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章 分家只分出去大房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姚家虽说东边没邻居,可西边有邻居,前院后院都有邻居。

    姚家中午嘀咕分家的事情,没到晚上,已经传得整个大队的人都知道了。

    更何况,姚继宗去找族爷爷和大队长,也没避着人。

    姚家大队,苏家大队和镇上公社,其中公社最大,可都紧挨在一起,除了些小孩子对不上号,大人们很少有谁家不知道谁家的。

    姚爷爷还没下班,就已经听熟人说:“老姚头,你家大儿媳要分家啊!还说要给你们两老一个月二十块钱的养老钱!”

    “二十块钱?真的假的?”

    有人觉得苏怀兰这么做不地道,坏了行情规矩:“老举人家的老来女,显得她苏怀兰比别人能!还一个月二十块钱,我看她五个孩子,以后都把嘴巴缝起来算了!也别吃别喝了!”

    二十块钱养老钱的事情,姚老头其实一直没表态,他觉得大儿子一家给的有点多,拿着这钱有点烫手,庄户人家的养老规矩,一个月给两个老的五块钱,再补贴上二十斤粮食,算下来,顶天了一个月也就七八块钱。

    老伴儿一听大儿媳要给二十块钱,还省了那么多张口,一口答应,生怕大儿媳反悔。

    现在听着供销社里这些人的话,姚爷爷赶紧描补:“那不能!二十块钱太多了,县里临时工一个月才挣15块钱,老大两口子孝顺,惦记几个兄弟家里孩子多,他们孝顺,我还领着工资,那不能让老大一家扎紧脖子不吃饭了!”

    有人认同姚老头的话,有人等着看笑话。

    不过这事还真就没让人失望,这天晚上,吃过晚饭,所有的孩子也都没出去玩,大家都知道,家里有一件顶天的大事要发生——大伯一家要单独分家出去。

    庄户人家晚上没什么娱乐,有这种热闹看,哪会错过。姚家虽然关了大门,可西院永果家的院子里,却渐渐坐满了人……

    永果妈嗓门大:“三婶啊,来,来这里坐。我专门给您老留的地方!”

    当然了,再来一个人,永果妈的说法也是差不多。

    有人打趣她:“永果妈,你家满院子都是最好的地方!”

    永果妈也不客气:“那可不!不然你们能来?”

    大家都自带小板凳,准备听姚家分家的现场直播。

    白天姚家发生的事情经过,早就有人互通有无,将整个事情的过程给完美复述出来了。

    永果妈的婆婆,永果奶奶跟姚老太太同辈,连辈分都一样,只是她只生了永果爸一个儿子,女儿倒是生了好几个。

    这左右两家住在隔壁,不自觉的便在心里较上了劲。

    认真说起来,姚家前后两家,到底隔着巷子和院子,根本听不到姚家多少动静。

    这姚家白天的事能传出去,永果奶奶功不可没。

    此时,永果奶奶隐隐带着点看好戏的口气说:“大业妈偏心,这下好了,把能干的大儿子一家给逼走了。哼,我看她苦日子还在后头呢!”

    有人故意跟她唱反调,不过是为了让她多说几句:“哎,您老说这话我就不同意了,姚老头还有个铁饭碗。人家老头有能耐。那几个儿子儿媳妇不得扒着两老!”

    “你光看到好的了。你没看到将来,这个铁饭碗,恐怕迟早还是个大难题!”

    “那怎么就是个大难题了?”

    “你说,老太太偏心下面的儿子。老大一家分出去了,那老头的工作以后给谁顶班?按理说,给老大顶班,下面的兄弟虽说有怨气,可毕竟占了老大一房这么多年的便宜……”

    边上有人补充:“这吃人的嘴短。兄弟几个再怎么不忿,那也是大哥。可这大哥分出去了,那下面这四兄弟……”

    “还是你看得透彻!四兄弟,迟早翻脸!我看姚老头,他一个锅盖,可盖不住咯!”

    “谁说不是呢!”

    “哎,都别说话了,听动静,好像开始了!”

    *****

    姚家分家确实正式开始了。

    姚老头爱面子,就怕闹出笑话,让别人看了热闹去,下午下班一回来,就拉了老太太回房间合计了半天,直到晚饭做好,才出门来。

    当时老两口从房里出来时,姚老头脸上看不出什么来,姚老太太的脸上,却是老大的不乐意。

    孩子们也都不小了,简单看个脸色,还是会的。

    姚倩姐弟几个,互相对一下眼神,也都心里有了数,看来爷爷不想搞得太僵,将偏心的奶奶暂时给劝住了。

    这一天的晚饭还是老几样,米粒能数清楚的大米汤,配上二合面饼子当干粮,再加上咸鱼炖土豆。

    咸鱼是腌在缸里的,深海鱼剖开收拾干净,一层鱼一层盐,腌上半年,用来煮菜不用放盐,还能当个肉菜。

    姚家三十多口人,那么多孩子,这天晚上愣是既快速,又安静的吃完了一顿晚餐。

    等碗筷收拾好,姚爷爷开口,让两个大孙子出门去请祖爷爷和大队长过来。

    姚家大队村子小,村长也就大队长一个人兼任了。反正都是姓姚的,往上数多少代,都是一家人。不过传到现在,基本上很多人家早就出了五服。

    只是村里人习惯按照各人的辈分,喊着爷叔这些称呼。

    隔壁的动静,姚爷爷也都听到了。

    他表情严峻,什么都没说,意识到老伴儿想说点什么,他连忙一个眼神瞪过去,示意姚老太太闭嘴。

    等两位重要的见证人到了,姚爷爷开始说话了:“三叔,麻烦您老。大队长,也请你们一起来帮着看看。我家老大最是孝顺,底下这几个受了他们大哥不少恩惠。今天就当着你们的面,将老大一家先分出去。”

