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61章 书院如旧

    似乎是为了做给季骁明看一样,宋观南刚刚从宫里出来,直接骑马跨过了半个长安城,来到了远在城南通善坊的桃庐书院。

    也许是宋观南身上的官袍过于显眼,刚刚走进书院里面,就受到了众人的注目礼。

    也是吴秋悯反应快,看到宋观南的一瞬间,立刻就朝着宋观南走了过来。

    宋观南看着朝自己走来的吴秋悯,忽然间发觉上次见吴秋悯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她定定地看着吴秋悯褪去青涩的眉眼,叹了一口气:“淮安侯知道你在我这里受苦吗?”

    “受苦?夫子说什么呢?阿爷巴不得我天天在书院,不要回侯府呢。”

    吴秋悯笑意盈盈地对宋观南说着。

    宋观南张了张嘴,半晌没有说出话来。

    吴秋悯反倒是拉着宋观南,一路走到了后院。

    “夫子好久不回来了,都不知道咱们书院现在有多受推崇。”

    吴秋悯一边说,一边让自己身边的侍女拿来了今年国子监发的拜帖。

    宋观南怔了一下:“国子监今年要来桃庐?”

    吴秋悯点点头:“去年的桃庐在诗会上面拔得头筹,风光无限呢。”

    “我竟是不知道。”

    宋观南无奈的笑笑。

    似乎是看出了宋观南的迷茫,吴秋悯轻声说道:“当时夫子在别苑里面,我想要去见一见夫子,被阿爷拦住了。”

    宋观南点了点头:“淮安侯向来心疼你。”

    “阿爷当然心疼我,夫子不知道,前段时间,夫子种土豆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阿爷让府里所有人都不许议论,还专门让侯府下面的农户好好养地。”

    吴秋悯说得很是轻快,宋观南却听出了淮安侯的意思。

    她抿唇微笑:“淮安侯还真是……”

    宋观南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淮安侯的意思很是明白,那就是他相信自己种的土豆是有用的,让下面的农户养的,也是在告诉她宋观南,淮安侯现在和她要绑在一起。

    意识到这一点,宋观南压低了声音:“麻烦帮我转告侯爷,多谢侯府对我宋观南的信任,还有就是……趁着年节的时候,多去和七殿下走动。”

    宋观南这话说得很是清楚,吴秋悯意识到了什么:“夫子放心,我一定告诉阿爷。”

    随后,宋观南从吴秋悯的手里面拿来了国子监的拜帖:“这定在什么时候在哪里了吗?”

    “腊月十二,取个回环数,就在桃庐书院里面。”

    宋观南却是有些担心的看了看周围:“书院会不会有些小?”

    吴秋悯轻笑着摆摆手:“不会,就是国子监和桃庐两家,大的诗会还要在开春三月三的时候。”

    听到这里,宋观南放下心来:“你来做,当然是好的。”

    吴秋悯含笑着点头。

    宋观南轻轻拉住了吴秋悯的手:“这段时间,多谢你在书院里面忙前忙后了。”

    吴秋悯怔了一下,随后焦急地说道:“夫子这是哪里话,我能在书院里面忙活,还不都是夫子教得好吗?不然我现在可不只能在后宅里面伤春悲秋了吗?”

    宋观南摇了摇头:“一码归一码,这毕竟是我师父留下来的,如果不是你,书院恐怕就荒废了。”

    她说得很是真挚,反倒是让吴秋悯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

    “哪里话……夫子真是会笑我。”

    “我是真心要谢你。”

    宋观南目光柔和地看着吴秋悯。

    吴秋悯轻轻点头:“那阿岳呢?她在陇右还好吗?”

    猛地听见宁见岳的名字,宋观南怔了一下:“当然,大昭兵力强盛,将领也是一顶一的好。”

    吴秋悯点点头:“这样就好。”

    她似乎是安定了些许,抬起头,笑着迎上宋观南的视线。

    宋观南也笑了。

    只是在笑起来的一瞬间,宋观南的余光瞥到了窗框下面被保护得很好的牡丹,不免怔了一下:“已经长得这样大一株了吗?”

    她坐不住了,朝着那牡丹走去,发现这牡丹竟然在她不在的时候长了高高的一丛。

    吴秋悯点点头:“一直以来,花匠也没有怎么照顾,可这牡丹就是和其他的牡丹不一样,长得很是旺盛。”

    宋观南没有接话,只是怔怔地看着面前的牡丹花丛。

    “夫子要移走到别苑去吗?”

    吴秋悯问她。

    宋观南摇了摇头:“不用了,别苑毕竟是在东宫旁边,不合适。”

    说着,宋观南伸出手,轻轻地抚摸过了牡丹的叶片。

    吴秋悯看着宋观南小心翼翼的动作,只觉得有些窝心:“夫子很喜欢这牡丹?”

    宋观南点了点头:“你不是第一次问我这个问题了。”

    吴秋悯讪讪地笑了笑:“只是好奇夫子这样的长情。”

    “这不是长情。”

    宋观南看向了吴秋悯:“这是怀念。”

    吴秋悯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宋观南。

    宋观南的手轻轻抚摸上那牡丹的枝条:“怀念一个人,怀念一个还算是美好的过往。”

    那个时候……

    宋观南还清清楚楚地记得,那个时候,虽然条件一般,可却是她为数不多无忧无虑的时光。

    轻松得让她不敢回头,生怕因为对比而觉得自己的路又艰难了几分。

    吴秋悯静静地站在宋观南的身后,没有打扰宋观南。

    可宋观南却是倏然落下了一滴泪。

    匆忙抬手擦去,宋观南缓缓叹了一口气:“不一样了,都不一样了。”

    吴秋悯点点头:“所以夫子现在要做什么?”

    宋观南盯着吴秋悯:“我想做的事情又很多,可还是要拜托你一件事情。”

    “夫子请说。”

    吴秋悯依旧瘦弱,可站在那里,竟然有着别样的风骨,让宋观南不禁想到了纤细却坚韧的翠竹。

    “刚刚看国子监拜帖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人,他之前是……国子监祭酒,后来因为先帝清剿被革职入狱,如今应该是赋闲在家。”

    宋观南一边说,一边回想着当年见到那国子监祭酒的一幕。

    吴秋悯不解:“夫子是要我请他来书院?”

    宋观南点点头:“他于我有恩,也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如果不是因为当年被牵连,现在学士里面,估计还有他的位置。”

    听见宋观南这话,吴秋悯立刻反应过来了:“夫子说得对,现在已经不是当年的圣人了,不用这样多的忌讳。”

    宋观南点了点头:“还有,如果书院还有余力,我希望不仅仅只是教授经史子集。”

    她说得很是意味深长,用眼神暗示着吴秋悯。

    吴秋悯对着宋观南眨了眨眼睛,半晌明白了宋观南的意思:“夫子让我怎么做?我听夫子的。”

    宋观南粲然一笑:“士农工商,仕途走不了的,还有其他路数。”

    仅仅只是一句话,吴秋悯的眼睛一瞬间就亮了起来:“多谢夫子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