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章 十年沧桑

    十年沧桑

    豫东大地,黄河岸边有一颗明星闪闪

    那是我们可爱的学校光照着我们心田

    呵开封四中

    悠悠岁月 历经磨难曾托起一代英才

    让我们久久怀念

    、改革大潮汹涌狂澜有一艘扬帆的船

    那是我们可爱的学校航行在我们的心间啊 开封四中

    敬业求实开拓奋进磨炼着一代新人

    承载我们拼搏向前

    教师 牛乐康

    未来征程 光明无限

    有一幅锦绣的画

    那是我们可爱的学校

    描绘在我们的心间

    啊 开封四中

    群星荟萃 辉煌灿烂

    为锻造祖国的脊梁

    召唤我们无私奉献

    啊 开封四中

    我们可爱的学校

    育才的摇篮

    兴旺发达雄风常在

    学子们问您衷情祝愿

    啊! 开封四中

    我们可爱的学校

    育才的摇篮

    为了四中的生存

    ——第一次见面会上“就职”演讲要点

    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起我很荣幸的成为了四中的一员,咱们共当“四中人”是十分有缘份的走在了一起,并将在今后的历程中共同担起扮靓四中,振兴四中的责任。因而我是既激动又恐惶不安,激动的是能和一大批名牌老校中的名师、学者共事,将会使我终身受益。不安的是我学识浅,经验不足,真所谓“颤颤栗栗、汗流如浆”。

    今天第一次与大家见面,不是做什么演讲,只是谈谈自己这两天的“暗访”感受。前三、四天我得知受命于本校,趁着机会我三、四次来校进行感性认识。对学校的硬件建设、教学成绩我不便多谈,但也的确不敢恭维。一是校内住户分布四周,布局、出入、用水、用电,与学校犬牙交错,与创造安全安静的教学环境格格不入。二是危房成批,平房从室内可见天,楼房正用木柱、铁柱支撑多年,与“普九”达标危房率不超过1%的要求相距甚远。三是我校目前初中18个教学班,高中6个教学班但连年来,中招无一人达到省、市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高招仍未实现零的突破,今后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但是我想我决不怨天尤人,来了就把“天大”的责任主动承当。一切从头做起,前任给我留下什么,我就从这里开始。

    我从市重点初中支部书记的位置上下来后,这使我更能认识到这是又一个新的起点,责任重大实难担负。当前的情景也太让人失望,我可能干不三年五年,但我既在四中,我的一切都属于这块土地,我和书记侯献农同志,副校长董钢锋同志共同表示,将和所有原四中全体同志们一道,精诚团结去实现今天提出的“三年打基础,六年见成效,十年创特色”的办学目标。三年打基础是指:在三年内针对学校薄弱环节,通过深化改革,使学校校容校貌有明显改变,(提出实践“三区”分离的设想),教师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学校校风、教风、学风有明显好转,教学成绩要明显提高。六年见成效要求我们达到。“三区”分离的设想变为现实,教师敬业精神凸显进展,校容校貌、硬件建设达到一定高度水准,教学质量可与同类区学校相媲美。十年创特色:即是要求学校逐渐摸索出一条素质加特长教育模式,老师要合格加特色,学生要合格加特长。结合自身实际,利用我校传统项目优势发展我校女排项目,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创造特色学校。

    现今我们条件差些,但我们不能甘心落后,我更不甘寂寞,敢走前任未走过的道路,敢干前任未干过的事业。我们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基本考虑办学方针是:“健全制度,充实干部;优化环境,营造氛围;研讨理论,更新观念;改善生源,改变结构;加强教学,提高质量;搞好宣传,扩大交往;开源节流,滚动发展;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我决心和侯书记等校领导同志一起首先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把校内住户迁完,把号称“七十二家房客”和“破落地主”的帽子甩进太平洋去。彻底实现教学区、家属区、工厂区“三区”分离的设想。我们既要抓“内功”,抓凝聚力、抓教师队伍建设,又要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成果,并使之表现在“分数”上,即用三年的时间(教学的一个周期),实现零的突破,并使之产生积极广泛的影响。

