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88章 大孙,皇爷爷一直站在你身后

    莫大丫进城后,一路打听着到了价格最亲民的一家客栈。

    她们母女四人,虽说身无余财,可余若兰重伤未愈,莫二丫莫三丫还是孩子,一家子弱势群体。

    若碰上歹人,那就是刚出狼窝又入虎口了。

    客栈老板心善,见莫大丫母女几人手头不宽裕,就让她们住了不要钱的牛棚。

    虽说有些味道,可这棚子四面不透风,竟是比莫家的草屋还暖和几分。

    莫大丫收拾出一块整洁的地方,让余若兰躺了上去。

    莫二丫和莫三丫挤在一起,脸上俱是带着傻呵呵的笑意。

    莫大丫听着二人嘀嘀咕咕的笑闹声,眉眼间不自觉染上了笑意。

    “等到工厂重新招工了,我就去报名,到时候我去求求工厂主事,看能不能预支一个月的工钱,娘的身子可耽误不得。”

    莫大丫细细说着之后的安排,余若兰含笑听着,听到最后她道:“我这身子吃不吃药也没什么妨碍,你若真的成了工人,可别做这样的事,万一再把你撵出来怎么办?”

    “不会的,太孙是个好人,他手下的人肯定也都是好人,就算不同意预付工钱,也不会把我撵出来。”

    不知为何,莫大丫对此无比自信。

    或许,是因为纺织厂成了她最后的救命稻草吧。

    如果没有此次招工的机会,就算她和娘、妹妹们逃了出来,之后又能怎么养活自己呢?

    余若兰听她这么说,也低低说了一句,“太孙是个大善人。”

    “等到咱们日子过好了,得在家里给他立个长生牌位才是。”

    莫大丫忽地看向余若兰,“娘,你给我改个名字吧。”

    她要彻底斩断过去的一切,包括名字。

    余若兰闻言愣了一下,随即展颜一笑,“好,娘想想。”

    她爹是举人,只有她这一个女儿,家乡遭灾前,她读了许多年的书。

    之所以给莫大丫起了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她相信乡下那句贱名好养活的话。

    如今不需要了,日后都是好日子。

    余若兰沉吟些许时间,开口道:“‘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日后,你就叫余韫,可好?”

    不知改名,余若兰直接把姓氏也给改了。

    三个女儿都是她拼了命才生下来的,莫大壮对此没尽到半分父亲的责任,既然如此,三个女儿合该跟她的姓。

    莫大丫,不,现在是余韫眼睛亮晶晶的,“好!我喜欢这个名字!”

    她低低念着这两个字,“余韫,余韫……”

    越念越觉得欢喜,她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

    莫二丫和莫三丫也凑到余若兰身边,“娘,我和三妹也要改名字!”

    余若兰笑了笑,“好,等娘仔细想想还有什么好名字,再给你们改名字好不好?”

    莫二丫和莫三丫都乖巧点头。

    余若兰说了这么多话,又折腾了一天,身子受不住了,“睡吧,夜深了。”

    余韫三姐妹就挤在余若兰身边,互相抱团取暖睡着了。

    这一夜,是她们睡得最香的一夜。

    ……

    今日的应天可谓是无比热闹的一天,无论是一开始的招工人潮,还是之后的入城大军,都让应天百姓印象无比深刻。

    尤其是那军纪森严的入城大军。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气势昂扬、队列整齐的军队。

    百姓们见到这样的大军,不自觉地心中沸腾起来,他们骄傲,他们自豪。

    看啊,这就是他们大明的铁军!

    从未有哪一刻像这般,他们深深自傲于自己大明百姓的身份。

    生于大明,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幸事。

    不是所有朝代的百姓都会认可自己的朝代。

    现在,大明做到了。

    说起来,华夏民族感最强,对朝代最认可的,也唯有汉唐。

    尤其是汉。

    时至今日,生于这片地界上的百姓,尤自称汉人。

    大汉的光辉照射在了每一位汉人的身上。

    哪怕到后世,大家也都是汉族。

    大汉,就是有如此独特的魅力,让人想要前仆后继延续他的荣光。

    王莽篡汉,汉光武帝刘秀横空出世,建立东汉。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仍有汉昭烈帝刘备想要光复汉土。

    朱雄英想要自己治下的大明比肩大汉,乃至超越大汉,成为这世界上无可比拟的最大强国。

    夜已经很深了,朱雄英仍未就寝,他正在翻看锦衣卫所记载的卫所将士的表现。

    在监察这一方面,锦衣卫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朱雄英看着被送过来的奏报上,记载着许多士兵的自身详细情况。

    要知道,今日入城的可是有足足二十四个卫所,锦衣卫不过区区数千人罢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能探查到如此多的情报。

    不愧是锦衣卫!

    怪不得之后锦衣卫被取缔了,朱棣又重建了起来,甚至还分了东厂、西厂。

    实在是对方太好用了。

    朱雄英正在感慨着锦衣卫做事真靠谱,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道轻轻的脚步声。

    他抬眼一看,有些惊讶,“皇爷爷?”

    朱元璋慢慢踱步进来,“大孙怎么还没睡?”

    “皇爷爷不也没睡吗?”

    朱元璋走到朱雄英身边,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咱来看看你有没有偷偷哭鼻子。”

    朱雄英忍不住笑了,“皇爷爷,孙儿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在皇爷爷心里,你一直都是孩子。”

    朱元璋语重心长地劝解道:“大孙,不是所有事情都会如你预料的那样发展,这种时候不要觉得沮丧,重要的是事情该如何处理。”

    “你不用想这想那,有皇爷爷在你身后呢。”

    朱元璋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之所以这么晚还没睡,就是担心朱雄英因为今日这事陷入不好的情绪里。

    朱雄英感受到了朱元璋话中浓浓的关切之心,心下十分感动。

    “皇爷爷,孙儿明白,今日闹得这么大,是孙儿之前考虑不周。”

    说实话,他没想到应天百姓在招工这件事上这么热情,大概,他是低估了包吃包住一月三钱银子工钱对大明百姓的诱惑力。

    朱元璋听他这么说,笑了笑,“这世上没有谁是能一直不出错呢,出了错也没事,只要之后改正就好了,现在犯小错,总比日后犯大错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