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1章 白马县积极备战

    昨晚商量了一夜,自从司空不来曾经安插内线赚开过城门以后,防止奸细进入里应外合,就成了重中之重,不开城门吧,白马县就成了一座死城,开了吧,又怕攻城的先锋扮做百姓进城,真是两难。

    元道中认为既然李家军在东城外,那自然东城就是重点防御地带,所以这个城门暂且不开了,而且还要加固,多多运送檑木滚石,增加守卫和巡城士兵,以防不测。

    南门和北门每天只开两个时辰,派重兵盘查,凡是有夹带兵器者,一律抓获审问。对于西城门,因为西邙山贼匪实在太猖獗,又接连吃了大亏,肯定还会来报仇,索性不开了,省的分心关注。

    经过上次一战,元道中招募的三四千人损失将近一半,就算伤员全部归队,加起来还不到两千七百人,古语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一点也不错,元道中心疼的直跺脚,只因白马县人员有限,要是这样不断的折损,恐怕一场小战都打不起了,怎么办?

    昨天秦世亨的一句话点醒了元道中,如果是下雨天怎么对付阴兵借道?他说用箭射。没错,这些白马县的兵勇大多都是农民出身,不会武艺,临时抱佛脚只能对付同是农民出身的贼匪,当面对正规的军兵有可能一触即溃,不是大家怕死,关键是能级不一样。

    用弓箭!好主意!元道中一方面让秦世亨继续训练兵勇,另一方面着刘正泰去全城召集会射箭能制箭的高手,把大家拢到一起,组成一个弓箭队,不需要练功夫,能射箭就行。

    刘正泰带着捕快跑了半天,才找来三十多个人,年龄最大的都六十岁了,元道中看了直摇头,六十岁,高龄啊,这可不是看戏凑热闹,更不是凑人头,赶紧叫人把他请回去了。

    加上二十多个会射箭的捕快,才凑了五六十人,远远不够,咋么办?

    刘正泰一想,这么凑不是办法,干脆还是招兵,从整个兵勇军里挑,但凡有点天赋的,或者顺手的,臂力过人的,全部拉过来组个队不就行了。

    元道中觉得这样也行,强扭的瓜不甜,谁愿意搭弓射箭谁就报名,然后统一训练,说不定进步还快呢!于是吩咐刘正泰赶快去办。

    秦世亨正训练呢,刘正泰来挑人,他也十分乐意,因为有些人练功夫还真是不开窍,它讲究的是腰马合一,动如脱兔,可有些看着块头挺大,站那也挺唬人的,可是一动起手来,笨的如老牛,弄不好自己还会摔,所以秦世亨就捡着这些人先给。

    不等刘正泰挑,三百人到手了,他又去转了两圈,拉出来两百人,这倒好,轻轻松松凑了五百人,秦世亨高兴,他也高兴,屁颠屁颠找元道中汇报去了。

    人是够了,弓箭怎么办?

    白马县唯一的弓箭手捕快队长卢春晓对元道中说:“元大人,有多少木匠,就有多少弓箭。”

    元道中一听对啊,有木匠就有弓箭,孙继林不就是木匠嘛,于是赶紧去叫孙继林。

    孙继林来到县衙,知道来龙去脉之后作难道:“大人,弓箭这东西得选好木料,而且箭还是一次性的,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非得把城内所有的木匠全部用上,才有可能做出大量的弓箭。”

    “这好办!”元道中立刻吩咐衙役去请。

    “大人,还是我去吧!”孙继林对元道中说:“这城里的木匠我都认识。”

    “也好,我叫人陪你去。”元道中说。

    孙继林刚要走,又转身对元道中说:“元大人,还要几个铁匠。”

    “铁匠?”元道中不解的问。

    “是哩!”孙继林解释说:“箭头得是铁的,铁匠们都懂。”

    “对呀!”元道中一拍脑袋,笑着说:“我差点把这事给忘了,铁匠有,我有几十个呢,他们都在打兵器呢!这事我来安排。”

    孙继林拱手告辞,和几个捕快请人去了。

    元道中想来想去人员还是不够,虽说白马县走了不少人,但是最近返回来的,新入住的也不少,肯定还能再招募一些兵勇,所以他又跑去找武县令,说是汇报工作,实际就是出难题,请武忠廉出马。

    武县令听完就笑了,这还不容易,于是叫上主簿毛福海,在城内大肆招募年轻人,愿意走仕途当武官的就上城墙,愿意赚钱的就当搬运工,有功夫能骑马射箭的,当场就赏钱,就封官,所以势头很猛。

