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五十二章 传说中的医闹

    皇帝陛下因为佑德侯突然中风瘫痪把儿子狠训了一顿,回来又觉得儿子善良孝顺,整挺好,不会干活就不会干活吧,国家这么大,养个富贵闲人不成问题,只别添堵。

    他心里这么琢磨的,对外不提,连皇后都以为儿子过了这一关了。

    那么佑德侯的问题不怪儿子,怪谁呢?

    怪大夫呀!

    陈永春下了大牢,皇帝陛下在宫里生了一阵闷气,把太医署也骂了一通。

    他也回过味儿来了,甭管陈永春再怎么昏庸保守,错也不全是陈永春的,御医们起码占八成。

    一个侯爵,三月里就病了,到七月里加重到中风的程度,中间整整四个月,御医就没去看一看?还是说看了也没治好?

    被陈永春和御医拿出来说嘴的大夫又是谁?怎么听着那个大夫又有本事又实诚,一个小姑娘,对侯爵都敢下猛药?

    嘶,胆大包天!

    皇帝陛下深吸一口气。

    内侍总管立刻看过去,将今天上下左右前后的事都想了一遍,想不出个所以然,于是总管小心问道:“陛下,要不要召见佑德侯府总管?或者大公子?”

    侯府的事,大管家知道的可能都比侯府老爷多。

    皇帝陛下醒了醒神,道:“没甚,叫人去佑德侯府问问,给佑德侯诊病开方的都有哪些人,叫什么名字,现在哪个医馆。”

    内侍总管马上想到了那个“才学医没两年的丫头”,答应着吩咐下去办,特特叮嘱底下人,好言好语,绝不要吓着人,如果找着有女大夫,一定客客气气地和人家说话。

    最好拿到他们开的方子,他得对比判断,究竟是不是皇帝陛下要找的那个。

    找侯府问个明细,并不难。

    佑德侯抠门儿,三月份请过一次民间草医,三月中宫里派的御医三人,四月是陈万木,五月是一个名叫王不泊的女大夫,六月就没有大夫去了,然后就是七月,宫里派的御医,以及蜀王带去了陈永春。

    这些都记得仔仔细细,问诊的时间、诊断的病情、开的方子,在大管家的赏钱簿子上一清二楚,宫里派人去要,大管家立刻叫人誊抄好了送出去。

    小内侍们再按图索骥,赶在今天晚上就办好了,将一沓名簿送进了宫里。

    内侍总管亲自核对了一遍,确信王不泊就是“天麻钩藤汤”的开方人,这才将簿子送到了皇帝陛下手边。

    方子就是那些方子,这么一比,就能看出御医和草医的区别,也能看出高低上下的区别。

    御医开的方子,不能说完全不对症,同样判断眩晕心悸,御医的方子叫一个花团锦簇,“春风化雨”式渐进地治,药开得和茶汤一样。

    皇帝陛下略通医理,大概知道方向对了,但是药效——这么毛估估吧,吃上一百年,些许有些效果。

    而草医的方子,一个比一个大胆,陈万木还只敢出到半夏白术,王不泊连龙胆泻肝都拿来了,还敢提出扎针扎脑子。

    当然佑德侯不肯让她扎。

    对症吗?

    不知道。

    但是皇帝陛下心里很清楚,若是自己到了佑德侯那样,他宁可吃猛药,要么死,要么活,别给他整个半死不活,躺在床上连口水都兜不住。

    皇帝陛下的神色变了又变,最后敲了敲名单:“征召这个叫王不泊的。还有陈——”

    陈万木也不错,但是陈万木的师兄正是永春大夫陈千帆,这就不好了。

    “就征召王不泊吧,安排人考较一下。”

    内侍总管应一声。

    皇帝陛下说得简单,但是这件事要办可没那么容易。

    要查王不泊的祖宗八代,要搞定太医署别给民间草医添堵,还要考虑如何给一个女大夫上头衔名阶……处处都是坑啊。

    他得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让这个女大夫心甘情愿为皇帝陛下看诊才行。

    一般情况下,这种临时被征召的人都会有点小问题。内侍总管会根据皇帝陛下的真实意思决定,是暴露问题,还是抹平问题。

    这个王不泊可一可二。

    内侍总管倾向于后者。

    他比任何人都更希望皇帝陛下长命百岁永不退位。

    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外面的大臣可以三朝元老,从没听说内侍还能三朝黄门的,一但陛下宾天,他和他的相当一部分徒子徒孙只能去守灵。

    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他想在宫里风风光光体体面面地走呢?哪怕风光之后烧成灰放在养生堂或者青云观,也比最后几年在皇陵呆着的好。

    内侍总管对王不泊付出了十二万分的用心,庞大的国家机器开始运转,把王不泊的祖孙十八代都查了个遍。

    针对王不泊的调查刚刚开始,巫明丽就收到了消息。

    和田趁月商量过后,巫明丽找来了王不泊征询意见。

    巫明丽和田趁月都觉得王不泊不会应召。

    事实也正是如此。

    王不泊一口就回绝了来自帝王征召:“我愿意侍奉王府,因为我亲眼所见,王妃不爱迁怒,怀人悯下。纵使哪一日我没治好人,走了眼,失了手,王妃必不将我如何,如此我才敢开方验药。若非如此,八抬大轿请我来我也不肯来的。”

    王不泊回绝的原因非常简单,她的曾祖父死于一场来自王公贵族的医闹。

    她的曾祖父也曾是京城名医,细较下来,和永春若木师兄弟俩的师父有同个高祖师承。

    时王老大夫给中宗爱女信山公主看病,别人都说是腹中积胀,只有王老大夫说是怀孕,最后按照大家综合意见以活血化瘀为治法,结果是打下来一个未成形的胎儿,公主亦因为大出血的缘故失去了生育能力。

    中宗一怒之下杀了所有涉及的御医、大夫凡二十六人,包括看诊开方大胆准确的王老大夫。

    王不泊当时年约六岁,亲眼看见曾祖父和其他二十多人的头颅挂在刑场的柳树枝头示众。她的祖父、父亲都中断了学医之路,改为种植炮制药材为生。

    王不泊和王府的缘分在锦娘身上,锦娘自己学医,求学对象是家观的广玉真人,广玉真人和王不泊略有交情,才请动了她。

    若非碧兰难产前巫明丽一定要求保大人,事后对参与接生的众人并无苛责,王不泊根本不会接受王府的邀请。

    即便接受了邀请,王不泊和巫明丽也磨合了一年多,才肯在巫明丽的“可控”范围里,像她的曾祖父一样,大胆开方。

    现在让她接受皇帝陛下的征召?

    她不如出家当姑子来得快。

    (最后一句是我的心声,from胖兔.春节回家被迫走亲访友接受众亲戚批判乃至安排相亲ver)