    本期是一个探索性的过程,除教委安排的教研、会考、调研、竞赛活动外我校不过多的安排工作。老师们应以各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各组的自主性,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在探索中发现问题,选拔苗子,找出规律。为下段制定或产生出学校科学的教学规划,较系统地管理措施,较锐意改革的领导班子打下基础。

    总之,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励精图治,殚精竭虑,艰苦奋斗。率先垂范。使我们的学校尽快走出低谷,赶上和走在同类学校的前列,决不辜负上级党委的信任,决不辜负全体教职员工的期盼。我坚信开封市第四中学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校是一所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过百年荣辱兴衰的历史名校。在学校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有过辉煌,也有过衰败。九十年代初期,由于教育经费的短缺,上级拨付的办学经费相对较少,学校自身的创收能力有限等诸多的客观因素的制约,学校的发展得后劲不足,发展速度减缓,已严重影响到我校招生等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工作停滞不前。

    当时,学校校园内建筑物破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外墙损毁风化,色彩暗淡。部分室内墙壁内粉层受潮脱落,教室地坪凸凹不平。校园内四个角落的房屋,有三个角落都渐变为学校职工的家属住房,还有部分家属住房同教学、办公用房交织混杂在一起。外来人员来校探亲访友,白日黑夜在教学区域内自由来往,车声人声不断,鸡鸣犬吠相闻,严重干扰了教学的正常秩序。家属们在课间出售小食品、冷饮等,时而因利益冲突发生争执。学校校办工厂,家属及师生共同出入一个大门,拉货送货车辆同放学师生争路而行,造成道路阻塞,混乱状态由此可见。一位曾在七中传达室工作过的老师傅只在我校传达室干了三天,就辞工而去。暑期过后,校园内杂草遍地,几个露天旱厕内,苍蝇飞舞、蛆虫乱爬、处处呈现出一片古旧破败之气,曾被友人戏称为“破落地主”。

    1994年来,在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和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几年来我校的变化,证明了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敬业、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在激励着每位“四中人”,团结向上,积极奉献,在历经千辛奋离出东南、东北、西北三个家属住宅院后,学校领导班子脚踏实地,一步步稳妥地实现了校园内的三区分离(即:教学区、花园区、运动区)。初步实现了学校1983年上报并经原教育局领导审批过的《开封市第四中学校园规划图》的规划思想,形成了学校现有的西部花园区,中部教学区,东部运动区的平面格局,为四中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保证了师生教学、生活的基本需要。

    西部花园区是根据学校的财力状况分期建设的。1996年先对原教育系统在我校设立的南关片离退休职工活的门球场进行了重建,以此为依托,逐步向西建设了花房、苗圃,向东建设了夕阳红花坛、花廊,向北建有开敞式的曲尺型花坛。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近二千平方米的绿地,花房、花坛、水冲式卫生间、液化气房

    一系列建筑。几十家低矮破旧的家属住房已被一幢六层楼房所取代,并已隔离出校园,整个西部花园遍植了四季常青的棕榈、黄杨、法国冬青、广玉兰等乔、灌木及地被植物,土生土长的柳、榆、椿树叶梅夹杂其间。屹立挺拔的雪松,愈霜愈红的三角枫,花色艳丽的榆叶梅、紫云缠裹的紫荆、幽香袭人的丁香,风影飘渺的翠竹、丛丛剑兰挺起白色的花柱,十余种月季,放出硕大的花朵,吐露着诱人的芬香,引来蜂鸣蝶舞。种植的三叶草犹如一幅绿色的花毯,朵朵的白花点缀在上面。花廊上,火红的灵霄花,白色的山荞麦花,爬山虎花,紫藤花随风摇曳。花坛中,绿梅,红梅,迎春,月季花,酒金柏,共同编织出一幅立体的绚丽多彩的风景画。新建的白色水冲式厕所隐在翠竹花树中的花墙后面。一株白色花岗岩雕的梅花鹿跃入丛中。清晨,语声朗朗,傍晚,漫步其间,给学习、生活中的师生以无限的遐思。