    要说武忠廉的钱怎么那么多,花了这么久都花不完,其实不然,自从和张长卿刺史闹僵后,他就各种税的不上交了,再加上他治县有功,家底颇厚,白马县又繁荣昌盛,所以有了很多积蓄。

    不过养这么多人也确实费钱,武忠廉自有办法,司空不来第一次劫掠白马县之后,他就感叹社会动荡,粮食必将成为稀缺物,所以经常派人出去采买,而且不走市场,直接从农民百姓手里买,物价低分量足,自己有的是人,运回来就成。

    再后来他又打起来猪羊的买卖,城里空院子多得是,买回来养着,行情贵了就卖,便宜了就吃,左右手一倒腾,银子又回来,跟没花钱似的。

    武忠廉出手阔绰,又有身份地位,说话极具穿透力,所以招募进行的非常顺利,每天都有一两百人前来报名,把元道中高兴的饭都顾不上吃,到处安插人员。

    说来也怪,原本有些人是从秦世亨那里挑来拉弓的,不想竟然还有人连弓也拉不好,一支箭对着靶心能把脚指头射穿,你说他准吧,打不中靶心,你说他不准吧,专射大拇指头,愁死了,真的是没地方安排。

    这天中午元道中刚吃完饭,就见贞天祥来访,乐得他出门迎接,把贞天祥激动坏了。

    元道中十分感激贞天祥,要不是他,光守城门这一项,就得耗费他一半的精力,现在好了,几乎可以高枕无忧,于是吩咐上好茶,必须好茶。

    贞天祥受宠若惊,笑着对元道中说:“元大人,我听说您最近在招募木匠?”

    “不错!”元道中听他如此说忙问:“难道你还会木匠?”

    贞天祥哈哈大笑,说:“我哪里会木匠,只是机关做的多了,懂一些而已。”

    “嗯嗯!”元道中点点头,笑着问他:“那你今天来找我什么事?”

    贞天祥怕他忙,所以长话短说:“大人,您找木匠做弓箭的事我知道了,弓箭我做不好,但是我能做弩,我的那些兄弟们也能做,您看您需要不?”

    元道中听完嗖的一下站起来了,握住贞天祥的手说:“天祥啊,你真是我的贵人啊,我刚才还在想不会搭弓射箭的人怎么安排呢,你现在就给我出主意了,那真是太好了,我太需要了。”

    贞天祥一听也高兴起来,说:“大人,给我几个木匠协助,我就能做很多弩,不会使弓箭的人也一样会使弩,而且杀伤力也并不比弓箭差。”

    “太好了!”元道中真是意外惊喜,对贞天祥说:“你要几个木匠?没事,我都能满足你。”

    贞天祥心里算了一下,对元道中说:“五个吧,不够我再找您要。”

    “好的!”元道中笑着对贞天祥说:“我带你去深井胡同,那里正在造弓箭呢,然后给你挑五个木匠。”

    “得咧!”

    贞天祥跟着元道中到了深井胡同,这里有几百人正在赶制弓箭,木材也在源源不断的运进来,先前堵在城门外的流民入住后,元道中给了他们维持生计的机会,就是运送木材,协助制造弓箭,帮忙做些杂活。现在贞天祥来了,给他挑了五个木匠,二十个人协助。

    贞天祥立刻叫人通知了田敬尧,樊邵叶,李春秋,王峰,马明,曹文清,蒋林福,马上到深井胡同来,连夜研究弩的制造方法。

    几人到了之后,贞天祥还没说完,田敬尧就笑了,说:“一个小弩还用研究?”

    “一个弩当然不用研究。”贞天祥对大家说:“我们要造连发弩,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射箭的效率。”

    “明白了!”

    大家在一起时间长了,话不用明说,点一下就知道要干啥,所以立刻行动起来,研究连发弩的制造方法,只要制造出来一个,就可以批量生产了。

    武忠廉经过一番努力,陆陆续续召集了上千人,他跑到县尉司找元道中,得意的说:“咋样?人安排的过来吗?”

    元道中笑了,说:“大人,我这还需要人呢,您再辛苦几天?”

    武忠廉实在是没想到,这么多人他竟然全部安排到位,不过跟着元道中去深井胡同转了一圈之后,他笑着说:“道中,我继续去招募人,你大胆放手的干,有你在我放心,还有,我看贞天祥做的弩挺好的,你给我留一只,紧要关头我也去参战!”

    元道中哈哈大笑,说:“我的大人,要是有您上城的那一天,白马县就彻底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