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元

    “我赢啦!”

    灯火辉煌中,小柔高举双手跳起来。

    毫无悬念,她获得了本次七夕乞巧活动穿线环节的第一名。

    巫明丽提供的彩头——一件民工的七宝络索,由徐嬷嬷交到了小柔手上。

    小柔捧着络索,开心地原地跳跃,转身看到巫明丽含笑持扇站在廊下,她停了一下,然后像一只小麻雀一样跳上台阶,在巫明丽身边扑腾。

    “娘娘娘娘,是我赢了!”

    巫明丽轻轻扶上她的肩膀:“很好。”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祝贺,喜鹊和齐敏输得心服口服,不过小柔并不擅长做新花样新风格,这方面还是喜鹊和齐敏的天下,穿针引线最考验的是手感和眼力,和审美不太搭界。

    巫明丽扶着小柔的肩,笑问:“还有哪几场呢?”

    花枝儿便主动介绍,投针看影是齐敏赢了。喜蛛是昨儿抓的,才刚大家看了一圈,是花枝儿的那只蜘蛛结网最好看,不过花枝儿看出来是喜鹊调换了她俩的盒子,花枝儿并没改回来,得了大家的祝贺后,她把自己分到的瓜果都给了喜鹊。

    斗巧仍是齐敏赢了,她们每人拿了一件自制小件儿参加斗巧,齐敏交的一件雕刻牛角合欢花插梳,别具一格的设计让它脱颖而出,即便它的颜色和通透程度都不那么出色。

    巫明丽看了这把插梳,问:“是和内务司的穆师父请教过吧?”

    穆师父就是巫明丽找到的双腿残废的雕刻匠,记忆精湛,审美绝佳,深得帝后欢心,现被内务司当宝贝一样照顾着。

    齐敏笑道:“是穆师父画的一本册子供各宫挑选,我看了,大为拜服,仿着穆师父的风格做的,三分像师父,已是不易。”

    “不必妄自菲薄,你有你自己的长处,我倒是更爱你的留白。”

    巫明丽认真这么想的,那位工匠的审美明显更合皇后的口味,繁复盛大华丽,人物,神话题材,而齐敏更爱花草树木和可爱的小动物们,结构错落,更有空间感。

    巫明丽将插梳放回齐敏手上,道:“有空去库房挑材料,给我雕个小熊蜂的坠子,配上小野菊。”

    秋天到了,该配点秋天的风物了。

    齐敏一点就通:“再做一点桂花和芙蓉的、白鹭和绶带的,快到中秋了,我再出一套玉兔捣药、月中桂子的图样儿。啊,时间也太快了,娘娘进府这就一年啦。”

    “是啊,就一年了。”巫明丽回忆了一下,“今年挺好的,希望明年也是。”

    花枝儿捧来了祈巧的红丝线,让巫明丽也写一个愿望,挂在后院大芙蓉树的最顶上,和大家的红线一起,在风里飘飘荡荡。

    七夕之后很快就是中元节,中元总是格外神性、鬼性,不像其他的节日伴随着盛大的宴会和欢庆,中元伴随着道场法事,祭祀和祈愿。

    巫明丽也是熟手了,永远都像样板一样标准地参加所有仪程。

    一场佛道,一场法道,经筵的程式不会变,不过总有一些经筵曲是保留曲目,永远不变。

    巫明丽又听到了那支《银骷髅》,它并不是保留曲目,并不是每年都会听见的,只是个巧合,不过巫明丽觉得这个巧合还不错,她觉得这首道乐像是对她唱的一样,她就是那个路边的孤魂野鬼,荒郊野外孤零零躺,“只落得一对一对眼眶”。

    道场法事毕后,皇后组织众人放河灯,一时间就见宫女内侍们将自己主人们的花灯放水里放,然后拨剌水面把灯推远,太液池的河道里一片灯火碎金。

    巫明丽一向都很随大众,她也放了盏河灯,和大家一样都是荷花灯,是齐敏构思,小柔制作的,十分轻巧别致。

    她看着齐敏把灯放出去,在原地看了一会儿,耳边忽然响起恬妃的声音:“你的灯精致。”

    巫明丽回头,看见恬妃穿着一身藕荷色大衫和白色羽袖长衫,手提一盏细细瘦瘦的荷花灯,巫明丽福了一福。

    恬妃又说:“我认为,哪一位亡者都不足以让你如此怅惘。”

    巫明丽总不能说是为自己。

    她笑笑:“这是一个秘密。”

    恬妃“哦”了,没追问,把荷花灯交给丫头,那丫头拿出来好些荷花灯一起放下水里。

    巫明丽问:“娘娘的灯是为谁而送呢?”

    恬妃心里只有一个陛下,陛下还活着,她怎么会放河灯?

    恬妃也笑:“秘密。”

    巫明丽也没有追问,猜是猜到了,不过没必要说出来。

    那是给所有死在陛下手里的人放的河灯,希望那些逝者和平、安宁地沉睡下去,不要打扰皇帝陛下。

    希望皇帝陛下天地庇佑万寿无疆。

    过后没两天,巫明丽收到了李琚回转的书信,他将于七月二十启程动身,一定赶在八月十五之前回家。

    巫明丽漫不经心地翻页,只见李琚翻页写道,八月十六是巫明丽嫁给他的日子,他觉得这个日子很重要,所以他一定要回来和巫明丽过“节”。

    巫明丽:“。”有意思,李琚的小脑瓜真的很擅长在“对他没有丝毫期待”的情况下,给出一点出乎意料的东西。

    不管怎么说,是要为李琚回家做些准备了。

    办其他差事的王殿下们有的已经回来了,根据他们的表现,帝后各有奖赏。

    最差的是被骂一顿,休息一旬,多给一月的俸禄,办得好的奖赏就多了,有各种奇珍异宝,休息三天,直接继续上差。

    巫明丽有一天问安时巧合(这次是真的巧合)遇到了皇帝陛下,很直接地请问李琚办差好不好。

    皇帝陛下心里其实是满意的,李琚也许憨呆,也许一根筋,但有一个优点,认死理。

    工部和当地官署存的图纸是怎样的,李琚就要看到怎样的工程,半点折扣都不能打,只能更好,不能更坏。而对于所花费的钱,李琚并不是那么重视,他不知道国库的情况,对金钱没有概念,一千两三千两的,李琚不觉得怎样,但是他非常讨厌被欺骗。

    多花钱是可以的,像张县令那样光明正大地提出他去督工的时候一天要二两银吃饭二两银雇车马二两银吃酒,都是可以的,但是若造假账本一头吃国库一头吃黎民,那就是找死了。

    李琚这个思路对不对另说,反正巡查结果很得皇帝陛下的心。

    不过皇帝陛下没有直接说,而是问道:“办得好如何,办得不好如何?”

    巫明丽揣摩皇帝陛下心情不错,看看皇后,在皇后插了一句话后回道:“若是好,不如何,那是应该的;若是不好,还希望父皇陛下再给王殿下一些机会,一次不好不代表次次不好嘛。”

    皇帝陛下挑一下眉,这个回答大体是好的,敢说“如果不好再给点机会”,算是直率又能耐。不过她没干皇帝陛下最讨厌的事——揣摩他的心意,假设他的想法。

    所以皇帝陛下拉长了嗓子说:“哦——那看来是要让他再办点差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