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二十四章 王嬷嬷养老之地

    获得皇后的准许后,巫明丽马上给礼部的两个官员送去了帖子,约下了第二天下午就去王府实地看看。

    巫明丽还给柳匀、马讷、丁武、蒋昭和田趁月也下了帖子,让他们一起去看。

    以后他们主要在信王府当差,巫明丽不介意参考他们的意见做一些修改,好让他们能有个舒心的环境。

    顺便巫明丽带出来了王嬷嬷。

    王嬷嬷之前被喜鹊打伤的脸和胳膊早就养好了,身体没问题,就是失了体面,导致她灰头土脸,刚被提溜出来就忙不迭磕头求饶。

    对王嬷嬷的处理,巫明丽并没有征求花枝儿的意见,那是花枝儿的远房亲戚,花枝儿原谅不原谅的都太难了,她不想道德绑架花枝儿,于是只和花枝儿说了一声,就做主把王嬷嬷捆了带到王府。

    没有意外的话,以后王嬷嬷就老老实实在家庙或者道观里当粗使妈子,希望那些有信仰的姑子们能好好教化王嬷嬷。

    王府建得很好,修建图样是御用的雷家出的,它的老底子是老和国公的宅子,在老和国公之前,它是前朝一位极得宠的公主的公主府,不论是构造还是建筑,都是前朝末年最奢靡的年代最顶尖的工匠技艺的集中代表,直到如今,经过一番修整和扩张后,它更加宏伟壮观。

    整个王府分为外、内两个大部分,以中轴线为界。

    西侧是对外的,设宴、会客等都是在西侧部分进行,这里也是信王夫妻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这部分南侧是三进大院,有花园、书房、上房,北侧就是跑马场。

    东侧是“内”,中轴线上是夫妻俩的上房,李琚的在南,巫明丽的在北,每人都有一整个二进院子。夫妻俩的院子再往北就是北后花园,后花园以北就是家庙和道观。上房以东分三个大跨院,各抱一个花园,有粉墙竹篱花障的水绕人家,有青砖土墙紫荆花,也有香草藤萝隐士家。

    东三跨院可以供王妃夫妇休养,也可以养戏班子。当然主母善良的话,也可以给妾侍用。

    北花园有一个大水池,串联起东西所有花园的水系,水上架桥,拱桥和九曲石板桥都有,中间还修了小巧的水闸和水渠。

    整体建筑和其他王府区别都不大,信王府扩出去的三成地方,基本都砸在了跑马场上。

    巫明丽对自己和信王住的地方,只在乎方便不方便,毕竟没有意外的话,他俩以后每天都得进宫,如果从自己的寝室到门口的距离太远,那他俩的未来,也未免太惨了些。

    内务司的主事哈哈笑:“知道两位殿下,咱们上房往西一拐就是侧门,好出门得紧,再往西是马厩,坐轿骑马都方便。”

    巫明丽其实还是嫌远,但这已经是最便捷的构造了,除非她住在前院的上房。

    前院上房位于跑马场和前花园之间,文武两便宜。

    跑马场修得特别好,地面夯实,马厩宽敞,看得出来是内务司花了最多心思的地方。

    巫明丽只让他们把马厩再扩大一些,再修点供牧马人休息的屋舍。她对罗琴心许诺的二十匹驮马还是很有信心的。

    跑马场中间是一排倒座房,再往南就是他们夫妻俩处理日常事务的三进院,主体是上房,其次就是被巫明丽安排作书房的“晴春斋”。

    晴春斋主体是一座三层小楼,前后各有延伸的屋舍,没有意外的话,田趁月、韩胜子大部分时间、蒋昭马讷柳匀的一部分时间,就会在晴春斋里渡过。

    事务繁忙时,他们也可以在晴春斋住下,前后延伸的屋舍就是他们的随从茶水房、厨房和临时住处。

    烦闷时,他们还可以在花园里转一转,散散心。

    专为晴春斋服务的门房设在主楼最外一间,偷懒不讲究的话,站在楼上就能把门房叫出来。

    晴春斋足足有三十多间房子,除去一楼的大书房、议事厅、会客厅,剩下的房子足够他们每个门客分三间。

    虽然还没有摆放桌椅柜箧,肉眼可见的硬件条件非常硬核,至少田趁月四人都非常满意。

    巫明丽听他们议论纷纷都很满意,叫他们顺便把各自的地盘都标好,对室内有什么要求也尽管提,比如圆桌还是方桌,窗纱还是竹帘等等,内部陈设摆好了,就会将房间的钥匙都给他们。

