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1981年》 第1章 重生了… 一觉醒来… 睁开眼,发现世界不一样… 这,不是原来住的老宅吗? 我家老宅是位于西南某市一环路南二段,那时这里还是生产队,旁边都还是农田… 老宅从祖父一辈就在这里居住。祖父很能干,治家有方。可惜只活了三十多岁,就吐血而亡,真是令人惋惜! 留下奶奶一个人,带着几个年幼孩子,被家族里的人瞧不起,欺负,… 解放以后,因为家里条件不是不好,父亲近三十岁才结婚,生下了我和姐姐… 我今年九岁,刚上小学三年级。姐姐比我大三岁,今年12岁,刚读初中一年级。 姐姐的学习成绩,只能算一般。小学毕业升学录取,省市重点中学就不用指望了,只上了一所普通中学。 我脑子里念头还转动间… 姐姐便催促我起来,“不要睡了,不然上学要迟到了!” 父母一早上班去了,早饭事先做好了。我和姐姐很快吃完早饭,我们戴上红领巾,匆匆忙忙上学去了。 这时候,刚刚开学一个月的样子,十月份。西南蜀郡,秋天的天气很舒服,不冷不热… 我就读的学校,离家约半里路的样子。所以步行不久,就来到了学校… 学校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学校门口是一段土路,路两边是农田,农田里种有各种蔬菜,比如白菜,莲花白,莴笋,之类… 母亲是从外地嫁到这里,后被分到收菜组。学校两边的菜地就是母亲生产队所有。 我斜挎绿色帆布书包,走到校门口。校门口左边是学校的招牌:某某市浣溪中心小学校。果然,还是原来味道… 门口站着执勤两个少先队员,胳膊上都戴着红袖套,上面绣着执勤的字样。执勤主要工作是监督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的情况,还有记录谁迟到了… 我走进学校校门时,监督岗同学向我行了队礼,我也同样回了一个队礼。 走进学校。额,教室在哪里?找不到就搞笑了… 就在这时,背后有人喊我的名字:“林曦悦”。 我连忙回头,一个熟悉而陌生的人,映入眼帘… 她叫孟美岐,是学校附近一家科研所的孩子。前两年,学校不愿意招科研所的孩子。因为学校是原来农村中心校,自然是招收这附近农村子弟。 校方的这种说法,好像很有道理。附近几个科研所的领导,为解决自己孩子上学问题,找到学校领导谈条件呗! 最后以科研所答应帮学校修一座三层楼新的教学楼为的条件为代价。学校领导才同意招收科研所的孩子入学就读! 这时,孟美岐走近我,拍拍我的肩,说:“想什么呢?” 然后不由分说,牵着我的手走向教室。 教室是一座平房,正前方是一座半米多高的台子。左前方是两层楼老的教学楼,右前方边是前年竣工新的三层楼教学楼,傍边是厕所。 记得一年级时,是在老的教学楼一楼上课,二年级则调到了新教学楼一楼,三年级则被分到了现有的,老旧一层平房教室! 而旁边老教学楼,在墙壁上还有弹孔,有同学还从里面扣出子弹…这些是战斗留下的遗迹,但不是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 还是十几年前,国家特殊时期,两派武装冲突,…这里因为是二层楼,离两派指挥部比较近,所以成了争夺的焦点! 而弹孔就是当时战斗留下来的,幸好,两派没有重武器,只有轻武器,否则这个老教学楼,能不能存在,就难说了… 孟美岐牵着我的手,绕过台子,背后就是教室了… 嗯,这个水泥的台,是学校活动的舞台,开会时,则是主席台的位置。主席台前方是旗杆,五星红旗在旗杆顶端… (注:原主穿越前读五年制,小学时代就是1981年到1983年;穿越后,原主决定小学读六年,目的是与好友不分开。这样与穿越前的世界不一样了,人和事完全不同。) 少先队干部选举(上) 孟美岐和我走进教室,这时教室里同学们,基本上都来了,坐在座位上,有些在交谈,有些在看书,还有一些在望着窗外发呆… 我内心,不由感叹,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自从毕业后,大多数人,就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有人说得很对,不觉间,有些人一别,就是真的永别了… 孟美岐坐在左边靠窗第二位置,我坐在她后面,平时她转头和我说话…一次被老师发现了,一个粉笔头扔了过来…命中额头,她连忙作了一个鬼脸转过身,假装认真听讲… 孟美岐的父母是科研所的科研人员,平时家里管的比较严,她的语文不错,尤其是写作文,是老师经常拿出来当范本…她数学成绩就比较马虎,不过还过的去,成绩算班上中上… 对了,我看到孟美岐左臂佩戴一道杠,才想起她是我们小组长,少先队称为小队长,嘻嘻… 那时候,1980年,有一个文件恢复少先队干部级别标志,于是班里的少先队干部们纷纷在左臂佩戴上一道杠,或两道杠的牌子… 我注意到,现在小学一天只安排五节课,上午三节课,下午两节课,每节课时间长度是40分钟。对了,早上还有10分钟早读… 早读课,一般 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主持,大家拿出语文课本,读其中的一些课文… 今天,上午三节课,分别是语文,数学,音乐,下午是体育,思想品德。语文课,就是我们班主任老师。 后来,才知道她原来是学校的代课老师,好像我们毕业后几年才转正,唉!指标不容易啊,尤其是没关系的人! 我们这个班,大致来自三个地方,一个是一环路外,生产大队的子弟,一个是学校对面的军区,军官的孩子,一个是学校附近几个科研所的子弟…因为这个原因,大家各自遇事抱成团,平时则比较融洽… 孟美岐的同桌,是科研所的子弟,一个比较矮胖的男孩,体育成绩可以,被选为中队体育委员,所以他左臂佩戴两道杠…而我的同桌则是对面军区的子弟,是一个瘦高个,和我的关系一般般… 全班约摸四十几个人,他们以后命运我并不清楚,因为五年级学校进行了分班,我和一小部分人去了另外一个班…多数人留在原来的班级。分班的原因是学制改革,我们分出去的,是读原来五年制。而留下来则是实行新的六年制。 随着时间推移,我记忆里东西,逐渐清晰起来,那些人和事,… 今天语文课,记忆里班主任老师,走向讲台,让同学们翻到第X课,学习新课文,唐诗《春晓》。班主任老师,熟练的书写,一首孟浩然唐诗《春晓》,出现在了黑板上… 应该承认,班主任老师虽然不是正规师范大学毕业 ,只是高中毕业…但讲起课来,至少上小学语文课,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当然是从成年人角度来评判的… 我的心思飘忽不定,注意力也没有集中听课上… 语文老师敏锐发现了这一点,用严肃的语气说:林曦悦,站起来… 这时,我才反应应过来,站了起来,语文老师,指着黑板,让我拼读生词,还好,我顺利读完…老师又让我读一遍春晓,自然也没有任何问题读完…老师让我坐下,说了一句:上课注意听讲,不要走神… 我有点尴尬,居然被老师抓了现行… 临近下课,老师布置完今天家庭作业,然后宣布今天下午思想品德课,改为班会,选举班干部,也就是队干部,小学初中班干部队干部合二为一的… 第3章 少先队干部选举(中) 上午三节课很快就结束了… 我回到家,父母已经把饭做好了,让我坐下来吃。姐姐上初中,离家比较远,时间太紧,所以在学校食堂吃。 吃完饭,休息半个小时,我就去了学校。过了马路,进了学校,来到教室。这时候,比较早,教室里同学不多。孟美岐还没有来,她家离学校,步行只要五分钟时间… 我拿出课本,翻阅语文,数学,这两门主要课目,感觉像是以后辅导女儿情形… 这时,另外一个女生走了过来,悄悄地问我:今天你参加选举不?我听到声音,抬起头来,心中迟疑,选举?有什么参选必要,孩子们的游戏?不过,我记得,上一世,对这些也不太上心,为此班主任还找我谈话,要我不要光顾学习,要关心集体,热心帮助同学云云… 但我对此依然不感冒,班主任老师也很无奈…这一世,是否换一个活法,去参加选举,就当模拟人生? 嗯,就这么办。女孩也是来自生产队的,学习成绩在班上算中等吧,老师对她谈不上喜欢…额,她长的并不是很漂亮的那种,不过比较耐看。上了初中之后,不知道什么原因被要求退学了,后来婚姻也不是太好,据说离婚了… 至于这个女孩的名字,我想了一会,才想来,她叫虞欣。这个名字是他父母找生产队队长取得…生产队长姓刘,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他解放前做过长工,解放以后,当上了生产队队长。我听说,老队长反复翻了一本破旧字典,经过一番计较,觉得欣字不错,很适合女孩子。 她父母自然是听从的… 她家离我家比较近,离我家约有十分钟路程。是住在离一条河不远的地方,而那里也是我家自留地所在位置。所以我和她还是比较熟悉的。 嗯,正好现在有时间,去找一下班主任罗老师,向她表一个态,希望能够参加少先队队干部选举… 这时候,是中午时段,她应该在老师办公室备课或者批改作业。于是我展颜一笑,拉着虞欣的手,说;“你陪我去一起找罗老师?”虞欣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笑道:“好啊,我和你一起吧!” 我和虞欣两人刚走出教室,正好遇到了一道杠的孟美岐… 她好奇的问:“你们去哪里?” 虞欣抢着说:“去找班主任罗老师,林曦悦准备参加下午班干部选举!”孟美岐闻言,看向我,我点头默认。 孟美岐略微惊喜说道:“你这次想通了!去年老师劝过你,你不听。我也劝过你,你也没理我。唉!这次居然想通了!你们等一下,我放下书包,和你们一起去! 一道杠标志跑步进教室,把书包放在课桌,马上跑出来,牵着我俩的手一起走向老师办公室。三人沿着老教学楼,走了二三十米远,来到了老师办公室。 老师的办公室,是一排平房,历史有点久了,已经有点陈旧。后来看校史得知,学校是创立于1942年,这排平房连同学校大部分建筑一样,都是那个年代修的。 平房外面立柱上还书写有熟悉标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 办公室的门是开着。我轻轻地敲门,办公室里的几位老师,抬起头。果然班主任罗老师在其中。罗老师看到我们三人,说:请进。我,孟美岐和虞欣走进办公室,一起向老师行了队礼,问了一声:“老师好。” 罗老师点头示意,问道,“你们找我什么事?” 我立即刻回答道:“罗老师,我准备参加下午队干部选举,不知道行不行?” 罗老师有点意外的看了我一眼,说道:“怎么想通了?” 我很干脆地回答道:“是的。我觉得我以前的想法有些问题,有些片面,有点自我,不太关心集体。所以,这次我想参加队干部选举,想为集体,为大家做点事情。” 罗老师看了一下墙上的挂钟,马上就要上课了,于是表态,“”林曦悦,你想参加下午队干部选举,没有问题。回去准备一下。” 事情很顺利。 我们三人在回教室路上,孟美岐和虞欣两人对我说,“”我去和关系好的同学去打招呼,投票时,投你一票!我自然表示感谢…小学时期的友谊最单纯,最难得!” 第4章 少先队队干部选举(下) 其实,班上能参与队干部选举投票的,只有三十个同学,因为剩下的十几个同学,还不是少先队员,没有资格投票。而这个年代,能优先入队的,都是学习比较好,表现好,还尽可能早提交少先队入队书面申请才行。 我是二年级上学期批准入队,虞欣和孟美岐则是一年级下学期就入队了。原因是学习表现好,她们是农民兄弟孩子和科研人员孩子,自然优先考虑。孟美岐去年刚入队不久,就参选队干部,票数排下来,老师任命为小队长,一道杠标志…虞欣对此比较佛系,虽然也参加竞选,但是票数个位数,两票,落选了! 下午第一节课是音乐课,依然是记忆中脚踏风琴,已入中年的音乐老师,教的歌曲,是春天在哪里?大家跟着老师,咿咿呀呀唱着…我心里接受穿越成儿童的事实,但真心没法喜欢音乐课,感觉很弱智… 没办法,这大概是人生必经之路吧!好容易等到音乐课结束了 。 下课后,孟美岐悄悄地告诉我,她已经去告诉她朋友,大家答应投你一票…嗯,大概有7票…而虞欣这时也给我比了一个5,嗯,又是5票。对了,对面军区那边,我也有三四个好友,我参加选举,她们肯定投票…其它的,就靠运气了,估计有散票3,4票。大概,算下来最后能得16,7票…这个票数估计中队委有点悬,小队长是稳了…记得前世,中队长得票最高26票,然后依次是副中队长,最低劳动委员,得票是18票,后面就是16票的,是小队长… 不过,上面的结果只能参考,前世,我并没有参加队干部选举。现在,参加了,情况肯定会发生一些变化… 很快,第二思想品德课,改为班会,选举队干部…班主任老师,依次把提名候选人写在黑板上…提名有同学提名的,有自告奋勇自己提名的,有班主任老师提名的… 而虞欣的名字,也作为候选人,出现在黑板上。 她的名字,则是我提出来的。既然我参加了,身为好朋友的虞欣也不能不参加吧! 孟美岐自然也参加了。 提名很快接近尾声。 “大家还有提名的同学没有?” 班主任老师问道。 等了几分钟,下面没有动静。班主任老师于是说:“我提名一个同学", 她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的名字:林曦悦。她接着说:“林曦悦下午找到我,希望她能参加队干部选举,她希望能关心集体,为大家服务,所以我同意了…我在这里推荐林曦悦同学!” 班主任老师说完,看了一下坐在下面的我,又看了看班上同学。同学们有点惊讶,班主任老师亲自提名,不是很多。大家看我,眼里多了几分莫名意味。 果然不出意外,大家对班主任推荐我参加队干部选举,没有什么意见。 “好了,现在开始投票!” 罗老师说完投票开始了。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黑板上候选人名字后面依次被写上得票数。 最高的依然是现任中队长,班长沙霖,24票; 现任副中队长,副班长赵丽,出人意料,只得了18票,看来,她副中队长位置保不住了…得票数统计下来:第二高的是现任文娱委员,范娟,她居然23票…最后,轮到了我。 班主任老师的教鞭,指到我的名字,:“下面是林曦悦!同意林曦悦的,请举手!” 陆续有同学举起了手,而且越来越多,老师走向下讲台,仔细点着票数,1,2,3…17,18,19,21。好了,放下手。班主任老师,在我名字后面写下21。 我有点吃惊,一是我的得票数21票,比预想要多一些,应该是刚才班主任老师的话,起了不小的作用。二是这次投票结果没有出现高票数,导致投票结果非常接近… 虽然我心里对结果不是太在意,不过能当选中队委,佩戴上两道杠,还是不错的。至少,前世是白丁一个! 而孟美岐这回得票数看,还是小队长,一道杠。佛系虞欣,居然有7票,当小队长刚好够。而现任中队纪律委员黄怡得票数偏低,看来中队委保不住了,只有当小队长,佩戴一道杠。 随后,罗老师根据得票结果,很快宣布了新一届中队委员会名单,我居然得票数是第三,担任学习委员。得票第二的范娟任命为副中队长,原来副中队长赵丽,票数比最高票的小队长梁华高1票,勉强保住中队委,被任命为组织委员。梁华,孟美岐和虞欣,还有落选中队委黄怡等人,则是小队长。 黄怡落选这个结果和原来时空一样,我清楚记得一天,她佩戴一道杠小队长标志,有点落寞的站在教室门口… 最后,班主任罗老师说:“学校少先队大队委投票选举定在在建队日,并举行全大队新当选队干部标志佩戴仪式。” 第5章 建队日,两道杠标志。(上) 时间过得很快… 几天后,就是10月13日,星期二,天气晴。 今天是少先队建队32周年的日子,也就是少先队建队日。建队日的来历,是1949年10月13日,全国共青团组织开会,通过在全国建立少年儿童队(中国少年儿童队,是中国少先队的原来的名字,1954年正式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决议,并在决议后面附有新通过的《中国少年儿童队章程》。于是,少先队就把10月13日作为建队日。 这天下午,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要求少先队员必须穿白衬衣,蓝裤子,佩戴好红领巾。 (这时候,全国还没有出现少先队队服,过几年主角就有机会穿上。) 下午建队日活动开始,首先进行的就是各中队在教室里投票,以选出新一届大队委员会委员。 这个学校大队委竞选,其实前个星期就开始了。大队委候选人是各中队推选的,我们中队推选的是现任中队长:沙霖。如果他再当选大队委,那他就会身兼两职,大队委兼中队长。不过,从得到的信息来看,他当选可能性不大,不说同一年级,每个中队都推选有自己候选人,就是四五年级也有14位,加上三年级6位,共有20位候选人,选出11名大队委。也就是淘汰近一半!不过,也会有意外出现。 在上个星期,每天早读课,大队委候选人,要到学校广播站,读自己竞选稿 ,里面讲了自己履历,荣誉,特长等,最后是表态拉一下票,请大家投我一票吧!云云。 就这样,每天安排四大队候选人,共用了五天。说实话,我对这些候选人大部分,根本没有直接印象。她或他在广播里讲了一堆,没啥用。到投票时,大家还是只有凭感觉在选票上,画?或叉。例外只有自己中队推出候选人,因为熟悉,所以我们中队少先队员,一般都会在沙霖名字,后面打勾同意,其它候选人则凭感觉居多!其它中队,情况类似。 整个投票,进行了大约一节课的时间。然后大队委安排人把投票箱带过来,将各中队的选票放入投票箱。 不多时,投票箱被收回大队部。老师和一些大队委,开始唱票,计票,… 这个流程都很熟悉…所以又半个小时左右,结果出来了。学校广播站里传出来了一个女声,额,这是学校大队辅导员肖老师声音。 三十多岁女老师,脖子系着红领巾… 这是她给我们的印象。 下面宣布投票结果: 五年级二班,李莎,775票 四年级三班,刘曦,676票, 三年级二班,姜贺,715票, 五年级一班,王凯,734票, 四年级二班,蓝宇,695票, 三年级五班,沙霖,595票 四年级四班,蒋方,636票 ……(全校共30个班,共计1300人,少先队员总数为876人。) 结果出来了,五年级二班,李莎最高票,当选新一届大队长。 然后依次宣布副大队长两人 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劳动委员,大队旗手,纪律委员… 有点出人意料的是,我们班的中队长沙霖居然当选了大队委,尽管得票数不高。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经是三道杠的大队委,他还兼中队长,额,算是五道杠干部! 随后大队辅导员宣布,:“少先队队干部标志授予仪式开始!” 于是各中队的队员,带上板凳,陆续到操场集合,举行新队干部标志授予仪式。 … 大概五分钟,各班少先队员来到操场,按照大队部划定的各班位置,整理排队伍坐了下来。 这时,大队辅导员肖老师宣布:“新当选大队委就职及新队干部标志授予仪式,现在开始!” 按照少先队主题队会流程,开始出旗,接着少先队出旗曲响起,全少先队员敬礼,大队旗手打着大队旗,迈着合适的步子走在前面,后面是两名护旗手…随着出旗曲节奏,按照既定路线,从主席台一头,走向另外一头,站定。 然后,就是大队辅导员宣布,各中队当选的小队长上台,授予标志。由于主席台比较小,需要分几批上去。我们中队的当选小队长是第三批上去的。 第6章 建队日,两道杠标志(下) 我们中队当选的七个小队长,包括我的两个好朋友:孟美岐和虞欣,排好队 ,依次走上主席台。 主席台上站为三行,由大队辅导员,学校领导,教导主任一起,拿着一道杠小队长标志,一人负责一行。连任的小队长,则把新的队标握在手里。新当选的,则是由三人亲自佩戴好一道杠标志。我发现,虞欣有点紧张,她看着教导主任把一道杠标志仔细别在她左臂的衬衣上。完成后,虞欣向教导主任行了队礼… 我忽然想起,前世虞欣也参选了,不过,票数还是差了点,没有当上小队长。而这一次,却当上了,难道是所谓的蝴蝶效应…因为我作出与前世不同决定,参选少先队干部选举,改变原来命运轨迹,连带虞欣的命运,也改变了? 看来是这样的,那么以后虞欣的命运,也能改变才对…我在台下,看着虞欣和孟美岐从主席台下,走回来… 两人一前一后,胸前红领巾,左臂上一道杠标志,分外醒目… 秋日的阳光,不那么耀眼灼热了,… 过了十分钟,小队长标志颁发仪式结束了… 接下来,大队辅导员肖老师对着话筒说:请各中队当选中队委上台来,颁发标志。我们这个中队也是第三批上去的。 这一届中队委,共7人,有5人是连任,除了我,还有一个男生,是新当选的。 程序还是一样,我们跟着中队长沙霖,走向主席台。依次排队,我们排在第一排,是大队辅导员肖老师给我们颁发标志。因为有五个是连任,胳膊上戴着两道杠中队委标志,所以就直接把新的队标递给他们。而我是新当选的,还有 那个男生,嗯,想起来叫李松,原来是第四小队小队长,这一次当选中队委。他上台前,就把一道杠小队长标志取下来了。 肖老师把两道杠的中队委标志,认真的别在我左臂上,别好后还检查标志是否端正…我心里还是有点感动的,等她满意的完成后,我认真的向她行了队礼。 李松也是如此… 李松,他是对面军区过来就读的孩子。父母都是军人…记得他以后也走向从军之路,多年以后,一次偶然机会见面,他已经成了校级军官,不出意外,可以走得更远… 我们从主席台上下去,走回班级中队的位置,找到自己位置坐下。我这才有机会仔细看少先队中队委标志,两道杠。我发现标志是长方形的,里面是类似帆布,上面印有两道红杠,红杠长四厘米,宽一厘米,杠与杠之间距离一厘米,杠离两端是两厘米。背后是胶带粘接在标志背后,胶带另一端是别针,可以别在衣服上。标志背后,还有学校少先队大队委员会公章,中心是红色火炬,周围就是一圈文字:中国少年先锋队 某某市某某中心小学校大队委员会。 喔,原来如此。不过,胶带好像不太结实,不要戴不了多久,就断裂,那样就不好了。记得前世,我在一天下午,在教室外,就捡到一个两道杠标志,背后的胶带断了,标志就掉落了… 我捡到后,自然第一时间,交给班主任,由她去处理。 接着是,重头戏,新当选大队委走上主席台,大队委标志都是由大队辅导员肖老师亲自颁发的。除了毕业几位,连任的不在少数…当然例外也有,比如我们中队的中队长沙霖 。 沙霖再次走上主题台,肖老师立刻明白了,他又是中队长,又是大队委。轮到沙霖,肖老师意外的,把三道杠大队委标志别在了两道杠标志上方,说了一句:好生努力! 沙霖连忙给肖老师回了队礼… 在临近最后,是当选的大队委代表,新一届大队长,代表这一届大队委作简短发言,要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云云。 第7章 戴着两道杠标志回家。 到了仪式末尾,大队辅导员肖老师喊口令:举起右手,呼号:时刻准备者,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底下少先队员们,回答到:时刻准备者! 肖老师:退旗,敬礼! 我们跟随肖老师进队礼,大队旗手,举着大队旗,按预定路线退场… 最后大队辅导员宣布,队干部标志授予仪式结束!先请学校领导退场… 接着大家陆续回到教室,班主任罗老师,简短说了几句,大意是祝贺,勉励新当选的队干部,接下来更好工作为大家服务。接着说: “明天早上,新当选队干部,提前20分钟来学校,到教室,安排一下这一学期的班级和少先队的工作。” … 放学路上,我和虞欣,孟美岐一起放学回家。我们三个走在一起,我走在中间,左边是孟美岐,右边是虞欣。 学校有两道门。一道是北门,也是正门,我和虞欣同路,上学放学学都经过北门,过了一环路,额,这个年代路还比较窄没有后来拓宽,路边是种的是桉树,路上灰尘很大,往往车子开过,行人不得不掩住口鼻。而孟美岐一般都是走南门,就是大家说的小门,她从这里回家,自然近的多… 不过,今天孟美岐执意要陪我们走一段。用她的话说,今天没有家庭作业,她家比较近… 她和我们一起走,我和虞欣都很高兴…三人一起过了马路,前面是农田边的一条小路,小路旁边是一条小河。这条河很清亮,也是生产队灌溉庄稼,蔬菜地主要水源…这时候,孟美岐停了下来,大声说道:我宣布,我们三个人都是队干部了,我是一道杠,林曦悦是两道杠,虞欣也是一道杠,额,林曦悦,你还比我的官大,不行,我们两个调换一下!说完取下一道杠标志,把我两道杠标志换过去…我看到她高兴样子,心里也很高兴…孟美岐笑道:瞧,我也中队委,两道杠了!看着她近乎发疯似的模样,我和虞欣相视而笑 人生苦短,该高兴就应该高兴,未来什么样子,以后再说! 孟美岐最后和我们分手,临别说,把中队委标志借我戴一晚,明天早上还你!说完,沿着原路回去了… 我和虞欣走了一段土路,也分开了… 我回到家里,爸妈也早已到家。姐姐也回来了…忽然,姐姐注意到,我胳膊上佩戴着一道杠小队长标志,走过来,笑道:悦悦,你当上小队长了!她摸了摸,小队长标志,嘻嘻,仿佛确认一般,对厨房里正在做饭父母喊道:爸,妈,悦悦当上队干部,一道杠小队长。厨房里,传来父亲声音:不错,悦悦当官了。母亲也笑了:悦悦还是争气啊! 我没有想到,她们对我当官反应如此之大,原来前世,我上学没有当过任何职务,看不到他们这一面。不过,姐姐神秘一笑,今天是一个好日子,… 我准备说,我当上中队委,两道杠,不是小队长。忽然见到姐姐这么一说,好奇心起,问道:什么好日子。 第8章 三道杠的姐姐 姐姐从书包里,拿出一样东西,你看:姐姐手里赫然是一枚三道杠大队长标志!我真的很吃惊,前世她上初中,并没有当过什么官,连小队长都没有过?这是怎么回事? 我心里疑惑,问道:姐姐,你什么时候当上大队委? 姐姐神秘一笑,嘿嘿一笑,原来她进入的是市里普通中学,生源比较差,基本上都是市重点区重点中学刷下来不要的。而姐姐的毕业成绩,在她原来同学中,只能算中上,但是,到了那个比较差初中,她成绩,比起其他一起入学的新同学相比,就很出色了。她班主任看到她的入学成绩… 由于初中一年级,大家都不熟悉,于是班干部(队干部)就是由班主任指定。