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9章 东温泉野浴风俗

    刘玉霞从小就在巴蜀平原长大,工作后也在巴蜀平原,从没有坐过如此颠簸的汽车,没当场在车上吐出来都算身体素质好的。

    干呕了段时间加上脚踏实地了,刘玉霞恢复过来。

    “先去找旅馆住下,今天是搞不赢了。”刘晓玲领头去找旅馆。

    到东泉这一路,整整花了近4个小时,刘晓玲都有些后悔来这里的选择。要是去南泉,说不定温泉泡完现在都在吃晚饭了。

    这里并没有像南泉和北泉形成旅游景点,温泉都没开发。好多温泉池子就是当地人将就温泉的出水口就地挖的土坑。

    这些土坑都不深,大部分坑中温泉水都只有脚踝或者膝盖这么高,男人或女人就蹲在土坑中洗浴。土坑周围没有一点点的遮挡。

    小河里也有温泉出水口,有些村民就直接在小河里泡温泉。

    当地泡温泉也有规矩,池子这种地方规定了单双日男女分别洗浴的时间,小河沟这种地方,就不分男女和时间。

    不知道当地裸浴的风气是何时开始的,当地人已经形成了习惯。

    如果路过瞟一眼池中的风景没人管你,要是驻足观看肯定要被骂。要是被骂了还不离开继续看,有时会有彪悍的女子们冲出浴池来追打。

    直到二十来年后,外地来的女干部增多,这些人脸面薄非要穿着泡温泉,也影响了当地女子。后来,当地女子读书的也多了,所谓的文明礼仪让裸浴的人逐年减少。

    还在坚持的都是上了岁数的人,裸浴的风俗慢慢就成了历史。

    在供销社旅馆办好了入住手续,三个人准备去附近逛一逛,打听下泡池子的时间。现在胃里面不舒服,不着急吃晚饭。

    东泉这里是乡政府的治所,虽有温泉但交通不便,来玩的人少。

    在渝都,有温泉的地方一般都是喀斯特地貌,土地较为贫瘠,产出不多,所以当地较为贫困。

    没花多少时间三个人就把一条街逛完,因为是傍晚,菜市场一个人都没有。

    远远看见一片建筑物,向当地人打听,才知道那里有个丝厂。

    路上一个婆婆招呼三个人过去。

    “婆婆,有啥子事?”刘晓玲问。

    婆婆并不回答,只叫她们三个进屋。

    进了院子,婆婆这才问她们吃不吃饭。这还是地下餐厅?

    “我们有红穇,就是河沟里面的穇仔鱼。上午才打的。”婆婆道。

    刘晓玲这才明白,原来这家人偷偷捞了小河沟里面的穇仔鱼,看到不是外地来游玩的人就来售卖。

    穇仔鱼出水容易死,所以穇仔鱼不好卖,一般都是找好了客人后马上就做来吃。

    看来这叫红穇的小鱼是当地特产,那就尝尝。

    这年代,虽然刘晓玲她们三个女孩子,也不用太担心是不是有蒙汗药。

    去厨房看了下,红穇很肥,普遍有17、8厘米长短,大的有超过20厘米的。

    刘玉霞和王芳就在堂屋里桌子边坐下,刘晓玲在厨房观看婆婆如何做鱼。

    婆婆称鱼刘晓玲看秤,一共5斤多。

    刘晓玲看没有其他主菜,生怕这点鱼的分量还不够,奈何这些就是婆婆的所有。

    婆婆打开泡菜坛子,准备做泡椒味的。刘晓玲在一边闻了泡菜坛子飘出的味道,就知道今天这顿鱼绝对的好吃。

    因为泡菜的味道太正、太香了。

    巴蜀每家人都有一坛或两坛的泡菜,各家有各家的独特味道和咸淡,但没有怪味、异味是基本要求。

    “婆婆,你们用的哪点的水?”刘晓玲看婆婆是从水缸里舀的水,就问她。

    “自己去担的水。”

    这是正宗的矿泉水。

    不过喀斯特地貌的水矿物质含量太高,刘晓玲不喜欢,长期饮用容易得结石。

    帮着婆婆把弄好的鱼装在盆子里端到桌子上,刘晓玲几个抓起筷子就朝碗里面夹鱼。

    红穇鱼肉细嫩,泡椒味十足,咸淡正好……

    反正比自己弄得好吃。

    饭碗搁在一旁,没有谁去吃饭,都只管一条又一条的吃鱼。

    “婆婆,你这个鱼弄得太好吃了。”刘玉霞道。

    婆婆在一边看着她们只是笑,脸上的皱纹里都是笑意。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过去的时光。

    临走时,刘晓玲给了婆婆十元钱。

    婆婆吓了一跳,无论如何都不要,最后没拗过才收了。

    这顿饭,三个人一粒米饭都没吃,光吃鱼就撑着了。

    穇仔鱼没丢头,一个人就吃了一斤多的鱼。

    没有直接回供销社旅馆,三个人决定沿着小河边逛逛消食。

    走到半路,三个人就脸红红的回来了。

    路边水塘,以为天晚没有人经过了,几个光赤溜溜的汉子正躺在脚踝高的水里聊天。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还以为是晚归的婆娘堂客些,混没在意。

    结果,把刘晓玲三人给惊到了。

    几年没见,三个人的话很多,尤其是王芳这几年都在野外作业,经历的、听说的各种奇谭让刘晓玲和刘玉霞都被吸引了。

    第二天一大早,三个起来吃了早餐,又去农贸市场看了下。

    “这个咋个卖?”刘晓玲指着一盆青蛙问。

    “5角一斤。”社员看出来这是游客,而且是穿得比较好的游客。

    “3毛。”刘晓玲还价,她准备多买一些带回渝都吃。

    “你要得到好多嘛?”社员问她。

    刘晓玲环顾四周,一共有四个社员在卖。大气地道:“要好多?这,这,这些全都要了。”一边说一边伸手指向那几个木盆或网兜。

    社员惊了,想来是从没见过如此壕的人。

    “王二娃、李老幺,还有你,都过来。”社员站起身招呼其他几个卖青蛙的。

    “这个妹儿今天包圆,3角钱干不干?”

    刘晓玲也是一惊,草率了!

    没想到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