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7章 入世求道

    休息一夜早上依然在情报科内碰头。

    在情报科会议室见面之后,颜清辉随手扔过来两个包子。

    他知道宋书堂今日应当不会吃饭。

    接过包子吃着上口亜希子也到位,三人便一同离开,出门路上宋书堂表示今日先查梁正雅。

    梁正雅此人乃是鄂璧提供信息。

    故而前去找鄂璧。

    此人住在中央大学附近,宋书堂他们便直接过去,但鄂璧没有工作在身只是时常去学校内讲课。

    不知今日在家与否。

    好在今日赶去鄂璧在家中。

    也算是熟人。

    鄂璧先是错愕便立马邀请宋书堂几人进来。

    “宋组长可是还有事情?”鄂璧问道。

    “又要来打扰鄂先生。”

    “无妨。”

    几人坐下之后宋书堂说道:“此前鄂先生提供名单一事可还记得?”

    “记得。”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但是鄂璧却记得很清楚。

    毕竟和情报科打交道的机会很少。

    “梁正雅此人鄂先生还有印象吗?”

    “有。”名单之上的人鄂璧记忆都很深刻。

    “能聊聊这个人的情况吗?”

    “之前不是说过。”

    “想要更加详细一点。”

    鄂璧回忆说道:“梁正雅此人我和他的

    “接触?”

    “就是聊了一些闲天,说了说当下局势和战局情况,易学方面也交流了一下。”

    “梁正雅对易学方面的见地呢?”

    “他对易学很了解,有自己的看法,没有拘泥于一些书本,再说这东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看法有所偏差是正常的。”

    “听鄂先生这话的意思,是不太认可梁正雅的思想?”颜清辉开口问道。

    面对这个问题鄂璧也没有隐瞒,笑着说道:“梁正雅此人有些神神叨叨。”

    “神神叨叨?”

    “他总是认为易学可以知天算命,趋利避害无所不能,总之……”鄂璧的话没有说完,可大家明白。

    鄂璧是高材生。

    接受的是现代教育。

    他推崇易学是认为这是一门科学,而不是玄学。

    认为易学之中的很多内容,是符合科学的。

    但是鄂璧从来不认为,易学是可以用来算卦,更别说什么前知三世后算三生一样。

    因此和梁正雅的交流,虽然都是易学层面,但说句路唇不对马嘴也不过分。

    “就这些吗?”颜清辉追问。

    “他在聚会上非要拉着给我算一卦。”

    “你让他算了吗?”

    “聚会人多我不好驳了他面子,只能任由他算一卦。”

    “结果呢?”

    “很准!”

    “什么?”

    “很准!”鄂璧说这句话的时候,一脸苦笑,还有一些无奈。

    见大家也一脸错愕,鄂璧说道:“回来之后我也陷入了一些迷茫,将易学又重新研究翻看,但我现在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就是一门科学,不具备算命的能力。”

    “但梁正雅?”

    “那我解释不了,我只能解释科学,科学范畴之外的,我无法做出解释,但我也不会劝人否定。”鄂璧表示自己求同存异。

    没办法。

    确实被算中了。

    且都还是用易学的理论,他听得懂。

    但不信。

    对此宋书堂与颜清辉对视一眼,心中不禁去想。

    莫不是这梁正雅真有两把刷子。

    “梁正雅是道士这事你知晓吗?”宋书堂问道。

    此前鄂璧提供名单,情报科负责调查。

    知道梁正雅住在道观之内。

    是一名道士。

    但不知此事鄂璧是否清楚。

    鄂璧点头说道:“原本不知道,毕竟当时聚会梁正雅穿着和常人无异,只是头发是长发较为少见,在被他算命之后得知他是道士,我更是觉得是封建迷信。”

    梁正雅便装进城聚会也能理解。

    毕竟一身道袍确实不太方便。

    询问鄂璧对梁正雅的一些看法,发现他更多的还是认为算命是无稽之谈。

    哪怕被算中。

    也认为是概率问题。

    但上口亜希子很好奇询问:“既然你觉得他算对一次是蒙的,为何不让他再算?”