今天也是她们建队日活动。她惊讶发现,班主任老师把三道杠标志给了她,让她佩戴好。 姐姐一下就愣住了,从来没有当过队干部的她,突然当上大队委,佩戴三道杠标志,这不太真实。她班主任老师,把标志给她让她戴好,并说今天活结束后去大队部开会… 姐姐逐渐从激动中冷静下来… 跟她关系好的同学,主动提出,林曦晗,我帮你把标志戴上。于是我把标志递了过去,不一会,三道杠标志醒目的出现在姐姐的左臂上,在秋日阳光下,闪闪发光…那位给她戴标志女孩,手里也握着一枚两道杠。她笑着说:班主任也把这个给了我让我佩戴好,我也是两道杠,是中队长… 我看到她手里三道杠大队委标志,想起前世她的一位关系不错同学,姓姚,是市里一家印刷厂的子弟,初中是担任她们班里中队长,来我家玩过几次,人长的漂亮,红领巾,左臂佩戴两道杠… 我试着问:她叫什么名字?姐姐没有在意,回答道:姓姚,父母好像是印刷厂的职工。果然是她,和前世一样,只不过姐姐却不一样… 从连少先队小队长,一道杠都不是,忽然当上大队委,佩戴三道杠标志… 嗯,有意思,重生归来,姐姐命运也和前世发生了变化… 对了,姐姐那个姓姚的同学,后来进入政府部门,最后当上处级干部,她和姐姐一直关系不错,并没有因为姐姐混的比她差,而瞧不起拉开距离。 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她的同学却因为经济问题,先是被人举报,很快被查实,政府机关随即开除她,并移送司法机关。然后是被逮捕,被判了十五年… 我还清楚记得法院宣判的那天,我们在法院门外,看到被押出来的姚同学,往日风光不再,神情憔悴,身穿囚服,戴着冰凉的手铐。她看到了我们,略作停留,后面警察推了她一把,催促道:快走。随即姚同学,被押入警车。 姚同学用戴着手铐的手,向我们挥了一下,随即低下头…警车很快开远了… 出来以后,她穷苦潦倒,丈夫在她入狱后就离婚了,女儿也被其丈夫带走了,工作也没有了,只好去打零工…她出狱后,姐姐多次帮助过她… 唉!命运无常? 我忽然明白了,跟姐姐成绩差不多的也有两三个,不过前世是另外一个被指定为大队委,戴上三道杠标志。嗯,原来是量子论,概率问题…上一世是另外一个同学,这一世就轮到姐姐… 姐姐继续说,那天下午课间,班老师找到我,了解了我小学情况,学习成绩,随后她问我:愿不愿意为大家服务?我不太了解她的意思,于是顺着她话说:当然愿意!她的班主任满意一笑:好,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姐姐当时有点懵,不明所以回到教室。老师为啥找到谈话? 直到建队日,她班主任老师笑着把三道杠大队委标志给她时,她才明白了。 我问姐姐具体日期,就是我重生归来,那一天下午,我决定去参加队干部选举,而姐姐几乎同时,被班主任老师谈话… 呵呵,果然如此… 投石击水,涟漪四散。 我改变前世的决定,也影响到了姐姐,对了,还有好友虞欣… 第9章 立冬纪事。 时间和上一世一样,过得很快… 转眼距离我重生已经一个多月了,距离我当上中队学习委员,已经近一个月,我就这样戴着两道杠标志,上学放学… 我很快适应了小学生活,过一天便是立冬了,二十节气之一。大家也早已穿上了棉袄,这一天早上出门比较早,大队委的姐姐比我还早,据说今天大队部要开例会,她要提前去。我过了十分钟出门… 路上雾气蒙蒙,还没有散,天没有亮开,路上旁边田里蔬菜,叶子上有水汽,…穿过马路,前面是通往学校大门的一条土路,约一米多宽,旁边田里是种蔬菜,站在路上,看远处田里,雾气萦绕,仿佛仙境… 大门口,是执勤少先队员,我认识那是四年级的,一个佩戴两道杠中队委带队,旁边是两个少先队员。 我按规矩,向她们敬了个队礼,她们也立即回队礼。 很快我进入学校,由于今天来的太早,教室里还只有我一个人。我注意到旁边那个两层旧的教学楼,被雾气笼罩,很有意思。于是我爬到对面新教学楼的三楼上。 站在三楼上,学校一览无余,对面二层楼如天上楼阁一般,而右边平房,就是我们班的教室,左边是老师办公室,教导处把,校长办公室…都隐于浓雾之中… 上一世大概也是这个时候,我也站在这里,看着对面的教学楼,下面的教室,老师办公室… 一样场景,不一样的就是我现在当上少先队中队学习委员,佩戴两道杠,我不由得用手抚摸左臂上的队干标志… 命运决定于自己选择,… 而选择的权力,在于自己的能力… 命运就像前面的迷雾,把世间的东西隐藏起来…当我们作出选择,就像我们走进迷雾,… 前一世,我选择读五年制,分到新的班级,也使得我和好友虞欣,孟美岐分开了,之后渐行渐远…这一世,我决定读六年制,看看这样地选择,命运会怎么演变,尤其是对我身边的人地影响? 过几天,要期中考试。我自己想取得不错成绩,应该不难。关键这一次帮助孟美岐和虞欣提高一下成绩,看一下能提高多少? 孟美岐的语文成绩不错,但数学差一些,可以帮她提升一些;而虞欣的语文和数学都只能算中等,提升空间更大一些,争取能前二十,排名就超过班上其它一半同学。 读书阶段,成绩几乎是唯一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关键。尤其是以后,要考入大学,就要以成绩说话。这时候的大学生,含金量很高,知识改变命运,真的不是一句空话…不像后世大学大规模的扩招,学历贬值厉害,大学教育也从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流水线式培养模式,难怪大学学历不值钱了… 而现在她们考入大学,对于以后的她俩的发展意义非凡… 前世我选择读五年,分到了另一个班,那一班毕业时,有四五个毕业考拔尖的被省重点录取,然后是升入本校高中,最后都考入了大学,据我所知三人中,一个大学毕业去某研究所,一个最后移民枫叶国,最后一个在某重点高级中学任历史老师…也就是她们的命运比绝大多数同学也好的多… 所以,以后不仅自己要考入大学,还要帮助孟美岐和虞欣,也能考入大学。 现在近期目标是,这三年帮助她俩提高成绩,小学毕业能顺利考入省重点中学… 努力学习,使自己变得更优秀,让自己有更多选择权,站得高一点,看到前世没有见过的风景… 更何况,遇到了大变革的时代,抓住机会,改变自己,家人,朋友命运… 思绪逐渐平复,雾气也逐渐散去… 不久之后,我下楼,回到了教室,有不少同学已经在教室里了。 第10章 半期考试 1981年,11月13日,星期五,天气阴。 今天是半期考试的日子,也是少先队建队日过去一个月的日子。 这个日子,是我当上中队委的学习委员,佩戴两道杠标志。 半期考试,是一次考验,毕竟作为中队委,学习委员,学习成绩是最有说服力。我知道班里的同学对我,不太服气。他们认为是班主任老师的投票前几句话,起到作用,不然不可能当选中队委。 当然他们说的不无道理,班主任老师愿意为我说话站台,别人无话可说。 这次半期考试,也是为自己正名,也为班主任老师正名,她的眼光不错。我的学习成绩足以胜任中队委的学习委员,佩戴两道杠标志,当之无愧。 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 考试如我所料,没有什么难度,毕竟只是期中考试… 所以语文数学拿下双百分,是这次目标。也为期末考试,预热一下,让同学老师适应一下。 我依稀记得前世,期中考试数学100分,语文只有85分,成绩排在十五名之外… 考完了试,我便把此事放下。 明天就能知道成绩,至少语文课上午就能知道成绩,因为班主任只教我们一个班,而数学老师则上两个班,不知道能不能一晚上批阅完。 补充一句,原来教我们数学老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老师,解放前就从事教学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有一点,她脾气不好,经常体罚学生,一次公然在课堂上,用手敲击学生的额头,声色俱厉斥责学生…不要说当事人,连我们这些没有犯在她手上的人,心里都有点胆颤… 记得有一次和几个同学去她的办公室,她突然问我,你今天交作业没有?我赶忙说:交了…听闻此语,她的神色才缓和过来…不可想象,如果那一天我没交作业,她会怎样收拾我,不敢想象。她可不管你是男生女生,一样不留情面收拾… 随着时间推移,犯在她手里同学越来越多,同学们积累怒气值达到顶峰,集体到校长办公室,找校长反映,强烈要求换数学老师… 校长也是没法,只得更换数学老师… 还好,换上来的数学老师,姓苏,三十多岁,脾气好多了,同学们总算是脱离苦海… 不过,我知道事情没有了,因为四年级,她又被校方安排当自然课老师…幸好自然课不是主课,一周只有两节 。因此,大家还能忍受…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上午就有两节数学,一节语文课。果然,数学老师拿着数学一摞纸,走进教室,自不待言,这是昨天考试卷子,看来她连夜批改完了… 苏—数学老师,用平和语气说,这次数学成绩还是可以的,有不少满分100的考卷…下面我先发满分卷,大家鼓掌… 在大家掌声中,满分卷开始发放,一名名同学上去了,我的名字在前面几个… 林曦悦,100分, 我起身上去借过卷子,苏老师勉励一句:继续努力! 我自然连忙点头… 满分卷大概有十几份,后面就不是满分卷了…老师也就没有念成绩。…… 额,最后几份卷子,是不及格的。 发完卷子以后,苏老师开始讲卷子了! 孟美岐因为坐在我前面一个位置,她举起试卷,88分。 不错,因为前世她也只考70多分… 虞欣的成绩,下课后,课间她告诉我76分。也比前世60多分强! 看来,这一个月的我在学习上对她俩帮助,起了作用。 一节课评讲完考卷,另外一节课,就讲的是新课。 第三节课,是班主任的语文课。自然成绩也出来了,我的成绩100分,全班第一。孟美岐语文底子不错,考了92分。虞欣则是从平时70多分,提升到83分。 嘻嘻,都有进步… 排名我自然是第一,而原来第一张欣彤则被挤到第二。 两位好友: 孟美岐到了15位。 而虞欣到了20位。 虞欣这个成绩,至少小队长的位置稳住了。 孟美岐算是老牌小队长了,成绩提高了,明年可以竞选中队委了。 而我自己双百分成绩,让同学们都服气了,班主任也高兴,毕竟为她争气了… 第11章 半期考试的余波、照相。 半期考试成绩,我拿到全班第一,压倒了原来第一名张欣彤,自然也成了同学们的焦点,对此我也不太在意。 忽然,我发现一道目光时不时的打量我。 唔!原来是坐在第三列第六排的大队委兼中队长沙霖。当时教室的座位,是从进门依次排为第一,第二,第三… 我坐在靠近门的第一列,第四排,坐在他的左前方… 他眼睛里目光充满了疑惑,难道是林曦悦,学习能力大爆发了!因为原来我的成绩在他的后面,他在班上学习成绩排在八九名,我则是十五六名,差距很是有点大… 如今他是大队委兼中队长,左臂佩戴三道杠标志很醒目…如果我以后成绩一直压住他,无疑会对他的中队长位置构成威胁… 确实如此,既然重生了,就不妨放开一点,下一次选举当上中队长,并参加新一届大队委选举,… 只要成绩优异,班主任罗老师就会支持我,同学就会支持… 当然,我知道未来发生地一件事。那就是,四年级会更换班主任,接替罗老师的是一个四十多岁,戴着眼镜的黄老师 。不过,不是什么问题,因为新的班主任黄老师一样对我也不错…前一世,我的成绩只能算中上,不算太出色的情况下,依然对我很关照… 后来,有人对我说,你容易被女性长辈喜欢,关照,额,回想一下,还真是如此。也许,这就是人们说的磁场,缘分吧! 放学回家后,父母自然很关心半期考试成绩。 父亲问我考得如何? 我直接把卷子拿给他看。父亲看到卷子上分数,语文和数学双百分,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他高兴一拍大腿,好啊!悦悦考了双百分,难得!难得!继续努力!期末考试再考得好成绩! 旁边的母亲听闻,也是很高兴。她只要知道女儿学习好就行了,将来就会有出息!这就足够了! “对了,我问姐回来没有?”我问。 父亲回答:“还没有。大概今天是打扫卫生,晚一点回来。” 好像她 …… 嗯,姐姐半期考试比我考得要早一些,虽然,初中考得科目要比小学多了几科,但是算时间,也应该出成绩了… 过了20分钟,姐姐林曦晗回来了,放下书包。她注意到我询问的眼神,说道:“悦悦,你有什么事” 我问:“姐姐,你的半期考试成绩出来没有? 姐姐有点得意的笑了起来,眼睛因为笑,有点眯。说:“刚出来,总分进了全班第三名,比第一二名差不了多少。我的英语,和数学考得比第一二名差了些,屈居第三!不过,下半学期,我把数学和英语成绩提高一些,相信能超过他们,拿到第一。” 姐姐最后几句,说的得很有自信。 “好啊”,一边嘴上这么说,心里却计较开来,前世姐姐半期考试可是考砸了,成绩相当不理想,总分排名也在十名开外。而她班上排名一二,我知道是来自于另一个好的小学,差一点去市重点。因此论实力还是很强的。学习考试,也是一种能力,这不得不承认。 姐姐这次半期考试成绩,算是出人意料的好。她能紧随一二名之后,差距还不大…啧啧,真算的上是一个不大不小奇迹。 当然,真正的考验还是在期末。期末考试的范围要大,其难度也比期中考试强一些。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更加确定一件事,由于重生后,作出了与前世不一样地选择,真的使我身边的人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而且是向好的方向改变了… 其实无形中,也改变其它人的…比如落选的副中队长,因为我的参选,额,算是变数。 还有无形中被虞欣挤掉某位倒霉小队长。 这个世界资源有限,好位置就意味着好的资源。比如我当选中队委,好像只是能佩戴两道杠标志而已,其实无形中收获更多老师和同学关注,机会无疑也更多… 我如此, 姐姐,孟美岐,虞欣,也是如此。 这真的是好的起点 …… 晚上吃饭,菜品比平时丰盛了一些。姐妹俩半期考试好成绩,无疑使整个家,都洋溢着欢快气氛。 父亲在饭桌说,明天是星期天,正好有空,我们全家去城里那家国营照相馆照相。本来是上个月就该去,一直没有空。现在可以去了… 父亲上个月,因为我和姐姐分别当选中队委和大队委,曾经答应我们,一起去照相馆照相留念。 的确,值得拍照留念!这对于我,姐姐,父母,孟美岐,虞欣…这一切的开始于此,就是我决定参加队干部选举开始,命运的齿轮转动起来。 上个月,父亲在单位工作发生了变动,他从厂里车间调到另外一个部门,所以一直很忙… 第二天,父亲母亲穿的比较正式,跟出席重要场合一般,而我们穿着白衬衣,蓝裤子,白运动鞋,戴着红领巾,姐妹俩左臂佩戴着三道杠标志,两道杠标志…外面穿上棉袄御寒,拍照时脱下来,效果要好一些。 在城里靠近河边的一家有名照相馆,照相师傅为我们留下珍贵合影! 拍摄过程中,拍摄师傅建议父亲,让我们姐妹俩合影一张。父亲同意了。 我们姐妹俩笑着,并肩而立,摄影师傅特意让我们转过左臂,露出佩戴队干部标志:红红的三道杠,两道杠… 这是前没有出现画面。 照片洗出来后,在姐妹俩合影上打有:当选大队委,中队委,合影留念的字样。 多年过去了,这张照片,被我依然保存的很好… 第12章 特殊的大会。 11月18日,星期三,阴 半期考试过后,一切又恢复又如常了。 不过,周一召开的中队委及小队长例会,由佩戴三道杠标志的中队长沙霖主持,让各中队委汇报,各自工作计划。他让副中队长先发言,谈了一下。然后,点名让我发言:下面让中队学习委员林曦悦,谈一谈本学期工作计划。 我在当选学习委员之后,特地翻了一下《少先队队章》,里面谈及中队各委员职责,知道了学习委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学习委员工作职责,一是管理好各科课代表,二是负责班上学习。三是配合宣传委员出版报,里面有一个是大千世界,一个是科技动态,一个是日常小知识。我作为学习委员需要配合,写稿。版报一个月一期,一学期就是出三期。各科课代表,是学习成绩比较好同学担任,也能自觉履行职责,配合科任老师教学工作。而全班的学习问题,我强调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同桌之间,家住得近的同学,都可以互助,取长补短。 我大致谈了五分钟,其它中队委委员在认真听,班主任罗老师也出席了,她听完后,对我的发言比较满意,出言表示肯定。 戴着三道杠标志的沙霖,自然也挑不毛病。 我心里一笑,三道杠又怎么样?我两道杠就怕你不成! …… 周二下午放学,班主任临时通知,明天下午学校召开特别大会,全体同学必须参加,不许请假。 特别大会,是什么大会?班主任罗老师有没有讲?同学们一头雾水… 我却是知道怎么回事?前世,在小学阶段开过特别大会,只有两次。一次是有位老师因病去世,召开追悼会。另外一次,是公捕大会… 那个去世的老师,是后年的事。不过,那次追悼会,办的很隆重,因此印象很深,除了她带过班级学生外,还有不少中年人叔叔阿姨参加,他们戴着黑纱,白花,排着队,依次向女老师遗像鞠躬,以表哀思。每个人都流泪了…看来这些学生,对于教过他们的老师,有真感情… 嗯,这个去世的女教师有点印象,她没有教过我们班。 至于明天召开特别大会,对于同学们还是很有震撼,额,震慑…因为出现警察,手铐,电影里才能看到的人和物。 不知道,明天是不是和前世一样呢?我想应该不会,有些事情,不会因为我的重生而改变…有些确实可以改变… 时间来到了,第二下午,主席台上,已经拉开横幅了,上面几个大字:公捕大会。 公捕大会在上个世纪八九年代,各地还是比较常见,有在电影院的,有在大型操场的… 而专门在学校举行公捕大会,是不多见的。早些时候,公捕公判大会完后,还有犯人游街环节,走主要交通要道,目的是震慑犯罪分子… 小时候,有一次,就在学校对面的马路上。我和姐姐亲眼看见,有几辆卡车,上面五花大绑犯罪分子被公安干警押着,出现在车头,犯罪分子的头被公安叔叔摁下低头,就是低头认罪的意思…前面是两辆摩托车坐着公安干警开路,后面还有几辆摩托车跟着… 一时思绪如飞… 讲台上坐满一众校领导… 一个十六岁女孩子被两名公安干警押上主席台,女孩的头照例被摁着低头… 学校的教务主任,则历数这个女孩的罪状。原来之所以押到我们这里来开公捕大会的原因,是她曾经就读于我们学校。后来被学校开除了,之后就去混社会,与几个犯罪分子混在一起。遇到公安抓捕,她也被抓了… 教导主任念完,又对底下一干学生说道:大家要好好学习,要吸取她的教训,不要跟不好的人混在一起,否则结果就这个! 说完,教导主任说:下面宣布对某某正式逮捕…说完一名公安拿出黄澄澄的手铐,戴在了女孩手上,咔咔两声… 底下的同学们,大多没有见过这个场面,发出一阵惊呼!在女孩放声大哭声中,她被公安押走了… 原来她是来充当反面教材的,只是以这种形式返回母校,实在令人唏嘘! 这也是对她,最后一点社会价值的充分利用,只是有点残忍… 仔细听教导主任的发言,发现她也没犯什么事。不过那些年,刑法还有一个罪名:流氓罪。这个罪名被后世法律工作者诟病,称其为口袋罪,罗翔老师专门讲过这个问题。 不过,和我一样感受的同学几乎没有,毕竟人生阅历还没有那么多… 第13章 看电影。 1981年,11月24日,星期二,天气晴。 这一天,学校组织大家去看电影。记得前世读小学时,学校组织大家去看了多部电影,有战争片,儿童片。比如1979年国庆三十周年的电影,献礼片《挺进中原》,由年仅十七岁的陈冲主演的《海外赤子》刘晓庆,唐国强,陈冲主演的《小花》,李羚主演的儿童片《苗苗》,赵静主演的《闪光的彩球》,还有《泉水叮咚》…在那个年代,对于同学们看电影是一件愉快的事,而且没有作业… 学校包场的电影院,一般是两个地方:一个是离学校大约步行20分钟路程的,是本地空军机关开的比较小的电影院…另外,一个则离学校比较远,步行需要1个多小时,在市中心的位置,是一家国营的剧场。但这两个地方,后来逐步没落,空军开的电影院,还好一点。基本不对外放电影了。而是将其重新装修后,只供军队会议活动使用。而处于市中心国营某某剧场,在没落之后,被改成一个主题酒店。 这次学校组织大家的去看的电影是前面说过儿童电影:《苗苗》。是去年上映的片子。联系的包场的是市中心那家国营某某剧场。 上午八点十分左右,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在各自班主任老师带领下,从学校出发… 几百人的队伍,途经西南地区某着名的医学院,而后是本地一所气象学院… 气象学院位于十字路口,额,那个路口有棵高大的桉树,孤零零立在那里,十多年后,这棵树被砍掉了…队伍继续前进,从内城的护城河的桥上过去,再走十分钟就到了,位于市中心的国营剧场。 对了,护城河作用原来是防守内城,内城里面就是皇城。那里曾经是明朝王爷的宫城所在。明朝末年动荡,一支农民起义军逆长江而上,攻克渝城,最后拿下了这里。王爷绝望自杀,宫城内的财富,被洗劫一空…只剩下一圈宫城城墙。 五十年代因为建设需要,被拆除了。 额,护城河原来这个位置是没有的桥… 前世,读初中,五十多岁的语文老师告诉我们,她年轻时刚参加工作时,还是坐木船渡过护城河的…上世纪57年左右,才修了这座桥。 这座桥,在今年夏天遇到涨洪水,护城河的水,几乎贴着护城河桥的桥拱高处泄过… 终于来到剧场。剧场内外面,是贴满了新片的海报… 电影里,出现年轻漂亮,片中女主角某校新来的老师,韩苗苗… 这时候李羚很年轻,这部电影演的不错,也是我国影史上比较有影响的电影… 李羚凭借此片崭露头角,为大家所知。后来出演多部影视剧,先后获得获得金鸡奖,飞天奖,金鹰奖等重要奖项。 熟悉的剧情,一幕幕出现在我的面前,老师帮助,教育后进学生,这是80年时代的电影基调,帮助别人进步…这部电影也符合国情,旧局已破,新局未立。 记得电影最后调皮学生变好了,老师赢得学生爱戴,新的教育模式成功了,还加入少先队,戴上红领巾… 不过,这部电影里那个包瑞的爷爷是一个老革命,真的发自内心尊重。开家长会的时候,他郑重的向韩苗苗老师敬了一个军礼,他说自己是个大老粗,但很尊重韩老师这样有文化的人… 这确实那个年代绝大多数老革命真实写照,不以权势压人,很不简单。 我却心思有点恍惚,我重生了,能人生重新来一次,别人却不能… 电影放映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等剧场灯亮起,我才意识到电影放完了,可以回去了… 学校组织大家去看电影,只是小学生活一部分,目的对大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14章 中国女排夺冠。 1981年11月21日,星期六,天气晴。 中国女排,这个名字在以后很长岁月里,都会被人提及。 在我重生的这段日子,正是第三届世界女子排球比赛在日本大阪举行。时间是从11月6日开始,比赛采取单循环赛制。参赛队伍有8支,共进行28场比赛。而中国女排则连胜7场,最后夺得冠军。这是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冠,意义非同凡响。最后的决赛是在11月16日举行,对手是东道主日本,具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 11月6日比赛开始。随着女排连胜地势头,女排的消息逐步被国人关注… 决赛开始了… 比赛进行的异常激烈。 中国女排先以15:8和15:7取胜前两局,但日本女排,作风极其顽强,在后面的两局,被其逆转翻盘。 日本女排主场作战还是有很大优势,尤其是观众山呼海啸助威声,让日本女排士气高涨。最后第五局比赛进行到白热化,日本队更是以率先以15:14领先,冠军只有一步遥。 比赛令人揪心,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前国人大多心跳加速,屏住呼吸… 最后,中国女排以17:15逆转夺冠。 结果,是随着着名解说员宋世雄老师兴奋的声音,传遍了全国各地… 女排夺冠,在那个年代,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振奋国人精神,…那时候出现了特殊的叫法:女排精神。 随即,官方提出,提出大家各行各业学习女排精神…当时一个提法;国家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个目标很宏伟。 而女排教练袁伟民,孙晋芳,郎平…等人,无数的荣誉向她们涌来… 在以后的岁月里,她们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国人面前,反复被大家提及… 这种太多的荣誉,也给予她们巨大的压力,在七年后的1988年汉城奥运会,兵败汉城…这是后话了。 那段时间,中国女排也成了国人讨论焦点,热度经久不息… 这周六下午,最后一节课例行是班会。班会的主题便是学习女排事迹… 在教室里,班主任拿着一张报纸,很投入的读着女排夺冠的事迹… 尽管,大家对女排夺冠的事迹已经了解的八九不离十了,但依然被报道吸引,报道写得很好,班主任罗老师念的也很好… 罗老师念完女排夺冠经过,之后就先让佩戴三道杠标志中队长沙霖,念采访女排队长的相关报道… 佩戴三道杠标志的沙霖读的时候,神情激动,语气带有点夸张,总感觉有点用力过猛… 对于个人采访报道,篇幅要比之前女排夺冠报道要短一些… 然后,接着让副中队长范娟,学习委员本人林曦悦几人依次来读几位主力队员采访报道… 副中队范娟,走向讲台,她左臂上佩戴着两道杠标志。她家住在学校对面,也是属于省军区军官的孩子。个子比较高,人也长的比较耐看,说话不像一般女孩柔柔的感觉,语气平稳有力度,有一种军人的沉稳…这大概是那种军人家庭氛围的熏陶的结果。 嗯,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 ,最为高明。 