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7章 风雪上长安

    “如同国子监一般给武勋后代开设学堂,让他们通过学习来备考武举?”

    李承乾的话就如同平地惊雷一般,不止李世民听了惊叹,身后的秦氏父子一样听了被震得合不上嘴。

    “这武人不就是有把子力气,能够上阵杀敌就行,还需要读书识字?”

    “秦伯父,您想想,若是我大唐未来的军中基层都是读书识字,善用兵法的战士,是不是更加容易在战场上获得胜利?”

    李承乾说完接着也不讲话,而是看向父皇。

    和秦叔宝不同,身为皇帝他遇事要考虑得更加长远,他当然知道若是大唐的士兵都会读书写字,能够熟读兵法,对于大唐王朝绝对是好事。

    自春秋以来,那战场上智计百出的谋士多数都是知识渊博,学识过人,那些着名的将军,青史留名的军事家个个同样都会读书识字。

    可是大唐的国情,大唐六成以上的读书人都是世家子门阀世家的后人。

    若是到时候这讲武堂里培养出来的军人都有世家子弟的背景,那岂不是乱套了?

    李世民看着不说话的李承乾,终究是觉得这小子还是年轻了一些,想事情的时候考虑得不够周全。

    觉得太子还需要继续历练的李世民正要组织语言,就听到沉默的李承乾突然开口道:

    “父皇,科举制可以抑制士族对朝堂的控制,但是想要真正改变大唐现有的格局,还是不够的。”

    听着儿子口中说出来听不懂的词汇,李世民正要问,接着语出惊人的李承乾继续道:

    “父皇,只有让全大唐的人都会读书写字,那样才能真正改变现状。”

    就连千古一帝的始皇帝嬴政也只能做到统一文字,至于全天下的百姓都会识字,这种事情李世民没有考虑过,也不敢想。

    “父皇这并不是什么难事,甚至您要做,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现在就开始。”

    听到李承乾说到这里,李世民甚至觉得太子这是癔症了。

    “难道宫中哪里出了问题?

    先是李愔那边出了事情,现在太子又开始胡言乱语。”

    李世民正想着要不要让袁天罡再来宫里看看是不是风水出了问题。

    李承乾接着看着思考的李世民道:

    “父皇,这读书之事,若是之前,儿臣也不知道如何破局,可是儿臣从明轩兄弟那里得到一样东西,有了此物,我大唐人人读书也不是什么难事。”

    李世民这才明白儿子是真的解决办法,可是人人读书,李世民自己想不到办法,只能压着内心的好奇,等着儿子给出答案。

    “父皇,你看此物。”

    手上拿着轻薄的纸张在房间里透着光。

    “这是纸?”

    李承乾点头,接着道:

    “父皇,正是纸,有了此物,我大唐人人读书不再是什么难题。”

    大唐的普通百姓读书有多难?

    普通人想要读书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没有书籍,第二就是没钱。

    由于技术的原因,大多数人所读的书籍都是由抄写而来,加上大唐虽然已经出现了纸张,但是造价昂贵,不如竹简来得实用。

    竹简本身就记录不了多少文字,加上多数的书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加上帛书这玩意只有豪门贵族才能用得起,普通人想都不要想。

    在大唐,只有有钱人才能读书,有钱人也是手抄,所以手抄书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抄得起。

    有钱人家的公子一般会去上学,穷人家的孩子不仅不能去上学,甚至连吃饭都是个问题,所以他们在家中一般都是帮父母干农活。

    其次,读书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就算是有钱人也不一定能读书成功。

    比如身为太子的李承乾读书,尽管是太子,他需要早早地就起来读书。

    古读书不仅要朗读出来,而且要抄,还要读。

    一篇文章,小时候的李承乾要读很多遍,读的次数多了,也就理解得更透彻。

    “父皇,有了此物,若是再使用明轩兄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解决了最难的两个问题,我大唐就算是普通收入的家庭一样可以读书。”

    “父皇,那舞文弄墨的文人可以参加科举,那么和舞枪弄棒的武夫为什么不能通过武举的形式博取功名?”

    李承乾来之前就考虑好了,甚至对于武举的具体方法都从李明轩那里套了出来。

    “父皇,儿臣想每年举行一次武举,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

    这武举由兵部主持,至于考试科目可以以马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