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7章 贵人相助

    景陵城,城矮墙破。

    十几年前城池被金人破坏,之后湖南、湖北、京西各州郡一直在筹备北伐,根本没有财力修整。

    “...一两个时辰就会下雨涨水,而贼寇没有一天时间,别想搭设浮桥。等涨了水,对岸那些贼寇一个都跑不了。”

    看着面前的守将,知州董良微微点头,“好,你做得很好。真拦住他们,本官会为你向鄂州都督府请功。”

    “多谢大人提携。”守将一脸谄媚,抱拳致谢。

    话音刚落,衙役便匆忙进来禀道:“老爷,鄂州都督府张公子求见。”

    “不见!”董良下意识地回道。

    话刚出口,便反应过来,当即问道:“什么张公子?哪个张公子?”

    衙役回道:“他自称是经略使大人的公子。”

    四路经略使、鄂州都督府大都督张邵的公子?

    董良又惊又喜,忙道:“快请!”

    不多时,一年轻公子来到董良面前,抱拳道:“见过董知州。”

    “张公子不必多礼,请坐。”董良抬手让座。

    来者正是张邵的女儿张云,一身男装,气度不凡,径直在董良对面落座。

    不等下人奉茶,董良便忍不住赞道:“早听通判鲁大人说张大人有位公子,一表人才、风度翩翩,乃人中龙凤,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当不得董知州谬赞。”张云十分淡然。

    马屁没拍好,董良稍稍有些尴尬,转而问道:“不知公子大驾景陵城,有何贵干?力所能及,必定援手,公子尽管直言。”

    谁知张云却回道:“我不忍心看你身首异处,家破人亡,特来救你一命。”

    此话入耳,董良瞬间神色大变,惊惧不安。

    难道因为供应鄂州大军的钱粮短缺、不及时,都督府要追责治罪不成?

    还是贼寇从江南跑到江北,都督府要借机搜刮钱财,或是要找替罪羊?

    “不知张公子此话何意?下官不甚明白。”

    “河对岸那些贼寇......”

    张云的话尚未说完,便被董良打断,只听他抢道:“那些贼寇已经被我们拦住,拆了浮桥,等一会儿下雨涨水,他们就过不来。都督府只要及时调遣大军,他们一个都跑不了!”

    “看来董知州是不需要我救命了?”张云脸色一寒。

    董良心知失礼,忙道:“下官一时心急,还请公子海涵!公子请说,下官好好听着。”

    下人上茶,张云端起茶杯,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才道:“拦下他们,正是取死之道!”

    董良大惊,恐慌之下,急道:“下官不甚明白,烦请公子解惑。”

    “岳州、鄂州贼寇势大,此事你应该知道吧?”

    不等对方回答,张云接道:“这两地贼寇兵力有四万之众,而鄂州城不足三万兵力,如果把他们逼急了,他们合兵一处攻打鄂州城,鄂州城就会不保。说白了,他们的存在,威胁到鄂州城安全。”

    “鄂州城里达官显贵、衙门监司甚多,一旦被贼寇攻克,不知有多少人丢官罢职,多少人头落地,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贼寇分开,放任一部分贼寇渡江,利用长江,分而治之。如此一来,南边的贼寇减少,就能解除鄂州城的威胁,到了江北的贼寇踏上逃亡之路,补给断绝,也难长久。”

    “这本来是鄂州城暗中谋划多时的剿贼策略,而你,董知州,居然想将贼寇赶回去。若是贼寇当真渡江回去,转头攻破鄂州城,你还能活着吗?”

    张云这一番话,只把董良听得冷汗直冒,忍不住一阵哆嗦。

    平叛虽是朝廷大事,但鄂州城是沿江重镇,水运发达,商贸昌盛,事关无数达官显贵的利益,更有各级衙门监司牵涉其中。

    所以,无论如何平叛、何时平叛,都要确保鄂州城绝对安全,这也是去年搜集巨量钱粮囤积于鄂州城的原因!

    为了鄂州城不受威胁,哪怕放任贼寇渡江,也在所不惜。

    但放任贼寇渡江只能暗中做,心照不宣,绝对不能放到明面上。如果摆到明面上,一旦出现意外,必定授人以柄。因此,他才没有收到都督府关于放任贼寇离去的只言片语。

    说白了,放任贼寇渡江,符合鄂州城的利益,而如果自己破坏了他们的利益,一旦迁怒下来,势必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张公子贵为张大都督的公子,亲自跑来景陵城盯着,必定是为此事兜底,否则何至于刚刚拆了浮桥不到一刻钟,他就来到自己面前。

    董良虽然只是一个两县之州的小知州,但也是科举出身,久历官场,头脑灵活,不是愚笨之人,很快就想明白张云话中的关窍。

    “下官多谢公子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请受下官一拜!”董良急忙起身,整理衣裳,拱手下拜。

    张云抱拳,简单回礼,“董知州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还请公子示下。”

    张邵的公子就在眼前,董良即便心里已经有想法,也不好自作主张,毕竟他对都督府的决策并不了解,已经做错了事,岂能再说错话。

    张云看了他一眼,喝口茶,而后道:“第一,速速将搭建浮桥的材料送出城;第二,打开城门,放他们进城;第三,给他们准备一些屋舍。”

    “公子,送材料出城,下官理解,开城门、准备屋舍是为何?”董良不解。

    张云反问道:“他们在河对岸有多少人?河这边又有多少人?”

    “具体数目,下官不是很清楚,请公子示下。”

    “实话告诉你,河这边有五千人,河对岸两万人。你拆了人家的浮桥,不会以为他们不报复吧?景陵城有多少人,挡得住他们的进攻?”

    “我来景陵城,可不是陪你们死的!”张云这句说得很重。

    董良脸色一白,沉默数息,随后犹豫道:“贼寇凶恶,滥杀成性,要是他们进城之后胡乱杀人......”

    “董知州放心,我亲自出城与他们谈判,必要时也可为人质。”张云道。

    董良急道:“公子岂可以身犯险!”

    “为了景陵全城百姓安全,也为平叛策略顺利推行,何惜此身。”张云说得大义凛然。

    董良肃然起敬,忍不住拱手一拜:“公子高义,下官望尘莫及!”

    “废话不多说了,赶紧行动!”张云起身。

    “下官明白。”

    形势紧急,董良立即命人将搭设浮桥的木桩、木板等物料、工具运送出城。

    张云则先行一步,直往天道军所在的河岸附近奔去,准备给他们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