后来到五年级分班的时候,她留在了原来的班级。之后就没有见过面。 直到十多年以后,偶然的机会,从别人口中听说她出国了,最后还定居在国外… 这节班会课时间过得很快,大概是因为大家太投入的缘故吧!我心里如是想。 …… 放学时候,孟美岐说今天家里有事,要早点回去,就没有像平时一样和我、虞欣一起走。而是匆匆走学校南边小门回去了。 我和虞欣则从北边正门出来,经过平时那条马路,然后沿着河边的土路走着… 我心里始终有一件事,在犹豫不决。虞欣看出来了,禁不住问道:“今天你有什么事,总是闷闷不乐,也不爱说话。” “嗯,我在想事情,暂时没有想好。等我想好,自然第一时间告诉你。”我回答道。 虞欣撇了撇嘴,回答道“好吧!” 人生除了生死是大事,其它都是小事。这是前世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唉!救与不救,真的是个问题。 第15章 救人(上) 把时间倒回到今天下午,在上课之前的那一段时间。 我比平时,提前来到了教室,坐在自己座位上,拿出语文课本,放在课桌上看。其实心思却完全不在课本上。因为做这一切,只是是为了证实一件事,它是否如前世一样发生? 虽然,重生以后,当上中队委,佩戴两道杠标志,这是前一世没有发生过的… 在前世的今天下午,这个时候,过一会就会发生一件事,如果这件事发生了,说明前世绝大多数事件,在重生以后这一世依旧还会发生… 确定这一点,很重要。 时间大概过了二十分钟,学校的同学已经陆续来到学校。学校里,变得人声鼎沸,教室,操场都是三三两两学生。 离上课只有十分钟了。 这时我注意到,几个四年级的某班男同学,出现在新教学楼的二楼过道上,他们看着楼下。不知道谁,把话题引到这里离地面有多高?跳下去,会不会有事?几人热烈讨论起来… 其中一位同学对另外一位同学说:“你敢不敢从这里跳下去?” 另一个同学,自然不能认怂,立刻回答说:“怎么不敢?但是我凭什么要跳?” 前者说:“这样,如果你敢从这里跳下去,我输给你十元钱。” 后者一听,十元钱啦,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不算少了,那时候大多数人家里经济情况不太好,这是当时的现实情况,。… 十元钱,根据有些人测算,差不多相当于我重生前的2022年,那时的700元… 这位同学在钱的刺激下,加上少年人血气方刚。硬是在同学们众目睽睽之下,一咬牙,一狠心,迅速爬上过道护栏,站在防护栏上,没有做停顿,从二楼跳了下去… 这一冒失举动,引得旁观者一阵惊呼。不少在一楼的同学连忙围上去上前察看,万幸,他落在学校操场上…当时的操场,不像是后来用塑胶,或水泥弄的。而是比较常见的三合土(就是粘土,河沙石灰,三者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碾压结实而的。 同学们的惊呼声,也引来办公室里的老师,之后还有学校领导,也前来察看情况。初步判断,这个冒失的同学没事,身上没有受伤骨折之类的。校领导,老师们陆续回到办公室,准备上课了。而同学们也陆续回到了教室。 事后得知,这个冒失的同学,连同和打赌的,都被校领导要求请家长来校,当着家长的面,好生教育两人一顿。 而我在事情发生时,也和班上其他同学一道,从教室里出来。我就站在教室门口,和同学们一起,目睹事情发生的全过程。 果然该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 之后,我激动内心,逐渐平复下来。。 那么过几天,另外一件事也一定会如期而至… 这次跳楼事件是有惊无险,而这个冒失同学也只是被老师教育了一番,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而即将发生另一件事,真的会有人失去生命… 尽管这件事不是发生在学校里,但当事人也是我们班上的一位同学。他有点智障,同学们有时会笑话他。他的年龄与我同岁。她姐姐与我姐姐同岁,也是同学,也是属于智力低下。这两姐弟出现同样智力障碍,是因为遗传的缘故。她母亲也是智力障碍,还更严重一些,还有说话口齿不清的问题。 我虽然和她们姐弟俩,没有什么交情,但真的要是置之不理,又于心不忍… 前世,过几天后,这位同学家里,会发生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事后查明,原因是土豆没有煮熟食用造成的。这个事件,导致他们家四口人,两人医治无效,宣布死亡。死去两人,就是他们姐弟俩。因为两个孩子比大人食用的多,没有抢救过来。 前世我知道这家人失去两个孩子。本来这家人之前,这家男人老早就死了,剩下母亲,智障的媳妇,和两个弱智的孩子… 如今两个孩子又死了,真是雪上加霜… 当时消息传到学校,大家都难以置信,感觉不太真实。昨天还一起学习同学,今天就没了? 还记得,之后给两个同学办丧事,我们班的同学大多去了,气氛悲伤就不说了。那个智力障碍的母亲看见孩子被殡仪馆的人拉走,拼命的想阻拦,脸上悲伤,痛苦的表,嘴里发出呜呜声音… 唉,前世的我,第一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残酷… 再以后的岁月里,剩下的婆婆,母亲日子怎么渡过,没有希望… 第16章 救人(下)。 真要阻止悲剧发生,需要找到比较稳妥的办法… 唉!还是人小言轻,人年纪小,有些事真没法做。不像有的小说前辈那样,穿越而来,动用先知先觉的优势,小学阶段,就开始考虑发财大计,或者当文抄公,借鉴一下未来大神网文,成为少年天才,时代宠儿…啧啧,年龄小了,这些东西根本保不住…尤其是无背景穿越人士…每个时代都不乏聪明人,真正的天才。大部分穿越客都是很普通,说好一点是平凡,说难听一点,是平庸…金手指红利吃完,大都会被打回原形,最后还是被时代淘汰… 人小言轻,可以选择方法并不多。 要阻止悲剧发生,第一是从源头上杜绝,最好不动声色化解危机,这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不行,就只有及时通知大人出面,争取抢救的时间。但这样,时机不好把握。 所以 ,后面的方案,不可取。只有前面方案。但如何去实施呢? 我陷入了沉思… 这天晚上,吃完晚饭后,父亲无意间说道,“过几天准备做红烧肉,土豆红烧肉。” 额,原来是父亲单位上额外发了肉票,算是福利… 父亲知道姐姐和我特喜欢吃土豆红烧肉,好吃不说了,还很解馋。 那时,猪肉是中华田园猪,肉质细腻,还是天然饲料养出来的,吃起来香不说,还营养价值比现在要高,吃一顿能管很久…不觉得劳,劳的意思是,肚子里没有油水? 还有在那个年代,吃肉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一件不容易事!不像几十年后,大多数国人都实现吃肉自由。 我脑子里,灵光一闪,对了,有办法了! 好友虞欣,和那个中毒事件的受害者住得很近,是邻居。因为对面情况不太好,虞欣家经常照顾这位邻居,有时看到对方日子过不下去了,还会支援一些米面…所以两家人关系极好! 于是一个办法在我脑子里成形… 我对父亲说:“爸爸,这次做红烧肉能不能多做一些?” 父亲有点疑惑看了我一眼,说:“可以。不过可以告诉我,是为什么吗?” 我上前拉着父亲的手,撒娇的说:这次队干部选举,虞欣帮我了不小的忙,帮我拉选票,所以我才能当选中队委,戴上两道杠标志…说着,我特意指着我佩戴两道杠标志。 “我一直想找机会感谢她,这次家里作红烧肉多做一些,可以给她家送一份。另外,她邻居也是我的同学,生活比较困难,正好也给他家送一份。我听虞欣说,他家存有不少土豆,正好要一些过来,他家出土豆,我家出猪肉,正好合适。” 父亲听完,沉默一会… 母亲则在一旁,笑着说道:“虞欣母亲和我是同乡,她能嫁到这里来,还是我说的媒!” 我略微吃了一惊,原来妈和虞欣妈还有这一层关系,怪不得两人处的好。 姐姐则说:“悦悦的同学,她姐姐也是我的同学,只是小学毕业后,去了不同的学校。她们家的确是困难…” 父亲同意了,说:“好,明天下午放学,你去虞欣家,和她母亲说一下。她母亲跟你同学家去说一下没有问题。另外,带上几斤米和蔬菜去,交换土豆。” 嗯,父亲说的办法 ,正合我意。 … 事情进行的很顺利。 1981年11月23日,星期一,阴。 这一天上学时,我和虞欣一说这事,虞欣自然满口答应,这种事情,在当时邻里间很常见,哪家做好吃的,就会分一些给亲戚呀,邻居呀,算是融洽一下邻里关系。 下午放学,我带着几斤米和蔬菜,和虞欣去了出事同学家。虞欣母亲已经提前通了气… 有点智障的同学,还是很欢迎我,她奶奶接下了带来的米和蔬菜,我则是在同学带着去选土豆… 我前世一直有个怀疑,他们家食物中毒,主要原因不是土豆没有煮熟,而是一些土豆发芽了,产生大量毒素,但又舍不得扔掉… 我对我同学说:我和虞欣在这里挑,你先出去吧! 同学点头出去了,我和虞欣开始挑选土豆。土豆在厨房的角落里,有点潮,我发现堆在这里土豆,相当一部分都发芽了,还有一些颜色也不太正常!怪不得,前世会出事… 我对虞欣严肃的说:“除了挑一些回去做红烧肉以外,还要把已经发芽的土豆,颜色不正常土豆都挑出来…这些土豆有毒,吃不得,会出事的!” …… 我花了那么多心思,目的就是把这些发芽土豆,疑似即将发芽土豆清理干净…剩下都是没有问题,而且数量不多的,他们家很快就会吃完! 事情无形中就解决了! 这样一来,相当于把定时炸弹拆除了… 过了几天,来到听闻出事消息那天… 当我看见,那个有点智障的同学进了教室,我的心彻底放下来了,问题终于解决了! 至于这个世界,会不会发生纠错,不在我考虑范围内… 第17章 日常生活片段 看着熟悉身影进来,我心里终于放下来了… 前世那场悲剧避免了,至少还可以再活几十年,活着就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也给这个处于困境中家庭,带来希望,这一点,最重要。 时间一如既往,我在上课,放学间,平淡中度过… 而这个古老的国家正悄然发生着变好,国门正一点点打开… 两年前的1月开始,我们国家的一位领导人,开始了他的访美行程,这标志着中美两个大国之间走近,进入蜜月期… 这一年,我国举办首次托福考试,完全按照美国人要求来办,连答题所需铅笔都是从美国过来的,美国佬担心国内铅笔芯不合要求,机器阅读答题卡,识别不出来… 这种答题,通过铅笔涂抹方式,然后机器批阅,几年后我们也开始使用… 这可以从后来引进美国电视剧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可以和平相处… 国家的这些或大或小变化,对西南内地城市暂时影响不大… 从学校后面小门出去,就是各研究所的地盘,宿舍所在地。还有一个操坝,经常会在这里放映电影。 当年国产动画片,哪吒闹海,就在这里播放…每次放映时,都挤满了人。操坝左右两边是楼房,左边是一栋红砖房,两层楼,据说是红军老干部住这里,大家叫红军楼。是放电影时,那里住户开窗即可,最佳电影位。 而右边是地理所宿舍,有一家住户养了一只白猫。每次操坝放电影时,那只猫开始它的表演时刻,额,吸引大家的注意。看来也是一只有表演欲的猫。 1981年11月28日,晴。 今天是星期六,是周末,课间得知消息,操坝今晚又要放电影… 放电影,是大家比较喜欢的事。孟美岐家住的家属楼,离操坝很近每次放电影,都是让她帮忙占一下位置。 她课间找到我,告诉今晚放的电影是《人证》。这是一部日本的片子,1977年在本土上映,其后1978年引入国内,反响不错… 这部电影,成了经典之作,还有里面的主题歌《草帽歌》,整个故事令人悲伤… 晚上吃完晚饭,我和姐姐,虞欣从研究所大门进去,到了操场坝。很快,孟美岐上前找到我们,带着我们走了进去… 电影还要过一会开始,但是吃完晚饭的人,已经三三两两来到操场坝,各自聊天… 孟美岐这次站得位置是比较靠前的地方,不过有点偏右,不过影响不大… 天黑了,电影正式开始… 应该说,这部电影制作水准还是有的,剧情设置,人物安排,以至于服化道,都是不错的。 故事一点点推进,大家情绪也被故事带动,最后解密时,达到高潮… 几个警察来到悬崖,准备把凶手抓捕… 侦探欲上前时,被领头探长阻止… 后面是凶手,那个被害者的母亲…被害者是她私生子,她为了自己事业,名声,不能让这件事曝光,被害者一直渴望母亲能认他,遗憾的是母亲会狠下心,杀害…儿子眼睁睁的看着匕首刺入自己胸膛,不可思议看着母亲,充满了疑惑,母亲为什么要杀死自己… 影片结束,母亲把草帽从悬崖高出抛下,影片特写草帽飘落…而那首着名的草帽歌想起… 我算是回顾剧情,而姐姐,孟美岐,虞欣三人 ,依旧沉浸在剧情里,还是不能接受母亲亲手杀死自己儿子的结果… 我心里想,人生本来就有很多无可奈何事情… 第18章 孟美岐家的表姐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12月。 回想这一年国家政治生活,出现了两件大事。 一是经过专案组认真细致,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前国家领导人,有关问题查证,得出结论,以前强加于他身上的罪名,全是子虚乌有。因此,对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他的骨灰被找到,迎回帝都,一位邓姓伟人亲自致悼词。这是一个象征,经过几年的努力,国家组织力量对过去冤假错案进行纠正平反… 二是这一年通过了一份重要文件《建国以来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算是对过去三十多年,特别是那动荡十年,进行了评价,总结历史,算是彻底盖棺定论。 国家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伟人化剑为犁,举重若轻,让古老国家重新焕发新生… 我明白,从两年前开始,东方大国进入黄金三十年发展期,对于世界,对于国家,对于个人,都是意义非同凡响… 1981年12月12日,多云。 气温越来越低,直接感觉就是越来越冷了~ 今天是周末,孟美岐邀请我和虞欣,去她家一起做作业。放学一起,从学校后面小门出去,经过一条南北向的马路,然后转向南行,前面就是孟美岐父母所在研究所家属楼所在地,三栋朝向南北,并行排列,这三栋楼是那个年代常见红砖楼,楼层不高,只有四层。 孟美岐家,在中间那栋楼。是在二单元二楼。每层楼是三户人家,一套二的户型。 我和虞欣跟随孟美岐上了二楼,最左边的,就是她家。那时还没有出现防盗门,红色的木门,外面还有一个防蚊虫纱门。 孟美岐打开门,朝里面喊了一声:“表姐,我回来了” 很快一个人影从里面一个房间出来,:“美岐,你放学啦” 一个好听的声音出来,我和虞欣在注意到,一个年龄和我们差不多漂亮女孩走到面前,面容姣好,皮肤比较白,个子不算矮女孩子… 孟美岐上前拉着女孩的说是:嗯 ,刚放学!表姐,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同班同学。说着,她手一指,接着介绍说:“这个是林曦悦,我们班的中队委,学习委员,学习全班第一。” 接着她手指向虞欣,:“她叫虞欣,也是我们班上的,是第四小组的小组长!” 孟美岐笑着说:“她俩是我最好的朋友一辈子的好朋友!” 虞欣表姐伸出手来,分别和我俩握了握,额,力度刚合适,自我介绍道:“你们好,我是孟美岐的表姐吕萍,年龄和美岐一样大。是从邻近陕省长安过来的…” 大家经过介绍算是认识了。 孟美岐接着介绍说,“表姐三天前刚到,暂 住在我们家,我爸托人已经安排表姐就读的学校,就在我们学校,周一就可以去上学了。昨天父亲说,表姐就读班,就是我们班,我们就是同学了!” 事后,才知道吕萍父母原来是陕省长安市工作,因为单位工作调动,来到蓉城。这几天两人比较忙,于是把女儿学校的事,委托孟美岐的父亲,帮忙办理。正好,孟美岐的父亲和,学校的一位副校长认识。通过这层关系,把吕萍安排到我们班。 吕萍原来学校的老师怕她赶不上这里教学进度,抽时间连夜为她补课。 嗯,那时的老师,说真心话,对学生很负责… 眼前这个叫吕萍的女孩。前世我依稀记得,她的成绩不错,小学毕业,升上省重点,后来读大学,去了市内一所历史底蕴深厚中学,任高中历史老师… 第19章 书架上的小说。 未成年人之间相处,比较简单,几个女孩很容易相处在一起…很快到了星期一就是同班同学了… 孟美岐的表姐吕萍,还是比较容易相处。大家就在孟家客厅,把屋子中央的大圆桌当成课桌,做起了作业。孟美岐则是大致给吕萍讲了一下今天白天几门课程的内容,布置什么作业。我和虞欣则是自己各自完成作业。我先把数学作业做完。这样可以让孟美岐虞欣参考,然后再做语文作业。吕萍也跟着拿出作业本,一起做作业。她基础好,即使自学也问题也不大。 大概一小时以后,作业陆续做完。孟美岐站起来,走去看看我爸买的书… 孟美岐的父亲的书,放在他们卧室里。一个靠墙的位置,有一个不太大书架。高1 .8米,宽1.2米,上面分为三层,最底下是一个柜子。最上面一层是他父亲专业书籍,下面第二层,第三层则是一些小说,中外都有,古典名着,四大名着,西方名着,还有哲学,自然科学… 孟美岐说,最下面柜子里,有我们可以看的。说完她走向前,打开柜子,是适合小学生看的读物:儿童时代,少年文艺,儿童文学… 虞欣和吕萍开始挑选柜子里的杂志,而孟美岐则是读地是第二层里面,挑出一本小说来看。不过,书的封面,是作了包皮处理。原来是用以前的《参考消息》作包皮,上面用小号毛笔,题写名:《红楼梦》卷41—卷48。我在书架第二层看到了同样包皮处理的书,随意抽出一册。是卷17—卷24。翻开一看,是小字体,不是常见的铅印本,而是石刻本,而且是繁体字,好像是民国时期刊本。书里每一回开始有插图,有批注。每一页还有眉批,字里行间有夹注,回末还有批注者总结。我看了一下,他老爸居然收集到全套红楼梦,每五回订为一册,全书一百二十回,分为了十五册。难怪孟美岐作文不错,跟她老爸收藏的这些书密不可分。看来,诗书传家,气质培养,跟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 西方名着也有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有建国前的,也有建国以后的。还有一种叫黄皮书的… 在那个特殊年代,上面组织力量翻译的,除了包装不太讲究,书扉页上印有内部资料,仅供参考的字样。这类书,后来还是评价还是很高,因为原封不动翻译,没有删改,翻译专业水平一流。 不过,这类书书架上只有一两本,这个需要门路才可以弄到手。孟美岐的父亲,与学校副校长关系不错,经常互相借书。当然,副校长借的要多一些… 这种兴趣爱好相投,关系相对比较稳定。吕萍能很快落实读书问题,就是孟美岐他爸与他有这层书友关系缘故。 我在第二层,看到了三册包装一样书,每一册书的侧面有书名:战争风云(上)、战争风云(中),战争风云(下)。 这本小说很熟悉,原来也是作为黄皮书内部资料发行。后来,中美关系解禁,一些西方欧美作家作品也摆脱黄皮书半遮半掩的状态,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新华书店的售书架上… 这一套战争风云,是新华书店公开发行的。是黑白色为画面主色调的,书末印有出版时间:1979年,价格2.5元。额,价格不便宜啊。 时代正以这种悄无声息的方式,往前推进,…这本书出版,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影响了国内战争小说的写作风格… 几年前,引进美国科幻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 几年后,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战争风云》也被引进国内… 在这个时代,我们打开国门拥抱世界,世界也接纳我们…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开始走向了文明,富强的发展道路… 第一位伟人,让国家站起来了,第二位伟人则是让国家发展起来…一前一后,功不可没… 第20章 姐姐心里的野望。 时代在前进,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城市地扩张,原来城市近郊的农田,悄然消失,农民也变成城市居民…这是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曾经经历过的,而我们也将开始经历,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大量耕地良田消失,对未来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这时候的人们,没有什么经验借鉴,用伟人的话说,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一句真话,除非有未来者视角,可以看清未来的路,就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了… 国家各个方面都在变化,在不同层面,也影响到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 见时间不早了,我和虞欣向孟美岐,吕萍两人告别后从他家出来。过了大概20分钟回到家。这回,佩戴着三道杠标志姐姐林曦晗也回来了。 三个多月月的初中生活,姐姐初步褪去小学生的稚嫩,有一点少女的模样…记得她有天回到家,吃饭时抱怨说,现在班上有些同学不想戴红领巾,队干部也想不戴杠杠标志,因为觉得太幼稚!于是学校大队部要求每个大队委轮流带队,白天去抽查红领巾佩戴情况,队干部标志佩戴情况…大队部委员们工作量自然就增加了,还有点吃力不讨好!而她现在把重心放在学习上,因为她明白,以后只有好成绩,才有可能上大学。 姐姐就读的初中,位于某知名医院门住院部不远,在护城河边上…这所中学属于普通中学。这所中学在市里都有名气,不过是负面的。打架是出了名的,姐姐成绩在这个学校相比就算好的了,又听话,不是刺头。喔!我忽然明白,她的班主任为啥让她当大队委,有机会佩戴三道杠标志,原来她算是乖宝宝。 额,学校本部虽然也有高中,但是考上大学的概率几乎没有,这几年更是得了零蛋,学校领导开始还知耻后勇,后来觉得努力也就这样了,干脆摆烂了!而且过几年就没有办普通高中,而开了职业高中。 我知道姐姐小学学习不是太好,错过了升入重点中学的机会。现在如果要弥补, 只有在这个学校成绩拔尖才行…因为每年几个省市重点中学还是有几个录取名额,升入这几所学校,这样就有机会考上大学… 而在原来时空里,姐姐初中毕业,成绩算是中等,父亲给她报了商业职高。结果她自己听了同学的话,瞒着家人,改了志愿,报读一所印刷专业职高,结果毕业分到城郊附近一所小的印刷厂上班…后来干了半年多辞职了,工作也经常更换。而且自身婚姻也不是太顺利,一生也就在碌碌无为中过去… 而这一世,她的命运有了些许变化,不但被任命为少先队大队委,佩戴三道杠标志,这是一点;还有一点,更为关键。是学习成绩变好了,脑子也灵光了,不但学习班上名列前茅,而且有希望冲击全年级的前十…如果能年级进入前十,并保持下去,中考正常发挥,基本上可以被省市重点高中录取… 有了这个想法,自然就有了动力…现在是初一,正好是打基础,弥补小学知识欠账的良机,时间宝贵,姐姐自然很珍惜了… 而我听完姐姐抱怨,开玩笑说:“姐姐,我还在为当大队委努力,你已经厌倦了…不如把你三道杠标志给我…”姐姐一边用上捂住左臂上三道杠,一边对我说:“不行,大队委还是要当,而且初二还当,因为我发现它能给我带来好运!” 而在我看来,姐姐到了大队部,当大队委,还是对她有些好处,变得沉稳,思考问题也比较有条理,做事也有些干练…这些是原来时空的她, 所不具备的! 嗯,逆天改命的机会,一生中也不多…姐姐如果真能考上重点高中,无疑很大程度改变前世命运,至少不用去读什么职高,当印刷厂排版工…也许,一个全新的命运,正在向姐姐招手… 能力滋生出了野望…形容现在的姐姐,正合适! 不同阶层,眼界也不一样,朋友圈也不一样,…尤其是在这个充满机会,充满希望的时代。 姐姐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 ,也无形中改变自己后代的命运,而变数还是在于我那个参选队干部选举的决定! 看着姐姐越来越自信的表情,眼睛里有不同的光彩… 第21章 学校杂事 新的一周到了,我一如既往的戴着两道杠标志走进学校… 周一,第一节课。 正好是语文课。 班主任罗老师走进教室,身边还有一个小姑凉,戴着红领巾,额,原来是熟人,孟美岐的表姐,吕萍果然转校分到了我们班… 老师自然向大家介绍这位新同学,最后吕萍向大家鞠了一躬,请同学们以后多关照! 罗老师把吕萍的座位安排在第三组第三排的位置,额,坐在中队长沙霖的左前方的位置。 今天第二节课,是数学苏老师的。四年前,苏老师是从外地调过来的,据说是江苏那边的人。她爱人工作是军工背景科研所,因为工作需要,调到了蜀郡西郊。而她也就跟随爱人过来…她的脾气比原来的数学杜老师好多了,至少不会体罚打骂学生。不过,课讲到一半,突然停下来。手一指教室后面,:“袁鹰,站起来!站到教室门口去听!” 额,大家一听,袁鹰同学被罚站了。苏老师解释道:“上课一开始,他就在底下玩,不听讲。这节课让他站到外面去听。” 苏老师继续讲课。可是,袁鹰事情还没完。老师让你站,你就听话站着听完了,站完了,老师基本气也消了,事情就了结了。