    中部教学区前,红色的花岗岩座上,高高的旗杆飘扬着迎风招展

    的五星红旗,向北望去,人字型的不锈钢雕塑上托起了四种色彩绘就象征着“四中人”精神的校徽,在阳光下显得分外耀眼。进入中部教学区,四幢二层整齐、干净、色彩统一的教学楼座落在主干道两侧,替代了原部分高低不平的破旧的平房教室。实验仪器齐全的三层实验楼及新建的藏书丰富,拥有两个标准计算机教室及一个多媒体教室

    的三层图书科技办公楼相向而立,两个卫星接收天线高高地架在实验楼顶,接收着空间传来的信息、图象。楼间绿地中种植着法桐、雪松、垂槐、栾树、石榴、紫荆、合欢、芭蕉、黄杨等乔、灌木及美国石竹

    g,微风一过,取起阵阵花香。成为注目的聚票着四中企体数职工会长着盛质的中国及世界地图,“放醒世界、爱我中年”的提定壮前者每位师生。向投报去,二号及三号教学校同的 19,年运佳务是望上明雕着“即踏实地”四个巍体大学,几个象形的面印由选串的是达者四中人数业求实,踏实奋斗,为教育事业无私奉敬的类和气,整个教学区中酒满了阳光,充满了朝气和希望。

    东部运动区,1999年自筹资金建起的市内中学唯一的白色体育馆此立在大门处。配置齐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运动器材布满整个园区。绿色的塑胶地面;整体架空的先进的空间结构式馆顶,充尼的大面积的自然采光设计及人工照明系统,安全的供水设备,处处呈现出现代化的馆舍气氛。附房内体音美各兴趣小组活动在此展开,学生的审美观,艺术修养在这里得到学习和增强,素质得到提高。室外250米环形跑道环绕着绿草成茵的足球场,两个标准的水泥地坪的篮球场座落在运动区西部的南北两头。2002年新建的主席台坐西朝东。双杠、攀登架、乒乓球台等体育器材遍布运动区内。1997年利用拆除旧房后遣留的建筑垃圾堆建的文山,座落在运动区的东北处,观光亭下,绿荫满山。墨绿的黑松,常青的黄杨、金黄的迎春花、紫红的紫荆花布满山坡及运动场东南北部。田径场上四中健儿,龙腾虎跃,一派勃勃生机。

    附一:

    新国旗杆诞生始末

    新国旗杆建成于第十二个教师节,即1996年9月10日。旗杆自身高19.96米,杆顶圆球直径为110毫米,寓意为1996年为纪念建校110周年校庆而设计兴建。旗杆由68届高中毕业生葛有显、天增、徐兰克、朱存艳、张少亭、杨景雨、刘爱叶、赵桂芝、孙秋贵、翟年、郭爱菊、何军、刘根群、魏在如、王玉兰和64届初中毕业生牛.,以林共十七名同学,为答谢母校的辛勤培育而捐赠的。旗杆因合金质地,自重140千克,价值1万元。 学校为能激励目前在校生学习老校友热爱祖国的精神,承斯。后、勤奋学习,并为弘扬葛有显等校友这种爱国爱校的思想并昭示。人,决定再投资3.5万元修建旗台。建好的旗台为550×550(cm)。正方形基座,高0.5米,前后分别有两个1.5米、3米的三层路步。阶,采用我国着名的花岗岩镶嵌而成。台面有16根80厘米高的x锈钢柱,并用镀镍铁链相连。整体建筑严谨合理、新颖典雅、巍婉观,令来宾行人,叹为观止,被誉为“古城第一杆”。旗杆落成不仅我校增添了绚丽的一景,成为我校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更重要的点她庄严肃穆,是中华民族赢得世人尊敬的象征,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我校师生引以为自豪,并决心在她的指引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光辉旗帜。

