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五章 学艺

    太阳慢慢从远方升起,打破了宁静的夜。明玉起身的时候,明城已经吃完早饭,准备去溪山村陈木匠家帮工去了。

    “哥,这么早就要出门了。”

    明城看着明玉眼底的青色,眼里透出一股心疼,“你往后万不能一个人进那林子了,我昨儿回家听娘说起,都冒出了一身冷汗,要是你有个三长两短的,叫娘怎么活。”

    “我知道啦哥,你快走吧,别磨叽了,一会儿陈师傅该等着急了。”明玉赶紧打断明城,朝他挥了挥手说道,“路上小心,注意安全,晚上早点回家。”

    “你就别担心我了,你说的那些个赚钱的方法,往后再说吧,眼下你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我现在出去干活,也能挣到钱,等我学到手艺了,就能挣到更多的钱给你存嫁妆了。”

    “嗯嗯,好的,哥,我知道了,你快些出门吧。”明玉推着明城往门外走,点着头说道。

    “你啊,就是嫌我啰嗦,那我不说了,我走了。”明城背着一个斗笠,往溪山村方向走去。

    明玉吃完饭,叫上秦书喜和明老大,坐在院子里商量起后山的金银花来。

    “娘,我昨晚想了一宿,我们可以低于镇上药铺的价格收药材再雇车送去镇上卖掉,赚差价。这样我们就不用上山采摘,只管在家等着别人送上门就好。”

    “这主意倒不错,那我们该怎么做。”秦书喜看着明玉问道。

    “爹,您先用竹子编几个大药筐,到时候收了药材好盛放。娘,待会儿您就和我一起拿着一筐金银花出门,去各位叔伯婶婶家一家分一点,并向他们说我们已五文钱一斤的价格收购,数量越多越好,其他的蒲公英,桑叶什么的都收。”

    “行,那我现在就去后山砍几根竹子回来,开始编药筐。”

    “爹,我昨儿的背篓还在山上没带回来,就在后山林子入口附近的草丛 里,您能带的动的话就一并带回来吧。”明老大点头应了一声好,转身进了工具房拿了一把弯刀就出门了。

    秦书喜用装菜的篮子装了满满一篮子,和明玉提着出门了。两人走在村里的街道上,从旁边挨着的第一家开始分发草药,说明了收药材的来意。路过张大嘴家时,听见了张大嘴骂人的声音。

    “好你个刘政,这都几点了还不去做早饭,是想把你哥和你娘给饿死不成,你就躲在房间里生蛆吧!”随着张大嘴的咒骂声,靠着马路的一间屋子,吱呀一声打开了房门,就看见一个长身玉立脸色发黄的男子,低着头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娘,这人也是刘家的?”明玉看着刘政开口问道,秦书喜抬头看了看,拉着明玉往前走了几步才开口说道,“这个就是刘志的弟弟,那张大嘴当年在马路边捡到的,你没看他长得不像刘家人吗?那孩子也是命苦,当初刚来普乐村的时候我瞧过以一眼,长得水灵又好看,身上穿的衣服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孩子。那张大嘴当初说的是她家亲侄子,她在镇上卖胭脂水粉的大哥要出远门托她照顾一二,没想到这一照顾都快十年了。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孩子是张大嘴捡来的。”

    “那这十年,没人来找过他吗?”明玉望向刘政的屋子说道。

    “不知道什么原因,还真没有人来找过。从这孩子来了以后,张大嘴就没让他出过门,整日的关在屋子里。哎,真真是可怜。”秦书喜拉起明玉向下一家走去。

    等两人拜访完村里的人,都快到下午了,回到家简单的吃了一碗面条,开始动手把昨天采摘的金银花拿出来晾晒。

    人一忙起来时间就过的很快,太阳慢慢落下,山林四周升腾起一层白色的薄雾。

    明老大已经编好了四五个大药筐,能够存储好几百斤药材了。明玉和秦书喜把白日里晾晒的金银花抬进屋子后,就开始着手准备晚饭。

    明玉蒸了糙米饭,煮了个冬瓜汤加一盘土豆丝,一家人吃过晚饭后,明城才回了家。

    “哥,每天这么来回的走,怕是在路上都得耽搁不少时间吧 ,陈大伯那里又没有多余的房间,你可以暂时在那里住下,就不用那么累了。”明玉看着满脸疲惫的明城问道。

    “今儿个,师傅提了一句家里尚有空出的房间,可以借住。我今晚上回来收拾收拾,明天早上过去就不回来了。”明城进门把斗笠挂在墙上,洗完手进屋把给他留的饭菜吃了。

    秦书喜听着明城的话,拿了装衣裳细软的包袱走进明城房里,替他收拾了几件看着稍微新一些的衣衫。

    明玉刚进屋就看见秦书喜低着头在抹泪,连忙走上前去,搂着她的手臂说道,“娘,怎么啦?舍不得哥哥?不还有我陪着你吗?哥哥是去学本事,又不是去茹素吃苦的,等将来哥哥学了一身的好手艺,就可以赚钱孝敬你和爹了。”

