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一十八章 谢恩

    于鸾在奉德公府彻底站稳脚跟,得是八月里的事了。

    彼时于鸾雷霆手段,把奉德公府伺候过国丈的老奴仆都发狠处理去庵堂、庙观“静心养老”,底下的奴仆,换了十分之六,换下来的人口,都送去了庄子上做粗使。

    因换下来的太多,奉德公府的庄子上挤不下,小鸾还给奉德公的几位弟弟家也送了些。

    明明人口少了三百多,奉德公府运转起来却更加顺畅,可知以前府中人手,竟是混吃等死瞎作耗的多于干活的。

    剩下的二百来口人中,又有五六十人分得了库存用不完的缎子布匹作为表彰。其他人不算大奸大恶,但也从公中拿了钱,还能留在府中就是造化,不敢有抱怨。

    处理完积存的旧事后,小鸾重新订库存簿子和收支账单,她一个人写不过来,柳四还动不得神思,只能勉强凭记忆告诉她谁可用可信,小鸾再次感觉到人手短缺:

    大管家告老后,家里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管家;几个账房先生早被她抄了家,就算此时喊着悔改,小鸾哪里敢用;三个叔叔只知道吃喝玩乐,却目不识丁,两个嫂嫂十指不沾阳春水,别说打算盘看账本,就连挂账的单子都看不明白;外面的掌柜欺负主家不知事,早将铺子掏空了,好地方的好铺子一个月一个月地亏,别说给主家挣钱,一年下来还得主家给他们贴钱,剩下罕见几个没给主家亏钱的庄子管家,可以用却不能当心腹……

    小鸾从巫明丽手里借走了清芳、福喜,靠着她两个轮流协作,才把家底本子重新起好。

    新账既立,小鸾将过往的账簿垒成山,当众一把火烧了:“过去的彻底过去,我既往不咎。以后就是从零开始,如若再犯,决不轻饶!”

    扫干净了屋子,马讷金凤、陈娥母女俩领着牙行的牙子上门,于鸾挑选得三十人作为自己的人手。

    于鸾现在在内宅的臂膀是皇后所赐的梁嬷嬷,梁嬷嬷性格有点外强中干,看着强势,实际上出不得一点头,盖因没有主事之才,故而大管家去后,她也没顶上去。晴云倒是不错,很有点喜鹊的风范,镇得住人,可是上房老爷太太更需要这么一个泼辣能干的用老了的人管着仆从。

    于是这两个皆不好挪用。

    底下的更不必看了,和巫明丽手下的情况一模一样,不是太生就是太软,当不得臂膀。小鸾比巫明丽还要小五六岁,脸已经够嫩了,搭配个更嫩的,脸上扑十斤粉都匀不出点儿威慑力。

    小鸾到信王府串门时,抱怨几句,还找姐姐要人手哩:“哎呀那家里真是什么什么不成,缺得厉害,姐姐有没有人可以救我”之类云云。

    巫明丽眼皮开始跳:此情此景,怎么没来由地这么眼熟?像不像她找皇后打秋风的样子?

    想是这么想,最后巫明丽把珍珠嬷嬷和陈娥借给小鸾用了。珍珠嬷嬷管内,陈娥主外,再有马讷金凤帮衬,渡过这段时间,问题不大。再往后,小鸾就该有自己的人手了。

    珍珠嬷嬷一去,巫明丽这里的后院大管家就彻底交给了刘妈。

    刘妈渐渐像上辈子的那个贤妃宫中第一号管事的形象靠拢,但又不大一样。

    上辈子巫明丽外向和气,刘妈妈就是冷面阎王。

    这辈子巫明丽喜怒不形于色,或者说,随实际需要表演于色,刘妈就表现得和蔼可亲,总之都是补着巫明丽需要的那个样子来。

    巫明丽用她是真的贴心顺手。

    刘妈自己偶尔说:“总觉得和主人娘娘亲切。”

    巫明丽说:“咱们上辈子就是一家人,能不亲切吗?”