    新旗杆兴建处原是一个近3.4米高的支柱,支柱上方有高1.4米一男一女两同学手托科技标志的石膏雕像。雕像周围环绕直径

    6.5米的两层花坛,一周栽满了冬青和月季。这座建于1983年由我市雕塑家景新生同志设计的雕塑,在我校历史上曾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

    校旗杆于2001年4月19日上午九时二十分被九级狂风下部从

    第一节拦腰折断,倒向西南方。所幸是上课时间,无人伤亡。五月一日,校领导请刘海军等人将旗杆修复。修复时杆与杆的接头处插入

    15-20cm,用亚固焊焊接,比先前又牢固十分。修复后现高18.50米,其它一切从前。

    附二:

    雕塑

    在学校的主干道的北头,原办公楼前的小广场上,耸立着一座不锈钢人字形雕塑。雕塑与同在主轴线上的国旗杆南北遥相呼应,为四中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该雕塑主体材料为水泥混凝土人字型立体三面结构,外由不锈钢薄板装饰,南面立体结构上镶有邓小平同志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十六个钛金大字,雕塑高4.3米。人字形你里世界名花象征着我们学校培养的人才定能成为国家5室世界各地的栋梁之材。

    雕塑由庞琪同志设计,由李辉同志做出模型,经充分讨论后交中内建安公司承建,竣工于1997年9月。它的建造完成后,每日答制府着四中师生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励精图志奋发学习,积极工作。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为祖国在世界的腾飞贡献出全部的身心和热情。

    附三:

    壁雕

    《脚踏实地》壁雕建成于1999年春,座落在我校2号教学楼与3号教学楼西山墙之间。该壁雕高4米,宽6米,质地为红色花岗岩,阴雕而成。壁面向东,由图形和文字组成,文字由脚踏实地四个魏笔大字书写,显得粗旷有力而坚实。整个壁雕寓意着“四中人”不屈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在前进的道路上求实奋进的精神,体现了全体师生为四中的再现辉煌而勇往直前的决心和意志。壁面构图简洁大方,字体苍劲有力。北面由樊伟同志创作的一幅油彩风景画,与西花园相映生辉秀色大增。壁雕创意为庞琪同志,执行构图为贾黎鹏同志,由中房建筑安装公司承建施工。

    附四:

    文 山

    在校园运动区的东北隅,矗立着一座遍山绿树,满坡绿茵的假山一文山。

    山高约9米,占地约300平方米,山上建有观光亭一座,亭内横梁金龙飞舞,朱柱、金顶分外耀眼。亭内设园桌、园凳、周围有围栏,可凭栏眺望校园景色,夜晚用五颜六色的小灯把小亭的轮廓构列出来,在夜色中同滨河大道的路灯,流动的车灯,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图画。

    该山是采用教职工建议,即节约外运垃圾费用又增加校内景观,扩大人防工事面积,利用拆除危旧房屋的建筑垃圾堆制而成,对山下入防工事及做了二次延伸,共向西伸长12米,扩大洞容15平方米。原防空洞由 型构成,面积约40平方米。建于1938年蒋介石拘捕韩复渠之前。现经学校师生几年来的辛勤劳动,栽植了各类树木近百棵,现存有白腊、黑松、榆树、紫荆、黄杨、垂槐、刺柏、泡桐、月季花、黑麦草等各种属植物。春去秋来,一年四季满山郁郁葱葱,先后发现蛇、刺猬、黄鼠狼小型动物及数种鸟在此停留觅食,现已成为我校师生学习、休息、陶冶情操的一处所在。

    对老四中的感觉不只是求学、工作、恋爱、创业近十年的感情。从汴京到西安是学生时代的转换,去西北缘于母亲是西安人!自2005年接触和深入十三朝古都西安,我在汴京望长安;正如我在四中文山观光亭所写的那首诗一样,我又回汴京啦!

    "一人至文山,十年又汉川;

    思父先业干,万水入户田,

    双亲再相守,已聚在长安"。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汴京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