结果 ,这位仁兄,没有多少耐心,站几分钟,居然围着教室外的台子转着玩。 苏老师在讲台上,开始没有发作。这位仁兄连续转,跟逛公园一样…太过分了吧! 果然苏老师发飙了 ,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挑衅,立马去喊来班主任,请袁同学的家长来一趟学校。嗯,这事情大条了…袁同学的父亲,是对面军区的一名军官,脾气暴躁…看来袁同学今天有难了! 第二节课,课间休息比较长。这时候在教室里,我发现几个男生围在一起,不知道在干什么?稍后孟美岐得到答案,跟我说::“是军区一位同学带来一本书,好像是什么武侠小说。”我一听,有意思,武侠小说是男生的最爱,以后琼瑶小说随着琼瑶片来到大陆,受到不少女生喜爱。少女情怀总是诗,女孩子喜欢浪漫,憧憬爱情,琼瑶小说满足女孩们对爱情想象。男生则是喜欢,金庸梁羽生的小说,仗剑天下,行侠仗义,是男孩子的梦想…记得几年后,连中央广播电台,中午的经典节目小说连播,播出了梁羽生的小说《七剑下天山》,由王刚老师演播。额,那时王刚老师真年轻,播此部武侠小说时,情绪非常爆满,富有张力… 从那几个男孩对话中,传来了牛家村,丘处机,烟雨楼,江南七怪的字眼… 额,这不是金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射雕英雄传》嘛! 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欧美港台文化,也陆续传入国内,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文革以来的意识形态坚冰,正逐渐消融,时代正悄悄展开它的历史画卷… 辛弃疾的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用来形容这个时期,正恰如其分… 这一年国际上发生不少事,其中两件件事,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是1月7日,中国民航首航美国纽约成功。北京—上海—旧金山—纽约航线,全长1.58万公里。 二是4月4日,IBM公司推出首部个人电脑。 第22章 年最后一天。 12月也只剩下几天了,1981年即将过去… 农历过年,大年三十是1月24日。因此放假是1月15日,这是班主任罗老师在下课时说的。还说,期末考试放在1月13日,14日。大家抓紧时间,准备考试,争取好成绩。 这一年最后的一天,12月31日。学校开始庆祝元旦,每个班级在教室里,开联欢会。 在昨天下午放学时,班上的中小队干部被留下来,在班主任罗老师带领下,简单的布置教室: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上庆祝元旦的字样,周边画灯笼鲜花装饰 额,还有画两串鞭炮,… 在教室里用剪纸贴在窗户上,屋顶还拉有一连串小彩灯, 文艺委员和我准备主持明天的元旦联欢会。简单写好了稿子,我俩对一下词。还准备四则谜语,几个小游戏。中队长和其他两个中队委用班费去买了一些瓜子,花生,和糖果。大家按照班上的人数,任课教师,分装成若干份。 第二天上午,大家来到了学校。过节的气氛,感染了每个人。我们班上的联欢会,除了班主任老师以外,班上同学去请数学老师,音乐老师,自然课老师,体育老师… 可惜,数学老师被其它班请去了,音乐老师,自然课老师倒是来了…体育老师家里有事不在… 联欢会进行很顺利,气氛也不错。主持完后,我下来坐孟美岐和虞欣旁边,看着二人笑靥如花,看着她们快乐的样子,感觉真好啊! 联欢会进行约两个小时,结束时,同学互祝新年快乐,陆续散去…我,孟美岐,虞欣,还有吕萍,一起离开教室。在操场上我们聊了几句,然后孟美岐和吕萍从从学校南边小门离开,临别两人挥手说:明年见! 我和虞欣也回了一句,“明年见”。 我们从北门出去,穿过马路。不远处,看见来自几个军区的同学,走在前面。军区大门前有一条马路,马路两边栽有梧桐树…大门口还有两个解放军战士在站岗执勤。 这几个同学,其中一个就是副中队长范娟,以前我和虞欣,孟美岐去过他家玩过。军区那时经常放电影,一次还让她带我们进去看电影。记得从军区这道大门进去,不远就是大的训练场,放电影也是在这里。这都是原来时空的记忆,现在变得清晰起来… 军区和我家老宅距离很近…都要穿过马路。范娟看到了站在不远处我俩,回头挥手致意,我们也向她和其他几位同学,挥手。男生里面的李松,个子比较高,所以第一眼就发现了他。李松则面露微笑看着我俩… 李松现在已有些成年人才特有的稳重意,不愧是以后能当上校级军官的人。 另外,一个女生叫栾云,后来去经商去了海南,额,很能干的那种。不过,她确实很精明,这种特质,在这时候已经有所展现。 剩下的两个男孩,王晓明,代波,小学毕业考入同一所中学,只是不同班。中学毕业后,大家就失去联系。 后来,高中毕业后,有位高中时期朋友,比低一级,她告诉我,有几个人在你毕业后来到学校找过你,他们不知道我已经毕业了,几人中,就有王晓明和代波… 大家就这样挥手致意,没有说话,大概是尽在不言中吧! 回家,我看着老宅,熟悉一切…也许今年,最晚明年就不存在了。这个存在童年记忆地方… 第24章 元旦节(下) 刚走到新华书店门口,正好,一辆有轨电车从背面驶来,正好在这个路口转弯,有轨和电线之间摩擦,打出电火花,发出霹雳啪啦声响。这种电车后来逐步被淘汰了… 进去后,人很多,多数是大人带着小孩来的,选书。一楼是马列毛的着作,文学书籍,二楼则是一些专业书籍。我和姐姐则是选了一套红楼梦。然后,再在书架上翻看其它书籍。父亲则是把我们选好这套红楼梦,来去结账。开票,给钱,最后售书的在书后面盖了一个新华书店售小的蓝色书章。 大概过了一个小时,我们一家四口出来,右转一直西走,大概十分钟,经过一个马路路口,再往前走了五分钟。便来到了市里比较有名公园:少城公园。 这个公园历史悠久。它里面标志性建筑,就是黑色尖碑式纪念碑,那是纪念几十年前,一场轰轰烈烈自发组织民间运动…这场运动最终吹响了一个腐朽没落帝国丧钟。这个碑,以前学校组织来过。不过,那时候不太懂其中的含义,看着碑底四周浮雕,记录这场运动…碑体是黑色几个大字,诉说着悲壮的往事…给人感受是肃穆,还有一些压抑… 心里觉得不舒服,与节日气氛不符。所以父母和我们,并没有在这里呆多久。并去了公园另外地方。过年,有不少人在这里摆摊,有吃的,有玩的,还有卖书的,书摊上有不少连环画。以传统戏曲小说,电影为主。其中三国演义的连环画,最受欢迎,还有就是岳飞传。几年前,中央广播电台,晚上六点钟播出着名评书刘兰芳演播说岳飞传。很受大家欢迎。岳飞的智勇双全,战绩彪炳,可惜风波亭被杀害了…这个历史人物传奇,从广播里传向四方…那时候,广播的影响力,远非后世早已没落的时候能比拟的…因为这部评书的播出,无形中给岳飞传的连环画大了广告,所以它受欢迎程度,仅次于三国演义。 后来黑白电视机开始普及,热门影视剧也成了重点关注题材,最典型的就是一年多后,播出香港电视剧霍元甲…万人空巷收视奇迹,也使得同名连环画热卖… 连环画三国演义出自名家之手,绘制精美。后面几年,这部连环画的武将,被男孩子们剪下来,放在桌子,或平地上,吹着比试,成了一种游戏。武将里,其中关羽,张飞最受欢迎… 书摊老板喜笑颜开,因为今天上午,书摊前围满了了孩子和大人,他已经卖了不少三国演义的连环画。父亲问我们有没有喜欢连环画。姐姐说,买几本前两年播出美国科幻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嗯,我看见姐姐选的这个,心下了然,毕竟是读初中了,想法和小学生不一样了。我说,那我们就买这几本吧! 记得两年前播此剧,跑到研究所宿舍,那里空地晚上放电视,其中就有这部电视剧。当时,吃完晚饭,就带着板凳跑这里来,占位置。有一次,还和人因为这个和人发生争执…总之,这部剧,也承载着儿时的记忆。 从少城公园出来,已经临近中午。父亲就带着我们在附近一家饭馆吃了午饭。然后,经过伟人雕像,去了人防工程底下去逛了下,底下居然有哈哈镜,我和姐姐依次去照,镜像里的自己或变高,或变矮,不一而足。总之,快乐是童年生活应有基调。回来途径百货大楼,他位于新华书店街对面… 这时候百货大楼,人流量之多,不是后世被网络购物冲击七零八落的没落时期相比,人挤人是真实的写照…先上道四楼,然后依次往下逛。其中二楼是卖文化用品的。我发现这里也有少先队用品在卖:队旗,红领巾,还有就是我和姐姐胳膊上佩戴两道杠,三道杠标志牌。 父亲和母亲在一楼买了一些日用品,便从百货公司出来,我们就往往回走。回到家时,已经下午三点过了… 第25章 期末考试 元旦节过去了。今年农历除夕,大年三十,是1月24日。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过年了。这学期的课程也接近尾声,开始准备期末考试。 1月16日,天气阴。 身处西南内地的蜀郡,进入冬天模式,阴天,昏昏蒙蒙天气也是常态,额,蜀犬吠日,不是没有道理的。连带湿冷的天气…虽然早晨气温低,有雾,但没有后世令人难以忍受的霾,这算是八十年代,令人满意的地方。唉!以后几十年后工业发展,积累下来环境污染问题,相当惊人。 在上学的路上,脑里有的没的想着这些… 今天是学校安排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昨天考的语文,前一世,语文成绩不是太理想,作文得分低了,拖了后腿,只得了81分。今天考得数学,超水平发挥,得了99分,仅次于第一名满分叫徐铭。 这一世,数学满分是没有问题。语文不指望满分,97、8还是没有问题的。 考试如期完成。考试成绩,要在开家长会时,才能公布出来。考试一完。班主任罗老师就是安排寒假的事情。学校安排1月17日正式放假,2月8日开学。接着,就是语文数学布置寒假作业。接着,一学期的学习就宣布结束了。 同学们陆续散去,我们这个小组被安排作教室卫生。吕萍,虞欣则留下来帮忙。中间,大家交流一下考试情况。嗯,几人说,这次考试感觉不错,成绩应该不会太差。孟美岐,虞欣说估计最后开始成绩都能班上前十。而吕萍,她前世学习成绩就不错,四五年级稳居班级前五的存在。 对了,她爸妈工作也调动完成,她父亲的单位分给他家一套二居室,还算不错。现在吕萍也从孟美岐家搬出。不过,两家人离得不远,关系也越来越亲密。原来时空时空,她还应该有一个双胞胎的妹妹才对,这是怎么回事?…心里疑惑,有一次我问孟美岐,:“吕萍是不是还有一个妹妹?”孟美岐奇怪看着我,说:“谁告诉你的,她家只有她一个女儿,没有其它兄弟姐妹?”额,难道这一世,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原来的时空,她的妹妹,我还有点印象,她的名字叫吕莘,个子不高,戴着一副眼镜,学习成绩也是不错的,小学毕业,考入另一所重点中学。后来大学毕业,她出国了,最后移民新西兰。2012年,她父亲因病去世,她匆匆回国,与姐姐吕萍一起,处理父亲后事。我无意中见过一面,变化很大。处理完后事,紧跟着又回去了。她对她姐姐吕萍说,她不习惯国内人际关系,太复杂,所以选择移民国外。 难道这个吕莘被遗失在平行时空里了…就像几年前,轰动一时的潘博文事件。 教室清洁,大概十五分钟做完了。我们锁好教室门,然后去老师办公室把钥匙交给班主任罗老师,然后一行几人离开学校。我和虞欣,在学校操场和孟美岐,吕萍告别,互相说一句,下学期再见。孟和吕从学校南边小门离开学校,而我和虞欣一起从北门出去。虞欣路上给我说,她过几天,会跟着她母亲回老家去住一段时间,不留在这里过年。 嗯,原来这样。我祝她回老家玩的愉快… 姐姐这个星期,也引来了期末考试,初中课程要多几门,一共要考三天。今天,也是考试最后一天。姐姐班级所在教室,是在新修的一栋四层教学楼,初一在二楼上。大概我们这一代人遇到婴儿潮,她们年级居然十个班,每个班都是五十上下,教室的人真正是满员了,课桌排到了最后。 我回家不久,姐姐也回来了。看她的脸色,嗯,应该考得不错。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排到全年级前三十。 晚上吃完饭,父亲问起我俩期末考试的情况。我说,这次期末考试应该能前三吧!姐姐则说:我这次的目标是全年级前三十。只要数学和英语能正常发挥就行。 父亲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第26章 家长会 寒假到来了。 几天前,父亲先后去给我和姐姐开了家长会,回来后心情不错,看样子有好消息。 父亲心情愉悦讲道:“悦悦的成绩全班并列第一!”班主任罗老师在家长会,宣布全班成绩排名时,宣布并列第一时,语调都往上提一提,第一名林曦悦,张欣彤。果然,张欣彤实力不容小觑,毕竟几年后的高考,她是以高分被录取,是去帝都清华大学。后来去大不列颠牛津大学…学校后来都以她为荣,她的名字写入校史,成了杰出校友的人物。 父亲说,前十还有吕萍,那个刚转来同学,她排在第七。孟美岐是第八,虞欣则是差点进前十,排在十二。 看样子,考试成绩基本和预想差不多,虞欣只要继续保持下去,进前十没有问题。 讲完排名,罗老师总结这次期末考试基本情况,指出了一些同学存在的问题 ,有些家长被单独留下来个别交换意见。后面自然是数学老师,苏老师来讲。数学,在小学自然仅次于语文。苏老师讲了这次数学期末考试,难度算是中等,全班的成绩已经有两极分化苗头,… 她着重强调,三年级就是分水岭,四年级成绩好的基本会保持下去,成绩差的恐怕就跟不上了,所以成绩差的学生,要在下一个学期努力,不要掉队。否则四五年级再想赶上来,就比较困难。 数学老师特别点名几个吊车尾的同学名字。不出意料,被点名的几位同学的家长,脸色很难看。 后面几个科任老师也讲了几句,应付一下场面而已。因为大家注意力在主科语文和数学上。这时候,小学还没开设英语。 接下来,班主任罗老师和数学苏老师和父亲,以及其它排名靠前学生家长时,和颜悦色,没办法,谁都喜欢成绩好的学生。指出一些小问题以外,就勉励,希望家长回去督促孩子保持下去。 父亲走后,班主任把落后几个学生家长叫来,脸色也变得不太好看,家长们脸色更不好,挨训谁也不有好脸色。 说完我的情况。自然轮到姐姐。 父亲带着欣慰语气,对姐姐说道:“本来考入这所普通中学,我是对你没有抱太大希望。因为这所中学情况在这里摆着,从师资力量,历年的考试成绩,校风校级都不是太好。” 不过,从你半期考试,到期末考试,你的成绩比我预想的好的多。这次期末考试进入班级第二,全年级排在22名。家长会上,语文,数学,外语几个主科老师介绍考试成绩,班主任刘老师,说半期考试算是对全班同学一次学习情况地摸底,而期末考试,任课老师基本能知道了以后中考,那些人有希望考入重点。班上前十,特别是进入年级前三十的同学,以后会被老师重点关注,必要时要开小灶。 班主任刘老师私下对包括父亲在内班级前十家长说:“学校的情况,你们看到了。以后学校不会再办普高,转向职业高中。初中毕业,升入普高,只能去其它学校。而每年我校还是有十几个有希望考入市级重点高中。这所高中高考升学率,还是不错,有希望考入大学。” …… 刘老师最后强调,“所以在这里给几位家长交个底,你们心里要有个数。对于孩子学习不能松懈,必须保持下去,才有希望。” 父亲转述班主任的话,表情变得严肃,盯着姐姐说道:“一句话,学习不能松懈。努把力,争取考入重点高中…” 谈话结束,我在心里想,这一世,看姐姐能否改变命运,取决于最后中考是否能进入市重点中学。读书改变命运,不是一句假话。 第27章 舅舅来了。 寒假在不经意间,一天天地过去。这一年春节是1月25日,除夕夜是1月24日。过节的气氛,日渐浓厚。在这个年代,西方文化的侵袭,冲击还远没有几十年后那么严重。这是国人真正的,最重要传统节日,没有之一。放鞭炮,尽情的放,这与后世被严禁偷偷地放,不可比拟的。 1月22日,天气晴。 这一天下午,父亲请假去火车北站接回来探亲的二舅。几天前,接到二舅的书信,说今年有探亲假,准备回老家过年,同时陪一下下外公外婆。顺路来我家看一下,住一晚,明天早晨再乘火车回老家。 二舅他是一名现役军人,军龄也近十年了。他是在我出生的那一年,在老家应征入伍的。后来得知,他去服役的部队,是驻地在,原来民国时期阎锡山的地盘,就是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我和姐姐都没有跟这位二舅见过面,只是看过他寄回的一张照片。那是他入伍三年之后,在太游览原当地名胜,晋祠时的一张留影。照片上,穿这个时代军装,军人特有站姿,眼睛看着前方。照片右侧是拍摄的时间,1975年5月。因为这张照片,脑里才依稀留有二舅几分印象。 后来,几年后7月28日的那场震惊全国大地震,他所属部队,接到上级命令,急行军进入地震灾区进行救灾…这次地震不亚于一场战争,城市被强烈的地震夷为平地,变成了一片片废墟。部队刚进入震中,解放军战士被眼前景象惊呆了…也是在这次救灾中,他被部队火线入党。这次救灾也给舅舅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他被提干,从班长,到排长,连长,最后停留在了副营长的位置。上级领导叹息说道:“可惜你学历太低,不符合新时代对高级指挥员要求,所以走不上去了。” 以前曾听母亲讲过二舅一些小时候的趣事,二舅不爱读书,经常逃学,跑到附近河边玩。如果有熟人来了,他就潜入水里,等到放学就装模作样回家。外公曾经对他寄予了厚望,母亲几个姐妹没有读几年书,目的是全力保证他读书,让他将来有机会出人头地。可惜,白瞎了外公期望。 没办法,小时候的他就是不爱读书。军队受阻于学历太低,让他第一次吃了没有读好书的苦头 。没办法继续在军队发展,几年后,他选择退役。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他们听到一个小道消息,部队有可能调往对越战争的前线。那时,国家为了锻炼部队,搞两山轮战。 退役那一年,他短暂的在,在我家住了一段时间。原因是,他和他一同退役一位战友,需要联系接收单位。大概半个月时间过去,终于有了结果。他去了西川省的钢铁城市,那家大型钢铁企业后勤部门,便是他以后工作单位。额,本来还有更好工作单位,可惜学历问题,卡住了。这是他第二次吃了没有读好书苦头。 他去了那个大型钢铁企业,因为工作原因,他少不了经常应酬,酒桌上喝酒,成了不可少的项目。就这样,身体被逐渐掏空。结果几年后的一天早晨,他突然中风了。虽然经过抢救,但是失去语言能力,另外半边身子也不听使唤,只有长期卧床,需要人照顾。他单位还不错,派专人照顾。后来,母亲和大舅,幺舅一起去看他。那个口不能言,模样大变,说话只能靠比手势,母亲忍不住哭了…最后没有多久就去世了。唉!真是令人叹息… 这一天下午,父亲把二舅接回来了,还军人一如照片里的模样。 第28章 夜话 这时候的二舅,正值30岁的壮年。头戴红色五星的军帽,身穿革命绿的军装,军装脖领处有红色的领章,这是典型的65式军装。几年后,军队改革,推出新式的85式军装。这种传统的军装就看不到了。 他相貌和外公,大舅很像。不过不同的是,他经常嘴角上扬,挂着一丝玩世不恭笑容。他算是八十年代军人的典型代表。 母亲带着姐姐和我,站在老宅的门口迎接二舅。母亲让我俩给二舅问好,打招呼。我俩齐声回答道:“二舅,你好,欢迎来我家做客!”二舅欣喜,指着我俩问母亲先指向姐姐,这是老大,然后指向我,这是老二。母亲含笑点头:“嗯,老大叫林曦晗,今年刚读初一。老二叫林曦悦,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嗯,老大还是学校的大队委,老二也是班上中队学习委员。” 二舅注意到我俩左臂上佩戴三道杠,两道杠标志。高兴之余,口中连说几声不错!不错!不由得,还给我俩来了一个摸头杀。随后。他牵着我俩的手进了家门。 二舅行李不是太多,只有一个军绿色旅行包,还有一个装了不少东西的袋子,大概是一些山西当地土特产。说来母亲和二舅,么舅关系很好。小时候,作为姐姐的她,帮忙带二舅,么舅。可以说,她是看着二舅长大的。 二舅这回来探亲,带回几样山西的特产。果然,他从大袋子里取出了几样东西:汾酒,酱肉,枣子。他知道我爸平时要喝一点酒,酱肉一斤,山西汾酒一瓶就是送给他的。这个枣子,是当地特产壶瓶枣,则是给母亲和我们姐妹俩。说实话,汾酒在当年名气不小,可惜后来出了一些事情,口碑下降,没落了。 另外,二舅又取出两张两元钱纸币,分别给姐姐和我,他笑着说:“过年了,这点钱算是压岁钱,意思意思,”接着勉励我俩继续努力学习,好成绩保持下去。还说:“千万不要学我,不好生读书!”我俩自然连连点头。 晚上,餐桌摆在老宅的堂屋里,因为够宽敞。桌上的菜,是老爸下厨弄的几样家常菜:回锅肉,凉拌鸡块,糖醋鱼,…还有喝酒人的最爱:花生米。 饭桌上,老爸和二舅边喝酒,边聊天。母亲陪在旁边。姐姐和我,则是直接来了一人一碗米饭。说来,这是鱼,和猪肉,鸡,吃起来真香啊!后世的味道,完全不能比。 我们俩边吃,边听父亲和舅舅聊天。 舅舅讲了这几年在军队里的经历。包括他参加几年前那次大地震,救灾抢险的所见所闻。突击入党…我仔细倾听,额,可惜没有后世网民关心阴兵借道事件。大概讲怪力乱神,军队里是禁止的。二舅说,今年下半年还可以提一级,嗯,就是连长。这时候,我发现二舅眼里有光。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他在军队的发展,会受制于低学历。 接下来的话题,是去年五月份中越战争。我军广西的边防部队,发起了法卡山战役,收复了被越南军队非法侵占的法卡山。说起,中越之战,几乎贯穿了整个八十年代,双方都有不小伤亡和损失,最后双方在八十年代最后一年,才达成协议,停火,恢复和平。 后遗症也有,就是双方在边境线上埋下数量惊人的地雷。排雷是以后艰巨的任务。 在八十年代,出现了不少反映中越之战的影视作品。比如电影凯旋在子夜,还有由军旅作家,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剧《高山下的花环》,更是反响强烈。 这部电影,有一个讲了基本事实,部队战士待遇太低了。这个问题引起了国家领导层的重视,于是此片播映不久,才有提高战士待遇的情况。。 几年前,由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其背景也是中越之战,西川省军区。这部电影也是对那个年代的一种缅怀。 九十年代,一次同学李松回来探亲。我和他意外相遇。找了一处茶馆,他简单讲了参军入伍后情况。他的部队当时驻扎在广西,他透露说,国家还是没有掉以轻心,有四个师的部队就驻扎在边境线上,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那时的春晚,还有专门问候中越前线官兵环节。不要小看这个环节,当时驻守前线的官兵,春节专门等这个环节,放鞭炮。无他,国内没有忘记这些驻守前线的官兵。 第29章 除夕夜 父亲和二舅在餐桌上,慢慢聊。 两人正值壮年,精力旺盛,熬通宵没什么问题! 时间来到十点过,我和姐姐开始犯困。母亲让我们去洗漱,准备睡觉。我和姐姐给二舅打了招呼,去洗漱睡觉。 不一会,安静的躺在老宅的大床上,我和姐姐睡在一起。不一会,睡意来袭,很快就进入梦乡。 第二天早晨,在姐姐的呼叫声中醒过来。母亲给我们说,父亲已经送二舅去火车北站赶车去了。预计今天天黑前,就会回到老家。晚上就能和外公和大舅,么舅见面了。 我脑子里,出现这时代常见的绿皮火车的样子… 转眼除夕已至… 上午,父亲和母亲去菜市买了只大公鸡,红红鸡冠,甚是威猛的样子。还有鸭子,鱼…父亲和母亲在忙碌中,准备年夜饭。我和姐姐在给父母打下手,理葱,剥蒜,刮姜… 腊肉,是预先自己家里买来猪肉制作的,香肠也是自己灌制的。做香肠的时候,我和姐姐在旁边帮忙绞肉,灌制。那时候,知道灌香肠用的是鸡的小肠。灌制完成后,需要挂在门外,通风晾干。看着香肠一点点脱水,变干,特有香味就出来了。当然,晚上一定要把腊肉,香肠收回来。腊肉是找村里的人,给钱熏制的。 下午父亲杀那只鸭子,居然出了一点小意外。杀鸭子时,已经把鸭血放干净了,把它放在盆子里。等厨房烧开水褪鸭毛,结果鸭子居然从盆子里跑出来,父亲把它抓回,还说鸭子命真硬啊。 鱼本来有几种做法。但是,过年的第一选择,自然是做糖醋鱼。父亲知道,姐姐和我都喜欢甜的。糖醋鱼,那个甜酸味,令人着迷。 至于公鸡,它的命运被安排是作成凉拌鸡,在熟油辣子,白糖,醋,以及姜蒜共同作用下,变成可口美味。 香肠则是在煮好,然后捞出,放到菜板上先冷却一会,再切成薄片。嗯,香肠是川味的,麻辣味。切的时候,父亲递给我和姐姐一两片,尝一尝味道如何。 腊肉也在父亲挥动地菜刀下,变成一片片细细的薄片,堆在盘子里,逐渐成了一座小山。 下午天刚黑,父亲带着上午给我们买的两版电光炮,两只冲天炮,一只魔术弹。晚上,父亲带着我们去了河边,周围是农田,正合适放鞭炮。河边已经有不少人来到这里放鞭炮,气氛热闹。嗯,其中看见不少熟人… 在鞭炮声中,我还真找到过年的感觉,真是久违了。最后是放魔术弹和冲天炮。魔术弹是姐姐拿在手里放,口中略带兴奋地数着:一发,两发,三发,…不同颜色火焰弹,飞向空中,炸裂开,绚丽夺目。两只冲天炮,用被父亲插入泥土中,用火柴点燃,不一会,两只冲天炮飞向空中,砰的一声,炸响。周围空气里,弥漫着硝烟的味道。 放完鞭炮,父亲带着我们回家。 餐桌上,放着鸡,鸭,腊肉,旁边着筷子,一酒杯里倒满了酒。这是以往的习俗,先敬祖先。 敬完祖先。 然后,父亲开始处理这些鸡、鸭、腊肉。 1982年,还没有春晚。不过,一家人,一桌年夜饭,就足够了。 年夜饭,讲究就慢慢吃。 时间慢慢地,来到午夜。看着老式的挂钟,指针一点点的,接近十二点。