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四十章 秦颜挥兵,三辅终战(七十)

    “这是何意?”

    “叔祖你们仔细的想一想,当建宁元年八月,窦武终于完成部署,以亲信朱?为司,虞祁为洛阳令,又以所亲小黄门山冰任黄门令,准备收诛曹节等宦官时,计划泄露。

    于是曹节等宦官急切转移灵帝,“召尚书官署,胁以白刃,使作诏板”,矫诏杀山冰等人,并绝南宫之道,劫太后,持节收捕窦武、陈蕃等。”何引说到这里,转头看向了张奂。

    “建宁元年九月,宦官欲诛杀游平(窦武)与仲举(陈蕃),七日宦官动手诛杀士人,老夫回京护住游平与仲举及家人!

    曹节、王甫等宦官欲矫诏骗老夫出门将老夫诛杀,但是由侄儿张角率领一千羽林卫严密保护老夫。

    老夫来张角和曹节议和,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游平自尽而他家人流放到交州日南郡中,三十年内不得出日南郡一步。

    仲举及家族流放到到并州上党,终身不得出上党一步,并且不得收徒,家族子弟不得入仕!

    而游平的“宗亲、宾客、姻属,悉被牵连”,曹节等人更是“迁太后于云台”。

    仲举的“宗族、门生、故吏皆斥免禁锢”。

    与此同时的朝中还有大量士人被流放到交州,并州,凉州,幽州等地!

    变革失败!”张奂开口说道。

    “虽然这是奉了皇室之中族老的命令,老夫总感觉对不住游平和仲举二人!”张奂的眼中不由闪过了一丝泪光。

    刘宽听到这里也不由叹了一口气!

    “故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或志宁社稷,或方直不回,前以谗胜,并伏诛戮,海内默默,人怀震愤。”何引说了一句话,这是张奂对着二人的评价。

    “这句话是老夫所说,牧筠也知道?”张奂看了一眼何引。

    “牧筠又是如何评价的?”刘宽开口。

    “许劭曾说: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

    学中流言: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

    而窦武也说过:今台阁近臣,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尚书朱宇、荀绲、刘佑、魏朗、刘矩、尹勋等,皆国之贞士,朝之良佐。

    窦太后也说过:故太尉陈蕃,忠亮謇谔,有不吐茹之节。太傅陈蕃,辅弼先帝,出内累年。忠孝之美,德冠本朝,謇谔之操,华首弥固。

    相比这四则,我就不用说了吧?”

    “说吧!”虽然只有两个字,可是何引已经明白意思了。

    何引觉得后世多有评判,不过还是归有光、王夫之、蔡东藩三人的深得他心。

    不过,等他到了现在,知道了这么多的隐秘之后,反而不好评价了。

    因为,这里面有他们的操纵,他怎么评价?

    “陈蕃老矣,而诛权竖、安社稷、扶进君子之心,不为少衰,惜乎不知择而托于窦氏也!”

    “及孝桓帝告崩,窦后临朝,陈蕃有德于窦后,而进列上公,窦武更位极尊亲,手握兵柄,二人同心,协谋诛奸,似乎叱嗟可办;然必不动声色,密为掩捕,使妇寺无从预备,一举尽收,然后奏白太后,声罪加诛,吾料太后亦不能不从,肃清宫禁,原反手事耳!

    计不出此,乃徒向太后絮聒,促令除奸,何其寡谋乃尔?

    且陈蕃疏中,固尝云危言极意,则群凶侧目,祸不旋踵,彼既明知诛恶之宜速,处事之宜慎,奈何尚请宣示左右耶?

    谋之不臧,语且矛盾,识者已知其无能为矣。窦武之死,其失在玩;陈蕃之败,其失在愚。

    彼曹节王甫等,蟠踞宫廷,根深蒂固。

    太后嗣主,俱在若辈掌握之中;即使谋出万全,尚恐投鼠忌器,奈何事已发作,尚出轻心耶?

    武之误事不一端,而莫甚于出宫归府,不先加防;蕃与武密谋已久,仍不能为万全之计,至闻变以后,徒率官属诸生,持刃入承明门,岂寥寥八十余人,遂足诛锄阉党乎?诛阉不足,送死有余,何其愚也?”何引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时,老夫率军在外,曹节等人操纵南北二军逼迫游平和仲举。

    不得不为之啊!”张奂摇了摇头。

    “其实窦氏、马氏以及梁氏能够在国朝长期执政,除了有我老秦人想要见他们自己争斗而暗中扶植之外。

    很重要的是他们和光武帝之后的历代帝王手中的君权配合!”何引见到二人各自沉默之后,径直说起了自己的话。

    “马氏、窦氏和梁氏三家能够在光武帝以南阳、河北为首的关东地主集团占主导地位的国朝之中能够成为外戚政治的主体,长期执政,从根本上影响东汉的历史进程,与其迎合皇权需要的特质有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