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70章 帝师的威信

    宋观南和季骁明都不说话,正殿里面只剩下了官员窃窃私语交流的声音。

    宁仲询明白自己该站出来表态了。

    “既然帝师大人有这样好的事情,臣自然也会从旁协助帝师,毕竟这是为国为民的……好事。”

    宁仲询很清楚,自己说出了这样的话,宋观南种土豆的事情是拦不住了,而他压下的那些来自宋观南的奏折,也成了他的罪证。

    宋观南意味深长地扫了他一眼:“多谢宁将军体谅。”

    两人之间的第一次交锋,以宋观南达成目的落幕。

    下朝回别苑的时候,宋观南不偏不倚地经过了宁将军的马车,在他马车的窗边低声道:“都是为了朝廷,宁将军还是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坐在马车里面的宁仲询自然也听见了宋观南的这句话,他掀开了马车的帘子,气势汹汹地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可宋观南已经消失了,宁仲询和旁边马车里面的石无恙对上了视线。

    石无恙笑意盈盈地冲着宁将军拱了拱手。

    虽然石无恙比宁将军品级低上不少,可大理寺这样的地方,就算是太尉和宰相来,也要给几分薄面。

    宁仲询显然不会在这样的场景下和石无恙说什么,只能倨傲地颔首,算作是打了招呼。

    等宁仲询回了马车里面的时候,石无恙脸上的笑容也在一瞬间消退了。

    早朝之后,长安城周围有农田的百姓不知道是怎么在一瞬间知道朝廷要发新作物的种子,都熙熙攘攘地往长安城的城门挤着。

    这一下可是苦了长安城的监门卫。

    本来长安城进出的商队就是川流不息,现在还要有这样多周边的百姓,一时间,监门卫又开始向其他府兵申请调令。

    而承天门往南,到朱雀大街的地方,大理寺的竟开设了一个棚屋。

    棚屋虽然简陋,可是坐在里面的官员,身上却是穿着官袍。

    这棚屋看上去蹊跷,长安城的百姓纷纷议论,却半晌没有弄明白这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开设的。

    “学生恳请大人,看看长安城外的农户,朝廷既然有种子,为什么不肯发下来呢?这些农户也是看天吃饭的,怎么可能……”

    直到几位身穿国子监学子服的人跪在这棚屋前,众人才恍然明白,这是为了解决民间农事的棚屋。

    赵载年不苟言笑地坐在棚屋里面,颇有一副秉公执法的架子。

    可这些学子却明白,他们现在做的事情,虽然看上去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但却是在实打实地帮长安城外的那些农户做事。

    帝师推行新的作物,为此和朝中老臣斗的不少,因此怎么让百姓种下第一茬倒是需要一些手段。

    宋观南用了很狡猾的一招,那就是学生。

    不仅仅是桃庐书院的学子,还有国子监的学子。

    学生是单纯的,也是最赤诚的,只需要三言两语的鼓吹煽动,就能够让他们燃烧出最旺盛的火焰。

    一时间,学生情愿的情况越来越多见。

    宋观南眼看着时候差不多到了,立刻把自己培育出来的土豆苗送到了尚书省。

    不出一个月的时间,宋观南已经把土豆苗通过尚书省和这些满腔热血的学生,把土豆苗送到了长安城周围的农户手里、

    宋观南很清楚自己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风波。

    土豆这样的作物,的确是应急的好东西,但是土豆发芽了,自然也要有发芽的解决办法。

    于是,宋观南又通过辅政帝师的身份,从中书省起草了一份关于各府征收发芽土豆的条例。

    “百姓种土豆,种出来的不发芽可以吃,发了芽的上交官府,待到种植的时节,可以到官府去领当季的秧苗。”

    宋观南把整个流程说得很清楚。

    “大人,若是百姓有人误食,真的出了事,您可就……”

    中书省的官员低声提醒宋观南。

    宋观南嗯了一声:“所以因为私藏食用发芽土豆的农户,罚。”

    “怎么罚?”

    中书省的官员追问。

    宋观南皱眉瞥了他一眼:“各府之间的情况都不一样,淮北地区除燕齐北部,皆是一年两熟,自然和稻谷相错而种,淮南地区以春秋两季最佳。

    大昭疆域辽阔,自然是有各州各府各司的父母官来调度,分区而定,而不是由我一人来定。”

    说到这里,宋观南停下来,平静地看着自己面前的这名中书省官员。

    中书省的官员似乎也意识到自己多问了,沉默着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宋观南却是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好像……以前没有见过你。”

    这官员怔了一下,随后低下头赔笑:“这不是才刚刚升迁上来嘛,帝师看小的眼生是正常事。”

    宋观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刚升上来,难免什么事情都想要听别人说个大概,可不能总是这样,要自己看,自己琢磨,才能走得长远。”

    她语重心长地说着,说得面前的官员面色绯红,显然是不好意思了起来。

    宋观南笑了笑,缓缓在房间里面踱步:“不过现在时间紧,也来不及什么事情都等你想出来了,地方上面的事情,让地方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就好。”

    中书省的小官员又是点点头,不敢抬头对上宋观南的视线。

    宋观南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摆摆手示意他可以去忙了。

    官员虽然刚刚上任还有些青色,可到底还是凭自己本事升迁上来的,办事的确非常迅速。

    宋观南这才刚刚让中书省提出提案,很快就出了一卷文书。

    她一路紧盯着,看着这样一道政策一步一步地从提案到复审到施行下去。

    宋观南松了一口气,她紧张地亲自盯了那么久,就是怕宁仲询会在其中作梗。

    可自从自己在正殿上面来过那一出之后,宁仲询就不敢在明面上给宋观南使绊子。

    毕竟文武百官都有眼睛,当时季骁明在正殿上面提起了宋观南没有递呈奏折,而帝师却说自己上了奏疏……

    问题出在谁身上,这显而易见。

    就在朝廷上下都因为宋观南种土豆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工部因修筑用的木料短缺,派了车队去往南方。

    也只有几个人知道,这车队收木材是假,送秧苗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