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章 名师支招

    接下来,王莽又在那湖边守株待兔了足足六天,耐得住性子,却忍不住失望。

    或许对方只是一时感觉自己有趣,并未太放在心上,甚至回去后不过睡了一觉便彻底将自己抛在了脑后吧?

    守株待兔,果然是傻子才干的事!

    王莽不打算再浪费时间白守了,但又怕万一对方真只是因为一时脱不开身,好不容易脱身来湖边,却与自己一般失了望?

    毕竟这个时代,年轻女子轻易是不得出门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千金小姐总是翻墙的情节。

    思来想去,他在那日她靠坐的树干上,用锐物在不起眼、但若有心却能轻易瞧见的位置上刮掉了一小块树皮,在上面刻下了一句话:一见钟情,魂牵梦萦,乞巧同乞,倾心湖畔。

    乞巧便是乞巧节,后世所说的七夕节,在这个时代还不流行叫七夕节,甚至也算不得真正的情人节,是独属于女性专属的节日。

    与大家相对熟知的上元节一样,难得不霄禁的节日。

    这一日,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与女红等,有着诸多习俗项目忙碌。是女性祈祷心灵手巧和贤惠聪颖,并以此为依,乞得与夫君白头偕老、生死不渝的重要节日。

    当然,根据年龄的不同,女人们不仅乞巧、乞美和乞爱情,还有乞子、乞寿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

    若是未婚配女子,则多只是向织女乞求自己能与仙女一般长得美丽,有一双巧手,并依着心灵手巧之势,嫁得一个如意郎君,与牛郎织女般恩爱无猜的如意郎,这是女儿们的美好愿望。

    这一日的月下之夜,未婚配女子们大多以七人之数相约成伴,难得出门,携带着最得意的绣品挂在身上,于月下游玩赏景,甚至参加一些斗巧活动。(所谓斗巧,就是众多女子比赛穿针引线的技巧,看谁技高一筹,最终获胜者一般能获得不菲的奖励。)

    不论任何时候,但有未婚的年轻女子成群之地,必然免不了男子们的‘心怀不轨’。本是属于女子的节日,那些个怀揣目的的男子们也免不了一番打扮,混迹其中。

    在这纯以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成婚的时代中,若有富家千金与怀才之郎撞对了眼,必是女子赠以巧手所织之物为定情,成一番如穷牛郎与天仙女相般的佳话。至于这一番佳话是否提前有着重重算计与安排,只有各自心知肚明。

    思来想去,她若真是因难以脱身才见不着自己的话,在见得到自己的留言后,又能保证对方脱得了身如约以赴的,也只有这般特殊的日子。而且这乞巧节也不远了,一个月时间也应该足够使她有机会看到自己的留言吧?

    这日一大早的,趁着早起人更稀的时间段,他在树下悄悄刻完留言便向着西市而去。

    他要去寻那日的老头,像这种小道消息灵通的人,或许便能打听出一些有用的消息。

    然而他硬是将东西二市都转透了,却愣是没寻出那个老头。两市都有街边说书人,却都只是普通说书的,基本不聊小道消息,属于消息并不算太灵通的正经说书人。

    他又向周边摊贩打听确认过了,这两个才是经常驻留在二市的说书人,至于那日的不知是哪突然冒出来的,正巧占了刚好空出的位置,却连着三天蹭着热度讲的都是与王莽有关的话题,尔后又神秘失踪了。

    云游四方的说书人?神秘的高人?却对这京城,特别对自己的底摸得这般熟?

    高人个屁!怎么品都充满了托的味道。

    总觉不对,却毫无头绪。因为自己家是请不起托,而自己的几个叔伯更不可能为自己请托,这托还暗打王家一众的脸,捧自己的名声。

    或许不是托,真只是巧合。还是类似于系统类的仙人辅助?

    他又难免意淫了一下前世那些穿越小说中的系统设定,那才是真适合自己这种历史与技能双小白的挂,轻松躺到人生巅峰。

    转了半日,他放弃了寻那说书人的打算,准备回敦学坊请教自己的老师。

    请教他对于自己接下来如何步入仕途的看法,最后再顺便试探,看他这个长安老学究是否知道城中有这么一户赵姓人家。

    老师陈参是个高傲的儒学大家,但也有着一切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通病,那就是‘孤傲清高’。

    通过平素言语,王莽知道他对当前高踞庙堂的那帮家伙很是不屑,在他眼中,那不过是一群尸位素餐之徒,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主儿。

    用他的话说:“老夫若是入朝堂,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民康物阜,盛世中兴百业昌。”

    只无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最后便只能隐于尘世,开展自己的教书育人之业,以养育千里马为己任。

    到如今,虽算不上桃李满天下,却也能在儒家学子中占不小的半壁江山。

    王莽本是他最得意的学生之一。

    起初,王莽有意隐去了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怕这样的一个老学究将自己与那帮纨绔混为一谈,导致陈参时常感叹,万恶的大汉总是外戚掌权,寒门无望,又可惜了王莽这样一个神童之才,却与他一般托生寒门素族,无以安邦治国。

    后来得知王莽底细后,他更将王莽视为得意之最,彻底将他当成了未来栋梁来培养,期望着有朝一日他能代自己一展才华,安邦治国,大兴儒学。

    向他请教入仕的见教,应有收获。

    “入门无途,先出名,厚积名,薄发势,有名有份志不愁。”

    他盼王莽入仕途已久,早为他的将来千思百虑过,因此王莽一开口,他是毫无犹豫便脱口而出这句话,尔后才细细讲解。

    “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巨君你只需继续秉承本心,做好仁、义、礼、智、信、勇、诚、恕、忠、孝、悌,声名自显。自古无不透风的墙,在这长安城中只要名望增涨到一定程度,即使你那一班叔伯们没启用你,也不怕。再如何深宫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