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章 背水一战

    第8章 背水一战

    4月13日

    淮生部队付出了惨痛的牺牲占领了大团山。

    他们下一步要攻下顶峰狮子头。拿下狮子头就解放了西梁山。

    胜利的曙光在山顶。

    淮生和恒山还有老温他们知道,最后的演出是最精彩的一幕,也是最惨烈的一幕。他们准备好了一腔的热血了吗?

    最后的攻击开始了。

    他们冒着来自江上,来自陈桥洲的炮声的疯狂乱炸。

    他们疯一样地冲锋。

    淮生和老温二人组合成最完美的战斗小组,他们各带一名机枪手,时而火力交叉,时而掩护突击。

    恒山带着他的排,在淮生和老温的掩护下,不断利用山上的石头,树木不断地向山上冲锋。当快要到顶峰时遭到了主峰敌人多层火力居高临下的猛烈射击,前进受阻,死伤无数。刘三枪命令各排分散开来,实施包抄。

    机枪手温克找到一个石头后面架起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战士们一排排手榴弹投入敌人工事内爆炸。王老狠他们顽强抵抗,以死相拼,就是不撤,战士冲入战壕与敌人进行肉搏战,王老狠杀红了眼,没人敢与他拼杀,他用惊天的大叫把一颗颗血淋淋的子弹射向了他的敌人,西梁山成为一座血山,他的顶峰都用双方战士的鲜血染成了红顶。

    二连长韩德明带着他的连不顾一切冲了上来,他脸上挂满了血,杀红了眼。老狠带着剩下的人撤到了顶峰狮子头。

    王老狠的一营的指挥部就设在西梁山顶峰狮子头的一个山洞里,这个山洞背靠长江,居高临下,很难攻上去。

    营长王老狠在指挥部里不停地对着电话喊,“空中火力支援,给我向顶峰狮子头投炸弹,共军攻上来了,把狮子头头给我炸平了。”

    老狼拿着机枪冲到了敌群,最后被乱枪射死,身上成就无数个蜂眼。

    他早做好了死的决心,决心背水一战。他知道自己,生为战神,死亦壮士,决不投降。

    他站在悬崖上,眺望天门山,任凭大雨把自己打成落汤鸡。

    外面大雨如柱,天色一体,他像一个落神的战士,顶天立地。

    远处凶浪拍石,一柱挚天。

    他知道,蒋家王朝气数已尽,许多将军都投城了共产党,长江这一仗,长江天险根本就阻挡不住共产党千里过江的风帆,他知道,比他的官大得多的长官们早就跑的跑,降的降,已无心再战,他还有必要死守西梁山吗?他知道西梁山守不住,但他是个有战必打,打就必胜,不胜就死的军人。

    他完全可以不这样卖命,他有一万个理由不听上级的命令,投降下山,至少会保住他手下弟兄的生命,但是他不能这样做,因为他要忠诚,没有忠诚,何以为军人。

    长江就是他的葬身之地,这是一场不归的厮杀,将会血染长江水。

    他站了许久,卫兵叫了几次,他才回到了指挥部里,山洞里没有电,几支蜡烛在风中不好意思地摇来摇去,照在他一脸的刚强。

    副营长向他报告说,“小团失守,大团山失守,将士全部战死,敌人攻上了狮子头。”

    他好像没听见,任凭雨水在脸上流淌,副营长看不清老狠的脸是在流泪还是在流淌着雨水。

    副营长说,“将士们全部退守最后一道防线,准备最后一战。”

    “知道了,你去阵地迎敌吧。”

    王老狠让卫兵把山洞指挥部安上炸药,他要把山洞炸掉,把所有的设备埋里面,之后,他们一起跳崖。

    把所有的这些做完了,他去了阵地。

    这时,他看见大团山阵地已被占领,部分士兵正在向狮子头顶跑来,他眼都没抬,向着回逃的士兵连续开枪,阵地一下子稳住了。

    “听我的命令,通知他们,誓死与西梁山共存。”

    他带头冲到了过去。

    他的战士奋勇向前,拼命杀敌,他的战士和敌人的战士被炸得血肉横飞,一排一排地倒,他拿着机枪狂扫,他打疯了。

    韩德明带着他的人冲了上来,两军对打,他们打在了一起,进行肉搏,韩德明毕竟人高马大,如入无人这地,刺刀早就挑弯了,有一次有两个敌人向他冲过来,他一声天吼,轮起枪托,一边一个纷纷打倒,韩德明也杀红了眼。

    这时,刘三枪,恒山也冲到了狮子头。把敌人再一次打进了山洞。恒山知道,只要攻下山洞敌指挥所,就一切宣告胜利。就在他们准备突击时,刘三枪突然接到王大虎电话,军首长的命令:“我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临时协议,停战8天,要部队立即全部撤回原驻地,整装待命”。

    刘三枪有些不服气,“就差这一哆嗦了,我们就要一鼓作气把敌人拿下了,怎么不打了。”

    他向王大虎大声说,“这是什么战斗,虎头蛇尾啊,牺牲这么战士,让我们不明不白地撤下山了吗?”

    王大虎没好气地说,“让你撤你就撤,执行命令。”

    刘三枪心里憋气,就差没骂娘了。

    王老狠至死不降,后来王老狠去向是个迷,所有的史料都无从查找,是跳崖殉国,还是被国军的军舰接走,无人得知。

    至此,西梁山战斗在没有胜利的胜利中结束,所有参加这次战斗死去的人被留在了西梁山,活着的人憋屈一辈子。

    有的老兵至今回忆起来还说,这一仗打得窝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