挂钟的整点报时声音如期响起… 新的一年,1982年,壬戌,终于到了。 日子随着国家地发展,越来越好。 可惜,到了几十年后,物质丰富了。但年味越来越淡,快乐的日子也很难找回。这大概是成长的代价吧! 过去春节的记忆,在点点滴滴细节中,在脑海深处慢慢复苏过来了… 但我却明白一点,这是老宅度过最后一个春节…热烈节日气氛之中,心里带有一丝伤感。 第30章 灯会 新年快乐! 新年除了穿新衣,吃年夜饭以外,走亲戚。 说起亲戚,都是住在一起的。 不过,联系不太紧密。 祖父一辈有三兄弟,家族的大部分家业,是靠祖父的才能和苦心经营挣下的。祖父英年早逝,其它两个叔祖父,欺负孤儿寡母,把绝大部分家业拿去了。人情薄如纸,这是真话。至此,父亲这一支基本和两位叔祖父的后代断了联系。 祖母生下几个孩子,只有父亲一个男丁,其余都是女子。至于到底有几个我和姐姐喊娘娘,我都不是太清楚。只知道,有两个叫八娘,九娘。 1月27日,大年初三,天气多云转晴。 上午,父亲和母亲带着我们去走亲戚,大致礼节性的居多,意思是我们还有这些亲戚而已。 不到两个小时,亲戚就走完了。 吃完午饭,按照事先说好的,一家人去看灯会。 说起西川省省会的灯会,历史悠久。它是从元宵赏灯会发展成。溯源的话,最早萌芽于西汉,到唐朝炽盛,最后发展华夏最有影响力灯会。南宋着名诗人陆游从家乡入川,在四川省会留下足迹,其中就有描写西川省省会灯会的诗句。 灯会举办地逐渐移至西郊青羊宫。建国以后,20年前恢复成都灯会,举办第一届,其后基本固定在这里。时间一般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在原来时空,成都灯会去过两三次,后来移至东郊某塔山,又去过一次,但没有儿时的味道。 大概一点半钟,从家里出发。因为就在离家不远公交站,赶公交车,终点站是百花潭公园,也是跟近代着名作家有关。他的名着家春秋,原型发生地就在这里。 这时的公路两旁还能看到不少农田,还接连不断水泥电线杆。很难想象,几十年后,连二环路以外都会没有了农田…跑步从农业社会进入现代社会,这是整个国家发展一个缩影。 赶车到百花潭公交站,时间是大概是两点半的样子。时间还早,于是父亲决定,先去百花潭公园玩一玩。这里据说是大西皇帝张献忠借举办科举,诱杀读书人地方。好像某公园还有张献忠立七杀碑,感觉老张心里毛病,杀人为乐。当然,也有人说,是满清统治者为了掩盖自己罪行,抹黑老张,让他背锅。 这个地方原来还是西川省省会动物园前身。那时,父亲带姐姐来这里,看动物。后来姐姐跟我说,还没进去,听到动物园有老虎的阵阵虎啸声传来,甚是威猛,心怦怦乱跳。嗯,老虎,不愧是百兽之王。虎威,可不是说着玩的。哪里像后世有东北老虎为了逗南方小土豆开心,都变成夹嗓子,简直丢老虎的脸。不过,当年在这里的动物种类和规模,都没法和后来相比。动物园成立于1953年,动物按类别:分为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只有动物34种,114只。珍贵动物,有云豹,雪豹,梅花鹿等。 直到几年前,这所动物园就搬迁到了北郊,与着名寺院为邻。其实动物园新址,这块地本来就是寺院的,因为特殊时期,寺院几乎被取缔,地盘也被占了。后来国家落实政策,归还一部分土地给寺院重修。动物园搬迁原因一是百花潭地方狭窄,不利于发展。还有就是污染 ,动物经常死。 搬走动物园,百花潭彻底变成公园。游览的兴趣大减。还有学校一次组织春游,也来过一次。一家人,在百花潭公园四处逛了逛,等到下午五点钟,离开了这里。经过一座桥过河,就来到灯会举办地。这里是文化公园,旁边是一所着名道观。文化公园也是经常来的地方,就是清明节学校少先队纪念先烈。而道观因为老子的一只羊而得名。离这里不远,有一处叫送仙桥,后来发展成文物市场,后来市场文物逐渐没有多少了,它就演变成了仿古工艺品市场。而送仙桥这个名字,据说与道教八仙传说有关系。 买票进去后,天还没有完全黑,灯自然没有亮起来。一家人先四处转了转,有灯组有历史人物,戏曲人物,神话故事,还有动物,以及现代题材灯组。可是没有亮灯,这些灯组是不动的。 经过打听,知道亮灯要等到8点以后,父亲怕回去赶不上公交车,所以等一亮灯,就带着大家走马观花看了一下,随即便离就开,准备回家了。 第31章 立春。 过年的氛围依旧,按照惯例,过完正月十五,早上吃完汤圆,灯会最后一晚,闭灯,才算结束。 2月4日,正月十一日,天气晴。 一夜春雨,如期而至。春天来了,润物无声的春雨,下半夜下了一个多小时,雨势不大不小,农田被春雨润湿,马路上因为春雨,汽车过后,不再扬起令人心烦的灰尘… 看着农田,我知道这几年农村改革,农村有了活力。记得老师讲过一件事,她的亲戚告诉她,她家新修了几个粮仓,原来粮仓因为这几年丰收,不够用了。农民难得因为粮食丰收过上好日子。只不过哦,以后城市化,特区建立,物价工资上涨,农民们就不能靠种地打粮养家糊口,不得已大量年轻人,离开农村 ,去城市打工。这也是国家有意为之。发展对外制造业,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低成本构成,我国外贸比较优势,所谓人口红利,本质是压榨这些打工人劳动价值实现的。而农村因为年轻人的流失,失去活力,其衰败慢慢地开启,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 当然,现在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国家上一个月发了一个重要文件,关于农村承包联产责任制。农村的普通人很高兴,因为有些人还担心国家走回头路,有了这个文件,大家放心了。很多因此人认为,农村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指日可待。 今天吃过午饭,姐姐带着我去她初中一个同年级同学家玩。这个同学是和她一样在学校大队部。她是副大队长,姐姐是组织委员,因为经常在大队部一起共事合作,一来二去,便熟悉起来。 出门沿着一环路的马路西走,约五分钟,来到十字路口。这个十字路口,是本市最重要两条路:一环路和人民南路交汇点。过马路,左转再向南。道路两边一个是省的博物馆所在地,位于人民路的东边这块地,其实原来是几大研究所的地,结果要建博物馆时,上面大笔一挥,就把这块地给了文管局。 博物馆去过一次,里面围墙边种一排橘子树,那时橘子成熟,挂满枝头。一排平房是展览区,有排列整齐展柜,里面有各种本地出土,收集的文物。各个朝代的都有,日用品,兵器,钱币,碑刻拓本。不过,不久里面出来女的工作人员把我们轰出来了,因为我们是悄悄混进去的… 后来博物馆改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留在这里,成立了考古所,负责野外考古。另一部分人,重新找了块地,在唐朝诗圣故居附近,修起来新馆区,条件高大上起来了。不像留下来进考古所,在野外辛苦工作。 人民路西边,则是属于体育系统的地盘。这个地盘有一个当时地标性建筑:跳伞塔。以它为中心,是体育系统的训练场。训练场外有围墙,围墙外面种了一圈夹竹桃。塔大概有十几米,塔旁边有一个奠基的碑,上面写了这个塔修建时间。塔有一个自动系统,运动员训练时,有一个大的钢圈,古代固定好降落伞,把伞提到最高处,然后提示运动员,放开伞,运动员就开始训练了。塔周围,是半径三十米范围内,铺满了沙子,沙场外围是一圈草地,草地有时有武术运动员在训练。最外围是八百米田径跑道…进去门口左边是训练体能的,右边是网球训练场。我们有时在这里玩,围墙外经常捡到网球。这里,也是附近孩童喜欢来的地方,比如放风筝,这里空间足够,没有电线杆之类障碍物。 可惜,几年后,市政规划这里修建一座新式体育馆。早已完成历史使命的跳伞塔,被炸掉 。那时,还听到一个新名词:定向爆破。爆破那天,下午放学特地和同学一起来到这里。上午定向爆破,我们来的时候,空气依然弥漫有不少因为跳伞塔爆破倒下后,产生粉尘。 它朝东南方倒下,像一个巨人,残破不堪,里面露出不少钢筋。看着它,心里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第32章 姐姐同学家 从跳伞塔门口经过,继续往南是一个路口。路口对面是一个学校,正门朝东开,是培养财会人员地方,级别是一所中专。姐姐同学家就是在这所学校的背后。 学校背后是三条巷子,清一色是六十七年代修建的红砖楼。楼层不高,楼梯也比较窄,而且很陡,不知道当初设计的时候,咋想的?嗯,可能是当时解决住的问题,至于人性化问题,那是以后年代的事。一路上,还能看到有零星农田。 姐姐同学名叫陆月夕,和姐姐同龄。姐姐是冬天生的,陆月夕则是夏天家生的,比姐姐大三个月。陆月夕出生那一年,正是特殊时期,各派势力武斗的厉害,市内很混乱,各派甚至在重要路口设卡,因此交通受阻。这种情况下,他父亲没法送她母亲那所国内着名医院去生,只好去附近卫生所。 不一会就来到了,第二个巷口,巷子里的楼房成南北朝向,楼墙东西面,还能看到少许写有领袖指示标语,字体颜色已经模糊,依稀能辨认出字,大意是要把…革命进行到底云云。 我清楚记得,在原来时空,这里大部分楼房十多年后陆续被拆出重建。只有附近菜市场里还有几栋保留下来,被外来人员租住,条件比较差。 姐姐说,“陆月夕的家就是在第二巷口,进去顺数第三栋。” 刚进巷口,在第三栋楼下站着一个女孩,长的比较高,皮肤则略微有点深,眼睛大而有神…她向我们招手,然后喊道:“林曦晗, 这边!” 原来她就是陆月夕,今天要拜访主人。姐姐拉着我的手,一边打招呼,一边快步跑了过去。两人先来了个热烈的拥抱。额,身体最诚实,由此可以看出姐姐和她关系不错,然后,姐姐把我介绍给陆夕月,陆夕月给我打了招呼。说完,便领着我俩进入单元门。三人一边爬楼,一边说话。陆夕月说:“我家在三楼上。这楼梯有点陡,你们留点神。”楼梯是水泥的,比一些木制楼梯显得结实。陆夕月接着说:“我爸工作的学院,几年后要新盖几栋宿舍,比这里条件好,到时候就可以搬家了”。 不一会,来到三楼。有两户人家,并列在一起。她家是靠里面一间。陆夕月介绍说:“这里住户,都是老爸单位同事!” 陆夕月敲门,喊道:“奶奶开门,我回来了!”不一会,门打开。门口站着一位六十多岁女人,脸色有明显皱纹,头发也白多黑少。陆夕月给她奶奶,指向我姐姐介绍说:“这是我们学校大队同事,叫林曦晗。”接着指向我,介绍道:“这是她妹妹,名叫林曦悦,今年十岁了,在附近小学读三年级,是班上中队的学习委员。” 奶奶很和气的对我们说:“欢迎你们到我家做客。”我和姐姐连忙说:“奶奶好!” 奶奶随即进里屋去了。陆夕月招呼我们在屋内沙发上坐下,然后拿出一些糖果出来招待我们。然后,打开桌子上一台旧式收音机,拨到一个放着音乐的电台频道,把音量调到合适的大小。一边听音乐,一边陆夕月和姐姐开启聊天模式。 中间两人怕我无聊,陆夕月指着客厅靠墙位置,那里有一个大大的书架,上面放满了书。看数量,比孟美岐家的书要多不少。意思是,想看啥书,自己去选。 不过,我说不用,你们聊,我在旁边听。陆夕月没有勉强… 陆夕月谈起她家的历史。原来他父亲是西川省西部某民族地区出来的。家庭是当地奴隶主,所以家庭条件优越,完全有条件供他到省城读书求学。大学毕业后,去了新成立不久的民族大学任教,现在是副教授,教哲学。 原来如此。她是少数民族,父辈开始用的汉姓,也能解释她肤色比较深。她母亲是她父亲家奴隶。… 她还有一个弟弟,在附近一所小学读四年级。今天,出去找同学玩了。 大致谈她家历史,姐姐也说了我家一些历史,很有意思的细节,就在她们俩谈话中。后面,两人转换话题,谈了学校情况,以后升学的问题。还有她说,下一学年,她有可能当选少先队大队长,现任大队长升初三,不出意外,大队长就是陆夕月的了。 …时间就在两人聊天中,很快过去。两小时后,姐姐和我告辞回去,陆夕月把我俩送至巷口。 夕阳西下,我回头,看着这些红色楼房,感觉恍如隔世… 第33章 开学,元宵节,吃席。(上) 寒假还是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开学季。 1982年2月8日,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天气晴。 这一天,姐姐和我起的很早。各自佩戴好红领巾,姐姐先自己佩戴好三道杠大队委标志。然后,认真把两道杠中队委标志,别在我的左臂上,离肩一拳的位置,并检查标志红杠杠是否与地面平行。 看到姐姐这一细致的动作,我略微感到一丝惊讶,因为以前她可没有那么细心,做事也是粗线条的。正因为如此,她小学只是普通少先队员一枚,连佩戴一道杠标志的小队长都没混上。初中一个学期的生活,她不仅学习有了长足的进步,像是开了窍一般。然后当上大队委,进入学校大队部,和优秀的人共事,打交道,很好的完成大队部布置的工作,对于她能力培养,养成细致的作风,无疑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在不算太长的时间里,改变姐姐的很多方面。不经意间,她不再是做事毛糙,心思大条人。 看来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的一个观点很正确,就是接触的人,对你影响很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许,姐姐真的走向原来时空不同的发展道路,人生轨迹。 姐姐注意到我惊异的眼神,认真地说道::“我当上大队委后,大队部对我们这些大队委委员进行基本培训,从少先队理论,历史,到日常礼仪,主持少先队队会等。包括如何规范的佩戴红领巾,佩戴队干部标志。” 她接着说:“大队委每个委员每周轮流带队执勤,抽查初一初二学校同学佩戴红领巾情况,和队干部标志佩戴。自己的红领巾都佩戴不好,队干部标志也不规范,怎么去纠正别人。” 她指向自己佩戴的三道杠标志,:“这个戴上去不是白戴的,需要自己辛苦付出。你以后也当上大队委明白了!” 喔,原来如此。 因为姐姐当上大队委,接触原来不可能接触到人和事,包括前几天去的那个叫陆夕月的家。而在原来的时空里,她也只是普通的少先队员而已。没有太多人关注,泯于众人,昏昏噩噩间度过三年… 不一会,我俩背上昨晚就整理好的书包,出了老宅的家门,走到一环路,然后我俩就分手了。 她继续往西,十字路口转弯,北向走约十分钟,转弯向西穿过那个医学院校区,门诊部,就到了她就读的中学。步行时间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她们学校所处位置,有个街名叫桓侯巷,应该和三国时期的猛将张三爷有关吧!据姐姐讲,离她们学校不远的农田边还有一座古墓,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古墓旁边的农田,也是学校一些同学约架的地方,她所在学校,额,市里打架凶狠是出了名的。 我则是穿过马路。学校在新学期也发生一个显着变化:学校的地盘扩大了。以前马路和学校之间一片农田消失了,被学校瓜分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被研究所占据,修了宿舍楼。学校的校门推进至马路边 ,修了新的围墙。这块新的地盘,寒假期间被弄成了操场。修了两个篮球场,一条两百米跑道,跳远用的沙坑,还安装了两副双杠,秋千,几根可以训练攀爬技术的爬杆… 有了这个操场,这一下学校就宽敞多了,开大会,运动会就有了合适的场地,课间休息也可以玩的开了。在学校新校门到老校门之间,还修了一条水泥路,只是路边还空落落的,显然没有来的及,搞植树绿化。 不一会就到了教室,依旧是那些老面孔,见面难得有一些熟悉,亲切的感觉。按照报名流程,班主任罗老师老师先让各小组组长收语文,数学收寒假作业,然后交给课代表,由她们交给语文数学老师。 这时候,会发现一些同学,没有能按时完成寒假作业。即使他们提前早到,找同学的寒假作业来抄,但还是有作业太多没做的,抄的时间明显不够。应该说这时候学生,心思还没有后世那么多弯弯绕。不会搞出寒假作业,诸如被狗咬了,猫抓烂了,火烧水泡,甚至遗失在国外某厕所里的奇葩操作… 班主任罗老师,还算不错啦,比较宽厚。放了这些同学一马 。只要求没有按时完成寒假作业的同学,宽限两天,回家做完补上就行。 闻言,那些懒人们正忙着抄作业的,总算松了一口气。 第34章 开学、元宵节、吃席(中) 接着的流程就是完成报到手续,缴费,主要是书本费,学杂费,班费,加起来5元多。班主任罗老师一边让各小组组长收钱,一边开收据。全班四十多人,大概用了半小时弄完。然后,喊上几个班干部去老师办公室,领新学期教材,作业本。 不多时,新课本就发到了每个同学手里,带有淡淡油墨香,有点好闻。作业本也是崭新的模样。不过,班主任老师知道,一个学期下来,书本便面目全非了,甚至封面弄脏了,掉落。所以,不忘提醒大家回家去把课本封面包一下,好歹保护一下课本。包课本没有后世可以在文具店随便买的轻便漂亮塑料封皮。而是用旧报纸,旧挂历,或牛皮纸作为包书材料。所以,在这个年代大家都学会自己包书,算是一项技能了。 忙完这些,有几个同学没有缴学费,罗老师叫他们回去告诉家长,尽快交来。记得原来时空,几个来自生产队孩子,家境不好,没有读完小学就辍学了。希望工程,九年义务教育,还是没影的事。 不读书,很难在以后出人头地。当然,也不是绝对。其中有一个住在学校南边城郊男同学,姓姜。四年级退学了。二十多年后,凭自己的闯劲,韧性,脑子灵活,最后开了一家规模不小的爆破公司。因为时代因素的加持,业务不断,做了几个有名爆破工程。我知道就有,一个高校大型实验室爆破拆除,就是他的公司接的。 不得不说,生在一个国家高速发展,机会多,社会还没有形成阶级固化,让大批像姜同学一样草莽英雄,脱颖而出。几年前有首歌,是着名的音乐人施光南作曲的,《希望的田野》,正好说明时代特征,未来可期,一切皆有可能。 不像后世,时代红利消失,阶级固化,各行各业都已经处于饱和,内卷厉害的同时,外面的环境也为之大变,不太友好,看清这一切的不少年轻人,选择认命式的躺平。 上午第一节课,就用来办理新学期报到。期间,班老师让我这个学习委员把新学期的课程表贴在教室黑板旁边墙壁上。我刚贴完,就有不少同学围上来,边抄课程表,边读出声周一语文,数学,自然… 课间休息十分钟,结束了。数学苏老师走向讲台,向我们说了声,同学们,新年好!看气色,她也是元气满满,神采奕奕,看来假期,过得还不错。 新的学期第一节数学课,便在元宵节这一天开始了。 平静学习生活又开始了… 这节课完后,学校广播响起:通知,通知,请各班中队的中队长注意,下午第二节课放学后,到大队部开会。请各中队长带上笔和本子。… 教室里不少同学,很自然把目光投向了沙霖,班里那个佩戴三道杠标志的男孩。嗯,沙霖同学好像长高了一截… 广播里响起熟悉的声音,覆盖整个学校。嗯额,她是学校少先队大队宣传委员,长的比较好看,嗓子特好,天生吃播音主持的料。来自四年级三班,是附近研究所的子弟。十多年后,她出现在一家省级电视台主持一档情感节目。之后,去了帝都,不知道混的如何? 下午放学,我,虞欣,孟美岐,吕萍,和以前一样,结伴放学。不知不觉间,那种难得纯粹友情在滋养… 后世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愿故人不散… 回家后不久,姐姐也回来了。 今晚是元宵节,饭桌上自然比较丰盛,平时不常吃到的,鸡,鸭,鱼,香肠,腊肉,摆在桌子上。 吃饭的时候,父亲告诉我们,这周星期天,八娘的儿子要结婚,请亲戚们去吃席。嗯,日子据说看了黄历选的,那一天是好日子。 我目光在墙上的挂历上,找到这周星期天,是2月14日,后世有名情人节。不过,这一天底下注明宜忌:忌结婚… 额… 第35章 开学、元宵节、吃席(下) 不仅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姐姐也注意到了。她忍不住问父亲::“爸,八娘家是不是把黄历看错了,这一天是不宜结婚的。”父亲别有意味看了我俩一眼,笑着说道:“我们不要管那么多,到时候去吃席就行!” 我和姐姐对视一眼,同时应了声:“喔!” 元宵节的晚饭吃完,代表着新年真的过完了。 日子还是有条不紊过着,每天我依旧佩戴着两道杠标志进出校门… 这周周三放学,班干部和各小组组长被留下开会。主题是这学期的班级和少先队的安排,特别是下个月的学雷锋活动和植树节,以及清明节去扫革命烈士墓。主持会议依然是班上中队长,沙霖。沙霖把参加大队部的一些事情,向大家作了传达。班主任最后作了总结,要求班干部们继续管理班级,当好老师小助手云云。 1982年2月14日,到了周末,天气晴,气温开始明显回升,树木开始冒出丫包,农田田埂上,也开始返绿。 说实话,今天真是不错日子。早上,吃过早饭。父亲和母亲带上事先备好的礼物,新的床单,被套,枕套。因为是八娘家的儿子结婚,算是比较近的亲戚关系。所以礼物比一般客人送的要重一些。一般客人,送毛巾,水壶,水瓶,最为常见。特别是毛巾,结婚下来,当事方会收到几十条毛巾。毛巾收的太多,所以吃完席,会给亲戚送一两条,带回去。 八娘家把婚宴酒席,设在生产队一个当做库房院落。那是一个解放前就已存在老式院落。四周是老式的瓦房,被生产队用来当做库房,里面主要放置各种生产农具,杂物。还有就是脱粒用木式机器,脚踏老式抽水车,也因为长期不用,被放置在这里。 小时候,我随大人进去过,平时是锁着的。其实,里面也没有多少值钱东西。 这次八娘一家,给生产队长说了需要借用这个地方办酒席,生产队长满口答应,把门钥匙给了他们。 院落中间有一个大的空地,正好用来摆酒席。上午十点,陆续有人来了。八娘在这里迎接来参加婚宴,吃席的客人。一边打招呼,一边登记客人送的礼。这个时候,直接送钱不多,都是实物日用品居多。 大致数了一下,酒席有十多桌,国人把婚宴叫红喜事,丧事叫白喜事,也称打丧火。 客人基本上到齐了,陆续落座后。八娘的丈夫,我们喊大姑爷,吩咐开始上菜。 大姑爷是一名单位的司机,经常跑长途,往来于少数民族地区和省会城市。因为这个便利,他家在那个时代过得比较滋润。 我和姐姐被分在一堆同龄人中间,不少人是认识的。这里面少不了同学虞欣,她自然跑来我们这一桌,和我姐姐,坐在一起。 虞欣随她父母刚来,她父亲被安排在男人一桌,母亲和女人在一堆。 父亲和母亲则是安排和,大娘,八娘,九娘坐在一起,亲戚嘛!大人的桌上是上白酒,我们这些小朋友,则是上葡萄酒。反正是葡萄酒,孩子们喝一点也啥问题。 上完菜,大姑爷站在院落中央,讲了一些场面话,欢迎大家赏脸,能抽空参加我儿子婚礼,表示感谢云云。接着,在大家起哄嬉笑声中,新郎新娘正式亮相。新郎今天倒是很精神,头发打理的很整齐,个子虽然不高,但长的白净。女的长相一般,齐耳短发,和新郎一样,穿的是一套西装,胸前佩戴红花。新郎也简单说了几句,因为他发现,底下的客人们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接下来,新郎新娘依次到各桌敬酒,表示感谢,吃好喝好云云。这套程序走完,大家放开了,各自找人聊天。这种婚宴酒席,也是联络感情,交流信息,还有各种八卦消息。 忽然听到不远一桌男的说,大姑爷急着办酒席,是因为双方谈恋爱,处了半年多,后来发现女方肚子里有了。这种事情,自然等不得,双方家长协商,尽快选了个日子,办婚宴酒席。 另外一个消息,女方是本地铁路局的,在火车上当乘务员。这时候,铁路局职工算是不错的单位,属于铁饭碗。 喔,怪不得元宵节那晚,父亲会别有意味…原来他是知道这个消息,没有跟我们明说。 说来这个婚姻也是奇事一桩。我知道结婚后几年,女方就提出离婚,跟其他男人跑了。男方不久也另娶他人。只不过,十多年后,后来结的老婆病死了。那边前妻也离了,于是两人又走到了一起,… 啧啧!世事如棋,真是难以预料。 想起黄历上说,今天不适合结婚的批语,显得意味深长。 这个葡萄酒后劲有点大,我和姐姐,虞欣各人喝了两杯。酒喝到嘴里,觉得甜丝丝的,还有点酸涩,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等到要吃完的时候,我才发觉头有点晕。抬头看了一下姐姐和虞欣,两人只是脸上泛起一片红晕。 酒席吃到下午一点半,陆续有客人离开。主家道谢送客,我家则是带着两条毛巾回去了。 第36章 电影《少林寺》的热映。(上) 有人常说,世事如棋局局新。 这时候以天地为棋盘,众生为棋子的政治家们陆续落下了棋子。 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事,它奠定了国家未来几十年的基本格局。 第一件事,是那位邓姓的老人,在上月11日,会见美国华人协会李耀滋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为国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出基本思路和实施路径。 第二件大事,是在这个月9日。下发了一份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名义签发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指示》,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并提倡晚婚晚育。 这项政策的背后,本质上是国家使用公权力粗暴剥夺老百姓生育自主权为代价的。 这个文件的印发,是预示着国家强化计划生育政策重要信号,会影响到中国每个家庭。 至于这项政策的是非功过,相信大家会讨论很多年… 在几年后的1990年,春晚小品《超生游击队》把计划生育搬上舞台,反响热烈。