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章 母校四中

    母校四中

    在历史的长河上

    镶嵌着一颗明亮的星那就是我们美丽的学校我可爱的家

    啊开封四中

    你经历沧海坚挺巍拔象一叶舟

    荡漾起无数的浪花

    在文化的长廊里

    闪耀着一颗灿烂的星那是我们美丽的学校我可爱的家

    啊 开封四中

    你郁郁葱葱再抽新芽如一幅画

    放射出异彩的朝霞

    在遥远的长空中

    飘逸着一颗火红的星那是我们美丽的学校我可爱的家

    啊!开封四中

    你群星荟萃遍及天涯似一个梦

    诉说着明天的诗话

    ——纪念建校 110 周年校庆上的讲话 庞琪

    各位领导,各位校友,各位同仁,各位来宾,同学们,

    首先我非常感谢各位朋友能于今天抽出时间共聚一堂,同庆我们亲爱的母校的生日,这是一个十分值得骄傲、也是一个十分意得的日子,我们几代人,我们每一位天涯学子,我们各届校友,同是在母校的呵护下走向成熟,怎能不使我们感到母校象母亲一样辛劳。我们来自各条工作战线,来自各种不同岗位,甚至来自不同党派,但我们都同是吸吮母校的乳汁成长,又怎能不使我们感到母校象母亲一样慈祥。

    我们的母校历经沧海,她饱尝了旧中国的艰辛和苦难,也沐浴了新中国的雨露和阳光。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母校亲身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封建思想残余的侵蚀、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蹋、反动牧师的种种迫害,都曾使母校伤痕累累。只有在新中国,母校投入到党的怀抱后,才真正获得新生。尤其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吹拂下,母校枯木逢春,再抽新芽。母校的历史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史歌,无论在任何年代,她那莘莘学子,都怀着一颗热爱祖国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的赤诚之心。“五四”运动中,他们冲破反动派的阻挠,扯起反对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大旗涌上街头。抗战时期,他们为促蒋抗日,不怕流血牺牲,参加卧轨请愿的行列。解放初期,他们又发起“自传、自养、自治”的三自教育运动,向反动牧师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建国以后的近半个世纪中,学生们在党和人民的教育关怀下,更发挥出了青年人的朝气和热情,把铮铮铁骨,一片赤诚,化做了伏案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韧劲,和为建设新中国的力量源泉。今天我们来纪念我们的母校,正是纪念她的学子这种“国家有匹夫有责、学子率先”的精神。我理解最大的政治就是爱国,无论任何年代我校学生举拳爱国心,世人可鉴,这爱国主义传统主线沿袭至今,激励后人。

    我们母校的发展一波三折,极不平衡,这既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各届校领导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的能力。我校尤如一叶小舟,在社会各种大潮中不断冲向胜利的彼岸。今天8 在校庆的日子前夕,我们编辑、整理出“开封市第四中学简介”、“开封市第四中学历史沿革”,以及“开封市第四中学各届校领导工作9% 一览表”等等,都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这在今后“开封市第四中学校志”的编辑中要进一步考证整理。但这也正应了一句成语:抛砖引玉。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浪花不正说明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热情吗?我们各届数以万计的校友更是理解母校的苦衷,大家本着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为学校的进步献计献策,甚至是捐钱捐物。五、六年代的老书记、老校长贾光中、王文中来了,七、八十岁的我市老一代名牌教师常半农、庞沛、邹宗鲁来了,老教育工作者的热心人李在仁、望江老前辈也来了,以及众多的老校友都来了,他们都反映出爱校之心,时刻把母校的进步挂在心上。

