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2章 重要帛书

    李恪看着奇怪的长孙无忌有些纳闷,以往从长孙无忌的脸上就能看到毫不掩饰的厌恶,怎么今天这个老家伙像是脸上开了春一样,对着自己一改往日的态度,看着那脸上灿烂的表情,让李恪非常的不适应。

    “舅舅,恪不过是尽了一个王子的本分,您就不必向父皇说了。”

    摇头的长孙无忌道:

    “那怎么行,殿下的行为怎么说也是我大唐宗室的榜样,必须得让陛下知道,让长安的宗室们知道,怎样才是一个合格的王子皇室宗亲。”

    长孙无忌走了,但是老家伙的话里话外都是一个意思,就是让自己清楚自己的地位,时时刻刻认清自己。

    这话让李恪有些无语,自己也没有和太子竞争的想法,怎么在对方的眼中自己就成了不安分的人?

    其实长孙无忌不喜欢李恪,甚至针对李恪的原因也很简单。

    李恪碎石大唐的三皇子,但是他不是嫡出,嫡出的皇子是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皇后生下的李承乾、李泰和李治三人。

    李恪虽是三皇子,但是他的母亲是隋炀帝杨广的妹妹。

    杨妃的地位使得李恪在大唐成了一个尴尬的存在。

    李恪是大唐王朝的皇子,也是隋朝的皇孙。

    他出生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不仅出身好,而且在众多的皇子中,李恪算是最出色的那一个。

    这从朝堂上对李恪的评价就能看出来。

    “吴王性格坚强刚毅,文韬武略兼备,骑射也不在话下。”

    这是朝堂之上众多大臣对李恪的评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李恪就被长孙无忌给记恨上了。

    长孙无忌反对李恪的表面原因,就是因为李恪不是嫡子,也想让自己的亲外甥当皇帝。

    加上李恪有前隋血统,没有一个皇帝愿意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再拱手让给前朝余孽。

    纵观华夏历史,历朝历代是帝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帝王与士大夫同为统治阶级,但其实帝王与士大夫之间还是各有不同利益的。

    比如强敌来犯的时候,或国家战败的时候,士大夫可以投降,不失富贵。

    然而,帝王如果投降,苟且偷生且难!

    当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士大夫首先想到的不是维护国家和帝王的权益,而是借助权势和口才维护本阶层的利益。

    吴王李恪如果成为太子,不仅损害了关陇集团的利益,历史上长孙无忌心里虽然未必喜欢李治,但他为了维护自己集团的利益,肯定支持李治。

    长孙无忌身为长孙皇后的哥哥,自然是向着自己外甥。

    历史上,李世民没有逝世之前,李恪是很有野心的,从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以后赐吴王恪书就能看出来。

    太宗书诫之曰:

    “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

    汝地居茂亲,寄惟籓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

    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

    如此则克固磐石,永保围城。

    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

    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

    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

    如果吴王恪是个太过于本分的人,李世民也不必如此费尽苦心地告诫他。

    当然,历史上的李恪因为外出打猎,踩坏庄稼,而削户三百。

    李恪与乳母儿子赙钱而削户三百,可看出李世民对李恪是相当严格的。

    李恪有前朝血脉,遭一些功臣愤恨是很正常的事,朝中一定有许多人盯着他的一言一行,李世民对待李恪如此严苛,不过分偏爱,也是不敢过分偏爱,是想约束他,怕他的行为被哪个大臣抓住把柄,对他不利,这也是保护李恪。

    出身贵胄,父、母双亲皆出自皇族帝裔,其曾祖母与外曾祖母都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之女。

    曾曾祖父是西魏开国功勋、八大柱国之一的唐国公李虎,外曾祖父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其外祖父是隋炀帝杨广。

    祖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父亲是一代圣主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所以李恪身上流着杨隋、李唐和独孤氏三豪门之血脉,身兼两个大一统皇朝的帝族,在历史上也是蝎子拉屎独一份的。

    言归正传,长孙无忌的转变是李恪没有想到的,当然因为这一点,李恪不会放松对外界的警惕,反而行事会更加小心。

    只是他的弟弟,一直都是他的破绽,若是弟弟再惹出来什么祸事,他这个当哥哥的也会遭受牵连。

    这样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