    “明城这孩子打小就老实巴交的不会说话,我怕他独自一人去外面会受人欺负。”秦书喜把明城的衣服叠的整整齐齐的放在包袱里,看着正在吃饭的儿子,心里满是不舍。

    明玉看见墙头上还挂着上次赶集给他买的新草鞋,伸手取了下来递给秦书喜。“放心吧娘,我哥这个性子在外面学手艺,师傅肯定会喜欢他的,又踏实又肯吃苦能干。”

    秦书喜接过鞋子,放在包袱最下面,又从怀里拿出三两银子,塞进了衣裳里。“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这话真不假。你们从小就跟着我,这一时半会儿的还真不习惯。”

    屋外名城也吃好了晚饭,进屋看到收拾妥当的包袱放在床脚。

    “娘,我又不是不回来了,十天半个月的我就会回来一趟不用带这么些东西,有两件换洗的衣裳就行了。”

    “你这孩子,都说穷家富路,出远门不方便,多带些东西,免得到时候用的着。”秦书喜抖了抖身上的衣裳,拍了拍名城的肩膀说道。“早些休息吧,累了一天了,明儿还得起早。”

    “哥,晚安,明早给你做好吃的。”明玉对着明城眨了眨眼,拉着秦书喜的手出门去了。

    名城摸着装的满满登登的包袱,脸上露出了笑来。

    ……

    灰蓝色的天空露出了一点亮光,明玉摸黑起了个早,来到灶屋里生火做饭。锅里煮上白米绿豆粥,再拿了米缸里存放的白面,用温水和面盖上盖子放在一旁醒发,从地里拔了新鲜的小葱,清洗干净切碎放在盘子里备用。割下一块房梁上挂着的腊肉,用热水洗干净,加上水煮熟捞起切丁,放进装小葱的盘子里,再放入粗盐,切碎的老姜,搅拌均匀。等面团醒发的差不多了,开始包起了小葱腊肉馅儿的包子。

    等米饭煮好,锅里隔上蒸笼,水开楼后开始蒸包子。等明玉蒸好了好几笼包子,明城也起床收拾妥当了。

    看着桌上白白胖胖的大包子明城眼底全是笑。“明玉,你这么早就做好早饭了?”

    “大哥快来,尝尝包子好不好吃!”明玉拿碗盛了稀饭,筐里的包子还在冒着热气,拿起一个放进嘴里,暄软多汁,味道不错。

    “好吃,我妹子做的啥都好吃!”明城吃的脸颊鼓鼓的,像个进食的小仓鼠。

    等明城吃完早饭,也不见爹娘起床,明玉知道秦书喜怕见着儿子掉眼泪。

    明城把包袱系在背上拿了斗笠,准备出门了,明玉忙起身跟着来到门口塞给他几个水煮蛋,用手指了指包袱说道,“哥,带点鸡蛋路上吃,包袱内的衣裳里有娘给你放的几两银子,到了地方收好了,应急用。我还包了一纸袋包子,在外面,可以拿去分给别人吃。”

    明城摸着手里还烫手的鸡蛋,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你回吧,过几天家里收稻谷我就回来了。”

    明玉看着明城的身影走远了,才关上大门,回到桌前吃起了包子稀饭。明玉都吃的差不多的时候,秦书喜和明老大才从房里出来,明玉看着娘红红的眼眶,知道她肯定自己在屋里偷偷抹泪了。

    今日的天空灰蒙蒙的,四周没有一丝风吹过,让人感觉闷热无比。

    明老大看着空中低飞的燕子,说了句“今天怕不是要下一场大暴雨了。”

    “爹,万一这雨下个不停,咱们家的菜可不多了,趁着现在还没下,我和娘去地里摘点蔬菜回来。”

    “行,我检查检查房顶有没有漏雨的地方。”

