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3章 建桥计划

    黔州有七府城,分别为都安府、安顺府、思州府、费州府、夷州府、珍州府、溱州府。

    七府之间河流交叉纵横,交通很是不方便,这才导致黔州穷困。

    黔州与江州,荆州之间横穿着一条一百多米的江河,隔绝了黔州的交通道路,很多商品无法直接运输出去别的州府。

    齐景遇看着上面的地图,眉头皱得紧紧的。建造这样水利工程虽然可以提高自己的业绩,但是靠这些成绩要升官不知道要多少年,有什么办法能提高整个黔州的经济水平呢?

    要是在思州那里建造一条横跨州府的桥,那么黔州这里的特产就可以直接运输出去,说不定就可以直接改变黔州的贫穷了。

    可是,要建那么一条桥要花费的银子可是天价,哪里能集资到那么多钱呢。

    “你可以聚集整个黔州的所有商户,等桥建成以后再收过桥费,按照每个人投资的钱占一定股份”秦青青看他这样忍不住给他出主意。

    “ 收过路费,这样不好吧。”齐景遇有些犹豫。

    “怎么会不好,官府建桥不用花费吗,以后维护不用钱哪吗?收过桥费又怎么啦。”

    “娘子说的有道理,但是安江太大了,很难说服这些商户集资银两。”齐景遇还是没有把握。

    “没事,总会有人投资的,就算是没有人投资不是还有我吗,到时候我多卖几个方子也能凑够钱,那么过桥费就只有我们能够收取了,算做是投资。”秦青青一脸郑重,让齐景遇也不由信服起来。

    “那好吧,我去画个计划图出来。”

    齐景遇花了足足三天的时间才把整个桥的初步方案画了下来,里面包括了工程图,河的深浅,所需要的材料,初步费用预算,都列了下来然后又选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是民间集资,五十年内的过桥费归属于集资的民间商队,另一个就是直接朝廷出资,以后过桥费归朝廷所有。

    接着他又画了个大饼,列了黔州里面有大量珍贵的木材,药材,还有各种矿石,如果有了桥就可以直接带动黔州的经济等等,整个大饼砸下来,任是谁都无法拒绝。

    最后又提了一句,无论朝廷选择哪个方案,他都想申请让工部精于水利建筑的常聿明过来帮忙。

    把折子写好以后他感觉不不一定能打动得到皇上,又写了一封密信并附上他的设计图一起加急送往京城里去。

    乾安帝是在一个月后才收到的信,齐景遇写的折子很好,大饼也充满了诱惑力,可惜国库也没有那么多钱,就算有钱按照户部那帮人的尿性也不会愿意拿出来建桥的,只能遗憾的放下。

    找到了他的折子后,写了个批,并同意他选择第一个方案,五十年后桥归朝廷,最后才下了调派令让工部的常聿明去黔州进行建桥大事。

    可怜常聿明还没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人推上了马车。

    齐景遇收到回折的时候,常聿明还没有到黔州,他只能拿着画好的设计图把黔州有名的商人都聚集了起来,共同商议这件事情。

    齐景遇把朝廷回复的折子拿了出来,但是同意投资的商户还是不多,而且也都是拿出了一少量的的银子。

    齐景遇无法,只能把眼光投向了黔州之外,秦青青想到自己也认识有几个富有的朋友,就写了信过去询问,入股多少全凭他们。

    常聿明来到黔州的时候,是齐景遇亲自出来迎接,这可是朝廷最厉害的建桥工程师,有他在就没有他做不了的事情。

    常聿明今年四十八岁,相貌很是清俊,就算是年纪大了一些也还是一个美男子,此时刚下车来,脸色有些苍白,齐景遇忙上前扶住了他:

    “常大人一路劳累,辛苦了吧,我已经为大人准备好了院子,我先领大人过去休息。”

    “哼”

    常聿明虽然不高兴,但是却也没有拒绝,都接了皇上的懿旨了,只能去做好。

    第二天,齐景遇早早就过去领着常聿明去观看安江的路段,最后经过常聿明的推敲检查,他们选了一个河道相对窄一些的地方确定下来。

    齐景遇对工程类不是很了解,看到常聿明把地点定下他也没有出声反对,专业的事情还是给专业人士去决定吧。

    常聿明一边在图纸上画图一边用用眼角余光悄悄打量了齐景遇一眼,看他对他一片信任的样子才放下心来。

    做这些事情,最怕的就是外行人士对内行人士的指手画脚了,见齐景遇态度不错,常聿明就把心神放进了图纸上。

    建桥的工匠,徭役,和材料已经准备好了,只要他一声令下随时都可以开动。

    买材料花了不少钱,齐景遇从那些富商中只有五家人是出了钱的,总共才二十五万,跟预算的钱差多了,秦青青只能让人去加大肥皂的生产,还做了一批药皂,尽量都批发给黔州的商人,让他们带到全国各处卖去。

    还有书铺的书籍和纸张,她让人在各府城开始开分店,还有老家那边的苍梧府,也都开了一家,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到更多的银钱。

    在安江大桥动工后的第三个月,她写出去的信都有回复了,最少的一千两李琛家,最大的佳宁郡主家,拿了三十万两白银让管家送了过来,让她惊喜不已,共十二家她就收到了六十七万五千两白银。

    秦青青一一把契约写好并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才交给各府的管事,让他们收好。

    “夫人,我们可不可以也投资。”桑枝儿问道,最近几年她们也赚了不少钱,也想入一份股。

    “当然可以,我们府每个人都可以,到时候你把大家入股的钱一一登记好,再把钱交给我就行。”便宜外人还不如便宜自己人呢,反正只要集资够就好。

    “谢谢夫人,那我去通知下去。”桑枝儿说着就匆匆跑了出去。

    几天后,秦青青收到了府里大家拿出来的钱,七万多两,其中以冷瑾玉和桑枝儿这对夫妇出了钱最多,共有一万二千两,其他的一百或几十两的都有。

    秦青青一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