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五章 我不听不听不听

    被李琚迫不及待送回来的猎物是一头熊一头鹿,李琚还带了信儿,让巫明丽处理处理,看情况给皇帝陛下和皇后殿下各送些,其中的鹿肉,请巫明丽一定要自留一大块。

    他在信中特意叮嘱,巫明丽不要为他的迟归而担忧。他们这次遇到了一个野猪群,对京西的村庄存在威胁,李琚和两位师父准备帮当地守兵除了这个祸害,截止书信送出来的时候,他们还在山上蹲点。

    熊是一头北地黑熊,体型比那种巨大的棕熊要小一些,不过它在冬眠前把自己喂得肥肥胖胖,看着也是颇有分量。它身上有许多伤口,刀伤箭伤不足为奇,甚至有火铳造成伤口。

    几百斤的棕熊,毛如钢钎,牙如匕首,浑身是血,腥臭难闻,死了余威犹在,跑来看稀奇的人看一眼就赶忙挪开视线。

    喜鹊来了看一眼,忙转身捂住花枝儿的眼睛,索性就不让花枝儿看了,怕吓着她。

    徐嬷嬷拿帕子捂着口鼻,又气又笑:“谁家的爷们儿会把这么大个野兽血糊淋淋的往家送啊!咱们哪里找人收拾它来?要不要通知内务司?”

    巫明丽将李琚的信拿在手里,一旁有香草、灵芝几个探头探脑的,想偷看,她也不在意,反而大大方方地让她们看。

    李琚的信和他本人一样,严格符合所有书信的要求范式,且直率坦诚,上写猎熊的过程,中写自己在野地的行踪,蹲野猪啦,之类之类,他还说这次已经打到了一头熊三只鹿,两只小鹿是活捉的,晚一些送回来给巫明丽玩,最后是让巫明丽好好吃饭睡觉,把身体养得壮壮的,等他回来。

    全文除了父母兄弟和巫明丽,没有提到其他任何人,包括花枝儿和孩子。

    巫明丽反正看完了感觉,还好花枝儿不在,不然说不定又要怎么伤心了。

    巫明丽说:“殿下的原话,猎到这头熊是用了我送给他的匕首,所以回来邀功来了。”

    金环心无城府,想都不想就说:“殿下心里就只有王妃姐姐。芝麻大的事都要写信回来,何况是拿王妃的匕首杀了头熊这么大的新闻!好羡慕哦。”

    巫明丽笑笑,摸了那黑熊一把,毛剌剌的手感特别差。

    她想了想,说:“通知内务司收拾好,孝敬给父皇和母后。就说殿下遇到了鹿群,先打了其中落单的一只,后面还有好几只在路上。徐妈妈,如果殿下没有打到新的鹿,就去民间买几只带回来。”

    徐妈妈虽不解其意,仍是应了,忙叫人来处理。

    福喜蹭过来,小声问道:“娘娘,是不是因为‘逐鹿’的缘故?”

    巫明丽轻轻点头。

    “娘娘太小心了,哪年打猎不是要打一群鹿的。”

    “小心驶得万年船。以前大家都知道殿下是个粗放人,万事都可以往松快了想,也就无所谓。可现在处理这件事的人是我,陛下也好,诸位王爷也好,都很清楚我可不粗放。那么玉芷宫出去的东西和消息,就要按他们的那套理解来解释了。”

    巫明丽没有详细解释,皇帝陛下春秋已高,眼下虽不觉得,但是保不齐就会因为哪个小事,被他惦记在心里。

    皇帝陛下大体上是个好皇帝,可他如果猜忌起人来,也够喝一壶的。

    巫明丽可不想她的好大狗熊因为这种细枝末节的小事得罪皇帝陛下。

    不多时,有内务司派来的小太监们扛着大竹架子来,抬走了熊和鹿。

    巫明丽这才重新换了身衣服,抹了一点花露在头上,捏了一把橘子皮,去掉身上的血腥味,再次出发去椒房宫看热闹……不是,问安。

    椒房宫里的情况不负所望,果然很热闹。

    才刚巫明丽离开之后,蜀王妃对十六皇子对她,和蜀王对自己,心里有点发酸,但是却又想起了昨天巫明丽的建议和蜀王的抱怨。

    所以最后她还是做了这辈子到现在为止,最违心的一个决定,快到椒房宫夹道的时候,蜀王妃叫住了白侧妃:“白妹子,你等一下,我有话说。”

    白侧妃等人止步,赵侧妃和吴孺人都退后了一步,没有跟上。

    白侧妃笑问道:“娘娘有何指教?”