    明玉手上挽着菜篮子,叫上秦书喜往自家地里走去。还没走到地方,又碰见了那个刘政。

    刘政穿着一身洗的快坏掉的灰色粗布衣裳,脚

    上的鞋子鞋底都快磨穿了。

    刘政抬起头斜着眼睛看了眼明玉,又迅速低下头拿着手里的白菜回家了。

    “这孩子看着像被关傻了似的,见到人就害怕的跑远了。”秦书喜看着刘政消失不见的背影说道。

    “别管了,咱们摘完菜赶紧回家吧!”明玉叫上秦书喜,在菜地里摘了几棵白菜,一把小葱,扯了一大把嫩豆子,看着天空阴沉下来,一阵狂风袭来,险些把人吹倒了。

    明玉和她娘,加快步伐,往家里走去。路上碰见好几个拿着菜篮子匆匆往家赶的人。

    明玉刚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的树叶被大风吹的簌簌作响,豆大的雨滴开始掉落下来,不一会儿下起了倾盆大雨。

    雨滴又大又急,落在房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这雨下的真急,还好我俩跑的快,慢一步就得被雨淋湿了。”秦书喜放下手中的篮子,倚在门框上看着黑压压的天空说道。

    “我把屋顶重新捡拾了一下,应该不会漏雨了。”明老大坐在一旁说道。

    雨水打在地上溅起了透明的水花,一道闪电划破乌云密布的天空,把四周都照亮了。紧接着天空传来一声巨响,沉闷的雷声像是一头巨兽在咆哮,整个大地都为之震动。

    明城刚走到溪山村村口就下起雨来,连忙戴上斗笠低着头往陈木匠家走去。

    “哎呀……”不知何时明城前面站着一个女子,女子怀里抱着一只小猫,喵喵喵的叫着。

    “姑娘,对不起。我没看到前方还有一个人。”明城赶忙停下脚步,笔直的站在一旁,红着脸低着头看向自己的脚尖。

    “没事没事,我跑的太快也没注意。雨快下大了,小哥不像我们村的人,还是先找个避雨的地方,等雨停了再走吧。”女子柔和的说道。

    “我去村上陈师傅家,马上就到了,姑娘也快些回去吧。”明城眼睛不敢乱看,轻轻的说道。

    “那正好,我也要去陈师傅家,咱们快些走吧。”女子避开身,伸手揉了揉小猫的脑袋,往陈师傅家走去。

    明城让那女子先走,自己离得稍远跟在在后面走着。

    雨开始下大了,两人一前一后跨进陈木匠的家的大门。

    明城刚进门就听见那女子说话的声音,“爹,娘,我回来了。”陈木匠此时正在工作房里给一把椅子安椅子腿,听见声音忙放下手中的木头,迎了出来。

    “我大闺女回来了,不是说要在姥姥家多待几天吗?”一抬头又看见站在门口的明城,笑着说道,“明城也来了,快些进来,我让你师娘煮点姜汤,给你俩喝了驱驱寒。”

    明城来到陈木匠的旁边站好,开口说道,“不必麻烦师娘,这点小雨,没事的。”

    “你看看,你俩身上都打湿了,快去房间换身干净的衣裳。婉月,你带明城去西厢房,今天起他就住那里。”陈婉月正拿着干毛巾擦拭头发上的雨水,闻言赶忙放下手中的毛巾,叫上明城,往西厢房走去。

    房里放了一张崭新的木床,上面铺的棉被褥子看上去也是浆洗干净的。窗前还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靠近床头的墙边,立了一个半人高的木头架子,上面挂着一些干木匠活用的着的的工具。

    “谢谢陈姑娘带路。”明城来过陈家好几次了,每次来都是在工作坊里跟着陈木匠打杂干活,还不知道陈家除了那个在学堂念书的小儿子,还有一个和自己一般大的女儿。

    “不用谢,你先换身衣裳吧,一会儿姜汤好了,我叫你。”陈婉月笑着说了一句,就退出了房门。

    明城关上门,拿下背上的包袱,还好里面的衣裳没有被打湿,拿了一件换上。

    陈婉月换好衣裳后,来到厨房,“娘,刚那个小哥是谁啊?”

    “那是你爹刚收的徒弟,我看着这孩子真不错,心地善良,踏实肯干,是个老实孩子。”陈婉月的娘李翠容满脸笑容的把明城怎么和陈木匠认识的过程讲给了陈婉月听。

    “我看着那小哥也不错,是个知事明理的。”李翠容看着陈婉月脸上的红晕,低下头笑了笑。

    “姜汤熬好了,你先趁热喝一碗。”李翠容拿了碗,盛了两大碗放在桌上,开口说道,“我给明城送一碗过去。”

    陈婉月点了点头,端着碗看着窗外的大雨发起呆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