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2章 吐鲁番

    察合台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因为长子术赤是蔑儿乞人的孩子,出身低贱,所以察合台是很有希望继承蒙古大汗位子的。

    但是,察合台正因为继承权问题与术赤闹得不可开交,影响了蒙古的整体团结,结果成吉思汗反而犹豫了,思量再三,最终将汗位传给了最不起眼的老三窝阔台。

    成吉思汗也没有亏待术赤和察合台,在蒙古"第一次西征"结束后,成吉思汗将大片新征土地分封给这两个儿子。

    术赤的,就是后来的钦察汗国。

    而察合台的,就是后来的察合台汗国。

    在蒙古"四大汗国"里面,窝阔台汗国寿命最短。

    寿命最长的就是察合台汗国。

    忽必烈称帝后,与察合台汗国爆发冲突。察合台汗国大汗笃哇战死,察合台汗国出现分裂。

    大儿子也先不花坚持游牧生活,于是留在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包括喀什、吐鲁薯一带。

    二儿子怯别坚持农耕生活,于是迁到了撒马尔罕(今哈萨克斯坦首都),统治河中地区。

    东察合台汗国统一西察合台汗国,但后来又被突厥化了的蒙古贵"族跛子帖木儿"夺走西察合台汗国。

    跛子帖木儿由此建立帖木儿帝国,并一路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儿汗国吞并。

    此时,明太祖朱元璋也才刚刚建立大明王朝。

    跛子帖木儿只比朱元璋小七岁,对这个灭掉元朝的中原汉子充满好奇,多次派使者到南京打探消息。

    使者回来报告说,明朝皇帝的皇宫是用黄金建造的,地上铺的是白银,玉器珍珠玛瑙堆得比山还高。

    帖木儿狂妄自大,号称"草原独狼",心想我正宗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还比不上你个臭耍饭的南蛮子吗?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之后,朱允熥遣使前往帖木儿国报丧,命帖木儿遣使朝觐。

    帖木儿这时候已经六十四岁了,还一点也不知道死活,二话不说把明朝使者骂了一顿,说朱元璋死了,他帖木儿大帝才是天下共主,要明朝小皇帝到伊斯坦布尔来朝觐。

    使者回到南京后,向皇上禀报帖木儿的狂妄。

    文武大臣们气得咬牙切齿。

    朱允熥一笑了之,泥马,老不死的狗东西,隔了十万八千里,你顺着网线来打我呀!

    建威七年的秋天,南京城还十分炎热,但哈密卫己经下了场不大不小的雪,远处的群山像戴了一顶顶白白的帽子。

    朱棣带着张玉、朱能、邱福和十几个随从,骑着马考察地形。

    宋晟道:"现在的察合台大汗叫海都,王庭驻扎在喀什,和马哈木、阿鲁台都有勾结。海都手下有三万铁骑,实力非常强悍,清一色的汗血马,弯月刀,是西域各国首屈一指的劲旅。我军野战不如察合台,全凭火器据城坚守。"

    朱棣道:"光守是不行的,必须速战速决。哈密卫离内地十万八千里,粮食转运异常困难,现在突然多出五万人,吃什么?孤此来是要征服察合台汗国的,不是来驻守哈密卫的。"

    宋晟禁不住吐了吐舌头:"征服察合台?王爷知不知道察合台有多大?"

    朱棣:"有多大?"

    宋晟:"察合台有四座大城,吐鲁蕃是一城,乌鲁木齐是一座,喀什是一座,伊犁是一座。

    从哈密往西八百里是吐鲁番。吐鲁番往西四百里是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再往西一千六百里就是喀什。喀什往南一千三百里是伊犁。

    哈密卫不过三四万守军,王爷手下五万人,总共加起来不过十万人,怎么能征服察合台汗国呢?"

    朱棣听了,也觉得自己有点想当然了。他早就知道察合台疆域广阔,却不知道竟然如此广阔。自己带来的人加上宋晟的手下,够干什么?

    临行的时候,朱允熥就这样给他说了,让他不要以征服察合台汗国为目的,而是在哈密卫屯垦,积蓄力量了以后,再逐渐向西蚕食。

    但朱棣不信,带五万大军是去西征的是去开疆拓土的,不是去种地的!

    但是眼下,耗费钱粮无数,难道还能一仗不打就灰溜溜地撤回去吗?

    丢不起这个人。

    海口已经夸下了,朱棣只得硬着头皮说道:"那就先拿下吐鲁蕃。"

    宋晟道:"王爷,哈密卫到吐鲁蕃八百里,中间全是戈壁荒滩。轻骑兵需要七天才能跑到,重骑兵需要十天才能跑到。如果派一万骑过去的话,至少要备足30万斤粮食,500万斤草粮,这,如何能做得到?

    退一万步说,就算拿下了吐鲁番,察合台骑兵从乌鲁木齐直扑吐鲁番,中间一马平川,又没有后勤之忧,敌强我弱,怎么守得住吐鲁蕃?"

    收复西域,重现汉唐荣光,这样的功勋谁不心动?

    但西域实在太大了,大得超乎人的想象。

    光是这八百里戈壁荒滩就把人难住了。

    老爹当初止步于嘉峪关没有进一步西征,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朱棣平生第一次感到后悔了。但他却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一个大胆的疯狂的计划在他心里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