    陈娥虽然没有直接管过外面的事,不过她继母跟着郁红金凤跑,清芳、福喜每天回来议事也带她,还有喜鹊丹椒,食肆开起来了,隔三差五就要回来和各个姨娘说说情况的,经常还有些困难需要巫明丽解决,陈娥跟在上房做例外接通的活计,学得快,大约知道些手腕。

    于鸾将国公府家里头的烂摊子清完,就着手理外面那一堆铺子庄子。产业烂账惨淡,只有极少的两处还在正常运转。于是大多数掌柜伙计,索性都革去差事打发掉。

    只是清理革除,远没有打理产业那么困难,陈娥边办边学,成长得很快,到产业清理完毕时,小鸾已经离不开她了。

    八月初二,于鸾和柳辛一起跟随国夫人进宫谢恩。

    国夫人脸上的皱纹更深了三分,都是新媳妇进家门后笑出来的。

    巫明丽则和于太太一块儿进宫,就为等着于鸾。

    其实这些天于鸾没少走动,即便人不得空出来,也会派陈娥或者其他心腹上门问安。

    她出入自由,拜访亲人朋友也不受约束,国公府兑现了之前的承诺。

    巫明丽、于太太和于鸾在宫外隔三差五的就能见一面,这次特意来椒房宫问安并等着小鸾她们,纯粹是“保驾护航”。

    这一天在椒房宫闲话的命妇也有不少,其中不乏今和小鸾同批的秀女,比如某王府做侧妃孺人的,亦在宫中问安,她们有年轻胆小的,就躲在帘子后面,有的年长或沾亲带故,就在外间坐着站着。她们有担忧小鸾嫁去冲喜过得不好的,也有看笑话的,切切私语,眼神意会。

    于太太这个把月在京中走动,是真的硬着头皮走动,她虽有个品级,却融不进京城的命妇圈,惯常是被人说笑排挤的。女儿嫁得“好”,别人待她也只是面上客气挑不出错儿,究竟心里还是瞧不起这个奴仆出身的官太太。于太太时常听见来往的命妇们打着“关怀同情柳四奶奶”的名义,暗示说柳辛不好,这个说他从不在外走动怕是相貌奇特,那个说他不近女色冷淡不可攀……只有陈太太等几个老相知,和于太太同样地位尴尬,才会软言软语帮衬她几句。

    然而于鸾报喜不报忧,柳辛也未能拜访,国公府还在清理门户不方便请于太太登门,于太太对女儿的这份担心,实是放不下。

    椒房宫正堂,大家伙儿的声音很轻微,于太太怕她们又在嘲笑女儿,却不敢问,不由得有些忧虑地去看巫明丽,巫明丽泰然自若地扇扇子,全当没听见。

    柳辛短命归短命,别的方面并不差,皇后觉得这个四侄儿最像自己,不仅仅只是对方聪明伶俐能干,也因为对方连长相都和姑姑差不多。

    果然,国公夫人领着儿子儿媳谢恩,那柳辛进门来就让人眼前一亮,好个面如冠玉的小公子,弱是弱了些,眼睛却很清亮,庄正沉稳,颇有气度,立时把各种议论声压了下去。

    平心而论,柳辛不如罗琴心那样俊俏,可就是看着让人舒服,他的眉目肖似皇后,端正温和。

    他和小鸾相携,一个穿青碧色圆领大袖袍子,一个穿桃粉大衫杏黄单衣,仿佛画上画的小池塘里伸出来一支红莲,真天造地设的一双璧人,谁看了都得说一声神仙眷侣。

    柳辛待小鸾的照顾体贴,肉眼可见。自进门来,他的目光几乎都没离开过小鸾。除了身体不大好,真挑不出一个错。

    巫明丽略感安心,紧接着又突生想法,想找御医要个脉案,估一估柳辛到底是什么病。

    皇后朝柳辛小鸾招招手,让他俩上前来些,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夸了几句后,对小鸾殷切嘱咐:“好孩子,以后国公府,就辛苦你严加照顾了。”

    对柳辛则说:“你,去给你妻姐瞧瞧,给她问安,就说,‘皇后娘娘派我给您看看,我当您妹夫啊您中意不中意,如今可准不准了’?”

    巫明丽早听见了,知道不过是调侃当初她不肯答应劝说小鸾一事,早早笑道:“天下哪有舍得女儿的母亲,哪有舍得妹妹的姐姐?就,就差强人意吧!若不是像了三分中宫娘娘,这个‘差强人意’,我都不肯给他。”

    皇后亦作笑,柳辛仍是被她推下来,在宫女们的指引下来到巫明丽座前,长揖作礼,口称“问王妃姐姐安好”,而后又与于太太作长揖:“泰水大人安好。”

    于太太欣慰地说道:“好孩子,以后好好地过吧。”

    皇后还在“阴阳怪气”地说:“听听十六家的话,哟,还不服气呢,那四儿你和亲家太太问,问我做的媒,到底好不好。”

    巫明丽满眼无辜和控诉,于太太赶紧回说:“皇后殿下赐婚很好,我和娃儿她爹都很感激娘娘。”

    国公夫人拍着胸脯说道:“老妹妹您放一万个心!他敢对媳妇不好,我也不要这老儿子了,我和咱们家鸾姑娘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