    面对这个问题,鄂璧停顿了一下,宋书堂就起身告辞。

    离开中央大学附近,上口亜希子对宋书堂问道:“你为何不让他回答?”

    颜清辉解释说道:“算中一次鄂璧尚且能解释概率,若是再算再中,那么他半生研究易学反倒是一场空,对他世界观的打击会很大。”

    “所以他是怕了?”上口亜希子问道。

    “他怕不怕我不清楚,我现在只是好奇,这个梁正雅能不能算到我们今日要登门。”颜清辉说道。

    登门!

    昨日三人已经决定。

    登门调查。

    毕竟梁正雅的身份没问题。

    此前情报科就调查过,你现在还如此调查,必然不会有任何发现。

    三年前就到了山城。

    你现在只能和他接触调查。

    此事也告诉朱越,得到同意。

    但有一点,梁正雅需要被监视,毕竟你上门调查,不一定

    那么就要防止梁正雅逃离。

    原本不想如此,担心打草惊蛇。

    可城外基本上排查一遍没有收获,朱越他们会排查其余地点。

    故而现在可以稍微激进一些。

    负责监视之人昨夜就已经安排出去,在城外道观开始盯着梁正雅。

    宋书堂等人来到城外白云观。

    道观名字很常见但意境高远。

    在附近的情报科成员现身告知梁正雅还在道观内。

    “进去看看。”宋书堂说道。

    三人迈步进入道观。

    道观规模还算可以,有三进的院子。

    正殿在前面。

    供奉三清祖师。

    但香火并不旺盛,看起来香客很少的样子。

    道观内道士也很少。

    梁正雅便是道观的观主,还有四个小道士。

    但这四个小道士此前调查,最早来道观的也不过两年。

    虽然无法证明梁正雅三年前就在道观。

    可就算是两年,也可以证明梁正雅的清白。

    此前调查从小道士口中,确实得到了确切的回答,他来道观时梁正雅就在。

    当时还有一个老道士,是道观的观主。

    不过一年前驾鹤西归。

    今日再入道观,宋书堂依然还是询问小道士,且四个小道士都询问了一遍,得到的回答一样。

    且观察小道士的话不似假话。

    这时也看到梁正雅从房间内出来。

    梁正雅五十岁左右,此时长发梳起在头顶,穿着一身灰色道袍,不说仙风道骨却也有几分卖相。

    “几位来观内只怕不为上香。”梁正雅开口说道。

    “瞒不过道长慧眼。”

    “贫道赤胆子。”

    “见过赤胆子道长。”

    “几位请进。”

    被梁正雅请入房间之内,宋书堂前去与对方答话,颜清辉已经开始观察。

    看能否发现蛛丝马迹。

    “听口音道长此前不是本地人?”宋书堂问道。

    “早年在寒山道观。”

    “怎么来了山城?”

    “云游四方在山城落脚停歇。”

    “莫非是年纪大了云游累了?”上口亜希子问道。

    梁正雅微笑说道:“人老心不老。”

    “那为何停住脚步?”

    梁正雅看着面前几人,说道:“今日是要答疑解惑。”

    他可能看出几人有所不同。

    毕竟来道观内就和小道士打听这些信息。

    宋书堂也不避讳说道:“请讲。”

    “我云游至此借宿道观之内,偌大道观仅有清明师兄一人,风烛残年孤苦伶仃,为我做了些许饭菜看着吃饭却泪流满面,我随机追问得知白云观本有五十二人,但国难当头大家无心修道,结伴下山参军救国,清明师兄年岁已高留下独守山门。

    可不出半年一道童回山是被人抬着回来,见到清明师兄便泣不成声,说下山的师叔、师兄、师弟全都死了,他活着回来却身受重伤,见了心心念念的道观一眼便也在清明师兄怀中离世,清明师兄已经很久没有人一同吃饭了。”梁正雅提及此事语气也低落起来。

    没有打断梁正雅继续说道:“清明师兄请我留下来,守住白云观,不要让白云观断在他手中,面对清明师兄临死托付,敬佩白云观众师兄弟入世求道之决心,我便答应留下,这才收了一些道童,让白云观得以延续。”

    将话说完。

    宋书堂也结束观察。

    若道童的话不假。

    梁正雅最少在白云观两年。

    梁正雅若话不假,则最少在此处三年。

    可不管是两年,还是三年。

    那都和御木孝太不符。

    “多谢。”宋书堂几人起身离开。

    梁正雅将人送出道观。

    但在离别之前,宋书堂问道:“能否给我算一卦。”

    “想算什么?”

