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2章 大巫跳神

    花窗外,细雨不休,下至湖上暮色渐浓。

    兄弟二人认真细谈事务,不察时辰,老管家钟裕不便打扰,便着人送了饭菜上楼。

    楼中紫檀桌上摆了一盅莼菜鲈鱼羹,火腿烩虾珠,鸡汁菘菜,一份蒸豚肉,便算齐全。

    崔康月吐了一路,没甚胃口,挑肥拣瘦地吃着,口中与崔康年交谈不休。

    “大哥,三年间屯粮已运一半去了关陇,余下一半,若想运走还待汛期。若赶时间便得走陆运了。”

    “秋后举事尚有半年,不急!先将江南各地藏粮往渡口附近的粮仓放着,一待起汛再运不迟。”

    “我手头还积着盐、茶、丝绸等事务,漕运一事大哥来管?”

    “我下江南,便是来亲办运粮一事。另外,改稻为桑我再大力推推。等兴起兵事再断绝收购。”

    崔康月一怔,呆望他道:“可我已拒绝了三地太守,这些月我东躲西藏,正是为躲他们上门来骂。”

    崔康时挟了一箸蒸豚肉,沾了椒盐放到他面前碟中,淡定道:“怨我!不该来信让你这么早办。回头我亲自登门向他们道歉!”

    说服江淮数地改稻为桑,是崔康时三年前的商计,此举他能赚个来回……

    上唐丝绸于国外被奉为天宝,走陆路销往河西之外,走江海水路销海外——能获暴利。

    同时,三年内,他亦大批收购粮米屯积以待。

    丝织等物收购价,远高粮米数十甚至上百倍。粮农种桑树于稻田,养蚕织丝来买,远比种稻得来的钱多。

    三年以来,改稻为商的粮农向官府交粮租皆为买粮,日常口粮也是从市面上购买。

    于是,他便将囤积的粮米减量投放,徐徐调涨米价,又能赚个盆满钵满。

    只崔康时未料,他当初的商事运作,三年后,竟然成了可堪大用的谋国之举。

    待到秋后举事,若沈氏战事吃力,他便会断绝收购丝织物。

    届时,江南百姓手中无钱无粮,朝廷仓禀又无粮可放,饥饿的百姓自会于战事后方四起祸乱,分走皇帝的心。

    纵使百姓仓促间种回稻子,可种了三年桑树的稻田,土壤已被毁坏,哪是一两年能恢复得了?

    是以,一到余杭,他便约见了余杭太守。

    此来他带了许多钱,多到足以让太守们眉开眼笑,听从他提议,加大力度督促粮农改稻为桑。

    既是谋国,他心中仅有的那点慈悲已然全无,唯有胜负!

    ……

    十日后,梅雨未歇依旧,烟笼两城。

    扬州子城在上,罗城在下,两城由保连河串接。

    子城里住的都是勋贵高门,罗城里住的都是富商豪财,但终归阖城男女都爱往罗城跑。

    逢夜,保连河岸,灯楼连绵照。保连河中,画舫接踵游。无数石桥上,夜游人影络绎不绝。

    崔康时同二弟福满将画舫靠了渡头,二人于舫甲上齐齐拱手,恭送扬州太守步下画舫。

    扬州太守一扫登舫时的愤怒面色,喜色登眉地坐上了回府的雕车。

    此三月前,博陵崔家二公子遣人来告,说是族中有难,周转不灵,今年的丝织物不再收购。

    当初是他带着官员亲下田间地头,劝百姓改稻为桑,这才过去三年,如若不收,扬州百姓还不把他皮给剥了?

    他震怒之下,遣人四下处击,围堵二公子数月无果。

    没成想,崔家长公子竟然亲至,承诺定会收购织物,还会向粮农预付丰厚定金。

    只长公子提出一个条件,那便是——要他将桑农、织户数量增加一倍。

    一掀车帘,扬州太守伸向画舫上的长公子笑眯眯一挥手——他也得了长公子一笔不菲的好处!

    目送扬州太守马车远去,崔康时直起腰,收了手,扶额转身回了舱里。

    那位年纪四旬的太守委实太能喝酒,喝得他腹中酒气上泛,头晕目眩。

    福满随他跟回坐下,见他脸色酡红,便道:“哥,要不去临江轩吃个夜茶,醒醒酒气?”

    崔康时肘支于几扶额,一手轻摆:“将各位船老大所说的大定单子,拿给我看看。未曾闻听京中何处将兴大建。”

    福满立时一应:“等着,我着人去府里取。顺便,我去岸上给哥买醒酒汤菜来。”

    崔康时面烫耳热,自是不愿多言,只轻轻点了点头。

    他到扬州已三日,昨日听福满说了一嘴,说是扬州各位粮船帮老大,尽皆接到大定。

    但下定的各路客商皆有一个请求,那便是,重金求见粮船帮背后的掌事人,共议要事。

    作为江淮各大渡口粮船帮的最终掌事人,这些人不约而同求见他,让他确实生了几分兴趣……

    约摸半个时辰后,福满手拿货运订单,身后跟着数位老仆上舫入舱。

    将货运单子往崔康时面前一放,福满让仆人将一应汤菜放下,给他盛了一碗冰镇八珍醒酒汤。

    崔康时接过,啜了一口便蹙起眉来,“醒酒汤都加糖?”

    “江淮就这口味,这汤里有青梅,芡实,山楂,我常喝。虽是甜了些,但确实醒神。”

    福满因向扬州太守赔礼道歉,吃的酒比大哥还多。只他酒量好,尚未大醉,便也盛了一碗啜着。

    崔康时此前缓了半个时辰,又兼一碗冰凉的醒酒汤下肚,脑子清醒不少。

    他拿着货运订单细看,愈看愈是皱眉……

    这些货运单子,定的是湖沙、木材、大竹、糯米、石灰等屋殿营造货材装载。

    货订单上,这些货物需要运载的数目巨大,占船又吃水,费船颇多,于粮船帮来说,确实笔笔皆是大生意。

    只是,这些货物目的地皆是上京,以数量来看,足以建小半个永安宫。

    放下货运单子,他将醒酒汤饮尽,向福满淡声:“明日你若不忙,叫船老大将这些人通知到一处,探探虚实。”

    福满替他再添一碗递过,“怎么,大哥觉得有异?”

    崔康时接过碗,目光落于碗中沉浮的莲子,淡声:“我是想看看,这背后究竟是何来的大巫,准备跳何样的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