    蜀王妃憋着气,说道:“咱们之前争的那个事,别再提了,昨儿皇后娘娘直说,不叫我们再提起公主的事情。你不要误会,我不是为你好,而是不想你得罪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反而怪我。”

    白侧妃两眼圆睁:了不得啊,她的这位好姐姐,怎么突然学会说人话了呢!不过,这番话可不像是她能说出来的,那么是谁教她的呢?

    蜀王?不可能,在皇后那里吃挂落的事,蜀王妃不可能告诉蜀王,蜀王又怎么会有应对。

    王妃有了新的聪明心腹?不可能啊,蜀王妃的娘家人不拖后腿就不错了,她的行踪又那么好查,根本没机会接触几个外人。那蜀王府最近有没有进新人,王妃有没有去外面和别个命妇交际,宫里有没有新宫女和王妃走得近……别人不知道,她还能不知道?

    最有可能的还是蜀王妃自己的主意。

    李婉清那丫头又是个草包,最为好骗,又最能胡搅蛮缠,若是被蜀王妃拉拢过去了,蜀王妃单打出这一张牌,都能乱拳打死老师傅。

    电光石火之间,白侧妃已经做了一堆猜想,并且感觉自己想的很对:定是蜀王妃想骗她先退出,好跟在后面捡漏。

    想那蜀王妃一个农户女,她的娘家人能是什么好的?一个干弟弟罢了,如何与她精挑细选的侯府贵公子相比?蜀王妃走不了正道,就只能走邪门歪道了。

    她面若无事,跟在蜀王妃后面来到了椒房宫,先走了一套流程,得皇后娘娘吩咐,她们各自入座,方是闲聊时分。

    皇后笑眯眯地,把蜀王家的大姑娘叫过来在跟前端详,小丫头有点内向,在皇后跟前大气都不敢喘。

    皇后本是想拿她敲打一下蜀王妃和白氏,不过一问一答的,小丫头的声音和蚊子哼哼的差不多,皇后指望她接话,她一个字都没接上,又呆又慢又畏缩,皇后心中就有些不高兴,她家的孙女怎么能这么没用?不高兴种,又带着怀疑,皇后怀疑是蜀王妃没能照顾好蜀王的孩子,才使得大妞儿这般上不台面。

    一个女娃儿都养成这样,若是男孩儿,还得了!

    皇后脸上的笑意仍在,可心情已经变了。

    底下的人不知道,白侧妃笑盈盈地说:“一眨眼,大妞儿都八岁了。想大妞儿周岁那时候,妾也才十岁,如今八年时光匆匆过,不觉察妾也要有自己的孩子了。”

    蜀王妃没听懂,只当白侧妃就感叹红颜易老,说道:“那可不,时间过得也太快了。就像,昨儿给殿下侍寝的丫头,是从我手上进的府,进府那日子,也才十二岁。晃眼那丫头也十六七岁,正是好年纪呀。我只希望她能给蜀王再添个好孩子,给母后娘娘添个好金孙。”

    蜀王妃是为了表自己贤惠:看,昨天我都安排人给蜀王侍寝了,我不是那吃醋拈酸容不下人的人,母后娘娘能不能对我改改观?

    皇后的眼皮子又开始乱跳。

    就是有点后悔,蜀王妃已经愚笨不堪,怎么给蜀王指侧妃时,没指个聪明懂事还能哄得住她的去,白氏聪明归聪明,都是些小聪明,怎么就不用在正道上。

    果然白侧妃接着就说:“王妃娘娘是大度人,所以兰儿才有运气早早进府,有运气遇到殿下这么俊才又尊贵的夫婿,成了人上人,不然还真不知道会落在哪个不长进的人手里。所以说女孩子嘛,早一点定下来,总是好的。”

    白侧妃说完,满眼期待地望着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