从后世看来,这个小品无形中成了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 …… 这两项政策,暂时还影响不到,正在读书的姐姐和我。 过完年后 ,有一件事成了热门话题,那就是功夫片《少林寺》于本月1日正式上映。它创造了电影史上票房的奇迹。当然此片也成了少林寺日后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文化实体,从此片热映起飞的开始。日后,少林寺成了当地一张旅游文化名片。 以1毛钱的票价,创造了1.6亿的票房。这种票价与票房之间比例,成了后世难以复制的奇迹。产生这个票房奇迹背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少人多次观看此片的结果。 一个名字李连杰,也随着这部电影的热映,名扬天下。同时,也改变他和他家庭的命运。 几十年后,此片一些主演先后陆续故去。印象最深的,是片中主演师傅的着名武术家于海,除了参演少林寺,十多年后还参演了吴京主演的热门电视剧《太极宗师》。 一向身体硬朗的他,却在三年疫情结束放开后,不幸感染新冠去世。这位令人尊敬的武术前辈的离世,标志着一个功夫片时代的结束。 而此时的主演李连杰,老态毕露,也不复当年英武的模样。 有个时候,心里忽然明白,红楼梦作者写作手法:他采用命运预言的方式写作剧透,用这种奇特的方式,搭建起小说庞大的故事架构。在我看来,作者是站在后来人的角度,用上帝的视角,俯视书中世界里的芸芸众生… 1982年2月28日,这个月最后一天,星期天,天气多云转晴。 在此片热映近一个月的今天,我和姐姐在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给钱让我们自己买票去看。 我家附近的电影院,有三个,省重点中学附近空军军区的电影院,市区的国营电影剧场,还有就是某医学院里一家电影院。 前面两家,也是学校经常组织去看电影的地方。但到这两处的看电影的人太多,不太好买票。而且市中心的那家离家也有点远。于是我们选择了离家步行20分钟某着名医学院里的那家。 在吃完中午饭后,我和姐姐从家里出发,沿着市南北主干道向北走,期间路过一株高大的皂角树之后,从一个小门进入医学院内。里面散落着几栋解放前建的两层楼的老式建筑,继续前行两分钟,就来到这座规模不大的电影院。 这条路,是姐姐上学经常走的路线,所以非常熟悉。这也是选到这个电影院看电影的重要原因。当然,这里位置比较偏,意料观众不多… 这座电影院,几年以前,父亲曾带我来看过一场电影,片名已经记不得了。 电影院的设计与这个时代大多数电影院一样,电影院门很宽,门口是十几级台阶,卖票的窗口在左边,设有两个卖票窗口。右边则是贴满了电影海报的墙壁。 姐姐先去窗口排队买电影票,我则是注视着电影海报。心里却是在想,后来不知何时这个电影院被拆除了,被医学院用来建成一栋教学楼。 十多年后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原有的教学楼不够用了,所以上面决定拆除这座早已过时,已被时代淘汰的电影院。 此时,墙上自然张贴的是,正在热映的电影少林寺的海报。片中主演李连杰的身体,占据海报的很大部分,他摆了一个很酷的功夫动作造型。应该说,这个造型很成功吸引了年轻人,特别是孩子们的注意力… 这时候,我回头,看到售票处的挂钟显示,时间已是下午的一点一刻。姐姐走了过来,她手里拿着两张电影票。 这场放映时间,是下午一点半。还有一刻钟就开演了,现在入场正合适。 于是我们二人,随着观影人群,走进这座电影院… 第37章 电影《少林寺》的热映(下) 进入电影院,就是一个入场前的可以休息逗留的空间。四周布置成最新海报展示区。从这些海报,可以看出这时候电影种类和数量比几年前丰富多了。有国产的,海外引进的,港台电影。也有一席之地。 这时候,电影院的工作人员已经通知,可以入场了。我和姐姐从左边的入口进入。门口是两个年轻工作人员,依次查看入场观众手里的电影票。姐姐和我进入电影院,电影院里几盏老式大瓦数灯,把影院照的一清二楚。这个电影院,目测一下,大致可以容纳一千多人。因为来的比较晚,姐姐买的电影票是15排偏右的位置,位置不是太好。很快我们俩找到了位置坐下。这时候电影院里还没有出现售卖各种零食,饮料的观影相关商品。 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把四周巨幅窗帘拉上,后面二楼放映室,放映员已经开始调整设备,左右两台机子,依次试完,没有问题。我注意到,这时电影院里的观众上座率达到了八成左右。应该说,还是很高了。还有就是,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的…不知道是第几刷此片了! 不一会,电影院的灯陆续关掉,电影开始播映了。 熟悉音乐响起,接着熟悉画面,熟悉的人物,出现在荧幕上。仿佛穿越四十多年的时光而来… 从后世的眼光看,这与其说是很好功夫片,不如说是少林寺的文旅宣传片。后世宣传片所具备的元素,在这部片子里都能找到。作为功夫片拍摄,自然把少林寺“武”作为表现重点,其实它更重要的是佛教禅文化,达摩祖师后世更主要的是佛教禅宗开山祖师出现。 但是作为功夫片,需要考虑商业问题。禅学文化虽然高大上,但是受众局限在少数人,不足以成功的吸引观众。而把重点放在传统的武术,则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观众。故事的灵感,来自于少林寺保留下来的壁画: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由这个故事作为电影的主线,可以很好的装入武打元素。影片中出现大量赏心悦目的武打镜头,无疑能吸引很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当然,仅凭壁画提供故事,还不足以支撑起整个故事。所以,影片里加入男女主角之间恩爱情仇,少年苦练武功成长励志的故事,虚构两个大反派王仁则,隋末军阀王世充的侄子。还有那个一脸凶相的鹰爪功高手。 说起负责这部电影武打设计的,便是影片中出演大反派王仁则的演员,于承惠老师。这出很多人的意料。于承惠老师以后还会出现在不少武侠影视剧里,比如央视版笑傲江湖里,他出演剑术通神的风清扬,徐克导演的七剑下天山里的傅青主。此片能大获成功,几位主演深厚的武术功底,功不可没。不说于海老师,于承惠老师算是成名已久的前辈,其它几位都是全国武术冠军。 女主角丁岚是学舞蹈出身,是河南本地人,之后又出演多部影视剧,后来去新加坡发展… 李连杰饰演的男主角,从身负杀父之仇的少年,被少林寺收留,期间与牧羊女的不期而遇,额,可怜的牧羊犬,被男主吃了。懵懵懂懂的爱情,在两人之间悄然而生。期间,搭救唐王李世民有惊无险,男主角装扮成菇凉搞笑桥段,以及大反派王仁则率大军攻打少林寺,最后决战,男主角成功报仇,也保住少林寺。一切都很完美了。可惜牧羊女心心念念的人,最终没有还俗,两人的情感也遗憾收场。 影片故事的结局,是可以预见的,男主最后还俗结婚,这个结尾与故事整体不太合适,所以只能让两人分手… 这似乎也是某种预言。男主角的演员,因为此片大获成功,走出了武术圈,进入娱乐圈,人也从国内走向港台海外,眼界三观也原来不一样了… 几年后,1987他与黄秋燕结婚。但这段婚姻并没有维持,四年后,两人离婚。 应该说,历史上李世民以勇敢着称,长时间军旅生涯,他经常只带少数护卫情况,到敌营去探查军情,也确实数次遭遇危险。所以影片里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并不是空穴来风。 … 我注意到旁边的姐姐,她表情随影片剧情的发展,不时出现紧张,兴奋,担忧,遗憾…看来姐姐被影片感染到了…尤其是那首有名的牧羊曲出现,年轻漂亮的牧羊女出现,她目不转晴看着荧幕,一边自语道::“这歌词写的真好,唱的也好!” 我心里暗笑你也不看看,是谁演唱的!国内一流的歌唱家郑绪岚演唱的,能不好听嘛! 整个影片90分钟,剧情紧凑,武打精彩,酣畅淋漓,让影片极具观赏性。不知不觉间,影片开始现名字了,电影院灯也亮了起来。观众们开始陆续离场,对于影片的讨论不时响起,武打太好看了,可惜牧羊女没有和男主角走到一起云云。 出电影院,我们俩看到有一部分观众并没有离开电影院,而是又到了售票窗口买下一场电影票,看来一些人要二刷,三刷此片了。 在下午三点过阳光下,我和姐姐从原路返回。 第38章 三月纪事(上) 电影《少林寺》的热映,就像把一个巨石,投入平静湖水中,除了当时巨大轰动效应以外,还有一圈圈泛起的涟漪,向远方扩散… 其后一段日子,不少青少年除了忙着继续刷电影,贡献票房外。另一部分人,则是瞒着父母,跑去嵩山少林寺,准备拜师。有一个电视剧片,就讲了几个小伙伴去少林寺拜师的种种经历,少年人的心里总是对未来充满各种想法。合理的,不合理的想法,总要试一试。 而这些想法,在以后的岁月里绝大部分会被消灭,留下的极少部分,成就了现在的我们。 由少林寺电影引起的这股学武风气,也影响到了不少学校。 比如我们学校,老师都专门打招呼,不许学生跑去河南少林寺云云… 在一次课间休息时,班里一个男生座位周围围满了人。原来,他手里拿着一个长枪的枪头,明显经过打磨抛光后,寒光闪闪。额,这个男生,哥哥在一家工厂车间上班,是一名车工,技术还可以。应弟弟的要求,哥哥在工作之余,利用工厂里钢材,按照影片里样子,设计打磨出了这个长枪的枪头。还别说,做出来的枪头成品,与电影中的长枪枪头,别无二致。刚做好,这位男生就迫不期待拿到学校。目的一是让同学们见识一下,二也有炫耀一番的意思。 果然,他在不少男生眼里看到羡慕的目光,而一部分女生则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据我所知,这个男生家里有三兄弟,他排行老二。在其后,几年里,他家三兄弟成了各种武术杂志的忠实读者,直到初中毕业,这股热情才逐渐散去… 因为电影少林寺的巨大成功,自然有人会趁热打铁。其后几年推出了类似几部电影,什么少林寺弟子,什么南北少林,什么侠女十三妹,什么自古英雄出少年,等等不一而足。不过,这些影片的影响力逐步减弱…这一现象,也符合大学时学的经济学理论,里面西方经济学讲述了一个经济学理论:边际经济学。核心思想就是边际效用递减… 电影引发的观影热,虽然逐步消退。但其后几年里,各种武术杂志还保持热销,跟这部电影成功有很大关系。 另外,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开始纠正过去的错误政策,其中一项就是落实宗教政策,归还被侵占宗教寺庙等,市里北边那所大型寺庙,被落实宗教政策,归还大约原来面积三分之二土地,成了很大的受益者。只要有土地,和尚们自然有办法化来钱,修复寺庙只是时间问题。 宗教逐步解封… 我看着围着的人群,想起另外一件事。大约三年前,被广泛报道的一个事件…耳朵认字。这件事情,影响也很深远。其后一段时间,一些小朋友放学回家,也让父母试一试自己有没有特异功能。 这个事件对当时争议很大,一些科学界大佬也参与其中。上面也很重视,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让所谓特异功能者现场演示,验证其真实性。但事后总结,得到的结论,绝大部分都是弄虚作假。 大约十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去高中同学家做客。这位同学,父亲是附近某研究所任职,母亲则是市内某中学的教师。大家谈论话题,无意中谈及当年特异功能热的往事。 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同学的父亲是当年参与用实验验证特异功能真伪的科技工作者之一。 这位科学工作者有五十多岁,是单位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原来是在附近研究所任职,后来去了省科委任职。省科委这个单位,还隐藏者一个未来的大拿:着名科幻作家,三体的作者。这时候的他还没有什么知名度。工作之余,他开始了科幻小说写作。 在当时,国内知名科幻作家是,写出《珊瑚岛上的死光》的作者。 书里所谓的死光,就是一位华人科学家主持发明出来的,一架威力强大激光武器,类似激光炮。嗯,现在这部科幻小说里的激光武器,基本变成了现实。 这部小说,一经发布,取得不俗的反响,还被拍成了电影。多年以后,还在旧物市场,发现此片改编同名连环画。 那时一个夏日的晚上,吃完饭,大家去她阳台上喝茶,这位科技工作者,讲起了当年的这段往事… 第39章 三月纪事(中) 孟美岐拍了下我的肩膀,问道:“在想什么?”我发散的思绪被强行收回,勉强一下,说道:“没有想什么!” 孟美岐习惯撇了一嘴,意思是相信你,才有鬼! 我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在原来时空的那些人,能否提前去认识?比如那位高中同学,她好像此时在设计院不远的小学读书,她现在的家是研究所操坝附近,离学校直线距离,也只有不到百米。可惜此时没有认识的机缘啦。 不知道以后,这一时空有没有机会再认识,会不会有改变?毕竟吕萍原来时空的妹妹,在这个时空不就根本不存在了吗? 细思极恐啊! 三月到来,春天的意味更浓了,这个月少先队大队部,布置两项活动。一是3月5日,一年一度学雷锋活动。二是3月12日植树节。 时间来到1982年3月5日,星期五,天气晴好。 这天下午,第二节课安排雷锋活动,一,二年级太小,让他们只负责打扫教室卫生。三年级至五年级,一部分做教室,操场,教学楼楼道以外。我们所在三年级被安排到学校新教学楼外,属于附近研究所一条道路,平时因为比较僻静,一般很难清理这里,垃圾落叶比较多。 四年级安排去北门,负责打扫学校外一段公路。那时,道路两旁种植的是桉树,目的是减少道路灰尘。效果,老实说,不太好。道路边灰尘很厚,打扫起来比较费劲。 五年级则是离学校比较远的地方,学校南方一公里外,有一个垃圾堆,学校给上面有关部门联系好了,让五年级同学负责清理,然后安排车辆运走,这个工作量最大。 我们班级负责道路的一边的一部分。这里一边是学校新的教学楼,一边是研究所的特殊意义的楼。道路两边有比较多的高低6至8米的树木,形成一片小树林,白天就显得比较阴暗,晚上这里也没有路灯照明,所以基本上没人敢走。 属于研究所的楼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的红砖楼,有三层。属于研究所比较早修成的。这里面的住户很特殊,基本都是老干部,不少参加过建国前的革命活动,资格很老的那种。 其中中间单元的某楼层,住着一个名人,作家。解放前先在大学学习过化工,后来抗日时期又转修文学。解放时期,参加过革命工作。在建国那一年最后几天,他和几个人受命,勘察省会城市的路径,为上面安排进城路线,提供依据。解放后,他写的作品出现在许多报刊杂志上,其中一篇新闻报道文章,还选入了语文教材。 他经历百年风雨,依旧活得很健康长寿… 他算是住在这里一个名人。 这座红楼,中间那个几年后改成了招待所。我前面提及那个高中同学,曾经让我帮她的老板在这里订了一个房间。 …… 后来,红楼因为年代久了,显得老旧,自然住得老干部纷纷搬离,而它也被拆除重建。 我们班级负责的,区域就在这座红砖楼靠东侧一端。落叶和垃圾很多,除了扫把外,男生还需要用铲子把一些垃圾铲起来,女生则负责打扫落叶。经过近一个小时 ,把我们才把负责区域打扫完毕。 最后,研究所的领导还来看过我们。这个领导是一个中年男子,戴一副黑框眼镜。他对我们参与劳动表示感谢。给我们班主任握了一下手,简单交谈了几句,便去了其它班级,表示类似感谢云云。 额,这次打扫完毕,应该又能管很长时间了。 一个星期后,就是3月12日,大家熟悉的植树节。植树的地点就是在学校区域内。我们年级负责的是老教学楼区域,这里准备种植五棵树。另外一个区域,便是新操场道路一侧,也准备种植一些树,算是绿化。植树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从学校领来挖土锄头,挖五个树坑,然后把预先准备好榆树种植下去,浇水培土。令人欣慰的是,这五棵榆树后来居然都成活了。 等几年后,我毕业时,还清楚记得,这五棵榆树长的又高又粗了。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后来学校拆除旧教学楼,翻建成另一个小操场,连带我们栽的五棵榆树也被移走了,不知去了哪里… 第40章 三月纪事(下) 看着种植在旧教学楼旁边,五棵榆树。同学们正在完成植树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浇“定根水”。 植树确实很有成就感,尤其是这些榆树还能伴随我们随后几年小学时光。不少同学,虽经过劳动,身体感觉有些累,但心情是愉悦的。 不少女同学在心里默念,也许十年后,它会长的很粗,很高了吧!我们再回到这里来看它,手抚摸着树干,来回忆这里度过的难忘时光~ 但是她们不会想到,大多数人是没有机会回到这里,再看一眼自己亲自种植的榆树。… 十二年后,因为朋友公司业务需要,要短时间租房子当培训用教室。让我帮忙。我略微思考之下,建议就去我的母校去租教室,反正正值暑假放假,租两个月,时间和价格正合适。 因为这个缘故,我有机会回到母校。那时包括旧的教学楼,现在正在上课的教室,以及后面一排老房子均被拆除,榆树据说被移走了…一切都变模样! 榆树的去向,是当时和我签租教室合同副校长说的…嗯,还有幸在老师办公室听到几个老师摆龙门阵:其中一个女教师说:教过我数学老师今天心情很好…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是那么多女人在一起… 回到家比较晚,天已经黑了… 姐姐她比我回来的早些。她们也去植树了。地点是离学校不远的省会护城河边,选了一段适合种树的地方。这是校方联系园林局和河道管理部门后,给画的区域。这个区域离着名万里桥很近,以后这里还有一个标志性东西出现,一艘轮船式建筑,背后还是诸葛武侯的石雕坐像,旁边还雕有着名隆中对。诸葛亮羽扇纶巾,一副智者模样。 而现在这里沿河的建筑,以大多数是低矮破旧的平房为主… 这一切的彻底改变,要等到十多年以后,护城河改造工程启动。 她们学校几乎是全员出动,一千多号人,年龄比我们大几岁,自然很快搞定植树活动,提前回家了。 吃晚饭的时候,姐姐说起一件事,她们学校女生中间流行起看手抄小说,就是写在笔记本上的那种,据说几种都是谈情说爱的小说类型… 父亲听后,严肃的说:“晗晗,这种小说,你最好不要去看。这些小说不适合现在的你”! 姐姐听后,沉默了一会,点头答应。 我听后则是心里一动,在原来的时空,这时候全国不少城市的中学,都流行起看言情小说热潮。而上面教育部门开始态度,是严禁的,不许看,还让学校去搜缴这些读物。特别是有几个手抄本小说,谁看就处分谁。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几个月后国家出版管理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查禁有色小说的行动。其实这些小说的出版单位,可都是国家正经出版社,不是地下工厂弄的。 其中典型案例,就是东北一个地方出版社小说《蓝色妖姬梦》。另外还有几家出版社停业整顿,130多种期刊杂志被查禁。 果然,大约过了半个月时间。姐姐一天回来说,她们学校下午开处分大会。被处分同学的名单,处分原因事先写在榜文上,贴在教学楼一楼入口处。上面被处分的原因,除了常见打架斗殴,欺负同学,长期旷课的原因。还有几个女同学,榜上有名,是传抄有色小说,某女之心。处分的严厉程度因犯事不同,程度也不同。有警告,记小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直接开除几个档次。 比如姐姐班上一个男同学,因为长期旷课,打架斗殴,就被校方直接开除。 姐姐说,被处分的同学里,有一位还是学校的大队委,平时很爱文学,看过手抄本,觉得文笔不错。 唉!结果被人揭发出来,她在一次开大队委会议上,当场被免职,给予留队察看,代表大队委身份的三道杠标志被取下。 她留下的空缺的位置,被初二一个班中队长补上。事后,大队辅导员到她班上,把三道杠标志授予这位同学。 姐姐事后庆幸地说:“幸好听了父亲的话,不然就和她一个结果,这“三道杠标志”也保不住啦。” 第41章 老宅的故事 时代在前进,一些人和事都在发生变化。新的事物逐渐兴起,旧的事物悄然落幕,循环往复,如同昼夜。 一大片竹林掩映下的老宅,伴随我和姐姐成长的地方,也迎来了它即将落幕的一天。 在去年下半年时候,生产队就有消息陆续传出来,我们这里土地将被占了,不能再种田了。 就在前年,与我们生产队属于同一公社的两个生产队,他们的土地率先被占了。而我们这里的土地也是被市里征用,据说是交给旅游局来处理。而生产队的人,也就是社员,大约200多人,会被附近事业单位接收。上面安排几个相关单位,经过开会协商,给出解决方案。 决定生产队的一部分人安排进旅游局,另一部分则被附近研究所接收,成立所谓研究后勤服务公司。研究所主管部门,除了给出一定房产,再拨付一部分资金,作为后勤公司启动资金,算是安置被占失地农民的方案。 母亲先是被安排到某研究所的后勤部门。安排的工作,是当一名库管。母亲则表示,这个工作做不了,因为她学历不够,只读过小学二年级,不太会写字。唉,母亲小时候,还是陪二舅读书时读到了二年级。她连课本都没有,只好与二舅一起用。外公把全部希望放在二舅身上,毕竟他是家里的男丁。 至于大舅,作为家里的长子,外公觉得应该养家。本来他已经走出了这里,去了铁路局,不出意外,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转为正式职工。结果,外公接连让人写信给大舅,言辞激烈,让他回来。大舅无奈,又只好回来务农种地。这件事也成了大舅与外公心里的一道坎。 外公的行为,无疑是断送他的前途… 至于母亲,一个女孩子,不用读太多的书,岁数大一点,就不需要读书了 ,只要能帮家里干活就行。 现在本来有好机会摆在眼前,却没办法抓住,只好去辛苦的后勤部门,种树,栽花,等体力活。 因为土地被占,这些房屋也会被拆除,集中修成宿舍楼,而后补偿给大家。 所以到了去年底,生产队的地,基本就没有种了。记得一次在原来菜地里,还发现自然长成几窝大白菜,大概是以前白菜留下的种子,自己长出来了。这自然被我和姐姐弄回了家。 老宅,回顾其历史,起码是本世纪前就有了,具体年代,已经不可知了。原因是知情人奶奶,我刚出生那一年,奶奶就这在老屋里去世了。 母亲有一次回忆说,那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她准备让奶奶去睡觉。母亲去给她打来一盆热水,让其洗完脸脚,再照顾她睡下。谁知道母亲到厨房,去了一会再回来时,却发现奶奶的头垂下,脚泡依旧在水里…就这样里静静地离去了,无声无息… 奶奶她自从嫁给祖父那一天开始,就生活在这里。其后,祖父精明能干,陆续买下了不少田地,老屋就在这一时期,又扩建几间房子。可惜,好景不长,祖父英年早逝,她很年轻就开始守寡,带着几个年幼孩子…祖父的族人,认为奶奶一家不能干活,只能白吃饭。土地被族人拿走了,还好留下了老宅,还可以安身立命。 奶奶辛苦的把几个儿女拉扯长大,等姐姐出生的时候,她已经垂垂老矣。到我出生那一年,她基本上不能走动了,基本上呆在老宅堂屋里。有时候,一坐就是一整天…这座老宅留下了她一生绝大部分的岁月,经历了时代的巨大变革,可惜她没有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候… 老宅的何时修建的问题,也随着她的去世,彻底成了一个无法破解的谜了。 在原来的时空,我记不得什么时候最后一次住在老宅。在这一时空,我就特别留意,问父亲:“那老屋这里何时拆除?” 姐姐这时也看着父亲。 父亲沉默了一会,回答说:“上面要求这个月底前,自己找人拆除。” 我对父亲说:“那爸爸,就安排在星期天。星期六晚上,我和姐姐在这里睡最后一晚。” 父亲和母亲对视一眼,点头答应可以。 我看了一眼,墙上挂历:3月28日,星期天。 第42章 语文课《春蚕》 植树节一过,春天算是真正站稳了脚跟。日子也一天天过去。父亲在一天早上去上课前,告诉我们已经联系好了拆房子的人,就在这个月28日下午。27号,你们放学回老宅吃晚饭,睡最后一晚吧。 我和姐姐沉默了一会,然后点了点头。 这一天,3月22日,晴,春分后一日。 就在昨天,春分的早晨。家里按风俗立蛋。说起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4000年多年前。至于为何选择这天立蛋,跟气温不寒不燥,人思维敏捷,人心舒畅 ,手脚灵活,立蛋容易成功。按有关的说法,所立的蛋要选刚生下四五天的蛋。 姐姐的运气不错,第一次就立蛋成功了,她高兴鼓起了掌,嘴里兴奋叫了一声:“我立蛋成功了!”。而我运气不好,立了三次才成功。有种说法是,如果立蛋顺利,代表今年运气不错。这一天,也是昼夜平均,太阳从正东方升起,从正西方落下,而正午的阳光会直射在赤道上。 按课程表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课,便是班主任罗老师的语文课。这节课,学习新课文:巴金的《春蚕》。罗老师先按惯例,把生词写在黑板上,并标注好拼音。 