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1章 忠勤候

    几日后赐封娄永达的圣旨就从京城出发了,这次去宣旨的公公是皇上身边的小德子。

    六位司农也高高兴兴的起程了,其中就有那位以前去过桂花村那边的陶司农。

    十月初六,小卿宝的好运来火锅店和好运来海鲜楼同时开业。

    娄子山前些日子就带着店里这些人全都住到店里的后院去了,方便管理。

    娄子山和娄子川一人负责火锅店,一人负责海鲜楼。

    另外还特意聘请了两个掌柜帮着他们管理。

    娄子成带了四个人,运一,运二,运三,运四,专门负责两家店里的食材采购和质量把关。

    在霹雳啪啦的鞭炮声中,娄子山揭掉了牌匾上的红布,黑底金漆的几个大字出现在大家眼中,围观的人中那识字的都不自觉的跟着念出声。

    “各位亲朋好友,各位父老乡亲们,我们新店开张,每桌都送两种新菜色,欢迎各位进店品尝”,娄子山一拱手,在门口拉客。

    后面的小二们穿着统一的服装和围裙,一个个站得笔直。

    有许多人好奇的也都伸着脖子往里瞧,这家酒楼和一般的酒楼好像是有些不一样啊。

    光看里面的布置就与众不同。

    海鲜楼在边上的另外一条街,也是同样的热闹,那边不仅有干海鲜,还有新鲜海鲜,还有一些娄家的私房菜。

    娄子川和掌柜也站在门口笑脸迎人的拉客呢。

    这边的菜单也是小卿宝画的,画了一本,其它的就全是在空间复制出来的。

    一页上面只画四个菜,让人一目了然。

    小二们点菜的单子都是按上面的编号来的,这样记起来更快,用铅笔在纸上记下客人要点的号码直接传到柜台和厨房。

    火锅店那边很快的就有客人了,因为后面的大厨在不停的做鱼丸子,肉丸子,炒火锅底料,特意用这些香味来吸引他们的。

    新招的小二也经过了几天的培训,现在都按娄家教的开始给客人带到位置上,介绍起了他们店里的火锅,教客人们怎么点菜。

    把菜单拿出来给客人们讲解,然后在一边认真的记录。

    都是年轻小伙子学东西也学得快,现在做起来也像模像样的,因为店里的生意好了,也是和每个人的工钱息息相关的。

    小卿宝提出的奖励机制,若是每天客满到了每个月的月底都会按他们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奖金。

    当然有表现的不好的那也是要惩罚的,服务行业那态度就得端正,不能故意得罪客人,也不能故意磨叽偷懒,轻则扣工钱,重则辞退。

    火锅煮起来,热气散开,鲜美的味道冲击着食客的味蕾,好些人就是因为闻到这味道实在是太馋了,这才进来的。

    海鲜楼那边,鲜活的海产就直接摆在酒楼的进门处,那边设置了一个长条形的点菜区,其它的菜品也做了一份半成品的样品摆在台子上,这么打眼一看就知道有哪些心仪的食材。

    小卿宝今天跟着两位师傅是两边跑,看看有没有哪里还需要改进的。

    十月初十,圣旨就到了冀州府。

    现在这边的温度白天只有十二三度了,那晚上更是只有几度,穿单衣都觉得冷了,大家都换上了提前准备好的厚衣服。

    府衙里已经准备好了香案,小德子公公走到前面站定,开始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冀州府知府娄永达,先是发现煤矿石,后又贡献出蜂窝煤和煤炉的制作方法等,特赐封娄永达为忠勤侯,食邑千户。

    另赐京城长兴街府邸一座,钦此!”

    “臣,接旨,叩谢圣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娄永达磕头谢恩,双手接过了圣旨。

    小德子公公接着传达陛下的口谕,意思是娄永达现在身为冀州知府就不必特意进京谢恩了。

    娄永达领了旨意,从怀里摸出了之前准备好的荷包,塞给小德子公公喝茶。

    一并过来的司农官们也都请进了府衙喝茶,戚如兰给一众人安排了住处。

    小德子把太子交给他的信拿给了小卿宝。

    就是写了一些他在京城的事情,然后交待她回信。

    因为他们是下午到的,所以晚上就在府衙里吃了一顿饭,然后歇下了。

    到了第二天小卿宝才带着司农官们一块去了她的玉米园那边。

    小德子公公今天也没有走,他也跟着去看一看了,明天再起程回京。

    远远的望过去就见到一大片黄色的一人高的植物。

    谷一他们这几天都在挖土豆,见到小卿宝领着人过来,立即上前。

    “没事,你们忙你们的去,我先带司农官伯伯们四处看看”,小卿宝示意他们继续挖土豆。

    “走,伯伯们,我们也去瞧瞧挖土豆,今天带一些回去做给大家吃”,小卿宝在前面带路,穿过大棚走向土豆地。

    “县主,您这一个一个的油布棚是干嘛的”?陶司农忍不住发问。

    “这个呀,因为北边特别冷,这是我给庄稼盖的房子呀”,小卿宝俏皮的眨眼,这个晚一点再带他们看吧。

    陶司农没有再多问,但是他怎么不知道庄稼也要住房子的。

    一行人到了土豆地里,司农官们也要了工具加入了挖土豆的队伍,这挖着挖着,他们就发现这土豆的产量确实惊人,那和挖番薯有得一拼了。

    陶司农立即带了另外一位司农官去圈了一亩大的地出来,挖出来他要称上一称,看看一亩地的亩产量能有多少。

    几十个人同时开动,没多久便挖了一亩地的土豆,都捡成一堆一堆的开始称称,然后再把这几堆的斤数相加。

    “五千二百斤,哈哈哈,是五千二百斤”,陶司农算出来后,在一边笑得跟个傻子似的。

    “陶伯伯,要不再去看看玉米,那掰玉米可不是个轻松活计,不过那玉米可真是太好吃了,特别是玉米皮还没有变黄的时候,那嫩玉米煮出来可甜了”,现在的玉米都已经老了,掰下来后还要把玉米粒给扭下来。

    “哎,好,好好”,陶司农开心的不行。

    一行人跟着小卿宝到了玉米地,小卿宝教了他们怎么掰玉米,自己就坐在地头上看着了,她人小,掰不到那么高的。

    不过就靠司农官估计也要掰好久,娄永达他们都跟着下地干活了,同来的护卫兵也得帮忙啊。

    一个时辰左右就按陶司农的要求掰出来一亩地,全搬到了地头上堆着。

    小卿宝朝谷一那边招招手,让他去把扭玉米粒的机子搬两三个过来。

    这还是小卿宝让娄永达帮她找人打出来的,要不然靠手扭,手太痛了。

    这种机器把玉米棒子放去进,用手摇动把手,那里面的叶片就会帮着把玉米粒给刮下来了。

    不过玉米棒子外面的皮还是得大家动手来剥,从中间往两边一撕,然后一手捏住玉米一手捏往玉米皮那么一扭就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