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9章 临河扎寨拒敌于岸

    蒲圻城,天道军大营,诸将聚集。

    “刚刚得到消息,田师中这次派了中军、踏白、胜捷三军过来,兵力近万,我们的实力不足以跟他们硬拼。”

    能打就是能打,不能打就是不能打,刘安直言不讳。

    “所以,这一仗我们沿河防守!”

    众将一听这话,不由心生疑惑。

    “你们肯定在想,我们明明能全歼前军,为什么就不能跟这三支军队拼一拼?”

    “原因只有一个,王俊不会打仗,陷入重围会慌。但这三人不一样,是实打实的统兵主将,莫说兵力相当,即便他们遇到三倍五倍兵力的对手都不会慌。”

    “因此,不管我们用什么计谋,在绝对的硬实力面前,我们都很难撼动他们。对付他们,只有一个办法,沿河坚守,以拖促变!”

    话音一落,马上有将官问:“怎么以拖促变?拖下去会有什么变化?”

    见众人差不多都有疑问,刘安也不瞒着,当即说道:“这次来的三个人,我对他们略有耳闻,都是骄兵悍将,各有背景,如今在这鄂州没人能驯服他们,他们三人之间自然也是谁都不服。”

    “他们一起领兵出来,要是一鼓作气结束战斗,自然好说,若是拖上一时半刻,必然会各生想法,到时候我们自然有机会各个击破!”

    “孟将军,他们三个是什么情况,你应该比较清楚,可以跟大家说一说。”

    孙正、严凯等人虽然也在岳家军时间不短,但早几年就离开军营到了洞庭湖,对近几年军中情况了解不多,孟修是在岳家军生变之后才离开军队,他的话更有说服力。

    只听孟修道:“据我所知,中军统制郝晸跟王俊差不多,也是早些年从其他军队并入岳家军,此人嗜好杀人,也喜欢钱财,他领兵作战所过之处,基本都是要搜刮一遍的。”

    “虽然岳家军军规严厉,严禁烧杀,但在外打仗,这种事也难以避免。虽然他被人举报过几次,因为取证困难,加上他背景较为特殊,不能杀也赶不走,最后只能象征性的罚俸了事。”

    “踏白军统制董宪与左军统制牛皋一样,也是十年前加入岳家军的,这个人打仗虽然勇猛,三年前颖昌之战他也是主将之一,但他有个臭毛病就是喜欢钱,更喜欢女人,声名大振之后,在城里、军营养了不少女人,军中人尽皆知。”

    “胜捷军统制赵秉渊,这个人最早是辽国将领,辽国被金人灭了之后,他就带人投奔了大宋,他也是十年前并入岳家军的。”

    “据说当年在洪州的时候,他有一次在酒楼饮酒与岳帅发生了冲突,两人动手之后,差点被岳帅当场打死,他也曾要求调出岳家军,但岳帅还是力荐他做了统制。”

    “可以说,岳帅在的时候,他们三个还算安稳,现在只怕是已经无法无天了。”

    孟修出自岳家军中军,对中军之事颇为了解,又曾是部将,对其他各军统兵将领自然也有所了解。

    谁知他话刚说完,便有将官笑问:“孟将军,你之前占据梁子湖,是不是跟郝晸学的?”

    此话入耳,孟修不由脸上一热,颇为尴尬。

    “不要拿这种事开玩笑!”

    刘安马上解围道:“孟将军在中军太久,沾惹些不好的习气,在所难免。加入了天道军,改过就是了。”

    “不错。你们可别再乱开玩笑了,孟将军他们被迫离军也得吃饭,跟贪财的郝晸不同,不过是打劫了几个商贾,也没胡乱搜刮,欺压百姓。”孙正道附和道。

    孟修连忙道:“错了就是错了,统领不用替我辩解,之前确实不该杀人劫财,以后不会再有了!”

    “以前的事过了就过了,不再乱来就行了。”孙正宽慰道,“我之前还跟梁统制在洞庭湖上打劫好几年呢,加入天道军,改过自新,前事也不会有人追究。他们开个玩笑,你不要放在心里。”

    刘安不想在这个小玩笑上纠缠,马上接道:“好了,过了就过了,此事就不要再提了。还是说回正事,这一仗怎么打,今天就得讨论清楚。”

    “现在只有一个问题,怎么防住他们近万人的攻击。大家议一议吧!”

    他话音刚落,便有将官道:“陆水这么宽,我们把船全部凿沉,别说一万人,就是两万人也过不来。”

    “船都沉了,我们怎么过去?”当即有人表达不同意见。

    “都说打不过要防守了,还要船做什么?”

    “光防守打得赢?刚刚统领也说了,以拖待变!防守只是拖住他们而已,最后还不是要打,不把船留着,我们游过去?”

    “要是防都防不住,留着船也是留给敌军的。我建议把船全部沉了,先守住河岸再说。”

    “要我说,沉船只是一方面,我们能沉船,他们不能造船吗?造不了船还不能制作木筏?对面山上可全是树。”

    “河这么宽,水这么急,木筏不太好过吧。不过,河这么长,真想过来我们也不好拦。”

    “你们为什么会怕他们的船和木筏?不让他们上岸不就行了!”

    “不错,沿河扎寨,即便船能到岸边,他们也上不来,红枫寨不就是这样吗?除了码头,其他地方根本过不来人。”

    “那我们也不能一直防守,总要过河吧?”

    “这还不简单,把船底的船板拆几块下来,船沉到水里,等要用的时候再把船拖出来,装上船板。船沉到水里,敌军发现不了,即便被发现了,短时间内也用不了。”

    “这倒是个办法,只要船留下......”

    ......

    将官们各抒己见,很快讨论出了御敌思路:临河扎寨,拒敌于河岸!

    集思广益,商讨出办法,刘安总结之后,一声令下,全军近万余人立即去陆水上游山中伐木,又发动周边乡民百姓帮忙运木、挖土,修建栅栏。

    一连忙碌三天三夜,前后两万余人齐上阵,终于在陆水西岸渡口上下游临河修建了一个一丈多高、五里多宽的栅栏,仅仅在渡口位置留下了一个三丈宽的口子。

    五里宽的栅栏对百里陆水来说还是太小,此后全军便兵分三路,一部垒土加固栅栏,另外两部沿着既有栅栏继续往上、下两边延伸修建。

    又过数天,等鄂州三军近万来人来到陆水东岸,见一道望不到尽头的高大栅栏横亘在陆水西岸,不由感叹来得太晚。

    一番搜寻,河边不见有船,大河挡路,前进无门,稳扎稳打、沿途搜寻了各个山林、芦苇丛的鄂州三军只能止步东岸,扎营暂驻。

    郝晸、董宪、赵秉渊三人临时聚首,商讨渡河剿贼办法。

    “贼寇营寨宽大,不宜强行渡河,我认为应该沿河上嵩阳县,绕其后路,一举攻灭贼寇!”

    “那就辛苦赵将军走一趟吧,我与董兄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我也是随口一说,你们不必当真。”赵秉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