罗老师首先让,班里读书声音最好听张欣彤来朗读全文。张同学,是班里语文课朗读的第一人选。 “《春蚕》 巴金 ”春天是养蚕的季节。每到这个时候,我常常想起母亲来。解放前,我们家很穷,母亲就靠养蚕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俩交学费。 我们家门口有几株桑树。春天一到,桑树刚发出新芽,母亲就照例拿出几张蚕种来。 … 教室里很安静,大家很专注听着她朗读课文。 确实,张欣彤读文章的很投入,其声音也很有韵律感,让人听了,有声临其境的感觉。她动听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 张欣彤的声音,按古人戏曲选角的基本要求,就是吐字要清楚,如珍珠落盘,清脆无比,专用名词:有口,则称反之无口。她的条件,去学习戏曲,唱歌,当主持人都没有问题。 同学们也随着她的富有感情朗读中,看着课文。课文不算太长,大约五分钟以后,课文就朗读完毕。张欣彤在老师满意的目光下坐下。班主任老师口头表扬一下:“张欣彤同学,读的不错,请坐!” 下面大家跟着我,再读一遍。应该说,作家巴金确实是写文章好手,文章明写春蚕,实写母亲养蚕的不易。母亲的养蚕主要目的,为了给文章中姐弟俩筹措学费。这篇文章,开始提到一个时点,解放以前。说明作者写这篇文章应该是解放以后。 老师读完以后,开始介绍作者生平,巴金是他的一个笔名,原名叫李尧棠。说着,把李尧棠三个字写在黑板上。他出生于1904年,出生地就在省会。 老师说,巴金的父亲是本省的一个县令,好像是北边广元县。他母亲是一个叫陈淑芬的女子,是当地周边的才女,琴棋书画都很不错。因此巴金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巴金是一个大家庭,长辈兄弟姐妹不少。他的故居在今天文殊院附近,叫正通顺街的地方。解放以后,成了军方歌舞团所在地。可惜在十一年前的1971年,被拆除了。是有点可惜。同样是着名作家,那个写死水微澜的作者,李劼人,他的故居,位于狮子山附近,却被很好的保留下来。 从后来听老一辈人讲过,巴金的故居很有特色。其故居属于五进三重堂砖木平房建筑。有大厅,堂屋,桂堂,院墙。在桂堂天井,种植有两株桂树。故居的中线从两株桂树中间穿过。大门在中线的东边,院墙由青砖砌成。故居呈南北走向,约长八十多米。巴金出生在这里,除了两岁随父亲去广元以外,他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童年和少年,直到1923年离开这里,去南京读书。 老师讲完巴金的家世出身 ,一个男同学鼓起勇气,举手提问,:“罗老师,从作者的家世来看,文章中的我,应该不是作者本人吧?” 罗老师明显愣了一下,大概以前没有学生问个这个问题。她思考了一下,回答道:“你的问题,提的很好。这篇文章我没有查到具体出处。不过,巴金出身官宦大的封建家庭,家庭经济情况远超当时一般家庭,其母亲没有必要,也不太可能通过养蚕来给文章中姐弟俩筹措学费。”。她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他的小说家春秋里,有他家庭的影子,富裕的封建家庭。” 回答完这位同学问题,罗老师继续上课。讲解文章中的每一段。中间抽同学来概括段落大意,这堂课最后,是布置作业,抄写生词,写文章的中心思想。还有朗读课文,家长签字。接着又布置练习册上,本课的作业全作云云。 其实,我想起巴金还有一篇文章,也入选小学语文课本。那是四年级才会学到,文章名字叫《鸟的天堂》,这篇文章是有明显出处的。 巴金是三十年代,到广东省新会去考场当地教育,在当地校长和老师陪同下的一段亲身经历,文章里有很多当地人文地理的细节,侧面证明这一篇不是作者虚构的。 以第一人称写作,优点就是让读者很容易产生代入感。包括后来高中学习的鲁迅的着名文章《故乡》。它也是鲁迅以第一人称写的类似自传体。而五年级学习《藤野先生》,则是鲁迅留学日本真实经历,写的回忆文章。额,藤野先生比鲁迅长寿多了。 第43章 再见了,老宅(上) 1982年3月27日,天气晴。 今天是星期六,轮到我们小组做教室卫生。大概用了二十分钟,卫生做完,我和孟美岐,吕萍,虞欣在操场分开。 我和虞欣在回家路上谈起了生产队土地被征用,屋子也将被拆除,以及父母未来的去向。虞欣说:“,她父母以后会去旅游局工作,也是属于后勤部门。至于屋子过两天找人拆除,她们家接受上面过渡房安置,过一年这边宿舍楼修好,会分一套房子。” 她说完,“问你家的情况?” 我说,“我爸几年前和几个战友从公安系统出来,分到研究所工作,按规定在研究所在平房分了一套房子,只不过我和姐姐平时喜欢住在老宅,因为熟悉,宽敞的缘故吧!平房那边也时不时过去住。听我爸说,单位住房要调整,预计下半年要搬到附近一栋四层楼的楼房,具体要过一段时间才知道在哪个单元和楼层。我妈则会去研究所成立服务公司,搞绿化吧!” 虞欣有点疑惑说:“搞绿化?” 我回答说:“嗯,就是植树种花之类的。一起过去都是母亲以前生产队的熟人。” 过了马路,在看到熟悉农田,房子,以及不久前结婚用过库房院落。我和虞欣都沉默了良久,我叹息一声,说道:“这熟悉的一切很快就没有了…” 虞欣也不由点了点头,她指着我家附近那一大片竹林,说道:“还记得我和你,你姐姐和其它几个伙伴经常在里面玩耍,捉迷藏,挖陷阱…” 我点头道,:“当然记得。那时还在这里捉蜻蜓,办菇菇宴。” 我接着说道:“今天晚上,我和姐姐在这里过最后一晚,明天房子就被拆了。” 虞欣心情也不好,她家也是这几天拆除。毕竟大家心里把这里的一切,当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当它消失的时候,难免有些难过… 虞欣说,“她家以后住的过渡房子,在西边九如村那边,以后放学也不能同路了。” 确实如此。幸好我们还在一个班,还能在一起,至少到小学毕业吧! 走到了我们经常分别的路口,我俩互相,挥手告别。我目送她远去,看见她人从桥上过了小河,一直消失在视线之外。这条不知名的小河,由北向南,流经某医院,生产队自留地,再弯弯曲曲经过某军区外墙,向南流去… 几十年后,这条小河依然存在,不过改成了暗渠… 回到家,父亲和母亲今天回来的比较早,现正在厨房里,做老宅最后一顿晚饭,算是作别。 过了二十分钟样子,姐姐的声音从外面传了过来:“爸,妈,悦悦我回来了。” 姐姐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们面前,个子已经有1.4米了。她斜挎着军绿色帆布书包,身穿绿色的格子上衣,蓝色裤子,脖子上系着红色的红领巾,左臂上戴着三道杠队干部标志。 我忽然发现姐姐,好像长高了一截… 母亲望了一眼姐姐,也说了句:“老大开始抽条子了(这是土话,就是指孩子突然长个子了)” 晚饭过了一会,就做好了。饭桌上,比平常的时候,菜多了几样。父亲还特意拿出一瓶白酒,给一人倒了一小杯,用沉郁的口气说道:“今天是在老宅最后顿一晚饭,明天就被拆了,大家喝一杯,算是老宅告别吧!”。父亲说完,一饮而尽。要说对老宅的感情,无疑是父亲最深,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时光就在这里度过…母亲自从嫁到此地,也在这里度过了十多年时光,还生下了姐姐和我。母亲,沉默了一会,也一饮而尽。 姐姐和我,看了看父母,想到承载着童年记忆的老宅,竹林都即将消失,心情也是抑郁难解,也一咬牙喝完了酒杯里的酒。酒入喉,我略微觉得有点刺激喉咙,火辣的味道,但只持续比较短时间,就过去了。不过,感觉脸有点发烧泛红…坐在对面的姐姐,脸上也是如此… 第44章 再见了,老宅(中) 晚饭吃了半个小时左右吃完了,一种伤感,在老宅屋里扩散,弥漫开来… 父亲离开餐桌,出去抽一根烟。我和姐姐,开始收拾饭碗,盘子。洗干净,装起来,明天带走。老宅屋里的东西,基本收拾的差不多了,能用的已经搬到平房那边家里去了。剩下一些不要的东西搁在屋的一角,明天拆房子的来了,看有没有人要。餐桌太大,平房那边家里放不下,大概命运也是明天被处理掉。 我和姐姐在餐桌上,最后一次作业。她今天语文作业,是朗读今天的教的课文。名字叫:《蚕和蚂蚁》,作者是大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姐姐打开初一年级语文第二册,翻到第54页,第八课。 我静静的坐在餐桌的对面,看着姐姐。 姐姐今年已经十三岁,处于变声期。她的声音已经有了几分少女的味道: “蚕和蚂蚁 叶圣陶 撒,撒,撒,像秋天细雨的声音。所有的蚕都在那里吃桑叶。他们也不管桑叶是好是坏,只顾往下吞,好像它们生到世上来,只有吃桑叶一件大事。 不大一会儿,桑叶吃光了,只剩下一些脉络。蚕的灰白色的身体完全露了出来。 ……” 姐姐认真的读,我认真的听。能入选语文课课本,应该有深意的。更何况是大家手笔。 果然,文章的第三段,笔锋一转,它把关注点,放在一条不太相同的蚕,它没有像其它同类一样,只知道吃桑叶。这条特殊的蚕蹲在竹器边,挺着胸,抬起头,不吃桑叶,一动不动…它伊然是沉默深思的思想家。 这位蚕界的思想家,秉承这样一个理念:“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能想,到底会弄明白。” 姐姐读到这里,停了一会。似乎在回味思考这句话。 接着继续往下读,这个蚕界思想家,首先思考就是生下来,就是为了吃桑叶一件大事,它查考祖先的历史。弄明白了,蚕存在的意义, “蚕生到世上来,唯一的大事是作茧。” “吃桑叶并不是大事,只是一种手段。不吃桑叶就做不成茧。为作茧,就得先吃桑叶。想到这里,它灰心极了。辛辛苦苦一辈子,原来是为了全不相干的人。” 姐姐读课文的语速,在慢慢的放缓。明显这一段话,也引起姐姐的深思。大概课堂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这样做吧!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思。 蚕的一生是为了全不相干的人,那我们呢? 先听一听作者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 作者在后面,写蚕离开了它的同类们,那些只知道吃桑叶,不知道以后开水烫,抽丝剥茧的结局。 于是这只蚕,成了第一代躺平者!蚕认为: “工作没意思,没道理,什么也得不着,白费力气。” “看看天,望望地,一直到老死,乐得省力气。” 它后来与一只蚂蚁相遇。它和蚂蚁进行了一番交流,蚂蚁它说工作有意义:“只要费一点儿力,就能对全群有贡献,给全群增福利。” 当然蚂蚁没有能说服蚕。于是给它一封介绍信,让它去蚂蚁国看看。 蚕反正没事,就决定去蚂蚁国看看。 蚂蚁去了蚂蚁王国,参观了蚂蚁王国蚂蚁各种工作,运粮食,开道路,造房屋,管孩子,又带它参观了各种地方,隧道,礼堂,育儿室,储藏室。蚕看到另一个世界,看到它们个个都有精神。卖力气,忙碌,可是也很愉快。真是工作就是它们的生命。… 还唱了一首有关工作的歌:“我们赞美工作,工作就是生命。 …… 工作!工作! 我们永远的歌声。” 最后这位蚕界的思想家,被蚂蚁感动了,它才相信世界真有不是白做的工作,蚂蚁们赞美工作确实有道理! 姐姐朗读完课文,一时间房屋陷入了沉默。蚕思考的问题本质,是它看到了自己种族的宿命,最终结局是抽丝剥茧,为人作嫁衣。它选择躺平的原因是无力改变这一切… 当然,作者叶圣陶是大家,思想深邃,不是我们这些后辈所妄议的,不过,蚕的疑问,其实并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如何摆脱宿命蚕:成茧而抽丝… 这是我比姐姐多了几十年人生阅历,得出的结论。 在这里,语文课还担任起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那就是塑造人的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人的取舍抉择,不能不说是非常重要。 蚕窥视到了,这个世界运行残酷的真相。 夜深沉… 第45章 再见了,老宅!(下) 姐姐读完,眉头微蹙,轻声说道:“文章最后,作者并没有解决蚕的终极问题!” 我看着姐姐,并没有说什么。记得在原来的时空里,有一本很有哲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这个小说名字,是提示读者,有缘人,这个世界并不存在救世主,只有自救,才能得救。自己悟道的才是自己的,别人给的,自己也握不住。有人把人按觉来分为三种人,先知先觉,第一种人,后知后觉是第二种人,不知不觉,是第三种人。第一种人,殊为难得,古人称为先知。第二种人,也是难得的。改革开放,就有一些人,属于第二种人,见识到,行动到。最多的是,第三种人,占绝大多数。这个觉 ,是指洞悉了社会的真相。只有这种人,才有可能打破宿命。 叶圣陶这篇《蚕与蚂蚁》,前一部分,就是告诉大家,社会的残酷真相,绝大部分活着的人,都为他人活着而活着。鸿门宴里,樊哙对刘邦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彼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是为刀俎,还是为鱼肉,命运截然不同的。 我忽然想起叶圣陶的这篇文章,和不久前我刚学的课文《春蚕》。巴金的这篇文章,就像是叶圣陶这篇文章最好的注脚。两者产生了奇妙的联系。 说来也是巧合,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里的男主角,那个叫丁元英(盯原因谐音)人物设定,他也是出生在西川省会城市,是一个茶馆老板的儿子,因为学习优异,考入清华,又去了德国留学,之后留下来作研究员。最后在朋友支棱下,搞起私募基金,在中国股市大赚一笔,实现财务自由,后果断决定收手,到古城隐居起来。新的一段故事,就此展开… 这本书被很多人称为奇书,后来被改编为电视剧,由着名演员王志文出演丁元英。这本书讲了很多东西,不同层面的东西,讲社会运行真相,一般人生存之道。提出了文化属性的概念,人的命运由他的文化属性决定,不为人的意志转移。 作者还有两本小说,共同组成三部曲。第一部背叛,里面有一句名言,让人记忆深刻:入佛门六根不净,入商海,狼性不足。这句话,被相声郭老师引用。 思绪飘了很远… 姐姐看着我在发愣的样子,说:“你在想什么啊,这么入神?” 我笑道:“哪有啊!这篇课文写的真好。” 姐姐笑道:“当然啦,叶圣陶可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教育家,他的文章自然不同凡响!” “不过,这只特立独行的蚕,它思考问题,确实深刻,值得深思。” 姐姐看夜已经深了,外面还下起了小雨。姐姐说,“咱们准备洗了睡吧!最后一晚,好好睡一觉。” 我点头,“嗯!” 厨房里老式灶台,旁边的风箱,大大的水缸,熟悉的一切,很快就消失了… 姐姐用水瓢从水缸里舀出了几瓢水到锅里,我则是去生火,跟以前一样。过了半个小时,水烧开了。姐姐把热水舀到木盆里,再从水缸里舀出冷水,直到木盆里的水温刚合适。 … 洗漱完毕,姐姐和我躺在了床上。这是一张老式雕花木床,是祖父和祖母结婚时置办的… 岁月悠悠,几十年转眼即逝… 姐姐躺下很快就睡了。而我脑子里时有时无想着前世今生,外面雨声渐渐变大,到了后半夜我才睡着。 第二天,还是姐姐把我叫醒的。马上穿好衣服,收拾好床铺,被褥打好包。连带两个箱子,写字桌,么舅作的板凳,将一起运走,搬到平房那边。母亲一早找来了一辆三轮车,准备先把一些小东西装上去。三轮车停在家的东边的后门。我们把碗筷,床褥被子,其中一个小的红色箱子,这是母亲从带过来的。母亲看三轮车装的差不多了,就骑三轮车,从穿过老宅外竹林的土路经过,然后从研究所东门进入,大概十五分钟可以骑到平房的家。 我和姐姐背着书包,手里各自提着一个温水瓶,在后面步行。走的路线则是我们平时上小学的路线,穿过小学回平房要近一些。 果然,等我们到了平房这边的家,母亲还没有到。姐姐用钥匙打开房门,把温水瓶拿进屋,放下书包。父亲早已做好早饭,我和姐姐在方形的饭桌前坐下来,姐姐从饭锅里舀出两碗稀饭,放在桌上。我俩准备母亲来了,先把东西从三轮车上卸下,拿进屋再吃早饭。 等了约五分多钟,母亲才骑三轮车过来,我们帮忙把东西卸下搬进屋里。母亲说,你爸找了单位,让单位车队帮忙,派了辆小的货车,把老宅剩下的几样大件搬过来。 父亲和母亲是早已吃过早饭的。我和姐姐很快把饭吃完,洗完碗。过了一会,父亲坐在小货车过来了。上面有那个黑色大木箱,那时祖母留下的。还有母亲找人做的写字桌,以及其它一些杂物。 经过一家四人的一番忙碌,东西陆续搬进房子,放好位置。我发现那张有点历史老式的雕花床没有搬过来,大致和大的圆形饭桌一起被处理了… 父亲说:“拆房子的人已经过来了,先拆紧挨在老宅旁边大娘家的房子,然后是我们家,以及东边八娘家的房子。” 嗯,我们三家房子原来是一体,后来才分的家。 拆房子的人看了后说,可以用拆除木料,砖抵工钱。雕花木床十元钱卖给他们,其它的床也一并处理给他们。 说完这些,父亲让我和姐姐不用再过去了… 大概下午五点钟,父亲回到平房这边的家,说:“老宅已经拆完了…今天生产队不少家都已经拆完了…包括像你同学虞欣家,昨天就拆完了…” 在老宅生活的日子,终于画上了句号。 第46章 吾心安处是吾乡 时间来到了三月最后一天。这一天下午放学,我和虞欣事先商量好,回老宅那里去看一看。 第二节课下课,大概是下午四点左右。我和虞欣像以前一样,从学校北门离开,穿过马路。但并没有像以前一样顺着小河往前走,而是沿着马路向东,走到竹林前的土路。这里对面是研究所北门,斜对面是另一个生产队的地方,也几乎同时被征用。那里还有一个水泥地的大晒坝,以前生产队打了稻子,就拿到这里晾晒。 前面不远处,是一条巷子,历史比较久了。这里有个年轻的中医。刚出生的那几年,我身体比较弱,抵抗力差,经常得感冒。母亲就带我来这里,找他拿药打针看病。因为天生怕疼,所以一直拒绝打针,宁愿吃药,这一点时常引得大人们阵阵笑声。 二十多年后,这个中医医生得病去世,其诊所也变了主人。 等我和虞欣过了马路,准备去晒坝看看,却发现这个的地方已经被铲掉了,我记得这里后来修了一座粮店,而路口还有一个理发店,理发师傅也是父母认识的人,好像姓曾,她的侄女是我原来时空初中同学,初一时被任命为班上的中队长,毕业以后便失去了联系,不知道她干什么去了? 虞欣的手指着前面远处,那一排老式建筑:“那里是某某大学”。是的,这是后来合并后的211大学。在以前的一个夏天,我们俩曾偷偷地进去过。道路两边是早年学生们挖的,面积有不小的,两个荷花池,里面正值荷花盛开。 不过现在这个季节,荷叶长出来不久,看荷花,要在等两三个月后。 我们从晒坝往回走,过了马路,经过竹林。竹林依旧是以前的样子,我俩在竹林里慢慢的转悠,像是在寻找过去的记忆,捉迷藏,抽竹芯,抓蜻蜓。 穿过竹林,看见我家老宅在内那一片房子,都已经被拆除干净,砖头、瓦块、木料基本被清运走了。只留下屋子水泥或三合土的地面。因为没有房子阻碍,从这里可以清楚看到西边的农田,军区高高的围墙。小河第一次没有阻碍展现在我俩面前。小河从我们住的地方转了一个弯。在竹林南面,小河边,有一棵高大的柳树。记得一年级的时候,看见一些队里的小伙子们用弹弓打鸟,其中一只鸟就落在我的面前,扑腾了几下,就没动静了。 另外,就是柳树旁有一片空地,我和虞欣曾经和很多生产队上的人一起看两个外地人表演硬气功,卖膏药。 记得当时虞欣看表演硬气功时,曾跟随众人发出一阵阵惊呼。 我俩经过这里,沿河往前走,便来到我家昔日自留地。以前种满庄稼的景象,已经看不到了。只有小河水,依旧流过这里。在原来的时空,自留地这里修起一栋栋楼,还有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虞欣指着前方说,“那是我家在那个位置。旁边就是那个智力有些障碍的同学的家。” 我问虞欣,:“他家搬哪里去了?” 虞欣说,“上面知道他家很困难,照顾他们家,听说是某单位找了一处房子给他家,还给了不少补助。” 听到这个结果,我心里一松,毕竟唯一一次采取改变别人命运的行动,让他们一家得已保全下来,没有如前世那么悲惨。 虞欣指着他家原址,慢慢的说道:“这里是厨房, 这里是主屋,这里是我的卧室!”眼圈开始泛红,声音也变得哽咽了,不由用手捂住嘴,不让自己哭出来… 我俩不由自主拥抱在一起,虞欣小声抽泣… 夕阳西下,照在我俩的身上,地上留下长长的倒影,显得分外的伤感… 我俩再一次环顾四周,看看曾经儿时成长的地方… 我心里想,也许我们以后会远离这里,但就算离开这里再远,心里也永远装着这里。唉,怪不得,有些人远离故乡,会带上故乡的泥土。也许这些泥土,代表的是对故乡的记忆,眷恋… 吾心安处是吾乡。 第47章 新时代的传奇 就在这个月,国家对国民党县团以下官员进行特赦,距离建国已经过去三十三年。很多人不太注意这一条新闻,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逻辑,就是这些人不再对现政权构成威胁。特赦这些人,反而对社会稳定更有利一些。也算是,解决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这一年,距离邓姓伟人主持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年头,也是中国第一代人陆续起步的年代。胆子大,踩准了社会发展的步点基本发了财,成了伟人口中先富起来的一批人。 这里要提到两个赶上时代风云的人物,两个杨百万开始他们的传奇故事。一个在长江头的西川省会,一个在长江尾的魔都市。 我们书中女主林曦悦对本身省会的杨百万比较熟悉,这个熟悉来自于这个时代舆论宣传和口口相传。女主不知道是,这只是故事的开端。若干年后,她会从新结识的一位朋友口中,得知当年叱咤风云的杨百万,多年以后,逐步隐退,去了狮城隐居起来,过着悠闲日子,以愉晚年。 这个也许就是大家所说的闭环吧! 此时的杨百万还在省会着名的商圈,诞生无数财富传奇的青年路,开他蚊帐店。多年以后,不少西川省的人,怀旧此时的八零年代,会从留下来老照片,看到当年青年路上杨百万开的店铺。铺面其实不大,上面一个店招,赫然写着:杨记蚊帐店。有几个顾客正在面带笑容挑选蚊帐。此时青年路,真的很热闹西起人民商场路口,经过暑袜街,东至南新街。杨记蚊帐店,只是青年路上一家普通店铺。更多的是卖服装的。道路两边都是搭着蓬蓬的摊位…这条路上,不少人富了起来,时代风口很重要,所谓天时就是指的这个,而地利,青年路属于春熙路商圈范围,只要胆子够大,精明能干,都能发财。但是,像他一样,几十年下来,不仅发财致富,这是能力,还能守住财富,不仅只是能力,还有智慧和格局,知进退。西川省也有几位反面教材,没有守住财富。 记得去年,父亲带姐姐进城去买东西。走新南路上去,经红星路,走科甲巷。科甲巷,一百多前,是太平天国的统帅,翼王石达开英勇就义的地方。穿过这里,就是春熙路,再往西走,就是中新街,前面就是青年路,姐姐和父亲特意去看了这家,名声在外的杨记蚊帐店。那时,夏天放暑假,住在平房这边。晚上喜欢屋子在外面乘凉,蚊子也比较多,安蚊帐是比较好选择,尤其是不习惯蚊香气味的情况下。当年他的蚊帐样式,做工都还错,所以很受大家欢迎。有些新婚夫妇置办结婚用品,会选择到他这里来购买蚊帐。当然,还有两个选择地方,就是人民商场和百货大楼,也可以买到。 父亲和姐姐就在这里买了普通蚊帐,回来将其固定在床四角的竹竿上。安好蚊帐,晚上不必受蚊子困扰。因为卖蚊帐完成了他的原始积累,后来好像去开了酒楼,也是经营的不错。他去狮城隐居以后,酒楼就让儿子打理。 而另外一个杨百万的发迹,要提到去年首次发行国库券有关。当时,国家经济出现了一些状况,于是上面想起了搁置几十年的债券,国库券其实就是国债的一种。但是,当时国家发行国库券之时,老百姓心存疑虑,观望的居多,所以认购情况并不理想。怎么办?还是原来老招数摊派,动员单位领导干部带头去买,还根据情况,规定最低认购额。这个时候,魔都的杨百万敏锐觉察到其中商机,悄悄地暗中收购国库券。这一行动,最终成功的为他赚取人生第一桶金。 不过,这要等到几年之后的88年,他辞职下海,在图书馆看到一条消息:当时的银行行长的讲话,允许国内公民自由买卖国库券。 之后的他,成了股票市场的传奇人物。 2021年,他去世了,一个时代也落幕了… 第48章 意外的相逢(上) 进入了四月,桃花逐渐开放,天气晴好,正是踏青的季节。完全摆脱厚重的冬装,换上了春天轻便服装,活动方便多了,同学们明显比开学之初,跑动跳跃多了。新操场拉起排球网,体育课可以打排球,还有乒乓球桌,双杠出现,课间休息选择比之前多了许多。 这个星期一开始,就得到消息,学校决定组织大家去扫墓。清明节,慎终追远,祭奠先人的日子。在建国以后,就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清明节,成了少先队重要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时点,组织大家去烈士墓祭扫。 在西川省历史,几十年前的改天换地巨变,省会城市在那一年最后几天,成了无政府状态。然后 ,是红色军队入城,这个城市正式解放。说来奇怪,西川省省会历史上基本都是和平解放,投降居多。从东汉刘璋不战而降,到后主刘禅接受谯周建议,向魏将邓艾投降。这座城市免于战火,老百姓少受苦难,不失为一件好事。 威武的大军从北边而来,携胜利之威入城。