    母校进入五、六十年代以来,在前辈校长、书记和师长的努力下创造出令社会各界瞩目的成绩。七十年代社会动荡又炼就了一批青年新秀、社会中坚。进入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学校由于种种原因放慢了她前进的步伐,使我们这一代师生愧见各位师长。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母校均以完中编制,她曾有过自己的骄傲而名噪一时,也有过近十年难以提及升学率的尴尬局面。有朋友戏笑给我们戴上破落地主的帽子,使我们有一段时间在先辈、师长、同仁面前抬不起头。我们痛定思痛后深知,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胜利的天平决不会倾向懦弱者。近年来我们全校师生励精图治、卧薪尝胆,从改善自身“小气候”入手,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定规矩、抓规范,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及学生思想教育两方面,先后编辑出版了《前进中的开封四中》、《啊四中,我的母校我的家》教育管理文献和两本教育论文专辑,其中有多篇论文分获省级一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这些集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系统化于一体的30万字的书籍,举走出一个时期以来无章可循的困境。它既是四中人工作学习的依据,又是四中人工作学习的方向,是我们校园中一棵绽开的奇葩。我们十分重视校园建设,注重环境育人,让学校每面墙壁说话。在上级经费不足两年中仅拨维修款2.8万元的情况下,自己本着“负债经营,滚动发展”的思想,两年中共投资35万元左右。其中微机、复印机、一体化印刷机、图书、实验费等约16万元,翻建教室、修校门、新建洗澡淋浴间、新建厕所、花园、车棚、锅炉房、硬化场地等大约用去20万元,使学校面貌大有改观。更重要的是,二年来我们努力实践着教学区、生活区“两区分离,各得其所”的原则,终于在今年8月基本实现了两区分离的目的,使多少年校领导及全体师生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迈出了具有历史性的第一步。九五年我校高中部升学情况如一声炮响,打破了近几年的沉闷局面。高中毕业率为97.2%,其中裴航、贾永黎等四位同学分别考入河大艺术系和郑航体育系本科学习,有杨冉、王士勇、巩固六位同学分别考入河大中文系和河大工艺美术系及开大等专科学习。还有一些学生考入大中专学习。他们为学校争了光,受到市教委1500元的奖励。我们以女排为代表的第二课堂活动威震海南,取得中南赛区第一名,接着又取得全国中运会女排第五名。各社会活动如雨后春笋,蓬蓬勃勃健康发展,这些受到各界朋友的首肯。这又一次证实了邓小平同志所讲“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准则。

    我们也深知胜利的天平也不尽然倾向强者。我们全校师生在校党支部的领导下,依靠工会,团结民主党派,民主办学,群策群力,故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仅九五年我们就取得了南关区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全国培养体育人才优秀学校,今年又被评为开封市文明单位。其它诸如老干部活动,校团委、大队部活动,民盟支部活动,市学科竞赛及文艺演讲比赛,共获十几项市级先进称号。但这也仅能是微观改进,是“小气候”的转变,真正能给我们四中带来根本性转变的还要靠上级政策上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今天校庆来了众多的领导、同仁、校友,他们带来了不少建设在的意见就是有力的证明,我们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例如我们的信度较低,在招生中还得不到全市人民,尤其是南关父老乡亲应有的信任,致使我校的生源还不能稳定,我校首创与郑州工业大学联办的初中起点大专预科班,尽管为普通高中办学模式上新开辟了一条较好的途径,为普高教育注入了活力,但这种予科班对大多数人说还是显得比较陌生。又如我校历史悠久欠账过多,五十年代木质结构的教学楼早已成危楼,而如今我们不得不仍在部分使用。教师部分住房还有不少上漏下陷,甚至于去年八月份蹋陷后至今无法改造,到了雨季令人心忧。在我们的许多硬件还没有上去之时,一些思想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我校还处在新旧思想及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现实中等等。但是我们全校师生有决心担负起振兴四中的责任,越是条件差,就越能锻炼人,就越能磨炼我们的意志。我们决不能把一个具有数十年、上百年历史的完中,从我们手中断送,决不能给数以万计的校友脸上抹黑,决不能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和上级领导的重托。今天这个纪念庆典会,也是一个向新的目标进军的动员会,也是向我们的前辈、师长、校友及全市人民的誓师会,我们全校1400多教职员工和全体同学,一定能担负起学校兴衰的历史重任。“校荣我荣,校耻我耻”,一定会成为我们每一个四中人工作、学习、生活的一项准则和毕生的信念。

