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沈兄......难不成还有其他办法?”俞洛春的刻板性子是深入骨髓的,此次涉及边关战事,他虽想破例一次,可想到一旦他私自开仓放粮,京都很快就会收到消息,到那时,他这一家老小......沈东明的一句不必开仓无疑给了他希望。

    “有,但需要俞兄的配合。”

    “沈兄但说无妨,只要是力所能及的,我绝不推脱。”

    “若我没有记错,定州这边明年便该重新放盐引了吧?”不等俞洛春回应,沈东明突然撇过脸来,“我要你立刻就将盐引放出去!”

    “放盐引?”俞洛春狐疑道。耿直的性子不容他多想,怒火就窜到了头顶。

    “此事与粮食有何干系,莫不是沈兄打着筹粮的旗号,别有所图?你到底想做什么?若是贪图所售盐引的银子,请恕在下无能为力!”

    沈东明瞥了俞洛春一眼道:“在定远呆的太久,竟对律法生疏到这等地步了?大夏律例第三百四十三条细则第七十三条,若遇战乱,紧需粮草时,盐商向边关供粮,地方知府可放其盐引,俞兄不记得了?”

    “这......”俞洛春确实不记得还有这一条,倘若真有这一条,还真的就是个好办法,今年定远收成不错,盐商们手中大都收购了足够的粮食,想等到战时高价出售......如此一来,这些奸商的存粮倒是物尽其用了。只是,对于律法,他本就不甚精通,在定州这许多年,熟悉的也就常用的几条.....而且,这么多年来,每每有战,也都是朝廷供粮,还从未听说有哪个地方用过这条律例......想到这儿,他顾不得其他,头也不回的快步向着书房走去,虽然沈东明笃定的样子不像做假,但他为官向来谨慎,尤其这样的大事,定要亲自去查查才可以放心......

    “哈哈哈......”不一会儿书房中传来俞洛春兴奋地笑声,“不愧是探花郎,不愧是大理寺少卿,对律法精通到这般程度,这世上也只他一人了,果真有这一条啊。好啊,高啊......妙啊!”

    这样便好了,这样就可以顺利的解决边关粮食问题,即便二皇子不满,问罪下来,他只需要呈上律法便可脱罪,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哈哈哈,快!来人!通知盐商们到府衙集合,速去!”

    “是,大人。”小厮匆匆忙忙的出了门。

    接到消息,盐商自是不敢怠慢,匆匆赶到府衙。在他们的印象里,这位俞知府可是个“油盐”不进的人物。这些年来,盐引全靠定州富商公平竞争,谁想在他这里走旁门左道,拿钱疏通简直是自断财路。

    只是,突然这么急喊他们过来,究竟所为何事,正想着相互之间打听一下消息,却见俞洛春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

    “参见大人!”

    “嗯。”俞洛春应了一声,走到主位,随手指了指一旁的椅子,示意他们坐下。

    待众人落座,俞洛春又将沈东明方才交待的话在心里过了一遍,觉得没什么差池才开口道:“你们这些人都是这定州城里数一数二的富商,想来明年的盐引也还是会落到在座的几位手中,本官听说,今年大家伙手中又收购了大批的存粮,可有此事啊?”

    盐商们面面相觑,互相使着眼色,没有人知道这位俞知府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自然也没有人敢抢先回答他的话。他们的一举一动落在俞洛春的眼中,只觉得好笑,想这沈东明与自己一样是读书人,没想到竟这么多心眼子。

    他强忍笑意道:“怎么都不说话?大家不必拘谨,本官只是想知道几位的实力如何......明年的盐引......本官也是偶然听得消息,明年的盐引,定州这里恐怕要少几个名额了......为难啊,为难!”俞洛春摸着络腮胡,一副深思的模样,引得一众盐商突然就觉得看懂了知府的用意。

    看看他们的实力如何,确定盐引要放给谁?现如今粮食价格不断攀升,手中存粮多是可以大赚一笔的,可不是吗?战乱年代,自然粮食最值钱,对,一定是这样!可是此刻谁先喊出自己的存粮数,显然是要吃亏的,后喊数的人只需要高于前者就好,谁会傻到先报出自家的数目等着下家赶超呢。

    “哦,对了......这属于机密吧?是本官疏忽了。来人啊!给诸位准备纸笔。大家把粮食数目写出来,另外在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号,本官一看自然心知肚明。”

    写下来?竟然要写下来!这可难办了,写的少了只怕明年盐引不保,写的多了,便是欺骗朝廷命官,这位俞知府又怎会轻易饶过他们。没法儿了,只能写实际数量了.......如此一来,明年的盐引究竟花落谁家,还真是未知数啊......

    俞洛春翻看着递交上来的字据,心里乐开了花,粗略的算了一下,这些盐商手里的存粮加起来足足有三千石,按照往年惯例,应对突厥,战争不会持续时间太久,只因这个时节接近冬季,很快,突厥便会因为粮草不足退兵,这些粮总能撑上一段时日!

    “既然大家这么有诚意,本官也就实话实说了。如今边关战事紧急,兵马粮草紧缺,我们定州也该出份力的。大夏律例里明明白白写着,战时,向边关供粮者,可得盐引,我看大家提交的数目都相差无几,公平起见,本官就做个主,每家上交三百石粮食吧,如此,明年的盐引就还是你们的,也不必另外出钱买了,好了.......诸位赶紧回去准备吧,明日我便去验收......”

    交代完毕,俞洛春拿起字据大摇大摆的走了,留下一群呆若木鸡的盐商们,他们心中懊悔不已,早知如此,他们定然不会报出全部存粮数目,没想到这俞洛春只是看着刻板憨厚,竟有这么多花花肠子,那些粮可是他们辛辛苦苦跑了好几地才收上来的,如今竟没赚到价钱,换盐引?他们那批粮比盐引贵的多了.......只是,事已至此,谁也无力改变,这笔买卖,注定是赔了。这姓俞的还是第一次这般算计他们,以后要万分小心些才是,都说不叫的狗会咬人,如今可算是见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