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章 打淮海

    淮生的部队在打援的阵地上苦等了好三天,不见徐州方面的敌军向北增援济南王耀武兵团的意思,准备打一场大仗的战士们空欢喜了一场。

    而在济南方面,经过8天的鏖战,华野的山东兵团一举拿下了济南城。其惨烈程度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次城市攻坚战,国军10万农家子弟成了枪下鬼或成了炮下灰,共军3万农家子弟永远地睡在了这片用热血染红的土地上,济南的烈士陵园每天都有许多后来人为这些英灵祭奠,特别是那些祖国花朵们,每到清明时节前来扫墓,而国军的农家子弟却永远成了孤魂野鬼,他们的孤魂没有人祭奠。

    华野打援没成,华野的首长开始寻找新的攻击目标,这个时候的华东野战军有了济南战役的经验,集中优势兵力打大战役已经有了相当的把握。

    其实淮海战役按西柏坡最高指挥官的最初想法并没有在苏北打大仗的意思,那时他觉得向长江以南发展更有利于巩固苏北根据地,华东野战军粟将军首先提出在苏北打几个大仗的战略构想,便于把苏北根据地联成一片,他亲自去西柏坡汇报。

    将军坚持在苏北打第7兵团,他认为只要打下黄兵团,苏北局面会改变,也会直接威胁徐州集团,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决不能错过,于是,连夜北上西柏坡,向最高首长陈打淮海战役,并分析南下的利弊,并向首长立下了军令状。

    “拿不下黄韬将军,我提头相见。”

    首长哈哈大笑,被粟说服,首长让粟在华野任代司令员,并放手把军权交给粟。

    淮海战役最初的想法,华野是要吃掉韬将军的一个兵团,战史上称为小淮海,后来,越打胃口越大,最高首长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战略部署,决定打一仗大的淮海战役,吃掉了徐州集团。

    最初的淮海战役,华野之所以要吃掉韬兵团,是因为它远离徐州集团,又是杂牌军的王牌,吃了它,即敲山震虎,又壮我军威,意义重大。

    第7兵团处在运河到海州沿线的陇海线上,如果把运河大桥掐住,就可以吃掉了黄兵团,这就是最初设想的小淮海,至于后来,把仗打大了,吃掉了老蒋的5个兵团,那是战争推进的结果,谁也没想到。后来最高首长说,淮海战役把全国解放向前推进了三年,我们要感谢粟将军。

    说打就打,时间决定战争的胜负,一场淮海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烈火般的战斗,

    似我们的火热的青春。

    我们踏着嘹亮的歌声,

    勇敢地向前进,向前!

    一路歌声一路铁流,跨过大浪滔滔的沂河,跨过蜿蜒千里的铁路,华野各路纵队从鲁中南打援前线,一路向南,向南,再向南,势不可挡地向黄兵团扑了过去。

    早晨,在即将升起的地平线上,尘土笼罩了红色的天空,这尘土是几十万大军战士的鞋子扬起的。是无数炮车的车轮子,驮着武器的骡马,载药战车,和支前的小推车扬起的。

    初冬的太阳照在淮北大地上,追!追! 追!

    国军一路逃!逃!逃!

    一个名将说过,“胜利由两条腿决定的。”

    在大战前,部队就进行了很充分的动员。新10旅要求各团把华野首长批示精神传达下去,淮生所在的老五团进行了誓师大会,各营各连各排各班都进行了战前动员会,战士们纷纷写请战书,火线入党申请书,各营与营之间,连与连之间,排与排之间,班与组之间,战斗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都定出条件,开展竞赛。恒山由于有文化,生性又活跃,又肯动脑子,在表决心会上提出了三硬,他扯大嗓门,高了八度,底气十足地大声喊到,“作为一名战士,能参加这样的大决战是无尚光荣的事,我在行军和战斗中要坚决做到头皮硬、脚板硬、打仗硬。”

    他的这一提法,博得了战士们打雷般的掌声,会后,营长王大虎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陆恒山小鬼很有想法,我们不但需要能打仗的兵,更需要会打仗的兵,这样的兵越多越好。”

    并对指导员沈大鹏说,我看陆恒山那个小鬼有文化,可以让他进一步总结一下,把稿子投到纵队《战号》报上发一下,在行军中作为鼓舞士气的口号。

    后来,恒山用了两个晚上,又憋出来了“三不怕”,即,“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和三比,即,比决心,比斗志,比拼劲。从此,“三硬三比三不怕”成了淮生部队一路上最响亮的口号。

    恒山在行军路上向连支部交了火线入党申请书,并向营长王大虎响亮地表示,“好男儿当战死沙场!”

    王大虎笑笑说,不要死不死的,多杀敌比死好。

    沈大鹏说,恒山啊,好好干,部队就缺少有文化的战士。

    也多年后,恒山当了首长,转业后,成为父亲所在的那个农场的领导,母亲总是向我们回忆说,你父亲就不如你大舅活份,一辈子不会溜须。为此,父亲总是愤愤地和母亲大吵,说,“我就是一条道跑到黑,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