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7章 龙骨和悬剑桥

    最后被救上来了有十几个人,浑身湿淋淋的,既冷又怕,个个颤抖不已。船老大安排他们集中在驾驶舱,随后命令伙计加足马力往对岸开去。

    这时候电闪雷鸣,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整个天际乌沉沉的一片,恍如黑夜一般。轮船打开了探照灯,勉强照亮前方,肉眼可见浊浪滔天,一个接一个拍打过来,声势骇人。

    众人蜷缩着拥挤在船屋之中,无一人敢到屋外。

    在闪电的辉映之下,一个人影坚定地站在了船头,个头不高,却坚毅而果敢。暴雨浇透了他的全身,在狂风暴雨中,他举起了右手,为轮渡指明前进的方向。

    “是船老大!”有人叫了出来。

    马涛、楚歌脸露钦佩之色,危难之中,临危不惧,虽是平凡之躯,不坠青云之志,尽显英雄本色。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马涛突然轻声说道。

    楚歌竟然也有同样的想法,仿佛他站在一艘小船之上,奋力挥动着手中的船桨,在与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搏斗。狂浪肆虐,一个又一个打在了他的身上,他丝毫不为所动,依旧顽强地划动着小船,向前,向前......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人类作为最弱小的生物,却成为了地球的主宰,凭借的正是智慧与勇气。千万年来,正是这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后继,才从使人类从山洞中、树顶上,一步步走到了舞台前方,并向世界宣布:

    我,才是最强!

    轮船上的众人似乎也被感染,恐慌的氛围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众志同忾的勇气。

    风雨飘摇之中,一艘轮渡,坚定地沿着自己的航向,驶向彼岸。

    不知道过了多久,船老大来到船屋,向大家宣布:“各位老乡,我们马上抵达对岸。”

    众人一起鼓掌庆祝。

    “这次航程遇到了事故、碰上点风浪,虽然在黄河上并不稀罕,但惊扰了大家,还是不好意思。”说完船老大双手抱拳,团团作揖。

    船老大说的轻描淡写,但是经历过刚才惊险一幕的众人,谁不是捏着一把汗。众人纷纷说些道谢的话和祝福的语言,来感谢船老大的勇毅。

    同舟共济,船上的人们似乎也成了莫逆之交。蒋姓大哥回首对马涛、楚歌道:“我叫蒋彬,这是我朋友田书,广军县人,敢问两位尊姓大名。”

    马涛、楚歌也恭敬地报上了家门,连道好巧,表示自己要去广军县。蒋彬热情地邀请他俩同路而行。

    下船的时候,路过驾驶室,听到船老大跟货船上的几人聊天:

    “走着走着,不知怎地就撞到了一起。”

    船老大安慰道:“估计是河底暗流涌动,我们船也遇见了,不过幸好是顺流而过,你们两船可能正好逆着暗流,被暗流带动撞到了一起。”

    “唉,真是倒霉,损失了十几个人,人财两空......”

    几人渐行渐远,后面的话也是不忍卒听。

    马涛、楚歌跟着蒋彬坐上了去广军县的马车,路上闲聊,说起了刚才的惊险。楚歌好奇地问蒋彬有没有见过真正的蛟龙。

    蒋彬笑道:“俗话说‘神龙见首不见尾’,咱们哪有那么容易见到的啊。但是世间到底有没有龙,这是谁也说不准的事。”

    “洞庭湖听说过吧,碧波八百里,横亘东西,传说就是蛟龙的栖息地,包括大江大河周围的小村子里,也多次发掘出龙骨,都被政府秘密收回。去年长江断流的事儿听说了吗?河床露出水面,有河工挖开河床上的淤泥,竟然发现了一根海碗粗的白柱子,表面十分光滑,体积巨大,人们刚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什么,然而随着人们越挖越深,挖到两三丈(7-8米)深的时候,有些有见识的人才终于认出,这分明就是一根巨大的脊椎骨,其体积之大,远远超出人类认知中的生物,就这样一节节淤积在水底的淤泥之中,有人说这是蛟龙的脊椎骨,由于蛟龙没有渡劫成功,死亡后骨头就留在了长江中,一时被传得神乎其神,”

    “除此之外,传说上古时期,我国各地频繁爆发洪灾,大禹为治理水患走遍九州,每去到一个地方,就要修建一口锁龙井,用以震慑兴风作浪的蛟龙,前面咱们在船上说的,有一种特殊的桥,名为悬剑桥,而桥梁下的斩龙剑,正是为了防止蛟龙走蛟,”

    “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龙口旁有须冉,颌下有明珠,气能变水,动能变火,甚至对于辨别龙的雌雄以及龙骨的用途,都有非常详细的记载。好多地方发现了很多大痕迹,也能侧面证明龙的存在。”

    “但是政府或者专家有自己的解释,记载中的龙是风水学说来解释,只是为了说明地脉走向或者水流走向,龙骨是指老鳖的盖之类。咱们呐,也就是当做传说故事听听,乐呵一下就行。”

    这时候,旁边的田书接话道:“蒋大哥,在咱们县还有几处锁龙井,据说就是大禹治水时候留下来的。”

    “嗯,确实有几处,马大哥、楚老弟要是有兴趣可以看看。那其实是我们县城泄洪用的渗水井,因为年代久远,也被神话了。不过倒是还有几处悬剑桥,桥下的斩龙剑仍在,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马涛、楚歌好奇心大起,心痒难耐,路上提出要过去看看。

    ......

    锁龙井让马涛、楚歌大失所望,只是几口普通的石井,虽然田书一个劲地介绍,井沿上留有锁链痕迹为锁龙留下的,马涛认为那是吊水桶所用。

    倒是位于广军县城西,黄家坳山峡间的悬剑桥让马涛、楚歌开了眼界,这是一座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石桥,连接河西岸的蒋庄村——也是蒋彬的村庄,距今有一百二十余年,桥拱正中悬挂着一柄锈迹斑斑的斩龙剑,剑尖冲下。

    桥下是从高山上流下的涓涓细流,溪水出山峡与另一条小河汇聚注入黄河。

    此时是深秋天气,站在桥前,但见壑谷森森,巉岩峻峻,远处高山层峦耸翠,近处瀑布水瀑沉雷。在两山夹持的沟谷中,石桥呈现一种傲然气势。

    蒋彬看到马涛、楚歌一副惊奇的神情,得意地介绍道:“悬剑桥底下原来是两把剑,也就是古人所说的雌雄斩龙剑。据说,咸丰年间,天降大雨,山洪瀑发,一蛟龙由此而过,见桥拱正中悬挂的雌雄剑,本想发大水翻桥通过,奈何当时河床至桥顶80多米高,水漫沟壑,始终不能漫过,只得冒险于桥拱底下穿越,一斩龙剑刺进蛟龙身,龙走剑亦去,剑被蛟龙带走了,所以现在只剩下一柄斩龙剑悬挂于桥拱正中。”

    马涛啧啧称奇。中午在蒋庄村就餐,吃饭的时候,马涛打听起广军县姓黄的人多不多,蒋彬说道:“这可就碰巧了,我们县姓黄的只有一个村子,就是在石桥对面的黄家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