    房间里的事,她和信王不会过问,当然,也请各位不要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田趁月还没修成老狐狸,还只是个中狐狸,顿时感觉自己有种“重视”之感,他在宦海沉浮十年了,还是头一次受到如此尊重。

    别家的门客幕僚,都是集中在主家的书房活动,哪有信王妃这样,还给他们各自准备一个私人地盘的?他被撸掉官职之后,也颇给几户人家当过幕僚,从来都只是主家的一个小附件而已。

    田趁月于是代他们五个道谢,沉默了半日的蒋昭也说道:“如此甚好,至少那些账册库本,能有个安稳的地方存放了。”

    巫明丽道:“叫我想起来,蒋先生的屋子里,还得多准备一些地图。”

    蒋昭问道:“殿下就如此笃定,王殿下会有用我督办粮草的机会?”

    巫明丽道:“我不仅笃定这个,我还笃定您扈从出战的日子,不会超出三年。先生是不曾见过王殿下,若是见了,聊两句话,先生就会知道,王殿下早就准备好了出征。”

    蒋昭叹了一声:“粮草——军饷——”

    “那当然有兵部和各大营筹措,不过中间的门道,就要看蒋先生的身手了。王殿下若有出征,必定是和秋风关于将军一块儿的,实际情况还要更复杂一些。”

    巫明丽从不为自己不懂的事发愁,专业的活儿,就该专业的人去办,人可信就行了。

    巫明丽告诉田趁月他们,还有两到三个门客暂时没有确定,田趁月很懂,意思是楼上的那些小房间,还要留出至少四间。

    柳匀和马讷都不是科举出身的人,主要干的活也是杂务巨多,很有自知之明地选了一楼两侧的几间。他们会经常跑进跑出,一楼的屋子确实更方便一些,不过他们的媳妇在哪里听用,他们没有主意。

    巫明丽就说:“金氏和郁氏不跟你们,跟我。平日里就在上房听差,我出来了,她们跟我出来。”

    巫明丽只有陪嫁丫头,没有陪房,清芳是最好用的,但巫明丽离不开她,她是巫明丽将来产业的大总管;徐妈妈年纪快到了,只剩下一个刘妈是她信得过又觉得好用的人,而福喜她们要么是为产业准备的,要么是打理府内事务的,还缺几个媳妇子出面应对外头。

    信王府上上下下几百口人,只有两个妈妈显然不够用,金凤和郁红的到来可以填补对外的空白。

    信王府的建筑结构,巫明丽是很满意的,剩下一些细节,比如柱子上雕花的样式,粉彩画的颜色,各个花园种的花,楹联碑刻上雕的字儿……

    巫明丽让柳匀马讷两对夫妻负责王府收尾的事儿,总体上要按简单素净的样子做,花草鸟兽的装饰多一点,图样搭配找内务司养着的某某某几个匠人去讨,内务司都一一记下来,又问礼部派来的那个官员是否合适,若有不合适的,再斟酌着改去。

    这样一大圈走下来,众人正在东角门上歇脚,穿着男式圆领长衫的清芳领着几个人从北面走了来,往巫明丽身边低声道:“王嬷嬷已经放在东北角上的倒座房了,咱们家太太叫人看着的。”

    巫明丽打量清芳带来的人里有她亲妈二柱家的,便知今天负责处理王嬷嬷的都是铁打的自己人,笑道:“等会儿叫柳匀或者马讷家的媳妇把王嬷嬷送到城东水仙庵去学几卷经文,学好了就回来去家庙里伺候菩萨。其他的这样就好了。让几位妈妈都记得我的吩咐。”

    说罢,巫明丽与丁武道:“前几日让你去寻摸长随的事,最近可多上心些,快到办成的日子了。”

    丁武心知这里说的哪是什么长随,而是那名叫小柔的女子,这话是说,巫明丽准备出手了,为防万一,让丁武多看着些。

    他连忙应声,不知怎的,突然觉得像放下了一块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