    最后,我再一次衷心的感谢各位领导、同位、校友、朋友们能参加我们这个具有历史性的盛会。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母校能成为我市一所花园式的先进学校,共同祝愿亲爱的母校青春焕发,永远年轻。

    谢谢大家。

    河南省开封市第四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完全中学。自一八八六年九月创建以来,历经沧桑。她饱尝了旧中国的艰辛和苦难;沐浴了新中国的雨露、阳光;展示过五、六十年代的辉煌鼎盛;经历着九十年代的改革和发展。如今,她显得更加苍健古朴、郁郁葱葱,一展新容。

    开封四中前身为“济汴小学”。一八八六年,由“基督教北美浸礼会”的外籍传教士创办,地址在开封市双龙巷,学校由美国人施爱理先生任校长。一九一七年九月,该小学迁至我市南关铁路南沿的“红洋楼”(“红洋楼”即基督教北美浸礼会教堂的俗称。)正式创办了“开封私立济汴中学”。当时学生已达三百人,校长仍由美国人施爱理先生担任,教导主任由华人李子屏先生担任。学校开设的课程有国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英语、体育,还有一门必修课“圣经”。学生每天上课前必作“小礼拜”,全校师生向上帝祈祷,诵读《圣经》,尔后才分班上课。每星期日上午,全校师生作大礼拜,除师生参加外,也吸收城市街道和附近农村中的一些基督徒参加,教会特点十分显着。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爱国学生运动地爆发,震撼了全国。“济汴中学”的广大师生也积极地投入到这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中去。他们不甘受外国牧师的管教和奴化教育,更不能忍受民不聊生、国家将亡的现实。在进步教师地带动下,他们愤然罢课、走向街头,高举起反对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大旗,承担起了拯救祖国的重任。这时,校长施爱理先生下台回到美国,美国人米德通先生出任“济汴中学”校长,华人李好善先生担任教导主任。

    一九三八年,将“济作中学”改名为“真光神学院”。(即Tri(chool)这个名称更具有明显的教会色彩,她的主要办学亲是为蒸督教漫礼会在苏、豫、皖的各教堂培养接班人。此时校长的美国人哈立斯先生担任。“真光神学院”下属男女两所中学,男校名为“真光中学”,女校名为“施育女子中学”,校长分别由美籍华人李兴贤博士和韩芝兰女士担任。至一九四七年,“真光中学”校长改源为庞铨先生,“施育女子中学”校长改派为高耀辰先生。两校一直是具有初中、高中部的完全中学。解放战争时期,两校都增设了“军训课”,有关部门委派了郑和恩少校为教官,邢兆昌、史云岫等任军训员。高中生一律穿黑色制服,进步教师中的周震中夫妇也积极从事着地下工作,矛盾十分尖锐复杂。

    一九四八年十月开封解放后,“真光神学院”也迎来了她的新生。一九五○年初秋,由“红洋楼”真光中学迁至现址,当时此地叫袁家楼,因院内有一幢二层意大利式楼房建我面得名,此时院内仅有一幢弹痕累累的二层楼一座,平房三十条间,残垣断壁,荒芜不堪。一九五○年秋,在全国掀起的“三自”革新运动中,全校教职工对校内进行打击的不法行为运动。一九五一年,“真光施育中学”更名为私立的“爱国中学”。一九五二年九月高耀辰校长离职,省教育厅委派了何晓光同志为副校长主持工作。同年春,“开封私立爱国中学”更名为“河南省开封中学”并将其收归国有改为公办学校。校内建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少年先锋队”等组织,教育厅还进行了投资改建,从此学校真正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在各级领导下认真贯彻了教育方针,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一九五六年春,“河南省开封中学”更名为“开封市第四中学”。一九五七年,徐邦敬同志来校任书记兼校长。此后,校长分别由聂福祥、梁冠楚、王文忠、徐公良、孙仲元等同志但任;书记分别由李正本、江广泽、吴诚忠、杨子正、刘庆立、贾光中、谭传君、路百栋等同志担任。

    由开封市第四中学的发展来看,她一直是一所高完中编制。一百多年来,尤其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她象一颗镶嵌在中州大地上的明珠,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为祖国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