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9章 因材施教

    迪力热巴穿行在大唐皇家学院的长廊中,廊柱间的雕刻细致入微,仿佛诉说着大唐的繁荣与辉煌。

    她以前在长安的那些年,过的是一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光阴在她的指尖悄然流逝。

    然而,当她踏入这所学院时,她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狭隘。

    学院内的气氛热烈而专注,学子们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学习中,每个人的眼神都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迪力热巴被这种氛围深深吸引,她走过一间又一间教室,透过窗户看着那些认真学习的学子。

    每个人都专心致志,每个人都充满活力。

    她的内心充满了震撼,她以前的生活只是虚无的奢华,只是对欲望的无尽追求。

    而在这里,她看到了知识的力量,看到了年轻人的朝气和对未来的热情。

    她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渴望,那就是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一员,能够融入这个充满活力的环境,能够用所学去改变大月氏的命运。

    于是,她决定留在这所学院,用心去学习,用心去感受。

    她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那个曾经让她感到无力的世界。

    大唐皇家学院给了她这个机会,给了她新的希望和动力。

    金城县男府的小姐,也就是小虫,对于先生讲述的课程有些听不进去。

    她并不是听不懂,而是因为在家里的时候,她已经在大哥的书房里看过这些书籍。

    此外,女子学院刚刚成立,很多的课程不如男子学院的一成,因此她想去男子学院上课,但与先生李纲发生了争执。

    “先生,我觉得这些内容我早就已经知道了。”

    小虫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我……我想去男子学院上课。”

    李纲听到这话,不禁一愣,他并没有想到小虫会有这样的想法。

    他虽然不是女子学院的先生,但对于这里的课程和教学方式还是有信心的,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丫头,你知道女子学院刚刚成立,很多课程不如男子学院的一成,但这并不代表男子学院的课程就比女子学院的好。

    男子学院的课程是针对男子设计的,不一定适合女子。

    而且,女子学院也有女子学院的优势,比如礼仪、琴棋书画等等。”

    小虫听了李纲的话,不禁有些不以为然道:

    “我知道女子学院也有很多好的课程,但是我已经看过了男子学院的教材,我觉得那里的课程更适合我。”

    “丫头,你不能这样想。”

    李纲有些着急道:

    “男子学院的教材是针对男子编写的,有很多内容并不适合女子学习。

    而且,女子学院的学生和男子学院的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多不同之处。

    如果你要去男子学院上课,不仅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和教学方式,还要承受男女之间的差异所带来的压力。”

    小虫听了这些话,虽然有些不高兴,但并没有反驳。

    她知道李纲是为了她好,但她内心深处还是觉得男子学院的课程更适合自己。

    此时的女子学院中,另一位女学生程小蝶也正在课堂上出神。

    她一直对李纲的话心存疑虑,却又不敢公然质疑先生的权威。

    终于,在课堂上李纲正在讲述《论语》中的章节时,程小蝶突然出声道:

    “先生,我认为您的解释和我的理解有所不同。”

    全班顿时安静下来,惊讶地看着程小蝶。

    李纲也有些意外地看向小蝶,他记得这个女孩平时并不是那种敢于在课堂上发言的人。

    程小蝶定了定神,继续说道:

    “在《论语》中有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如您所解释的那样,它更应该被理解为不要对他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程小蝶的话音刚落,全班就爆发出了激烈的讨论声。

    李纲也惊讶于小蝶的理解,他重新审视了这句话的解释。

    李纲静静思考了片刻后说道:

    “你的理解确实有道理。

    对于这句话的解释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理解也各有其道理。

    不过我要提醒你们的是,《论语》中的话往往需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孔子的整体思想去理解。”

    从此刻开始,程小蝶的见解在女子学院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许多学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解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论语》。

    女子学院的课堂氛围也因此变得更加活跃和开放了。

    在课堂上的争论平息后,李纲回到了他的办公室,沏了一杯茶,陷入了沉思。

    他不禁回想起两年前的那个决定,那场与太子的争论,以及他辞去太子太傅职务的决绝。

    他一生都在教书育人,他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包括那些已经步入仕途的年轻人。

    然而,他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希望在长安的几个书院中传授自己的知识。

    现实总是残酷的,他被迫离开了太子的位置,离开了那个他服务了多年的宫廷。

    在金城县男李明轩的引荐下,他来到了大唐皇家学院教授《论语》等经典诗经。

    然而今天课堂上的两个女学生的不同反应,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他一直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了解学生,足够理解他们的需要,但今天的事情让他开始质疑自己。

    他决定和办公室里的几位老学究们分享今天的经历,他希望他们能给他一些建议,或者至少能与他一起探讨因材施教的可能性。

    老学究们都很认真地听着李纲的讲述,他们对于这种课堂上的冲突并不陌生。

    他们也明白,对于不同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有些学生需要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有些则需要更多的鞭策和压力。

    每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关键在于如何找到激发他们潜力的方法。

    在讨论中,李纲逐渐明白了,因材施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最大价值。

    他决定从明天开始,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情况,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他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他的教导下受益。

    李纲端起茶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他知道,他的教育生涯还远未结束,他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今天的课堂上的两个女学生的不同反应,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