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八十六章 内举不避妻

    每天回府第一件事,先去晴春斋看看。

    田趁月、蒋昭早就等着了,见面先各自礼了一礼,田趁月笑道:“主人娘娘好威风。”

    巫明丽端起主座的茶给自己猛灌一口,道:“多亏田先生和蒋先生打听的消息,柳小郎、马小郎办的差事。这原是我的私心,等会儿清芳叫人送茶钱来,几位千万别推脱。”推脱三回最后还是要收的,来来去去,麻烦。

    巫明丽往席上盘着腿坐了,徐嬷嬷捧来书帖,巫明丽顺手拿起一本就看,这本是记录的各处官府和王公侯府的动向的,很长,很细节,都是外面容易打听的消息,结合巫明丽的“重生”和内帷的消息综合判断,可以得到一些准确的结果。

    巫明丽边看边问:“各处的事都有要说的么?”

    田趁月和蒋昭最近除了分析政令、揣摩政意、汇总四方消息、了解谙熟地方事务的日常,就是为左贤王的事儿打转,自正月李琚生日来,还多了个寻找工匠的活儿。

    蒋昭领了那个差事,他的人脉关系多在军队和制造营里,打听起来方便。

    还有罗琴心的二十头驮马和李琚要买良驹的事情,也是蒋昭负责安置。

    巫明丽给钱大方,却不想当被人宰的肥猪,李琚知道马的好坏,却不知道物价贵重,蒋昭很适合从中估价。

    这些都是常事,无话可叙,各处的动静也都很日常。

    巫明丽单点出帖子里的一个人来:“这里要详查。”

    那是一个名号“永春”的大夫,帖子里写着,蜀王府忽然给他置办了马车。

    马车的价格很高,蜀王给他这个,意味着他办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可蜀王府并没有什么病、伤。

    田趁月写他一笔正因为此。

    巫明丽补充道:“这是个专治妇人久无生育的大夫,所以才号永春。咱们没注意到他出入蜀王府,蜀王府却给他置办马车,说明他是暗中与蜀王府往来。他们如此谨慎,一定有缘故。”

    蒋昭猜测道:“会不会是给蜀王的几位妻妾看病的?截止月初一下子冒出了四个孕妇嘛!”

    “也许是,但赏赐的时间对不上。昨儿才赏的,更可能是一二月之间发生了什么……此事不要急,咱们慢慢打听,不可落在人眼里。”

    上辈子蜀王府没有永春大夫打交道,皇孙们也没见少了哪个,说明并不需要治这个病。

    田趁月和蒋昭分别领了命令,巫明丽将公事上的帖子全都看完了,代李琚做了批注,有一些要回贴的,将意思与田趁月沟通清楚,只等李琚回来确认,便可由田趁月写回信。

    今日事略多,将公文扯明白,还有一些收尾的事儿没完,时间就已到了晚膳时候,巫明丽让人就在晴春斋摆了,边吃边聊。

    收尾的气氛就活跃得多了,包括田趁月的书童,蒋昭带的小弟子,大家分享分享八卦,聊聊日常。有时候他们的媳妇过来,或是丁武他们几个恰好有空,也一起扎堆闲话。

    说到快结束,巫明丽准备休息休息就回康妙堂开始下半场了,外面通报说陈式来了,有事想求见巫明丽。

    陈式昨天跑了一整天,今天放了休息,明天他还要当值的,不是跟李琚出门就是留在王府巡守,若是公事,应该走公的路子,今天他自己来,大概率是为私事。而他选这个点儿来,说明不是不可见人的私事。

    巫明丽盘算一番,让他直接来了。

    陈式如今还没娶到第四任媳妇,还在和第三任蜜里调油,现任太太靠女红针线为生。

    陈式膝下两女一子,大女儿是第一任妻子捡来的,今年十四,正在相看人家。儿子是第二任妻子生的,今年才八岁,狗也嫌的年纪。小女儿是正月里给信王妃办差时他自己捡回来的,大约足岁。

    陈式本人豁达开朗,甚至有点放诞不羁的意思,妻子也不是计较人,两个大人情绪稳定,家里就和睦。

    近来他家只困扰一件,就是女儿的婚事。

    陈式的女儿陈娥跟着父亲和弟弟略微读了些书,是个懂礼仪进退的好姑娘,陈娥自己不是很想嫁人,陈式和妻子也有些矛盾。

    不相看吧,怕女儿拖成了老大难。

    相看吧,究竟舍不得闺女。

    他家并不在选秀划定的人家门户里,不用考虑嫁不出就要选秀的风险。

    陈式昨天晚上回家后一整夜没睡好,早起穿衣洗漱出来,看见大女儿在教弟弟写字,小女儿在一旁坐着吃自己的手。

    陈娥和弟弟一起站起来,叫了一声父亲,问早饭在哪吃,说家里没柴了爹爹出门回来捎带一捆,说早上三大娘家送来了一碗红鸡蛋要回礼……

    陈式揉了揉困倦的眼,望着小麻雀一样勤快地左右扑腾的女儿,忽然说道:“娥儿,不想嫁人,咱们就不嫁了。”

    他媳妇踹他一脚:“不嫁人,以后怎么办,她弟弟养她一辈子?”

    陈彩明拍着巴掌说:“我养姐姐一辈子,我养姐姐一辈子!”

    陈式说:“我女儿会读书,会绣花,会看账本,勤快老实,在哪里活不下去?不一定非要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当人家家里的媳妇儿。我想着,我们王妃娘娘养的两个女门客,又将自己的两个丫鬟放在外面做大掌柜,王妃娘娘似乎是有意栽培手下。不如送小娥去王妃娘娘那里学一学,万一中用,依托王府做得三五产业,回来自个儿当家做主,岂不更好?”

    他说道这里,忽然想到,媳妇也是个勤快肯干的人,只在家做些绣花缝补的活计,有一天没一天的,也没意思。

    “夫人你去也使得,王妃的两个门客,原也是王殿下门客的媳妇,和咱们一样。”

    他媳妇赵氏回道:“咱们都去了,家里谁照管?你小女儿不管啦?衣服谁洗,饭谁做?”

    陈式道:“从没人说,这活儿非得你做。彩明这么大个娃儿,每天上午读书,下午回来洒扫挑水。小囡先请隔壁三大娘照顾,一天给几个钱便足够。别的事,咱们下了差事回家一起做。王妃殿下不会亏待我们,只要饿不死,学一点儿上下的事,就是赚了。”

    赵氏犹豫起来,与陈娥和陈彩明姐弟俩商议一番,最后决定,干了。

    晚饭敷衍着吃了,陈式忖度时间,赶在巫明丽办完公事之后、离开晴春斋之前来到西院求见。

    此时气氛一派祥和,巫明丽亦言笑晏晏,直接问他做什么事,陈式便大着胆子提了:“实时小女略有三分聪慧,我舍不得她早早嫁在外面,想请殿下看一看,若是合缘,能收在门下调理一番,便是她的福气。”

    巫明丽稍微思考片刻,叫陈式来到了东厢,隔开了外面的人,问道:“是想跟着我做事呢,还是想让她伺候王殿下?”

    陈式赶忙解释道:“做事,做事就好。我和小女都羡慕柳家媳妇和赵姑娘,若能做到她们那样,就是造化。”他说着说着,胆子忽然大了起来,“啊,还有小臣的媳妇,也是赵氏,也是精明能干的妇人,不如娘娘也收啦?”

    巫明丽笑一声:“我如果开这个例,只怕他们人在这而心里却想老婆想闺女的,都要往我这里送人了。你明儿把她们叫到康妙堂问安,我一并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