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挑挑拣拣的选了十个中年男人,十个妇人,十个少年。

    看看谁有天赋就做大厨,不合适的就做帮工,洗切一类的,妇人全是挑来洗碗收拾的。

    少年先培养出来做小二,如果有好苗子将来还可以往上提一提。

    选好了人,让牙人给了个最优惠的价格,她也没有再还价了,带着人先回了府衙,还好后院的房间多,先让他们两两一间屋。

    下午就要开始培训他们了,娄子山先让那十个中年男人试着做一道菜,有的本来就是干过这一行的,做出来的菜还行,有的可能以前在酒楼没当过大厨,做得一般般。

    又问了他们一些关于调味料的问题,看看他们对调味料了不了解,倒是大家对一般的调料都还算熟悉。

    然后拿了辣椒和花椒等物让他们都舔一点尝一尝,记住这两样新调料的味道。

    娄子山和娄子成在这里培训厨子,小卿宝和戚如兰她们那边就在培训店小二。

    从怎么迎客人,到怎么点菜,怎么介绍,到怎么结账,怎么送出门,全部都仔细的跟他们十人讲解的清清楚楚。

    夏桃和李四两人上街给这三十人买了两身换洗的衣物,又买了一些日常要用的东西。

    到了晚上就给他们分发下去了。

    第二天又是接着培训,从里面挑了几个厨艺好的出来去海鲜楼那边,因为那边除了做海鲜之外还要做一些特色的菜,这几个人能教得出来。

    剩下的五个人教一下做火锅底料是没问题了,只要不是猪脑子都能学得会。

    那十人洗碗洗菜的妇人对她们的要求只有干净勤快这两点,小卿宝着重讲解了这两点的重要性,如果有人不达标她是会再把人发卖出去的。

    三十个人也改了名字,火锅店那边的就叫火一火二火三一直到火十。

    妇人就叫辣一,辣二,一直到辣五。

    海鲜店那边的自然就叫海一海二海三了,妇人就叫鲜一,鲜二等等。

    关于两个店的名字,大家都觉得还是叫好运来火锅店比较好,和第一家取一样的名字,人家也知道这是一家开的。

    海鲜楼那边也叫好运来海鲜楼了,都不用再想第二个名了。

    小卿宝说这两家店虽然是她投资的,哥哥们之后要帮着管理,问他们三个要怎么管理,怎么分配利润。

    三个哥哥说已经商量过了,不能都来占妹妹的便宜,他们就是来学经验来了,给他们一点零用钱就行了。

    这事小卿宝想着等赚了钱再说,她肯定是不会亏待哥哥们的,以后都要买宅子买地娶媳妇的人。

    想到这里,她突然想八卦一下子相哥哥的事了。

    “子相哥哥最近怎么样”?小卿宝挤眉弄眼的给哥哥们使眼色。

    “你是想问子相哥哥看中的那个姑娘吧,没戏,说在寻找上门女婿呢,我也是听子辅讲的,不知道他在哪听来的”。

    “还能是哪,往县城火锅店那边送酒的时候特意打听的呗”,娄子川也听到了一些传闻。

    “害,人家又不知道子相哥哥是哪位,再说了咱子相哥哥肯定是不会去给别人当上门女婿的,就见过那么一面,顶多也就是有点子好感,没准现在已经忘记长啥样了,这子相哥哥就是见到的姑娘家太少了些”,娄子成说得头头是道。

    “你挺懂的嘛”,娄子山看了他一眼。

    “嘿嘿,我这不是看那话本上都是这么讲的吗”。

    “这种事情只能看缘份了,强求不得,谁是子相哥哥的有缘人也不一定的”,娄子川总结道。

    四个情感小白都在这里装情感大师,小卿宝的师傅两人在边上听八卦听得津津有味。

    时间来到九月底,地里的那些高产农作物都已经长得差不多了。

    小卿宝带家里人都过去看了一眼,自己写了信递到京城一个是给宸哥哥的,一个信是给皇上的,让他帮忙转交一下。

    那意思是她跟着爹爹来到了北边任职,但是走访下来,发现北边的乡亲们日子过得非常不容易,她大师傅给她送来了更适宜北边生长的高产庄稼,她现在已经试着种出来了,现在快要收获了,问朝廷要不要派司农官伯伯来看看。

    那边蜂窝煤作坊也已经做成功一批了,和小卿宝的信差不多的时间送出去。

    二千里左右的路程,五天后靖文帝就收到了小卿宝的信,看着上面写的那些小字,靖文帝开心的原地转圈,哈哈哈,这福安县主果然是他的福星。

    翌日,朝堂之上。

    靖文帝不仅向朝臣们公布了冀州府那边蜂窝煤制作成功的消息 ,还特意把加急送回来的样品拿到朝堂上给大家展示。

    又示意小太监把东西拿下去点燃,一会再拿上来,让大家看一下这蜂窝煤的燃烧情况。

    然后皇上又接着公布了一个令大家都高兴的好消息 ,说是冀州府那边试验出来了好几种适合北方气候生长的高产农作物。

    朝堂上的司农都争抢着要去见证一下,这种时刻他们可不想错过, 这有福安县主的地方总有好粮食。

    那以前去过桂花村的更是要争抢这份好差事了,不说别的,桂花村吃的那些饭菜在外面可是用银子都买不到呢。

    靖文帝让司农官们选出六人就够了,去那边多人干嘛,一个个的那眼神,跟那边的地里能捡金元宝似的。

    等到蜂窝煤又拿了上来,放在炉子里,一团火苗往外蹦,众大臣都探出头看稀奇。

    靖文帝这时候问众大臣娄永达发现煤矿又贡献给朝廷这么好的一法子,今后户部又是好些年都有进项了,边关的军饷也能更充足了,这个功劳怎么个赏罚合适。

    户部的官员上前说他现在已经是忠勤伯了,倒不如把他的爵位往上提一提,让他更加努力的为朝廷谋福利,办实事。

    礼部的官员却说他现在已经是伯爷了,再往上就是侯爷了,加上福安县主这一次又种出好几种高产农作物,等司农官们过去核实之后怕也是要封赏的,倒不如赏赐一些金银良田。

    关于这件事情,朝堂上有大部分人还是觉得应该赏赐爵位,有小部分人觉得应该赏赐金银。

    这时候户部尚书就开始哭穷了,他们现在手头上的那点儿银钱都是有用处的,能不动用就不动用,那意思就是尽量少花银子多办事。

    这事最后也没定下,先散朝了。

    皇上打算和皇后还有太子商议一下,这群就会吃干饭的朝臣,一个个就会打自己的小算盘。

    他也想赏爵位,就是怕以后这两人再立什么大功了,到时候不知道再赏赐一些啥了。

    但是赏金银吧,太少了又拿不出手,太多了他也和户部那帮人一样肉疼,主要还是大启皇朝这国库紧巴了些。

    要是再纠结几天,他就去看看老爷子去。

    不对,老爷子肯定是站在娄永达那边的,他可太喜欢小卿宝了。

    他已经在太子和太上皇那听到过太多次小卿宝的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