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45章 居然缺钱了

    坐在办公室,刘晓玲想起泸沽湖那边也不知道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总觉得按照现在的想法来干,实在是有点耽搁时间。

    现在修路的速度不能跟后世比,依靠人力居多,而且这一路都是大山,新建一条道路更是艰难。

    如果道路修两年,难道两年后才开学?这不是要耽搁两届学生?

    卢俊在那边安排有人,等卢俊回来了后问问他。

    还有李子建说的实验设备的事,倒是提醒了刘晓玲。自己能力有限,但优势在于能在空间平台购买比现在先进的实验设备。多采购些实验设备,通过尚书文这个渠道转交给国家好了。

    反正都是作弊,刘晓玲决定今后采购实验设备的时候,不要过于考虑是不是符合这个年代。

    自己对于国内的科学研究的情况并不了解。就拿计算机来说,明年的8月,国内研制成功了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

    如果不是翻资料时看到这条消息,自己还一直以为国家这时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已经遭大活动停止了。

    刘晓玲开始在平台上购买各式的实验设备,完全不去考虑是属于什么学科,用在哪里。只要是制造时间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之间的都买。

    终于,刘晓玲第一次缺钱了。

    看看自己的收藏,刘晓玲一咬牙,开始在平台上售卖古董。

    这些古董,还是最初尚书文带到港岛来交易时存下来的。

    只是,网上出售古董有个鉴定期,这期间刘晓玲收不到钱。经过两天多疯狂的采购,刘晓玲被迫停止了二手设备的采购。

    “晓玲,我在省城了。”卢俊打来了电话。

    “马上我开车回来。”刘晓玲放下电话。

    “不用了,我来刘家坝。”卢俊找苏东来借了车。

    “晓玲,我还是第一次跟你在刘家坝住一间屋。”卢俊躺在床上,刘晓玲枕在他的臂弯里。

    “等老妈回来了你还得住晓军的屋。”刘晓玲笑道。

    “规矩这么严?我们都有冬儿了。”

    “巴蜀的规矩就是这样。”刘晓玲道。

    “那不是要办事还得回省城?”卢俊道。

    “办事……对了。这次去德国的事情办好了?”刘晓玲对这个事情还是非常在意的。

    “嗯,非常的顺利。”卢俊回忆了一下过程,确实是这样。通捷公司非常支持卢俊提出的销售产品给内地的打算。这时候,也只有卢俊才有办法凭借关系直接联系上国内的相关部门。

    其实这段时期,米国与西方各国针对的目标主要是华沙条约的国家,即苏加盟国和东欧各国以及亚洲作为华沙组织观察员的各国。

    我国和鸭绿江对岸的国家并没有加入华沙组织,也不是该组织的观察员国。

    这时的内地工业化程度太低,市场偏偏又大,米国和西方各国对内地警惕性不高,又想赚钱。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这几年,国内在西方购买进口了一些物资设备。就连抗美援朝期间,作为参加了联合国军的大不颠国,也通过港岛出口大量所谓违禁物资给中国。

    资本必然是逐利的。

    虽然国内这时的半导体研究并不落后世界,甚至在其中一些领域还可以算是领先,但是半导体电子基础产业缺少,导致市面上的电子元件数量极少。

    有能力设计电路的研究所和专家,都在各个研究所开展研究工作,没有人会来帮你私人企业或合资企业。有制造电子元件能力的工厂,譬如魔都的电子仪器厂,不仅自己要制造各式半导体电子元件和设备供应全国,还要在全国负责推广半导体的生产制造技术。

    听完卢俊联系德国通捷的过程,刘晓玲接着谈起了泸沽湖那边建学校的事。

    “你说这个事确实是个问题。既然想到了,这两届的学生不能因为修路而耽搁学习。”卢俊想了想,对刘晓玲道:“要不在县城找个学校,先招一些学生过来上课?我想第一年过来的学生应该不多。”

    “要招就招岁数大一点的,起码生活能够自理,家里也放心一些。”刘晓玲道。

    “嗯,这两批学生的岁数大点好。毕业后也能帮着管理新学校。”卢俊也同意刘晓玲的想法。

    “岁数大一点的学生不一定好招,都是家里的劳动力。卢俊。你看是不是愿意来的学生所有费用全免,每月再给10元补贴。”刘晓玲问卢俊。

    因为刘晓玲这几天还要帮着刘仁友看家不能长时间离开刘家坝,卢俊便通知县城那边的人跟县教委联系,看县里面是否支持这个想法。

    十来岁的孩子在偏僻的农村也就是帮着做些事,一年肯定赚不了120元。家长们把孩子送来读书,就相当于孩子在外面打工赚钱。

    正准备睡觉,刘晓玲又想起了和邝院长商议的事。

    听说是安排人去京城办个电子元件库房,帮着邝院长他们购买芯片。卢俊答应安排人去跟邝院长联系,具体操作就不用刘晓玲再管。

    刘晓玲也觉得这样安排比较好,具体的事让人去做,自己还是管大方向比较好,主要是自己不累。

    第二天一早,卢俊跟着刘晓玲去了向阳农机厂。

    卢俊在刘晓玲办公室给留在盐源县的人打了电话,然后去经济园区几个合资厂巡视。

    省工业局的工作人员知道后,马上派人陪同卢俊。在经济园区看完,又陪着卢俊去了白马村。

    刘晓玲没有去管卢俊的行踪,自己在厂里看了一眼,然后去了在建的电梯房工地。

    “晓玲,你现在瞧不上我们这些建房子的泥水匠了哈。这么久也没见你过来。”卿先奎开玩笑道。

    刚才来的路上刘晓玲已经看见了电梯房的进度,不得不说进度很快。

    听见卿先奎这么说,笑笑道:“奎叔,你是冤枉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