    别人隐约听到些说法,可到底不太准。

    大队长这个人声音宏亮,看了看族爷爷,看老头子点了头,便开口:“那三爷爷让我说话,我就托个大。五叔,您分家也不能单独把大兄弟一家给分出去。这没有先例吧。”

    姚老头就等着人来问:“大业是老大,这自古分家,没有单独把老大一家分出去的道理。可这里面有个缘由,大业他大舅哥给他们两夫妻,在申城找了个门路。这申城的门路,可没那么好弄。既然老大一家要奔申城去,总不能还混在一起。这不是欺负老大两口子孝顺嘛……”

    姚老头既想要面子,也想要里子,将整件事解释的合情合理。

    姚倩只觉得自己家这位爷爷,貌似在炫耀。

    她不知道的是,两个妹妹想的正是:爷爷这是在凡尔赛!

    海里卖力气挣饭吃的庄户人家,就算是个渔业户,那也是风吹日晒,看天吃饭的,谁能保证一年到头都风调雨顺,每次出海都满载而归?

    人家城里的工人可就不一样了,那是不管刮风下雨,人家只要出门上班,就有钱拿,就有粮食吃。

    这是泥巴碗,换成了铁饭碗呀!

    姚德业有些不好意思:“爹,大舅哥只说差不多了,让我们两口子快点去。三爷爷,大旺哥,可别说出去。万一不成,我……”

    事情虽然说了个七七八八,就差他们两口子去了以后办手续,可这事情到底还差那么一步,苏怀兰并不想将此事说死。

    这要是吃了回头饭,到底有些丢人,她忙跟着描补两句:“爹,您啊,只听了个开头。我大哥找的工作,还要学习考试,考试过了才成。人家申城大城市,人才肯定多,说不定我们夫妻俩考试通不过,那到时还得回来。”

    姚德业连连跟着点头,又跟大队长客套:“要是我没那机会端上铁饭碗,到时候回来,大旺哥,我还得投奔你!”

    两口子语气真诚,倒是让族爷爷和大队长都点了点头。

    这事情没彻底落定前,什么变故都有可能。

    不管怎么样,姚家没闹起来,左邻右舍只看了个不咸不淡。

    要说大房分到了多少钱,那肯定还是亏了,当时姚老太太掏出六百块,有零有整,看着像是苦苦攒了很久的。

    六百块分六份,大房得一份,这个账太好算了。那就是一百块。

    因着大房一家要出远门,家里的粮食和锅碗瓢盆,他们带着也不方便,姚老头便主动说,再从公中拿五十补贴给大房。

    这样的分家,看着还挺合理。

    可大队长是谁,大队总共就这么几十户人家,姚家又是劳力最多的人家,五兄弟在船上挣工分,不说每个月分的账,就单说年底那次结账,姚家光是去年就分了两百多快。

    这以前每年都不少分钱。

    这也是附近大队的姑娘,都削尖脑袋,想嫁到渔业人家的原因。

    工分值钱,有钱挣,还能按照粮本去买供应粮。比起下地干活,这织鱼网的活,对姑娘们来说,简直太轻松了!

    虽然姚家每个月买粮食也要花钱,可大队每个月分的钱,足够家家户户每个月买粮食用的。再加上,各家各户经常分些海鲜食材,这些食材,他们也多半晒制成了干货,拿去外面换钱换粮了。

    更别说姚老头还另有一份工资。

    五兄弟满了十六就在船上干活,这在一起干了十几年,就才攒下六百块?

    当谁是傻子呢?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账。

    大队长在心里摇头,这位五婶私心太重了,偏心下面四个……也不看看大房多得力,更别说还有得力的亲戚。

    姚老太太拿出钱的那一刻,姚老头的脸色就已经不好看了,可做都做了,他再怎么描补也不好看了。

    姚德业这样的人不会多想,因为父母总是对的。就算他知道自己吃亏了,也会自我开解,也没便宜外人,他多卖点力气,总能挣回来的。

    可苏怀兰却有话要说,正好当着外人在,她要把丑话说前面:“三爷爷,大队长,我知道这话不该我一个做儿媳妇的人来说,可我不吐不快。我们这个家一年多少工分,几个女娃两个月一条渔网,多少工分,年底咱们家结算多少钱。”

    咱们不去翻前几年的老账,大队长,咱们就说这两三年的吧,大队还有个会计,会计手上还有个账本。我们家兄弟五个在船上,出一趟远洋,回来算多少工分,结算多少钱……”

    大队长看看老两口,还不能说苏怀兰的话不对,这话太违心了,他说不出口。

    他的为难,众人也都看在眼里,众人也都懂。

    苏怀兰看看众人的表情,接着说道:“妈说,家里公中只有这么多钱,那我认了。可一个月二十块钱的养老钱,那就没有了。村里养老怎么个行情,我就随行就市,不显摆自己个儿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