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10章 共建、有人投毒?

    刘晓玲听了呵呵笑。

    “艳子,有些专家的家属反映说专家有时候研究晚了回家没得吃的,食堂关门家里又没有煮饭的用具,只能吃饼干或者冲藕粉。还有些人说食堂饭菜不合口味,想自己开伙。你看怎么办?”

    慢慢的各种矛盾还是会冒出来。不能说提意见都不对,这个伙食的问题就确实存在。

    “我看驻军那边晚上下岗的战士有电饭煲和电磁炉,干脆给小二楼的都配上。”梁艳道。

    现在所有的专家和老师都搬进了小二楼,只有梁艳和刘晓玲还没搬。

    刘晓玲说要过个夏天再搬进去,对身体有好处。梁艳正在备孕,也想过个夏天后再搬。

    “艳子,有些专家和老师忙起来后不回家,长期熬夜不吃饭身体受不了。选个房间摆上电磁炉和电饭煲,再放些调料和干面、鸡蛋。这样就算是半夜饿了也随时可以吃东西。”

    梁艳走了,刘晓玲去了王博办公室。

    王博他们现在也很忙。

    刘晓玲手里有杀毒软件也有汉字的打字软件和图片、文字处理等应用程序和软件,但毕竟不是自己开发的。

    王博和那几个学计算机的人目前都在照着刘晓玲提供的样本开发各种应用程序软件。

    “王老师,有件事要和你商量一下。”刘晓玲有些不好意思道。

    廖海荣从京城打回来电话,说是他们几个人的计算机水平不够,和中科院这边的对接上始终都有问题。询问刘晓玲能不能把王博他们派两个去共同参与筹备工作。

    去了京城,手里的工作自然就得停下来。刘晓玲可是把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都加了悬赏的,完成了哪一项能得多少奖金标注得明明白白。

    如今却要让人硬生生停下来,刘晓玲自然是有点不好意思。

    当然也就是有点不好意思而已。真要是不听招呼,刘晓玲处理起来也不会手软。

    “要几个人去?”王博停下手中的工作,问道。

    “全部。”

    “好久走?”

    “越快越好。”刘晓玲道。

    “中午我跟他们说一声,收拾准备,明天准时出发。”王博也算是经历过挫折,自然知道这事该如何办。

    “我这就让梁助理联系买火车票。你们去京城后,请邝院长和廖老师帮着解决下住宿。跟大伙说一声多带点厚衣服。廖老师和你们的厚被盖随后托运过去。”

    其实用不着让王博他们全去京城。

    技术上的事情有中科院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解决,自己只管出钱。但刘晓玲不想在合作中露怯,所以最终还是把所有人都送去京城,顺便显示一下自己这个合作方的实力。

    离开研究所后,刘晓玲来到江边。

    这里不像广明厂厂码头,有一湾回水能看到野鸭凫在其间。

    风渐渐让人感觉有些冷,看来要添衣了。

    “妈妈。妈妈。”

    冬儿在远处看见了刘晓玲,欢喜地朝她跑过来。

    “妈妈,你看是我们的船。”

    冬儿指向下游,气垫船正在江中。

    刘晓玲这次回到广明岛后,让王金玲她们给牟凤至又送了一台分体式空调和热水器,这是返航回来了。

    王博带人去了京城,每个项目基本上都有两个人来负责,这更让刘晓玲放心。

    所有的在建项目当中,重点自然是涉及计算机的项目。

    这些项目又能派生出许多新的电子产品出来,都是下金蛋的鸡。

    回到办公室,翻开报纸,中东战争越演越烈,但这不关刘晓玲什么事。

    报纸上关于白卷张某的报道让刘晓玲有了兴趣。

    1971年至1976年间,有一个推翻前高考制度"推荐优秀工农兵无须考试上大学"的阶段。

    之前的工农兵大学生招收流程是组织推荐,服从安排(分配院校和专业非本人意愿),今年这次的流程是个人报名,群众评选,组织推荐,获得考试资格,参加省区统考,排列分数,院校选择,组织决定,服从安排。所以这一届的工农兵大学生是设置了高考的一届。

    如果不是这个白卷张某的出现,或许全国性的高考就此恢复。

    卢学敏被迫复习了好几年,原本希望参加这次考试被刘晓玲制止。无他,就是“工农兵大学生”这个头衔在后世被轻视了。卢学敏的岁数不大,刘晓玲觉得她还可以等等。

    今年3月,总设计师从代理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同样,王某文依旧被推荐参加政治局工作,8月份还在十大上作了报告。

    上个月,清北大学依旧发动了所谓“反击回潮”。

    刘晓玲就想以张某为参照物,看看这一世的白卷张某接下来的命运和上一世有没有区别。

    放下报纸,手里无事的刘晓玲觉得有些无聊,顺腿来到了梁艳的办公室。

    “艳子,刚才的事好像没说完。”

    “啥事?”梁艳问。

    “就是老李那边的事。如果水电站不建好,这几年依旧还这样?”刘晓玲问道。

    “我也跟他们说了,这两年大家多种些滩枣、狗头枣,可以单卖也可以制作果脯。”梁艳道。

    “这还差不多。水轮机厂和县里谈水电站的事我觉得你和老李应该参与一下。”刘晓玲道。

    “我和老李怎么参与?”梁艳问道。

    “我知道那边很穷,县财政上可能有困难。你让老李回县里一趟,就说建水电站的费用由我们研究所包了。”

    刘晓玲站起身,道:“等他们谈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要是谈不好,羊奶粉厂就不建了?”

    刘晓玲一走,梁艳立马就给李连长打了电话。

    这一家人跟值班倒班有缘。以前在广明厂是梁艳倒班,现在研究所是李连长要倒班。

    李连长立马就跑到刘晓玲办公室核实。

    “是的,我是说过这样的话。你请个假再回老家一趟,就说你和梁艳为了老家来求了研究所,所以研究所包了建水电站的费用。”刘晓玲笑笑道。

    “费用高低我不好参与谈判。你也知道,广明水轮机厂不是普华一家的,是个合资企业。”刘晓玲还是想等具体的谈判金额出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