    “找人。”

    “好。”

    “需要写个字或摇个挂签吗?”

    “不必。”梁正雅说道。

    “什么都不要怎么算?”上口亜希子问道。

    梁正雅却笑着说道:“众里寻他千百度。”

    半句批语。

    宋书堂转身离开,颜清辉、上口亜希子一同跟上。

    但情报科对梁正雅的监视,并没有撤销。

    看着三人离去,小道士对梁正雅问道:“师傅,你什么时候教教我们算命?”

    “我不会。”

    “什么?”

    “师傅说不会。”

    “那你刚才。”

    “信则有,不信则无。”梁正雅言罢转身朝着观内走去。

    “可听人说师傅你之前不是算准了吗?”小道士不死心的在后面追问。

    “图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也算得准。”梁正雅言罢回到正殿给供奉之位上香。

    其实那日鄂璧不敢让他再算。

    就算是让他再算,他也不会算。

    从白云观离开,上口亜希子说道:“虽然听不懂他说什么,但是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看来,他是清白的。”

    “还有最后一人,樊睿慈!”宋书堂说道。

    “今天天色已晚,明日再去。”颜清辉说道。

    反正已经安排人监视,樊睿慈想要跑是跑不掉的。

    如果他真的要跑,反倒还好了。

    起码可以锁定他就是日谍。

    不然还需要调查。

    “明日依然还是先去见冉和同。”宋书堂说道。

    冉和同提供的樊睿慈这个名单,肯定是先找他了解一些信息。

    再次调查就是要重新查,不能认为已经查过的,就忽视。

    冉和同在学校内任教。

    再次见到冉和同,他对情报科众人依然没有什么好脸色。

    但看到他们过去这么久,还在为抓捕日谍奔走,神色比

    反倒是觉得他们办事不力,认真辛劳是一方面,可这么久还是没有抓到日谍也是事实。

    故而冉和同忍不住说了两句。

    宋书堂都认真听他说。

    等到冉和同说完他才问道:“冉教授对樊睿慈了解多吗?”

    “我们了解很多。”

    “很多?”

    “对。”

    “从什么时候开始?”

    “从我刚来山城任教就有联系。”

    “那当日询问冉教授为何说樊睿慈是你新见的人?”宋书堂问道。

    当时询问是冉和同有没有见过什么新的人。

    和他讨论易学。

    冉和同说了樊睿慈。

    可现在又说很早就有联系,那不是证明樊睿慈很早就在山城,这和梁正雅的情况一样,这还是要排除啊。

    上口亜希子忍不住皱眉。

    冉和同解释说道:“我们最早是书信联系,就是讨论一些易学方面的事情,

    “书信?”

    “是的。”

    “怎么拖了这么久才见面?”

    “因为他在城外,来一趟比较远,其次是我也很忙,还有就是他不知道我的身份,刚开始我也不想如此,本想着君子之交淡如水,后来是书写来往很是投机,所以才见面的。”冉和同对樊睿慈比较推崇。

    都用知音形容。

    “那你怎么和他会有书信来往呢?”

    “是之前的一个朋友说有人对易学很有研究,我们就开始书信来往的。”

    “哪个朋友?”

    “叫鹏旭,是个记者,之前说是去前线做战地记者去了,也没了联系。”冉和同说道。

    “你之后还和樊睿慈见过面吗?”

    “见过两次。”

    “有觉得奇怪的地方吗?”

    “没有。”

    “你知道他住在道观内吧?”上口亜希子问道。

    “知道,但他不是道士。”冉和同说道。

    确实,樊睿慈只是住在道观里面。

    不过他不是道士,或者说是半个道士。

    此前情报科调查,询问过道观附近的人,他们说樊睿慈一年以前就在道观内了,所以时间也对不上。

    现在看来要重新调查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