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章 一人败千骑

    冉闵跳下战马,开始清点“战功”。

    翻点尸体,一共斩杀了38名鲜卑将士。

    “不错,这个成绩还不错,短短不到5分钟的时间,便斩杀了38人,这个成绩已经是相当地炸裂了!”

    冉闵心中得意,走到那名鲜卑将领的尸体跟前,只见那名鲜卑将领身后还背着一壶箭,约有20余支。

    另外,在这名鲜卑将领的腰间,还系着一把弯形的腰刀,约有两尺之长。

    冉闵俯身,先从那名鲜卑将领的腰间取下腰刀,抽出刀鞘,只见弯刀寒光闪闪。

    弯刀轻轻划过手指,有殷红的血液流出。

    “不错,没想到鲜卑人打造刀枪的工艺竟然如此精湛!”

    冉闵心中大喜,遂将弯刀系于腰间,而后再从那名鲜卑将领的身后取下弓箭和箭囊。

    冉闵剥下那名鲜卑将领的皮甲,穿戴在身上,而后再将箭囊背于身后,弓箭搭于肩膀之上,左挎右斜。

    战斗装具左挎右斜,生活装具右挎左斜,这也是冉鸣前世军营的一贯传统。

    冉闵再次俯身,从地面上捡起两杆长矛,掂在手中,感觉有些轻了,甚是不顺手。

    地面上还横七竖八地“躺”着数十杆长矛,有的上面沾满了鲜血。

    冉闵灵机一动,于是再次从地上捡起一杆长矛,将三杆长矛并于一起,而后双手用力,双臂虬筋隆起,像拧麻花一般直接将三杆长矛拧成螺旋状。

    而后再次用力,将两侧长矛的矛头向外掰开。

    如此,三杆长矛,两支矛头分向两边,一支矛头耸立向前,便形成了一个简易的“钩戟”。

    冉闵将长戟掂在手中,觉得重量刚刚好,就是戟杆略微有些粗了。

    三杆长矛拧在一起,戟杆不粗才怪!

    冉闵再次从地面上捡起三杆长矛,如法炮制,又做成另外一把“钩戟”。

    冉闵身骑战马,策马前行,来到遏陉山(今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边杖子乡大西山村马山)的山顶之上,向东南方向望去。

    俯视大地,四野辽阔,银装素裹,一片苍茫。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冉闵身骑战马,双手执戟,高高举起,顿时一股英雄豪迈之气涌上心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活一世,就当轰轰烈烈,死而无憾。

    如此才不枉一生,也不枉我穿越一趟,更不能辜负了冉闵的一世英名。”

    远处的龙城依稀可见,高大的城墙高高耸立,像一只巨型的野兽匍匐在辽西大地之上。

    “这就是龙城,慕容鲜卑的国都所在!有朝一日,我必定要攻陷龙城,杀完所有的鲜卑之人!”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冉闵不由地唱起了岳飞的《满江红》,此时此刻,他感觉《满江红》最能代表自己此时的心情。

    八王之战,耗尽了西晋王朝的最后一点积蓄;

    五胡乱华,中原晋人迎来了历史的至暗时刻;

    永嘉之乱,晋怀帝司马炽和晋愍帝司马邺二人被汉赵所掠北去,相继杀害;

    衣冠南渡,东晋王朝偏居一隅,不思进取,毫无北伐进取之心。

    此时此景,与当年北宋、南宋又是何其的相像。

    岳飞一生精忠报国,锐意北进,却不想被南宋王朝十三道金牌召回,最终含冤死于狱中。

    冉闵颁发“杀胡令”,执意杀尽五胡之人,最终却势单力薄,含恨而死。

    冉闵与岳飞二人一生壮志未酬,又是何等的相似?

    所以说,这首岳飞的《满江红》,最能代表他此时此刻的心情与壮志。

    “安息吧,冉闵!安息吧,岳飞!你们未完成的壮志便由我来实现吧!”

    冉闵思绪放飞,海阔天空,千古往事,一一涌上心头。

    呆立多时,正欲返回,却忽见远处的龙城西门大开,数千骑骑兵奔驰而出,直朝遏陉山而来。

    “哼!”

    冉闵见罢,一阵冷笑,遂勒转马头返回。

    冉闵一边骑着战马下山,一边观察路况。

    遏陉山山势不高,但却长满了树木,从山脚下至山顶,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以行驶。

    冉闵来到一处狭窄之地,这才停下了战马。

    这段山路右侧是坡,坡上长满了树木;左侧是沟,约有十几米深。

    山路狭窄,仅容一人前进,若有一武力超群之人在此,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冉闵正是这样的人物。

    冉闵停下战马,手持双戟,横戟立马。

    过不多时,只听远处传来“嗒”“嗒”的密集的马蹄声音,如潮水一般涌来,其间还夹杂着吆喝之声。

    又过了片刻,峰回路转,最前方的数名骑兵出现,个个手持长矛。

    “杀啊——”

    冉闵大吼一声,双腿夹马,手持双戟,向前冲去。

    两马相遇,冉闵右戟高高举起,当头砸下。

    那名鲜卑骑兵见冉闵挥戟砸来,遂连忙挥矛相挡。

    “咣!”的一声,矛戟相遇,直震得那鲜卑骑兵虎口破裂,血流不止,一时把持不住,长矛脱手而飞。

    重戟继续下砸,直接将那鲜卑骑兵砸得头颅粉碎,血浆四溅。

    重戟继续下砸,又将那鲜卑骑兵的身体砸得倒飞而出。

    重戟继续下砸,“嘭!”的一声,重戟砸在马头之上,马头破碎,鲜血四射。

    “扑通!”一声,战马倒地,再也没有站起身来。

    冉闵催动战马,跳过前面的战马尸体,左戟横抡,直朝第二名鲜卑骑兵的身体扫去。

    第二名鲜卑骑兵也是挥矛相挡,矛戟相撞,只听又是“咣!”的一声。

    第二名鲜卑骑兵直接被重戟击中,连人带马跌落于山路左边的深渊之中。

    连杀两人,冉闵心中大喜,斗志旺盛,催动战马,继续向前冲去。

    “杀啊——”

    冉闵一路前冲,两把重戟大开大阖,左右挥击,枪碰枪飞,人碰人亡,挨者即伤,触之即死。

    冉闵一路挥杀,连斩数十人,后方的鲜卑骑兵虽然人数众多,但由于山路狭窄,只能一人一马前进,却形成不了集团作战能力。

    冉闵一路挥杀,直杀得鲜卑骑兵步步后退。

    后方的鲜卑骑兵见冉闵勇猛无比,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于是个个心中恐惧,连忙掉转马头,向后跑去。

    山路狭窄,前方的鲜卑骑兵掉转马头,向后跑去;后方的鲜卑骑兵还不知道前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仍然继续催马前进。

    前军与后军相遇,一时鲜卑骑兵队形大乱,人碰马踏,死伤无数。

    冉闵乘势追击,连连挥动手中两把重戟,左右挥砍,一时之间,血肉飞溅,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