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4章 师父讲道生死

    泓峯师父说到就像我们是出生在这片土地,而死之终是回归这片土地是一样的。你和我都是如此,但是和我有相同之处就会有已与特别之处。

    而很多存在的东西即使解释通也不是全意。

    生命具有无限发展的未来,生命永远不会消亡,永远在“归根”中获得“复命”。

    泓峯师父说到重视生亦笑对死。

    《度人经》讲:“仙道贵生”。而道教对于长生的理解也不同于别的宗教。长生久视的理想是道教一直以来的追求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生死之事也是道家个个门派争先恐后的研究的东西。

    但道教并非一味的追求生而畏惧死。道教对生命的态度讲究自然,就是说对待生我们要自然,对待死也要自然,这才是道教对生命的态度。

    泓峯师父说道。。《齐物论》有云:“一受成其形,不亡以待尽。”庄子从自然的观点看待“死”,他认为死和生一样都是一种生命的过程,是必然发生的,无一人可以幸免。人生是一个“气”的循环变化,人的身体会消亡,人的思想可以不断传承下去,通过自我的循环变迁而达到逍遥的境界,“死”在这里只不过是“生”的另一种形式的传承,作为自然演化过程中的现象,生与死之间相通、相齐,正是所谓的“死生五变于己”。

    庄子丧妻时,从开始的“我独何能无慨然”到后来的的“鼓盆而歌”,正是体现了道教重视生命、亦能坦然面对死亡的通达洒脱。当正真面对死亡的时候,先贤都可以正视这个过程,而我们更应该认识其中含义。

    泓峯师父说到死而不亡者寿。

    有生就有死,世人普遍好生而恶死,希望能够“长寿”,能在这个世界活得长一点。但是客观世界是很残酷和真实的,人类的躯体是注定不能在这个世界里“久住”的。

    身体只能维持在一定时间内,怎么去寻求有限的东西发挥无限的作用,就好比一个机器,使用好了本该损坏时间延长或者缩短,你这么可以使其无限制的工作下去。不管有生有死之物都有生的期限死的期限,而时间长河又不禁一次次冲刷着一切。

    就像你问得。那么什么是永恒的?这个宇宙里只有“道”才是永恒的。真正的“寿”是怎样的呢?就是与“道”合德。肉体尽管会败坏,会死,精神只要保持着与“道”的同一,就会随着“道”而获得永生。而先贤大能,通过辅助百姓,使之存于书籍,存于庙堂,这些都可以看做无形的永生,而这个期限会无限接近永生,能听懂什么意思么,而这也不是绝对的永生。当这个纪元消失,随着时间而动,没有了生命,也就等同于这些东西的消失。

    道是化生万物的本源,而人的生命,也是从道中来的,因此,生命本就来自于道,是道的一部分。人通过正确的修行,在肉体消亡的时候,如果能够回归到道中,融入大道,便能与道一同永生。道是虚无的,却又真实存在,回归了道的生命,也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且真实存在着,这时生命的境界,是肉体的“死”,也是精神的“不亡”,即真正的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