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大军渡过辽河后的几日里不断有战报传来,李渊每日都忙得不可开交,李建成和李秀宁也几乎时时都待在军中,唯独李世民和苏影月仍坚持不懈的在书房里两耳不闻窗外事。

    这一日苏影月不知去了何处,接近晌午时才神神秘秘的赶来。

    “迟到那么久,当罚!”正在案边奋笔疾书的李世民头也不抬地说道。

    苏影月却是一副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出了一身薄汗,接连喝了好几口水才愤愤不平地说道:“你都不问问我去了哪里就张口罚我,我可是好不容易才弄到这些东西给你。”

    李世民停下手中的笔看着苏影月从袖中拿出一叠纸来,每张纸上都写有密密麻麻的字,字迹潦草又随意,显然是在短时间内着急抄下来的。

    “这是何物?”李世民眉头微蹙,似是猜到了什么。

    苏影月又急忙往窗外望了望,确认屋外没人把窗户关上后才低声说道:“战报。”

    这些日子以来李世民每日都在书房里陪她读书写字,虽不曾说过什么,可她心里清楚对于军中之事的关注李世民比之李建成和李秀宁绝对只多不少,她又怎能安心让李世民因她的缘故放下心中所想。

    “这是我求了阿姐半日她才准我去营中抄了一份出来,你看完立马烧了,保证没人知道。”涉及前线情报,苏影月心里不是没有担忧,若方才之举只是一时意气,现下冷静下来反倒有些后怕。若此事泄露出去被有心人钻了空子,后果不堪设想。

    屋子里一片静默,只有炭盆里烧得微微作响的爆破声和窗外冷冽的北风声。看着苏影月双手蜷握,脸被冻得泛起红晕却仍要为了他把战报小心翼翼地抄好带回来,李世民心下感动,转身从柜子最深处拿出一本书册。

    “月儿,过来。”李世民把书册放在案上翻开,苏影月只看了一眼便看出纸上的内容和她早上在军营里偷偷摸摸抄录的战报内容一模一样。

    她瞪大眼睛看向李世民,随即又想到这唐公府上的二郎要看个战报哪有她那么费劲,终究是自己枉作小人。

    苏影月只能装作毫不在意般去拿那叠字迹东倒西歪的抄录战报,“是我多管闲事了,那这些都烧了吧。”

    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李世民抢先一步拿到了那叠纸张,小心翼翼地整理好后放入衣襟,看着苏影月的双眼认真说道:“谢谢你月儿,这是我收到过最珍贵的礼,定当妥善收藏。”

    他又怎会忍心让苏影月的心思白费,何况那心思全都和他有关。

    苏影月认真打量着李世民,他从不让她失望。在她的心中,最柔软记忆里的李哥哥不应该如眼前人一般吗?

    她不再敢去看李世民,只自顾自地转身踌躇,“你可曾去过山东?”苏影月拼尽全身的力气想要证实点什么,以至于紧张得半晌不敢转身。

    过了许久都未听到回答,转身才发现这屋里除了她早已再无旁人,正思虑间李世民端了些她平日喜爱的点心和饮子从屋外进来。

    “忙了一早连早膳和水都没用过吧?”李世民一面给她饮子一面温柔的说着。

    那一刻苏影月好像突然想通了什么,眼前这个人是不是李哥哥又有什么要紧,他就是他,不是旁人。

    苏影月口中塞满了点心,却仍不忘说道:“世民哥哥,你认为此次陛下亲征能胜吗?”

    李世民对苏影月突如其来的发问略感诧异,但仍是把她拉到身边坐下,摊开那本军中正式抄录的战报,认真与她讨论起来。

    那段日子,他们相伴练剑、读书、习字,生活简单却丰富,对比战报里用血泪堆积出的时光显得时间过得格外快一些。

    “三月底,上始御师,进至辽水。众军总会,临水为大陈,高丽兵阻水拒守,隋兵不得济,死亡甚重。”

    “帝命工部尚书宇文恺造浮桥三道于辽水西岸,既成,引桥趣东岸,桥短不及岸丈馀。高丽兵大至,隋兵骁勇者争赴水接战,高丽兵乘高击之,隋兵不得登岸,死者甚众,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与虎贲郎将钱士雄、孟叉等皆战死。”

    “隋军敛兵,少府监何稠接桥,诸军接连前进,大战于东安,击败高句丽军,死亡上万人。隋军乘胜包围辽东城。”

    “更命少府监何稠接桥,二日而成,诸军相次继进,大战于东岸,高丽兵大败,死者万计。诸军乘胜进围辽东城。”

    帝亲戒之曰:“今者吊民伐罪,非为功名。诸将或不识朕意,欲轻兵掩袭,孤军独斗,立一身之名以邀勋赏,非大军行法。公等进军,当分为三道,有所攻击,必三道相知,毋得轻军独进,以致失亡。又,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

    夜已转浓,苏影月放下手中的战报,揉着双眼说道:“世民哥哥,此番乘胜围了辽东城,胜算又多了几分?”

    身旁的李世民却不似她乐观,始终眉头紧锁摇了摇头。在苏影月再三追完下才指了指战报里最后那段话,压低了声音说道:“敌我之事瞬息万变,在战场上若事事都需请奏陛下,贻误军机事小,士气衰落事大。”

    那时的苏影月还将信将疑,但很快就有新的战报证实了李世民的说法。

    “辽东城将陷,城中人辄言请降;诸将奉旨不敢赴机,先令驰奏,比报至,城中守御亦备,随出拒战。如此再三,久未攻落。陛下因留止城西数里,御六合城。高丽诸城各坚守不下。”

    “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帅江、淮水军,舳舻数百里,浮海先进,入自浿水,去平壤六十里,与高丽相遇,进击,大破之。”

    “高丽伏兵于罗郭内空寺中,出兵与护儿战而伪败,护儿逐之入城,纵兵俘掠,无复部伍。伏兵发,护儿大败,仅而获免,士卒还者不过数千人。高丽追至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