在随军干部中间,有一位将来领袖国家的胡姓领导,在西川省省会期间,最喜欢买书,特别是史书。 旧政权在崩溃之际,枪杀了一批革命志士,后来他们的遗骨被收拢重新安葬,位置在百花潭对面。这就是烈士墓地由来… 1982年4月5日,星期一,天气晴。 一早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穿上了白衬衣,佩戴好红领巾,两道杠队干标志,蓝色背带裙,脚穿白色网鞋。额,这是,这个年代少先队员的标配。几年后,明年才将会逐步推出少先队队服。 早上8点钟来到了学校。在教室里等待20分钟,班主任罗老师依照学校安排,让同学们出教室,来到操场整好队,井然有序的在学校北门上车。嗯,车子是联系的市公交公司的车辆,我们挨着次序上车,司机是一个中年男子,一副稳重的模样。 车一装满人,就开走了。在我们之前已经走了三辆。这时候,班上同学几乎都是背着水壶,带面包做干粮。这其实跟春游差不多。车子沿着城市一环路,由东向西前进,路线和上次我们家看灯会相同。 公交公司的司机开的很稳 ,大约四十分钟,到了扫墓的地点。大家陆续下车时,不过还是发现有几个同学晕车,脸色苍白,精神萎靡,其中有一个还发生呕吐。班主任连忙安排同学照顾这几位晕车的同学。 烈士墓,是在公园里面,几个同学扶着晕车的,到公园一处草地坐下,正好水壶里有热水,给她们喝了,坐下来缓了一会,脸色才恢复一些。 扫墓自然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流程,一般是先整队,少先大队部安排大队长主持仪式,念事先写好纪念先烈的文章,总体是表达敬意,怀念,以及表达继承他们的革命理想和遗志云云。之后,献上鲜花之类,表达对先烈敬意。最后还要在这里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嗯,这次我们班又有五六个同学入队了。 烈士墓地,植有松柏,很有肃穆之意,特别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 整个仪式持续一个多小时,陆续散去。班主任宣布自由活动,下午两点在公园集合回去,之后基本上就放羊了。 平时不太接触其它班的同学,也有了认识的机会。我和虞欣,孟美岐,吕萍关系较好的同学找到一处草地,孟美岐正好从家里带有很大的塑料布,铺开。大家坐下把吃的干粮,还有水果,瓜子,花生之类拿出来摆在上面。 大家一边吃水果,瓜子,干粮,一边聊天。我无意中看到别的班上一个女生,依稀仿佛像某个前世非常熟悉的人… 仔细看了,没错就是她。十多年后,帮她家搬家,看过她小时候照片,记忆中模样和现实中相貌逐渐重合。 真是不期而遇啊! 表面上很平静,心里早已翻起滔天巨浪…看来这个时空的人和事,逐渐偏离前世… 第49章 意外的相遇(下) 我望着不远处的那个女生,心潮起伏,一时竟然呆住了… 坐在旁边的孟美岐,奇怪看了我一眼,顺着我的眼光,看了过去… 孟美岐问道:“这个女孩你也认识?” 我回过神来,回答说:“不认识,几次放学时看见过她!” 我敷衍了一句,又问道:“你认识她? 孟美岐点头,说道,“当然!这个女孩,她爸和我爸,都是研究所一个科研组的同事,好像在研究什么晶体的。她叫吴梦兰。据说是生她的时候,她妈梦到了兰花。所以给她取了这个名字。” 我问:“她以前不在我们学校读吧!是最近才转校过来的?” 孟美岐点头,:“嗯!我们学校毕业时,有一定比例的同学,会被省重点中学录取。这个比例比她原来所在学校要高一些。所以,这学期他爸托关系让她转学过来。当然,也是因为她家搬过来了,户口弄到这边,转校难度就小多了!” 我听闻,不自觉地点头,事情原来如此啊。 我在心里,默默地对比原来时空的情况。记得她到读初中时,她家才会搬到研究所的宿舍楼。而在这个时空,她家今年就搬过来了,搬家的时间提前了好几年,这才导致了她转校到我们学校来读书情况出现! 从孟美岐口中得知,她的新家,家离孟美岐家很近,是住在三栋楼中的另外一栋。孟美岐说,上个星期还跟她爸,去过吴梦兰家一次。 在座几个女孩,论颜值,都还算可以,但与吴梦兰相比,她明显要高一筹。尤其是她在笑的时候,更增色不少。 用一个成语:“笑靥如花”来形容她,一点都不过分! 再过几年,等她完全长开,妥妥的校花级别的美女。 她艺术天份也高,学习过美术,练过钢琴,跳舞也很不错。 不过,后来发生地一些事情,说明这一切优点,对于吴梦兰来说,是福是祸,还真的不好说… 看来,原来时空的一些事,在这个时空会发生或大或小地改变,即使历史大趋势不变,重大事件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但如果细微处改变越多,积累下来,影响也不可小觑。 这时孟美岐道:"我把她喊过来,熟悉熟悉!大家一起玩!" 我们自然没有意见。 孟美岐很快站起来,跑了过去。 不一会,就看见两人手拉手,走了过来。 我们几人马上也站了起来,迎接二人。 在孟美岐的介绍下,我们便互相认识了。 经过介绍,得知她现在就读的班级,是在二班。她们班的班主任是一个中年女性,戴着镜片很厚的眼镜,也是教语文课的,姓黄。 我脑子里很快就浮现出她的样子,我在老师办公室看见过她。 应该说,这个年纪的同学,心思还是比较单纯的,很容易就能玩在一起了。 我们几人为她腾出位置,让她坐下。大家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逐渐熟络了起来,气氛和谐… 其乐融融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 下午一点四十五分左右,就看到班主任罗老师来了,她指着手表对我们说,“时间到了,同学们去门口集合,准备回去了。”边说边走,她还要去通知,散在公园各处的其它同学。 到了下午两点,我们来到公园门口上车。等大家都坐在车上,班主任老师不放心的问大家,:“都上车了吗?还有没有没上车的?” 等了一会,大家互相看了看,确认没有同学没有上车。 班主任这才放心,让公交车司机开车。 大约下午三点钟,回到学校。 在教室里,罗老师首先对这次扫墓活动作了总结用一句话归纳,还不错,没出什么事。 另外一件事。 回去要写一篇作文,就以这次扫墓为题。 听到这个消息,同学们好心情明显没了…罗老师还算通情达理,作文可以后天再交。 还好,可以缓一天… 第50章 在平房的日子(上) 再回首,云遮断归途。 我家住得平房,是在整个研究所的西边,是一排有十几户的平房,是朝东背西。住户都是父亲现在单位的同事。平房中间有一处公共厕所。平房对面是另外一个单位的平房,两处平房中间是三米多的水泥路。道路中间每个几米,种有一棵梧桐树看树龄,也有十多年了。 平房外面就是农田。农田至平房之间有一条土路,可以往来于研究所西门与北门。 去年夏天放暑假,到这里住的日子居多。令人印象深刻是,七月份的发大水。 那时,西川省下了几天几夜的特大暴雨… 我被一阵声音吵醒了。原来屋子不知何时已经进了不少水,拖鞋都漂了起来。父亲叫我和姐姐,待在床上,不要动。 屋外还漆黑一片,大概是凌晨两三点钟吧! 平房外雨势依然不减,能清楚听到道路上哗哗流水声,真是道路水流成河了… 过了几个小时,天光大亮,雨势终于渐渐开始变小… 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我和姐姐很兴奋的跑到外面。道路上水依然能淹到了小腿的位置。 而跑到外面来的不止我们,住在平房的小伙伴,出来的也不少。而大人们这时候忙不过来,自然没人精力管。 大家开始抓鱼,黄鳝…原因嘛,是当时穿城而过护城河,因为这场历史罕见的暴雨,早已漫过河堤,这些河里的鱼,黄鳝,虾,泥鳅,乌龟自然随着水流,游到城市各处大街小巷… 记得原来的时空,十多年前,长江流域发了大水。当时报纸有一张新闻照片,湖北岳阳受灾特别严重,水都淹到一家人二楼,大人发愁,儿子则是拿钓鱼杆,没事人一样的钓鱼。 大人们一边把水从屋里扫出去,然后再用米袋装沙堵在门口,算是防止水再次进屋。当然,不时还有少许水渗漏进屋,父亲用盆子不停地把水舀出去。 雨势幸好变小了,要是一直像昨晚那样下下去,怎么得了… 事后得知,当时政府作了最坏的打算,准备向下游泄洪… 而孩子们算是找到快乐,不时抓到鱼,黄鳝,泥鳅… 额,还有一只乌龟被捉…它是跑到我家门口,被父亲抓住的。 隔壁邻居家有一个男孩,与我同岁,也是在同一所小学读书。他父亲运气挺好,抓住一条大鱼… 雨势虽然变小了些,但是时间一长,依然淋湿了全身,我和姐姐回来,大人们骂了几句,用干毛巾帮我俩擦干身体,一边找来干衣服,让我俩换上。抓来黄鳝,和泥鳅,被父亲处理过后,变成了一碗碗可口的鳝鱼面。不过吃的时候,总觉得黄鳝像蛇,心里有点阴影。不知为何,那碗鳝鱼面吃起来真香,至今还令人怀念。 对了,我家旁边有一个空地,正好搭了一个鸡舍养鸡。晚上大雨的时候,父亲也去看了它,鸡舍也已进水,不过它确实鸡贼,鸡舍里正好有一个二十多公分水泥台子,一尺见方,它跳了上去,水自然没有淹到它。父亲打开鸡舍去看它,它还朝父亲叫一嗓子,意思是俺没事! 嗯,不愧是鸡贼! 这只鸡也是闯过祸的! 一般白天有人在家,就会把鸡从鸡舍里放出去,到天黑了,再把它弄回去。本来已经形成惯例了。可是,那一天临近天黑,我照例准备把弄回鸡舍。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它就是不愿回去。我自然要想法捉它,它在平房外道路到处乱跑,这时离我家不远邻居,正在外面摆出饭桌,吃晚饭。这只不知死活的鸡,大概是被我逼急了,居然飞到饭桌上…那家老大,戴着眼镜, 正在吃饭,忽然鸡从他背后跳上桌子,一惊之下,碗跌落在地,啪的一声,打烂了… 闯了祸的鸡不知死活,又从餐桌上跳了下去,继续它的逃窜之路… 不过这家晚饭没法吃下了。事后,父亲带上我去给人家道歉,对方也没有太在意,事情算是翻篇了! 不过还有一次,它一下飞上了鸡舍屋顶,短暂在上面晃悠了一圈,然后,一展翅飞到屋背后,那里是一片水稻田… 没奈何,父亲,姐姐,我,绕道平房背后,费了一番功夫,才抓住它。 …… 洪水退去,新闻报道:西川省除了少数地区没有遭灾,其他地区都有特别严重灾情。大量农田被淹,房屋被冲毁,还有888人,不幸遇难,130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0亿以上… 第51章 在平房的日子(下) 平房十多户,家里都有两个,三个小孩,一个比较少。去年夏天,平房最南端那家,姓邓。本来只有一个男孩。有一天听到消息,这家人生了双胞胎,还是龙凤胎,他家一下就有三个小孩。不一会,这家姓邓男女主人一人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回来。我和姐姐和平房的小伙伴们,都去看热闹。啧啧,抱在大人怀里小孩正在睡觉,上面盖了一层红色薄纱。可惜,这两个小没过多久陆续夭折了,也不知道是什么病。 在去年夏天,男孩子们玩滚铁环,弹玻璃球,踢足球,拌泥巴,出研究所南门外面,去打弹弓…宣泄旺盛的精力!女孩子就文静多了,跳皮筋,跳方,跳绳,翻橡皮筋,打沙包… 一次,天气很热,平房男孩子让我和姐姐一起去南门外,的一个堰塘去游泳,捞河蚌。堰塘离家有三里路样子,天气很热,到了堰塘。男孩子子,脱掉衣服,跳了下去,水给人带来凉爽,很是受用。他们开始捞河蚌。我和姐姐,脱掉凉鞋,小心进入堰塘。男孩子传来一阵笑声,自然是笑我们胆小。不过,还是好心提醒,堰塘边水不深,不要害怕,很安全的。 果然,男孩子们陆续,从堰塘里捞出不少河蚌,有大有小,最大的超过大人手掌。他们捞出来堆堰塘边,我们则是清洗干净,装入事先带来的网兜里。不过,两个小时,就装了四个网兜,于是让男孩子们不要捞了,装不了。 这里离铁路很近,直线距离只有几十米。男孩子在堰塘里玩的很尽兴。我和姐姐,则是去铁路上看看。 两条铁轨沿东西两个方向延伸开来,这是西南着名铁路,直通彩云省。南方战事紧张的时候,可以看到不少军用装备,从这里运过去。母亲老家的一位姐妹,嫁到这里。离火车站不远地方,我和姐姐去做客几次。用了五分钟,终于来到铁路上。这里可以看到铁路两侧有大片大片的水稻田,菜地,长势都很好。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不是浪的虚名。 站在这里也可以看到堰塘,男孩子们还玩的正高兴。我和姐姐则是沿着铁路往东走,大约一百多米远,就是一个铁道路口。要过火车时,事先是响铃提示,过往车辆行人,要过赶紧过。然后执勤铁路员放下道杆,一列军旅色客车呼啸而过,上面列车上写着:西川省会—彩云省会。 大概到了下午三点多,男孩子们在堰塘水里玩够了,陆续上岸穿衣服。我们回来的时间,应该正合适。离开堰塘,沿着水稻田边田埂,向东走,约几十米,就是一条南北方向土路,也称机耕道。大家顺土路往回走。土路旁边有一条小河沟,有两个小伙子,正挖沟底泥巴,修起泥坝,然后用小盆子舀水。这时,小河沟里,可以看见不少泥鳅在游动,看来收获不小。 路两边除了稻田,屋舍,还有竹林,看见里面还有几个坟。我和姐姐心里紧张,让男孩子走前面,我们紧跟后面,快步走过。当看到前面一栋栋,就知道离家不远了。那是一家生产光学仪器为主厂子,离研究所南门只有两百米的样子。 大家走到研究所南门,算是回家了。研究所的南门,外围是一道红砖砌的墙,里面还能发现一些野蜂。 回到平房,大伙开始分捞到河蚌。我们只要两三个,还是比较小的,主要是看看而已。嗯,当时还想里面有没有珍珠。 晚上,父亲当着我们的面打开河蚌,结果自然是失望的,珍珠影子都没有。长大以后才知道,能长珍珠的蚌,是一种专门珍珠蚌,普通河蚌里面怎么会有? 不过,河蚌里面的肉被清理出来,父亲用清油炸过,河蚌肉吃起来感觉像牛肉,有点绵软。 第52章 国库券 去年一样新事物,出现在国人面前,就是国库券。这是建国以后,重新启动发行国库券。发行国库券的背景,是1979年,1980年出现的巨额财政赤字,两年合计298亿元,超过三年困难时期。而个人收入迅速增加,表现在银行存款余额达到399亿,1981年更是524亿。一边是国家巨额财政赤字,一边是大量银行存款存在,这也是上面想通过发行国库券的方式,把居民储户的钱掏出来。 这个思路以后再延伸,就出现通过发展房地产市场,更加高明,彻底的方式不但把银行存款掏出来,还通过房贷预支国民未来收入掏出来。这笔卖国库券的方式高明多了,不但不用付利息,还通过老百姓负债的方式,把老百姓的精力锁定在房地产上,不敢轻举妄动,社会自然稳定多了…这就是统治术,驭民术。 国库券,就是以国家名义债券,规定到期时间,利息,偿还方式。这一期国库券,发行总额40亿,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分摊20亿,城乡人民20亿,年利息4厘,第六年开始分五年偿还,每年20%本息,第十年付清。 因为国内还没有债券市场,所以这次发行以行政摊派方式进行 ,这也是计划经济的特色。因为当时规定国库券不能像货币一样自由流通,而且需要十年才能完成偿还本息,老百姓心里有疑虑,主动购买的人并不多。这个国库券的出现,影响不少国人的命运。前面说过上海金融圈的奇人,从几年后发现收购国库券的商机,拿出自己身家,还四处借钱,悄悄地收购国库券,这让他赚到了第一桶金。 视线转到1982年4月。因为我们占地,得到一笔800元补偿金。在原来的时空,母亲提议用这笔钱买一台黑白电视机回来。当时电器贵的咬人,一次看百货大楼出售的一台落地电风扇,标价180元,当时工资才多少啊!用现在的话说,性价比太低。看中的黑白电视机,标价400多买来真心不值。 那天是星期天,父亲告诉买黑白电视机回来 ,问姐姐和我的意见。姐姐倾向于买,自己家有电视,不必去公共地方看电视。我因为知道包括电视在内电器,未来价格会大幅下降,贬值的很快,用这么多钱买,不划算。 所以,我对父亲说:“用400多买电视,不划算!以后便宜了再买,更划算。”父亲看了一眼母亲,沉思了一会,开口说道:“悦悦,你说的对。这笔钱还是先存银行”。我说:“爸,听说单位上不少人转让国库券,不如用这个钱,悄悄地收购国库券!国库券是国家信用来背书的!” 父亲眼前一亮 点头说:“国家信用,悦悦,说得不错!的确,单位里有少人想卖出国库券,换成现钱,心里才踏实。毕竟这个持有期间不能流通,时间要十年才能连本带利收回。” 不过,父亲知道,这件事只能悄悄作。 我心里在想,买国库券,至少比原来时空买电视机划算,看几年就基本上不行了,就要换新的,这笔钱也就没了。1982年平均工资67元,2021年平均工资5600—8900。 说来起家,还是家底要厚,有人脉才行。杨百万第一桶金有两万资金,获利八百。应该承认,上海人很精明,有些外地说,上海人太精明,有点抠门。 这件事,父亲大概十几天时间,有了结果,悄悄地把钱买来国库券,毕竟金额不算大。看到父亲买回来的国库券,以十元面额为主,版式跟人民币几乎一样。 我抽了一张国库券,仔细看,正面是用繁体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拾圆,10,编号。背面是债券有关条款。 这时,姐姐也拿起一张国库券,正背面反复看了几遍。 说道:“原来国库券是这样的!跟十元钞,真像!” 第53章 风筝(上) 扫墓的这个星期。 到了星期三下午,班主任第二节课要下课时。老师布置一项作业,就回去做风筝,星期六下午上课时带来,当场评分。 制作风筝,对于三年级学生,并不困难,即使自己不行,家里也有哥哥姐姐帮忙。难在需要原材料之一竹子,不太好找。换在以前不是问题,老宅周围就是一大片竹林,选一株合适的竹子没有问题。现在,那里已经被占,竹林也没有了。 我和虞欣,孟美岐,吕萍几个同学放学,路上想办法。忽然,我想起研究所外面,不远地方有一处竹林,于是提议去看一看。 正好时间还早,我们一起出了学校南边小门,穿过操坝,沿着研究东边围墙,向南,出了研究所南方。 这时夕阳西下,可以看到,在研究所西南边,约两百米远的地方,有一片竹林,一栋两层楼。 我指着那一片竹林说道:“就是那里!”我们几人不一会就来到了竹林面前。这时一个穿蓝色布衣的男人,约60多岁,从楼房一楼走出来,问:“娃儿,你们要干什么?” 我出面,用恳求语气说道:“大爷,学校让我们做风筝,需要一些竹子,能不能给我们一些?” 大爷一听就明白了,说了一声,:“等一会,便进屋。”不一会,大爷走出来,手里多了一把柴刀。于是指着竹子问:“你们需要哪一株?”我走近竹林挑选,找到一株竹子粗细,高矮比较合适的,对大爷说:“就这竹吧!” 大爷也没有二话,在我们几人的注视下,挥舞柴刀然后,咔咔一阵声响,砍了那株竹子。并顺手剔除竹子枝叶,竹子砍去顶部,分做几截。然后,用柴刀剖成竹片。 做完这些,把竹子交给我们几人。还问:“这些竹子够不够?”我们连忙表示够了,并说需要好多钱?大爷微微眉头邹了一下,“不要钱!” 应该说,老人真有心贴心把竹子处理的差不多了。我们拿回去,就省下不少工夫。 接过竹子同时,我们几人连忙对大爷表示感谢,大爷挥了挥手,意思让我们离开,便进屋去了。 我不由感叹,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会得到别人帮助,对于一个人最后的成功很关键。 路上我们几人分了得到竹子,便各自回家。剩下的就是制作风筝了。老师在课堂上介绍一种最简单的风筝,我们俗称豆腐风筝,因为形状似豆腐,四四方方的。 回去后,在平房外面摆好桌子,先做完当天老师布置作业。然后开始准备做风筝。 第一步,先需要制作风筝骨架劈开拿回竹片,成半厘米宽的竹片。不过,这个需要父亲帮忙,没办法力气不够。父亲从家里的工具箱里,找一把已经不用的菜刀,把竹片劈成竹条,然后,按照事先量好尺寸截好,然后给我,说“剩下的,你自己做没有问题了!” 我自然点头,先把竹条用小刀刮薄,骨架竹条太厚,会增加风筝重量,太薄则容易折断,所以厚薄需要合适才行。 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几个竹条被加工成合适的厚度。下一步,按照事先要求,把竹条用细线绑好,这样风筝骨架就做好了。 骨架做好了,风筝制作就完成一半了,剩下的明天放学回来,再做不迟。 这时姐姐回来了,看我正把风筝骨架制作完,问了句:“需不需要帮忙!” 我笑了笑,不用了,需要帮忙地方,爸已经做了。姐姐听完,喔了一声。 这时父亲已经做好晚饭,母亲则是把饭菜放上桌子。这是春天,如果天气热了,就可以把饭桌摆到屋外。 姐姐说,星期六她们学校安排春游,她们班主任征求大家意见,有人说少城公园,可以划船,有人提议诗圣故里,还有说去蜀汉丞相的祠堂去看看。 父亲问:“那最后决定去哪里?” 姐姐说,“经过投票,多数人想去少城公园划船。” 父亲说:“少城公园确实可以去看看,可惜春天,要是秋天可以看菊展。” 我脑子里浮现出,在以后若干年,少城公园会出现一座抗日川军雕像。它原来位置在省会东门,那是川军将士当年集结誓师出发的地方。川军以劣势装备出川抗日,真正用血肉之躯,抵挡住了装备精良日本军队的进攻…其后几年艰苦抗战,西川省军民出人出物,付出巨大牺牲代价…淞沪会战,这场号称东方绞肉机的最惨烈之战,川军一个团上去,不到二十分钟,损失三分之二…台儿庄之战 ,白崇禧战前称,如果此战失利,中国就危险了…而川军一个师,师长王铭章坚守藤县,最后全部壮烈殉国…中国最后地取胜,是用无数将士的命填出来的… 白云苍狗,岁月无情,但他们的功绩不应该被埋没… 第54章 风筝(中) “风筝是天空中最自由的鸟,它可以随着风任意翱翔,但是它也有它的悲伤,它的孤独。”—鲁迅《风筝》。 第二天早晨,一到教室。 我和孟美岐,虞欣,吕萍聊了一会做风筝的进度。结果是差不多,都完成了风筝骨架制作。昨天,班主任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几种简单风筝形状,特点都是对称几何形状。下一步,是选择风筝的面用什么材料?最简单的自然是薄纸,有一定韧性,强度。如果高级一点的,自然用丝绸,用一种或几种颜色的搭配,这样做出的风筝,漂亮得多,而且耐用。缺点就是,风筝比较重一点,需要比较大的风,才放的高。丝绸,倒是可以去商店买。 我们几人讨论一会,孟美岐决定用丝绸做,黄绿色丝绸来做。因为她家亲戚在丝绸公司上班,找到合适的丝绸,没有问题。她做的也是常见豆腐形风筝。 作为她亲戚是吕萍,也打算用丝绸,不过,用红色的,风筝形状,也和我们不同,是头大尾小,类似鱼形。不过,骨架制作要麻烦一些,竹条弯曲连接,作成鱼形。 嗯,正好她美术也不错,做成鲤鱼形状风筝,上面用毛笔绘制一下,效果一定不错。 虞欣则表示,她也做豆腐形风筝,用宣纸糊面。她写毛笔字还是可以,楷书唐诗。选学过的白居易阉割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只写前面两句,不写标题。因为标题被编教材的人,取为《草》,实在是不伦不类。 我听完她们几人打算。原本想简单了事,也不行了,不能太差吧!于是我决定用宣纸,正好上初三的远房表哥学过国画,帮忙画上几笔。 下午放学,直接回家。先做完当天作业。然后继续制作风筝。在最里间的屋子里,靠墙的柜子,最底下有买来的宣纸。那是,姐姐上初中后,美术老师要求买的。当时多买了一些,准备以后会派上用场。 把取出来宣纸,放到桌子上,比好尺寸开始裁纸,然后用浆糊粘在风筝的骨架上。很快,粘纸的工作就完成了。风筝穿上外衣,看上去顺眼多了。 等做完这些,母亲已经下班回来了。 于是我跟母亲打了招呼,说去找表哥有点事。母亲答应了,嘱咐我早一点回来。 我拿上风筝,出门去。 表哥家也是住在研究所内的宿舍区。他家在研究所院内西面,靠近幼儿园。 我从家里出发,向东穿过物理所宿舍区,操坝… 十分钟左右,来到表哥家楼下。 表哥家在四楼上。我在楼下喊:“表哥在吗?”不一会,窗口出现一个儒雅稳重的青年,嗯,正是表哥。他看是我,脸上很自然露出了微笑,招手说道:“原来是是悦悦啊,上来吧!” 我拿着风筝,一口气跑上了四楼! 年轻真好,不带喘气的! 门已经打开,表哥站在门口,见我上来,把我带进里屋。嗯,他爸妈还没回来。 里屋既是他的书房,同时也是卧室。 里面除了摆了张单人床之外,就是一个比较大的书桌。上面放着尽是大小不一毛笔,砚台,书桌旁边放着不少宣纸。 桌上的正中,则是刚完成地一幅国画作品:梅花报春图。从这副作品看,表哥虽然岁数不大,但国画已经有一定功底了。 他先招呼我坐下,然后找来玻璃杯给,倒了一杯温开水。等我休息一会,才开口笑问,“有什么事,需要找表哥帮忙?”我说明来意,请表哥在风筝上画上一幅简单国画。 表哥拿起风筝,看了看,心里思考片刻。说道:“悦悦,这上面比较合适绘制简单的花卉,比如兰花,牡丹,桃花,菊花,都可以…你选画哪一种?” 我想了一下,说道:“这个季节是春天,桃花盛开,画桃花吧!桃花颜色也比较鲜艳,风筝放上天,站在底下看,也比较好看醒目!” 表哥笑了,“嗯,不错。你等一会!” 表哥先把桌上那幅梅花报春图收起来。然后,把风筝放在书桌上,开始挤水彩,红色,白色,再加一些水在调色盘里。先倒入墨汁加一些水,倒砚台里。先开始画桃树,表哥手法已经很熟练了,不一会一株弯曲,灵动富有灵性的桃树,便出现在风筝上。然后开始点桃花,红色,粉红色,大大小小的桃花,很快出现在桃树上。等桃树画完,停顿一会。对我说道:“在这里题一首有关桃树的唐诗。” 只见他换成一支小号的毛笔,蘸墨用楷书笔法,在风筝纸上空白处写道:“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略等了一会,表哥拿起风筝,递给我,“剩下的你自己来吧!” 我连忙说,谢谢表哥。表哥一笑,“不用谢。你和姐姐要经常来,不然亲戚也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