面摆着白色的塑料桌子和椅子,旁边的地上还摆着一大堆新摘的椰子。

    我和于红在桌子旁边坐下,于红却凑到我耳边,小声说道:“哪个也不如罗依依长得好看。”

    听她这样说,我就朝正在洗拖把的阮思瑶看过去。她穿了一件白大褂,看不出腰身怎么样,露在外面的小腿像两截刚出水的莲藕,倒是白白嫩嫩的。

    她的脚丫子肉嘟嘟的很好看,指甲上还染了鲜亮的指甲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晶莹的光。

    如果仅从长相上来说,不论是阮思瑶还是蒋雯,确实都不如罗依依长得好看。

    但是,男人找女人有时候不只是看外貌,还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女人并不好看,却能把男人迷得神魂颠倒。

    阮思瑶从店里出来后并没有直接在我们旁边坐下,而是动作麻利的砍了两个椰子摆到了我和于红面前,然后把帆布手套丢在案板上,笑着对我们说道:“自己家种的,你们尝尝。”

    我连忙说:“谢谢你啊阮老板。”

    阮思瑶在我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笑了笑说道:“大家都是朋友,不用这么客气,我应该比你大,你以后喊我姐就行了。”

    听她这样说,我有些诧异的看着她说道:“不会吧,看你的样子应该比我小很多啊!”

    我这不是在恭维她,她看上去最多也就二十六七的样子,就连说话的声音听起来都很稚嫩。

    阮思瑶笑了笑,说道:“我比谢玉大三岁。”

    好吧,她和宋娇娇一样比我大两岁,真的看不出来她有三十二岁了。

    她不仅长得年轻,神情也像个小姑娘,腼腆中带着些许羞涩。你要是不主动和她说话她就不说话,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微笑。

    我给她讲了谢玉的情况,然后问她这边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帮着处理。

    阮思瑶笑了笑,说道:“没什么问题,就是你们公司发来的那个金米不知道怎么吃。”

    “金米?什么金米?”

    于红扭过脸来看着我问道。

    我说:“就是熬小米粥的小米啊!”

    于红又问:“你们公司还卖小米啊?”

    我说:“不是卖,是赠品,公司里有很多赠品,业务员可以根据客户的销量搭配不同的赠品。”

    阮思瑶点点头说道:“对对,我上个月订了两千块钱的货,谢玉就给我发了一袋金米过来,我按照谢玉说的方法拿来熬粥,结果溢的灶台上到处都是。”

    好吧,她是用熬大米粥的方法去熬小米粥了。我告诉她熬小米粥开锅后要转成小火慢慢熬,她说她就是开锅后转成小火熬的,还是溢锅啊!

    我说:“你把锅盖错开一道缝啊!”

    她就说:“哦,谢玉没说还要把锅盖错开一道缝呀!”

    唉!估计谢玉也不怎么会做饭吧,他居然会给海南的客户发一袋小米过来,海南的客户会喝小米粥啊?

    我给客户发赠品的时候从来都不发小米,这些都是给北方的客户准备的,南方的客户一般是不喜欢喝小米粥的。

    南方的客户大多喜欢苹果,老家的太行山上就盛产苹果,因为特殊的气候环境,长出来的苹果又脆又甜。过了中秋节以后苹果就会大量上市,公司也会采购一批回来当作应季的赠品。

    我上个月就给所有的客户都赠送了苹果,销量在两千以下的,每个客户赠送一箱,销量在两千以上的,每个客户赠送两箱,营销费用超了两千多块钱。

    老韩说我这是在赔本赚吆喝,一箱苹果一百块,一下子送了几十箱出去,还要自己赔着快递费,整个公司一百多个业务员也就我这么干。

    嗐!赔点就赔点吧!我是这么想的,这些客户都是我的衣食父母,没有他们的支持我就坚持不到现在。

    反正一年就一次,三千两千的也就无所谓了,只要大家能开开心心的帮我卖货就行。

    从阮思瑶的店里出来后,于红还在想着小米的事,她问我:“喝小米粥真的能养胃啊?”

    我还没来的及说话,前面的出租车司机却说道:“那必须地,每天早起整一碗小米粥,热乎乎的别提多得劲儿了。”

    我笑了笑,问这位司机大哥是不是东北人,出租车司机朝后视镜看了一眼,说道:“咋的,你也是东北的?”

    我说:“不是,我是华北的。”

    出租车司机说:“都带个北字,那只能算半个老乡。”

    我和于红就被这位幽默的东北大哥给逗笑了。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小米粥确实养胃,但只是养北方人的胃。

    南方人大多都不喜欢喝小米粥,也没见南方人的胃有多不好,于红只是没喝过小米粥,所以就有些好奇。

    坐上了去三亚的高铁,我直接给内勤下了单,让内勤发一袋小米到于红的店里,等她回到长沙后,就能喝上自己熬的小米粥了。

    我在三亚的客户是个小客户,每个月只能卖几百块钱的货,维护了一段时间不见起色,我也懒得去管他了。

    其实,我在海南的客户销量都不大,常学林那边每个月能卖个三四千块钱的货,大同二路那边只能卖到一千多,再加上三亚这个小客户,总共也就五六千块钱的销量,赚的提成不够花销。

    为了这么点销量,每个月都要在这边消耗三四天的时间,我们就觉得很不划算,不如在深圳或者广州多待几天,说不定还能多谈几个客户。

    但是,开发海南市场是苏总亲自下达的任务,是必须要完成的。

    苏总的意思是先把市场铺满,然后再精耕细作,没办法,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往这边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