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2章 暗流涌动

    王莽辞职了,无以避免地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除去同有贤德之名的傅喜,孔光,师丹,以及举孝廉出身、仁慈厚道的何武之外,还有那一众久与王家亲近的官员及仍然在朝的王家族人。

    还有太学里的那一群子儒家学生。

    许多人纷纷上书,说王莽的贤良,认可王莽的才智与工作能力,请求让王莽继续出任大司马。

    叫他们去劝王莽主动出任大司马?

    他们可不敢!

    那天宫宴事件,凭心而论,换成自己也是要胳膊拧不过大腿地赶紧抽身急退。

    他们只能继续劝皇上,希望刘欣能挽回王莽,以压制傅仙音及丁、傅两家。

    王莽,是他们所经历的唯一一个掌着泼天重权却依旧低调,不以权势地位压人,不摆威风,对所有官员都随和的人。

    他一直安安静静地做事,只要你不在他面前过份做什么不法之事,懂得水至清则无鱼的他,常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提点。

    他们相信,换谁来当这大司马,都不可能让他们这般舒服。

    至于素有贤名的傅喜,更是忍不住在刘欣面前怨责傅仙音。说她发长识短、权欲之望熏心、后宫干政,劝刘欣要有主见,不能一味地纵容傅仙音。

    当初,刘骜刚去世,还未正式下葬,傅仙音便怂着刘欣操办喜事,为傅、丁的许多人封侯,对此很不满的傅喜当时更是直接称病不受。

    “忠与孝,素难两全,陛下当忠天下事,忠于万民之福,而非愚孝误国!”

    此时的傅喜已经被刘欣强行拉上了大司马之位。

    因为除去王莽之外,傅喜的名声最好了,也正好是自家亲戚,拉他任大司马之位阻力最小。

    可这家伙真的是书生意气,竟还在自己耳旁磨,不断地说愿意退让大司马之位还给王莽。

    更是有一次两人论事之时,遇上了本该意得志满的傅仙音又跑过来唠叨,早看不惯傅仙音这个自家长辈的傅喜还忍不住当面指责傅仙音的不安份,当着刘欣的面,这一对堂姐弟闹了个很不愉快。

    不过,自己祖母确实是需要有个人敢站出来说一说了,刘欣对傅喜的那一场吵闹并没有意见。

    好不容易狠下决定准了王莽的请辞,自然不可能再让他复出了。

    百官的上书,王家一系的不满?

    在又一个月夜之下,与董贤聊天谈心之时,两人一合计:看来是朕赏的不够!还不够封你们的嘴!

    刘欣一咬牙,再度赏下了一堆财物,更派特使服侍王莽,负责每日为王莽送去一顿御膳。

    他又发诏书,高度肯定了王莽的才能,直言自己的遗憾。同时加封他三百五十户食邑,给予‘特进’之位,请他在探望太皇太后之余,每日能进宫能与自己这个天子见一面。

    一赏再赏,如此特权,不仅能堵百官与长安一众儒生之口,更还能假装请教地利用一下王莽的余热。

    同时,他又给前大司马、卫将军王根加封了二千户食邑,给安阳侯王舜(王音之子)加封五百食邑,特许之前因淳于长事件而被遣回封地的红阳侯王立、奔丧后仍然滞留长安的王立,许他光明正大地重归长安久居。

    还有许多亲近王家的官员同时被赏,手笔之大,长安城中几乎无人不晓。

    不得不说,刘欣这一手玩的极妙。

    如此一来,王家直系再无人能有什么意见,再有便是得寸进尺、贪心不足。

    人尽皆知皇帝对王莽的好,对王家的优待,那是在无声地告诉天下人,真不是我皇帝不用王莽。

    一时,连百官也无法再说刘欣不任用贤人。

    至于王莽,没了权职,却还得经常地去皇宫见皇帝意思一下。而每当此时,刘欣拉着他,当着其他人的面一吐为难,王莽还必须用自己的好人脸也意思着为刘欣解难。

    连傅喜也没了意见,安心地尽起了自己的大司马之职,努力地为刘欣分担。

    王莽也不得不佩服,刘欣这一系列操作之溜。

    自己第一次辞职,皇帝请前朝遗留重臣与自家心腹奔走劝自己归朝;这第二次辞职,更是一赏再赏,弄得满城皆知,即使知道自己被利用,他也不得不每日笑着主动进宫被利用。

    这是典型的谁先撕破脸谁输。

    不过利弊同行,刘欣这么一折腾,若无绝对站得住脚的大理由,他更无法轻易地收拾自己,相当于为自己上了一道无形的免死金牌。

    官场无情,生死不由己。

    王莽小心地维护着这份表面上的君臣深情,每日里都去王政君那请过安,再转去未央宫与刘欣问个礼,但有所求,也是瞧着尽了心。

    同时暗中听着宫中的风声碎言。

    至于出了宫,闲来无事便带着妻妾,用着皇帝赏下的巨额财富,一同在长安城外设棚亲自施粥,继续经营着自己的保命符:名声。

    在他眼里,可没有什么女子不宜抛头露面。

    生活便这么过着,瞧着闲散,王莽却也暗中关注着朝堂的风云动向,不敢松懈。

    那日,依例去见刘欣之时,他意外撞见了傅仙音与傅喜闹不愉快。他悄悄地在暗处耐心地等着,看到了傅仙音气冲冲地离去。

    原来,不说丁、傅与百官的较劲,也不说丁、傅两家的暗中争权,光是傅家自个儿都合不来啊。

    看到更大希望的王莽,心中暗喜着。

    更喜的是,刘欣好像对那个叫董贤的特别关照,那感觉,像极了当初的刘骜与张放,或者说后来的刘骜与淳于长。

    不,他很快发现,刘欣与董贤那关系明显更亲近,亲近到暗中留意关注的王莽总觉的不太对味儿。

    一起上朝、一起下朝,连夜里也时常是彻夜地待在一起,两个那叫一个真正的形影不离。

    董贤,在任黄门郎不久之后,又很快便升附马都尉、侍中,更光明正大地与刘骜同出同入他的起居殿。

    但董贤也是有家室的人,每日下朝后,自然也是要回家陪家人的。

    刘欣竟然对董贤好到一刻似乎也不愿见不到他,在未央宫北阙增设了府第,亲自取名止贤庐,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